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iaozihanlzh 于 2025-2-13 15:29 编辑
在海贝R6 Pro II发布会上有一句话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海浪拍沙、星空璀璨,虽独坐无人小岛,亦可尽享星辰大海、找寻音乐乌托邦”,它不仅点明了采用与“曲线”有关的海贝R6 Pro II外观设计语言,更在这之下表达了海贝从这款播放器开始就要体现出的,对另一种极致声音风格的表达,就某一方面来讲,这句话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
而之前海贝R6 Pro II评测中我就说过,坚信自己声音理念,通过产品自内而外的变化来,来传达出声音理念的自信力,这种自信力是由内部“定调”声音反映到整个产品外观上的,能够让消费者一眼就辨别出品牌,也能通过更加强调“控制力”的声音以及细微的触感体现到这种变化,这对于海贝来讲,其实非常冒险。
颠覆大家对于HiFi播放器的刻板印象,从“变革者”角色变为“领导者”。更重要的是,能够坚持不懈,不再受到外人异样眼光,而是变得果断坚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随后通过一系列绝对耳目一新的设计,来扭转大家对于HiFi器材只注重音质,无设计、无营销、无故事的刻板印象。在这一切尘埃落定,形成自己风格后,不管是具有装甲风,摆在桌面上当单独摆件都足够吸睛的FD5;之后和新福音战士EVA合作联名的R4;兼具美感和素质的R8二代,这都极大提升了海贝“对外”的品牌形象,而对于声音这个并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品牌“护城河”,则需要长时间建设摸索。
而到去年年底,海贝最终用R6Pro MAX来证明万元内播放器没有“上限”,而在这“表象之外”的,其实是真正实现了创作“自由”,引领了万元播放器不需要被“定义”。
就别天天当守门员了,成为“进攻者”不行吗?
海贝通过R6Pro MAX表达了不给自己设置上限的理念,从外到内,丝毫没有束缚。甚至和高高在上的R8二代老大哥都能比一比。
对于本身就传统的HiFi市场而言,声音依旧是能让品牌走得远的必要条件,当潮流退去或消费者审美疲劳时,海贝面临的问题或许会更加棘手,到那时,海贝所构建的声音护城河会经得起烧友日益高涨的声音要求的“千锤百炼”吗?
当然我觉得这过于杞人忧天了,立足当下,才是海贝现阶段的使命,在长时间作为HiFi主力机后,可以笃定的是,海贝R6Pro MAX就是目前海贝交给2024年的答卷。 正巧这段时间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火爆程度相信大家有目共睹,甚至游戏加速器都为这软件提供加速,可没毛用,该连不上网依旧连不上网,等连上后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样先进的人工智能助手,会如何理解海贝R6Pro MAX的设计?结果有些出乎意料,因为
它的回答很有意思,简单来讲,直接汇总了网上已有评测,并进行粗暴的汇总提炼,既要又要还要,结果就直接拼凑了“驴唇不对马嘴”的答案,繁冗复杂又非常浅显。
原因很简单,机器AI只能根据已有资料进行汇总,并不能“听懂”播放器,而这正是R6Pro MAX要传达出来的:最高级的审美,并不是只注重某一独立特性,而是会注重“一体性”表达,这种一体性是从外到内,从内到外都会获得一致认可。
刚拿到R6Pro MAX包装的一瞬间,就能感受到,整个正面仅能“瞥见”R6Pro MAX机身一角,而这正是这款播放器后壳设计的精巧所在,看似略显凌乱实则非常有序,而大大的MAX也预示着这是海贝R6系列的“终结者”,左侧为竖置的产品型号,两侧为海贝座右铭,后面并没有展示出主要卖点,而是公司联系方式,或许海贝是想让大家忘记参数?
抽拉出就能看到“烙印”有突出产品名字的纯白二层纸盒,正下方则选取了R6Pro二代标志性的后壳弯曲纹理,依旧采用了凸起设计,这似乎在预示距离摸到真机距离越来越近了?掀开包装就能看到R6Pro MAX本体,在这方方正正的小盒子里同样为二层设计,不得不感叹海贝真是规划大师。R6Pro MAX的配件比手机厂商良心太多,不仅有多套保护膜,PU轻薄保护壳,还破天荒配备了氮化镓充电器,可以完全喂饱R6Pro MAX的PD3.0 40W快充,满足快充需求,这对于一款有着8000mAh以上容量的机型堪比救命稻草。
而PU保护壳也做了空间足够大的开孔,看来是吸收了R6Pro二代消费者对保护壳细节设计的口诛笔伐经验教训。
整个播放器的设计语言延续了R6Pro二代,经由印有海贝logo三角“岛屿”连接碳纤维纹理上半部分、曲线纹理下半部分,在光线下呈现出忽明忽暗,忽实忽虚的流动感, 通过分割曲线分出来上下两部分,通过斜切面曲面加曲线线条设计一起形成了视觉错觉感,让视觉和触觉达到了和谐统一,新加入并不影响整体审美的莫兰迪色系的低饱和度蓝色就像是夜幕降临下远处灯塔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海面,个人感觉要比R6Pro二代大红大紫配色更有高级感,也从侧面说明了作为旗舰播放器在审美上的区别,更稳重,同时还有一种大气感。
因为整个内部结构的完全进化,也让播放器整个厚度相比R6Pro二代厚了7毫米,达到了2厘米多,重量也来到了400g,但在一众达800g的旗舰播放器中,依旧算非常轻便的,正是因为这点,让我有替代R8二代跑展会的意愿。
当然更重要一点,通过硬件和对声音的理解调校使其具备了与我目前最爱的海贝R8二代抗衡的实力,甚至在某些频段还要表现得更好。
直言不讳地说,R8二代对场面感展现是10分,R6Pro MAX能做到8.5分;而相对较为薄弱的人声为7分,相对较为薄弱的人声部分,R6Pro MAX能达到8.5分,实现了真正的均衡,而这就是
这里还是要提前声明,R6Pro二代上的AK4191+AK4499EX其实就是AKM旗舰,和ES9039 Pro为同档次的DAC,只不过定位和成本考虑,R6Pro二代仅使用了1+2构架,而非2+4,因此从芯片规格与实际声音表现来看,R6Pro二代完全符合“次旗舰”定位,毕竟R6Pro MAX作为旗舰不仅搭载了台式ES9039MS Pro(M指的是MQA,S代表满血版),还直接上了两片,每片拥有8道通,支持并行输出,信噪比也能更高,这对于声音的声底纯净度表现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可以看到这次为电流型输出架构,之后经过4路OPA1612I/V转换和2路OPA1612低通滤波器以及2组共4路OPA1622 具备胆特性的ELEA电解电容进行调味放大,利用四路独立供电设计保证最终声音素质,虽然并没有R8二代的达尔文MPA构架带来的高可玩性,但成熟的构架设计反而会让海贝有“做减法”的可能,利用数量最少的元器件可以避免谐波失真。当然电容电感不像R8二代那样动辄几十个并不意味着会缺少味道,反而只使用很少一部分电容“调味”或许才是海贝播放器的未来方向,这就像粤菜里只使用最简单的烹饪和调味料来还原出食材本身的味道,而非浓油赤酱带来的表面爽感。
R6Pro MAX对于“音染”的处理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声底上其实依旧是R系列注重人声、器乐甚至是合成器线条高还原,可以在R纯数字系列找到这样的风格,突出素质表现,在我看来这类播放器是会为入烧新人来树立一个正确听音观,告诉新人人声、器乐结像、声像是什么样的,位置如何处理,高还原的低频到底应该听起来是什么样的,这都是2K价位播放器应该做到的事情,而且到5K元以上,万元以内价位,就应该是HiFi品牌树立形象“秀肌肉”的重要产品价位段,举个大众化例子:
像我最近使用的OPPO Find X8系列,就是OPPO现阶段的旗舰门面,能够看到OPPO现阶段对于旗舰机的思考,比如X8采用直屏设计,同时折叠潜望镜、高性能低功耗的发哥9400天玑处理器、智能AI助手一个不少,凭借极具有性价比的价格横扫4K价位;而X8 Pro在外观设计上更加注重设计美学,四等深微曲面加上并不算凸起的更强双潜望镜头Deco设计,曼妙且完全舒适的手感让我非常感叹于那个OPPO回来了。海贝R6Pro二代和R6Pro MAX就像是X8两个兄弟,一个让进阶玩家感受到海贝旗舰系列的水平,一个让对声音有极致追求的消费者感受到海贝现阶段调音水平。
尤其是对于中频人声的刻画非常到位,就拿搭配的KINERA薇儿丹蒂举例,这条塞子本身在人声上就已经足够出色了,但是对于人声细节更深入的刻画还缺少一些加工火候,而R6Pro MAX就让这部分达到了炉火纯青,非常适合,真正做到了能游刃有余地表现出不同类型人声,整个人声声像距离表现极佳,既不贴脸也没有出现远距离口型模糊感,就像坐在4、5排皇帝位,有非常扎实的结像,比如恩雅那种稍微加入合成器的嗓音都能听清楚她温柔清雅的声音,这时口型非常精致细腻,带有一丝绵密甜感,加上本身声音密度比较高且有可闻的润泽感,以及几乎听不到的齿音,都让R6Pro MAX人声既温润又有健康形体感,同时还没有人声干瘪单一感,饱满且耐听,完全不突兀,这点要比R8二代在情感和韵味渲染上更出彩,当然这也是唯一让我感觉到超越R8二代的部分,有一说一,其他方面则并没有R8二代那样能够更好兼顾素质和听感,
R6Pro MAX在低频素质上其实已经完全有和R8二代实力,在素质方面两者势均力敌,都非常注重低频弹性、凝聚力、回弹速度、动态/瞬态表现,力争做到面面俱到,在这个价位是必做题,而非选做,因此在鼓诗这样的曲目中,能够感觉到量感充沛以及高动态带来的爽感,加上强化了凝聚力,因此在爆发的一刹那,整个瞬态变化非常凌厉,收得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而就在这表现中也依旧保持了不错的弥散感,因此并不觉得低频过薄或者过于肥大,而且还保持了一定宽松感,这都是和R6Pro二代最主要区别,后者虽然不缺量感,但是在蓬松感上就逊于R6Pro MAX。
高频上,R6Pro MAX则和R6Pro二代形成了两套完全不一样的高素质风格区别,比如在搭配达音科川时,R6Pro二代在表现器乐时能准确还原出器乐细节,例如吹奏起来形成浑厚有力并具有明显力道张力经空气摩擦的管弦乐铜管,如拉奏起来弓弦摩擦起亮而不刺的大提琴,再比如清脆而有延绵泛音的三角铁,都能做到结像扎实,并注重线条感刻画,简而言之,偏向素质解析较直白,R6Pro MAX不仅具备高还原的基本功,还提升了密度和信息量,保留了适当的混响和残响,好处在于,铜管、提琴在演奏时会感觉到更加充沛的活跃感,以及器乐的光泽从而形成稳健的上盘空气感,这对纵向声场构建会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因此在整个纵向的人声和器乐定位上,要明显好于R6Pro二代,而在横向方面,并没有R8二代永远呈现出广袤感,而是比较规整,能够真实反映出所搭配耳机的声场规模,不缩减也不盲目充扩。
以上就是对于海贝R6Pro MAX非常详细地听感解读。
小结:
在总结海贝R6Pro二代时我是这样说的:“坚信自己声音理念,通过产品自内而外的变化来,来传达出声音理念的自信力,这种自信力是由内部“定调”声音反映到整个产品外观上的,这样的好处是,能够让消费者一眼就辨别出品牌,也能通过更加强调“控制力”的声音以及细微的触感体现到这种变化,这对于海贝来讲,其实非常冒险。”
经过这一年发展,海贝终于在R6系列压轴大作R6Pro MAX上继承并把R6Pro二代的设计发扬光大,形成自己健硕的外观“护城河”,短时间内依旧和其他品牌拉开了差距,而在声音方面,更是结合兼备了R6Pro二代和R8二代的特点,显然这也更符合其自身在次旗舰、超旗舰中间的定位,当然路途依旧遥远,其他的一切还需要等待市场反馈,至少在7K这个高端主流市场,海贝已经通过R6Pro MAX证明
万元高端无“上限”,这就足够了。
优点: 1、支持40W快充,同时配备氮化镓充电器 2、保护壳重新设计,开孔预留空间大 3、万元内素质和听感兼顾到位,无短板 缺点: 1、缺少A/AB模式,可能性较为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