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5|回复: 6

PAGANINI(转)

[复制链接]

1

主题

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1-22
发表于 2003-11-28 23:5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帕格尼尼·尼科洛
(Paganini Nicolo1782-1840)
  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为音乐史上最负盛名的演奏家之一.学于热那亚和帕尔马,十三岁首次登台.1805-1813年任卢卡公主的宫廷音乐总监,1828年起赴维也纳、德国、巴黎(1831)和英伦三岛演出.除小提琴外,尚擅于演奏吉他和中提琴,请柏辽兹写作中提琴曲一首而得《哈罗尔德在意大利》(1834),但他从未演奏它,据说嫌其独奏部分不够辉煌.
  帕格尼尼最光辉的成就在于演奏自己的作品.他身材瘦长,拉琴时情绪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之精湛有二十四首小提琴独奏用随想曲(op.1)为证.这是帕格尼尼生前允许出版的少数作品之一.二十四首随想曲中的某些新技巧由李斯特和舒曼移植于钢琴练习曲中,由布拉姆斯和拉赫玛尼诺夫用于钢琴变奏曲中.另作有小提琴协奏曲至少五部(其中一部最近才被发现), 《威尼斯狂欢节》和其他小提琴曲,以及吉他与弦乐合奏的室内乐.放纵无度的生活致使健康恶化,1834年起不得不减少音乐会演出.1840年5月27日死于威尼斯,相传有未死而误遭活埋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23: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尼科洛·帕格尼尼
(1782-1840)

 小提琴家中间任何人也没能拥有象帕格尼尼那样巨大的声望。在同时代人的眼里,他似乎是个谜,是个奇人。有些人认为他是天才,另外一些人又把他看成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冒牌大师;他的名字即使在生前就已经和一些莫名其妙的奇谈怪论结下了不解之缘。
  十九世纪前半叶整个浪漫主义演奏艺术思潮的兴起是由他首先掀起的:他在器乐效果方面的创新曾经是柏辽兹和李斯特改革管弦乐和钢琴音乐的典范;舒曼十分赞赏他的随想曲,并且由此特意把它们改编成钢琴曲;罗西尼、梅耶贝尔、肖邦、李斯特从事创作无不接受过他或多或少但不容忽视的影响;勃拉姆斯根据他第二十四首随想曲的主题进一步尽意发挥地写出一首钢琴变奏曲,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拉赫玛尼诺夫又用同一个主题创作出一首乐队演奏的《狂想曲》。一百多年以来帕格尼尼的作品始终没有离开过音乐会舞台,它们以明朗的配器、鲜明的造型和满含深情而又永葆青春的旋律使人百听不厌。然而在今天也可能听得到这样的见解:只就表演而论,帕格尼尼是个很了不起的伟人,至于说到他的创作,无非依靠炫示绝技动人心目而已。在这方面,看来他的命运倒和李斯特颇有类似的怀才不遇之处,李斯特的创作才能长期以来也是未曾得到大多数人的许可。但是帕格尼尼一生之所以如此光辉而至今仍然不朽,恰恰证明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作曲家。
  1782年10月27日帕格尼尼在热那亚诞生。他的童年时代过得极不愉快。父亲——安东尼奥·帕格尼尼——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店里的收入就连供应全家粗衣淡饭的需要也嫌不够,何况他还是个赌起钱来不要命的赌徒,这种恶习使他变得越来越贪婪,越来越想发财。这个人一碰就爱发脾气,肝火旺得很,难得有心平气和的时侯,简直是这个家庭里的暴君。
  安东尼奥对音乐十分喜欢,可是他那点能力充其量只够在家里或者朋友小圈子里拿起曼多林弹一段民间小调开开心而已。当他在儿子身上发现了一种绝非寻常的才能时,他激动得差一点变成了个白痴。从此儿子就成了老子手里一付可以用性命去赌输赢的活的扑克牌。他开始亲自教尼科洛,起先教孩子弹曼多林和吉他然后又教他拉小提琴,逼着他从清晨一直练到深夜,要是他觉得孩子似乎还不够刻苦,那就干脆不给他留什么吃的东西。极其繁重的课业损害了尼科洛的健康;结核菌和神经衰弱症在他身上一步一步地蔓延开来。本来已经削弱的体质很容易听从病魔的摆布。麻疹和猩红热又差一点儿要了他的命;之后,尼科洛一辈子也未曾摆脱掉这种强直性的昏厥和肌肉不时痉挛的毛病。
  母亲——捷列扎·鲍拉尔多——真心地疼爱着孩子,但这个对丈夫百依百顺的女人是个头脑简单的农民,一向笃信上帝而又讲究迷信,几乎从尼科洛刚刚哇哇落地起,她就十二分肯定地预言这个婴儿前程远大,将来会成为一位大音乐家。
  好几种帕格尼尼的传记都提到过,在父亲管教之后,尼科洛曾经到一个名叫乔万尼·塞韦托的普通乐师那里上课。大家确实都知道,小提琴家又是作曲家的弗朗切斯科·涅科(Francesco Gnecco)对他相当关心。不能说没有受过他影响的帕格尼尼开始到贾科·科斯塔(Giacomo Costa)那里学琴,这位老先生向来紧紧抓住小提琴古典学派已经过时的教学原则不撒手。这种迂腐而严格的教学当然不会使这个极其任性的学生老实听话。后来帕格尼尼在写信时提到他:“我怀着愉快的心情想起亲爱的老科斯塔,可是当时我跟他上课未必给他带来过很多愉快,因为我意识到他的指示有不少地方是违反自然的……”
  在1794到1795年间热那亚音乐会上的听众就曾听过还是科斯塔学生的帕格尼尼表演。按照当地的惯例,音乐会总是要在教堂里举行。那个时期对热那亚来说是个风波迭起的年代。相当多的热那亚人对法国革命抱着十分同情的态度。因此象这样的听众对少年小提琴家在1795年7月31日那场音乐会上首次表演的《卡马尼奥拉》革命歌曲主题变奏曲会怀着何等欣喜若狂的心情去欢迎,那就不难想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23: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尼科洛和极其爱慕他艺术的季·涅格罗侯爵之间的深厚友谊据认为是从1796年前不久开始的。正好是那一年,克莱策在侯爵的沙龙里听到了帕格尼尼表演,当场预言这个少年的前程将会无限光明。受到鼓励的帕格尼尼由侯爵和父亲陪同去实现他生平第一次到意大利各地巡回的公演。在帕尔马,他想拜著名的亚历山德罗·罗拉(Alessandro Rolla)为师。不过,听过他表演的罗拉声称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教他了。有次路过帕尔马,尼科洛曾经到加斯帕罗·吉雷蒂(Gasparo Gldretti)那里上作曲课,并从菲迪·帕埃尔(Ferdinand Paer)的好心劝告中得到不少启发。经过这个时期的学习,他写了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和不少的器乐曲。
  1798年的国内政治局势变得更加动荡,迫使他父亲带着儿子回到了热那亚。意大利北部多年来一直受奥地利统治的压迫,一旦拿破仑军队开到,当地人民把他们当作是救星来热烈欢迎。
  这件震撼热那亚的大事使少年时代的帕格尼尼无限神移,同必然会在他的演奏艺术中有所体现。他和古典传统实行决裂的行动越来越坚决了。大风大浪的时代培育出这个急性子意大利人浪漫不羁的性格,由此激发起灵感潮涌的即兴创作和热烈得什么也抑制不住的幻想。1801年,他开始写作他那些足以名传千秋的随想曲。
  还没有进入1801年,帕格尼尼和父亲的关系已经弄得越来越僵。他利用应邀到卢卡演出的机会和家里一刀两断,从此进入生活的一个新阶段。在卢卡之后,他到比萨、米兰、帕尔马、里窝那等地举行独奏音乐会。他绝技超群的名声迅速地传遍意大利。他的表演和脾气令人觉得稀奇古怪,而他的技巧又是那么神妙莫测、新鲜而独特,于是乎就有一些东扯西拉的离奇故事一点一滴地缠到了帕格尼尼的身上,他浑身上下很象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光圈。年轻的热那亚人对这种说神道怪的传播显得很不在乎——象这样的街谈巷议对他又会有什么坏处?只能使他的名气变得越来越响亮!他在里窝那有一次取得的成功真是了不起,有个崇拜者恭恭敬敬地拿一把由瓜内科·德·杰苏亲手制作的绝妙的小提琴奉赠给他,帕格尼尼就是到自己生命结束那一天也没有和这把琴分过手。
  摆脱了父亲严厉的管教,他过起一种满不在乎的生活,有时候打起牌来会把靠演出挣来的一笔数目惊人的巨款输得精光。
  1802年,他尝到了初恋的滋味。大家都不知道这个女人的名字。帕格尼尼在她的托斯卡纳别墅里一住就是三年,他在当地农田里一面从事耕作,一面还弹弹吉他;当时他写过一些弦乐和吉他合奏的四重奏以及专门由吉他独奏的乐曲,可以这么说,他为小提琴演奏心增加的许多引人注目的绝技手法其中有不少原来是他深入研究吉他演奏技巧之后领悟而创新的产物。
  到1805年,他突然在卢卡出现。拿破仑此时终于撕下了革命的伪装,并在意大利本来实行共和政体的地区成立了君主国。他把卢卡交给他那位受封为公主的妹妹伊丽莎·巴西奥希。巴西奥希王妃向帕格尼尼发出聘书请他去担任室内乐师和乐队首席的职务。帕格尼尼答应了,这不仅是由于王宫里那种浓厚的音乐气氛把他吸引住,而且也由于和他开始调起情来的这位美貌多姿的公主身上很有魅力。他和亲王在音乐方面的关系也很不错。这有布舍·德·佩特里在1809到1810年之间与人通信时提到的内容为证:“巴西奥希亲王十二万分喜欢小提琴这件乐器,我们在一起拉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由一个名叫帕格尼尼的热那亚人来担任,他还会弹吉他。”
  在这些通信里曾经对帕格尼尼拉琴作过相当生动的描写:“……任何人也不会是这样拉琴的。实际上他不过用根本配不艺术和他本人绝妙才华那种丑角兴妖作怪供人笑乐的手法在糟蹋演奏;我听过他表演维奥蒂协奏曲华彩乐段时那种随意即兴的发挥,他逞一时意兴地模仿了驴、狗、公鸡和其他畜牲的叫吼声。有时,音乐刚刚开始,他却故意把根琴弦扯断,谁都认为不得不停下来了,想不到他用其余三根弦照样拉下去,然后不时在第四弦上来那么一段变奏。他的琵音、双音和左手拨奏确实出神入化,但还不致使小提琴走音。随后他又把所有的演奏手法统统串在一起,使人听得简直晕头转向……”
  帕格尼尼后来用来震惊整个世界的那种独特的炫技手法和效果原来在这个时期就已经练成了。在卢卡,他在音乐方面必须完成的工作是颇为广泛的——他需要独奏,参加四重奏,为歌剧演出担任指挥。但是帕格尼尼天生不愿意长时期在一个地方住下去,从1809年起,也就是还没有最后正式辞职,他又一次过起他那种飘泊无定、到处公演的生活,走遍了整个意大利。1813年春天,他在米兰住下,全心全意地参加到当地浪漫派和“古典派”正在开展激烈竞争的艺术生活里去。
  帕格尼尼有一手善于出奇制胜耍弄绝技的名声这时候已经传出意大利国境之外。二十四首小提琴独奏随想曲公开发表了,这在巴黎引起巴伊约、贝里奥、阿本内克的怀疑。谁也不敢相信这些曲子真正能够在琴上拉得出来。法国著名演奏能手拉封特意赶到米兰,他要和帕格尼尼作一番较量。1816年3月7日他们比赛高低那场音乐会假座拉·斯卡拉剧院举行,拉封在这场比赛中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不过,扬波尔斯基说得十分有理:“用现在的眼光去观察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件事,很清楚,拉封和帕格尼尼是两种不应该摆在一起加以比较的类型。说起帕格尼尼这个人,就要用海涅的话来形容,“他弓子轻轻一挥,时而把我们送到阳光明媚的高空,时而又在我们面前打开十分吓人的深渊。”而那位温文尔雅的拉封却属于法国小提琴家中间贵族型的表演家,因此,他们之间正象李斯特和塔尔堡之间一样,不可能实行名符其实的竞赛。”
  浪漫主义艺术是个存在着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对立的美学倾向的形态多面的艺术天地。在十九世纪初期,正当浪漫主义刚刚形成,就曾出现过一些兼有古典和浪漫两派特点的混杂性的流派。拉封就属于这样一种小提琴家,他在演奏方面已经受到浪漫派某些影响,但是大体上却仍然遵循法国古典学派古老的原则。在他的演奏里已经具备那种为高级客厅所固有的软绵绵的伤感的抒情和精美但脆弱的巧技,这些因素逐渐成为十九世纪初期法、比小提琴和大提琴学派很典型的一种特征。这个学派的代表和充满激悄但显得狂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者帕格尼尼当然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
  再说,帕格尼尼也并没办法得到象斯波尔这样的浪漫主义者的钦佩。1816年斯波尔虽然在威尼斯已经和帕格尼尼见过面,可是听到他的表演却是后来回到自己家乡的事。他对早在意大利就已风闻使热那亚人出尽风头那种炫技效果作出毫不客气的指责,在他看来这简直是一种只能欺骗外行的华而不实的货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23: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斯波尔在自传里这样写道:“他演奏中那些使意大利听众佩服得五体投地的绝技原来不外是我们同国人席勒多年前早就以此博得老太太们赞叹不绝的‘绝妙的魔术表演’。这些魔术是人工泛音、单弦上的变奏……五花八门的左手拨奏以及许多根本不像小提琴本来发声的类似吹低音大管或者老娘们吵架之类的古怪声音。”.
  在威尼斯,帕格尼尼进行创作他一生最负盛名的一首作品——《威尼斯狂欢节》。这首《狂欢节》可以说几乎把他全部巧技和变奏的能耐统统都使出来了,随后照着这种格式写的人始终络绎不绝。它之所以如此引人注意正由于其中有或明或暗的意境,栩栩如生的形象和不落俗套的民间音调。恰恰是这首作品好像成了帕格尼尼信徒们顶礼膜拜的一座象征着浪漫主义炫技演奏艺术顶峰的纪念碑。
  受帕格尼尼声誉吸引的著名波兰小提琴家卡尔·利平斯克在1818年到达意大利。起先他和拉封一样,打算和这位意大利同行比一比高低,但是,真正听到帕格尼尼拉琴之后也就打消了这种念头,两个人还成了知心朋友。帕格尼尼的巧技把利平斯克完全迷住了,不仅如此,他还想在演奏风格上尽量向帕格尼尼靠拢。但是他们各有各的个性,其间的差别比起帕格尼尼和拉封来差不多,尽管这是另外一种差别。利平斯克天生就有那种气度高尚而又刚毅严谨的性格,这种性格使他和古典主义演奏艺术必然心心相印,但同时也就成了他向帕格尼尼靠拢道路上一道难以逾越的深渊。
  帕格尼尼和罗西尼在1818年被友情的带子连结在一起。作曲家真心地喜欢小提琴家。而帕格尼尼也怀着相等的尊敬之情去报答他。大家都早已知道,帕格尼尼曾从罗西尼的歌剧里选出一些咏叹调主题作为他编写许多幻想曲的主要素材。
  紧张的演出活动,极不安定的起居方式使帕格尼尼得了带有精神忧郁症状的重病。他停止公开演出,孤独地过起与世隔绝的生活。只是到1824年4月,他好不容易克服了这种精神危机开始重新登台表演。同年冬天,回到热那亚的帕格尼尼兴致勃勃地给七龄神童卡米洛·西沃里上起提琴课。在他指导下,西沃里进步神速。虽然给孩子上课总共只不过才七个月,帕格尼尼直到临终那一天也仍然把西沃里看作是他生平唯一的得意门生。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是使帕格尼尼尝到不少甜酸苦辣滋味的时期。有些传记淋漓尽致地描写他那些数也数不清的风流事件。不过,杨波尔斯基根据了解帕格尼尼生前亲笔书信的内容得出结论认为他决不是像唐璜或卡尚诺夫那样的猎艳老手,而是个总在渴望得到真正爱情和宁静家庭生活的普通男子汉。
  他在1824年爱上了女歌唱家安东尼娅·比昂希,她生的儿子阿希尔成了帕格尼尼最宠爱的对象。但是比昂希孤僻而难以相处。他们共同的生活很快就成了帕格尼尼无穷烦恼的源泉。但多年分居又妨碍父子享受相聚的乐趣。帕格尼尼只是到1828年付出一大笔抚养费才得以把孩子从母亲身边带走。
  这件事发生在帕格尼尼启程赴维也纳的前夕。从维也纳起,又开始了他漫长生活道路的一个新阶段。
  虽然当时人们素来都用聚精会神的眼光盯着帕格尼尼,可是这位伟大小提琴家的一生中仍然有许多经历未能真正弄清楚。他是个烧炭党党员吗?他和意大利革命运动倒底有什么关系?他为何如此痛恨天主教教会——是出于信奉无神论而反对教会势力无限扩张呢还是因为脑子里有拥护革命的自由思想?
  多数传记作者认为帕格尼尼曾参与意大利革命运动一事无容置疑,这有他和乌·福斯科罗等革命党人密切往来的事实为立论的根据。
  教会曾经颇费苦心地想把帕格尼尼笼络过去。1827年教皇列夫二十二世向他颂发过“金距”勋章以示恩宠;可是,这种象征王权的金牌哪能制服得了这位天生敢于蔑视封建特权的音乐家呢!
  在奥、德、法三国各地的巡回公演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绩,一些具有全球性声誉的音乐家都被帕格尼尼这种奇妙的表演感动得极为兴奋。他从维也纳来到布拉格,想不到在那里会受到冷冰冰的接待:然后接着去德累斯顿和柏林。他在柏林又一次征服了听众。但是,离奇的传说、下流的捏造和对他的称颂同时在到处流传。有些人肯定地说他是个亲自杀害过情人的罪犯。听众虽然为之不胜惊骇,但到后来却也就俯首贴耳地接受了他表演魔力的支配。他用激动到顶点的感情,戏剧性的处理和用之不尽的色调变化使人入迷。…他那件乐器真正像在说话、像在呻吟、无论是大雷雨、深夜的寂静、从苍空降落但尚未飞回天空的鸟儿,都无不模仿得十分逼真,其中一切……充满了诗;般的感情……”
  1830年4月11日,舒曼在美因河上的法兰克福听到他的演奏,随即异常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难道这会不使人乐而忘形!在他的双手挥动之下,就连极其枯燥的练习曲也像毕菲亚(古希腊阿波罗神殿女祭司)的预言那样在冒起熊熊的火焰。”海涅出席过他在汉堡举行的音乐会。这位伟大的诗人后来在他的杰作《佛罗伦萨之夜》里用美妙的诗句把帕格尼尼的形象刻划得异常生动而鲜明。
  他在美因河上的法兰克福带着儿子住了一个时期。在那里和卡尔·古尔(KarlGuhr)有了交情。平常总是观察帕格尼尼怎样拉琴的古尔靠留神聆听和凭记忆把第一协奏曲中那段《神奇的二重奏》片断记成了乐谱。古尔后来又出版过一部取名为《论帕格尼尼小提琴演奏技巧》的著作,其中具体描写了这位伟大小提琴家平日拉琴时一些极其有趣的细节。
  帕格尼尼终于在1831年2月来到巴黎。法国的首都刚刚充分领教过革命和霍乱的滋昧。可是柏辽兹怎么写呢:“就连被这种带来死亡的祸患吓得普遍麻木不仁的状况下也阻挡不住人们突然爆发出一阵十分好奇的热情,接着而来的则是吧普通老百姓都推倒在帕格尼尼脚下那种一片兴奋得忘乎所以的热烈气氛。
  三十年代的巴黎是古典和浪漫两派首脑人物进行激烈竞赛的斗技场。雨果、大仲马的话剧、梅里美的小说,音乐方面有柏辽兹的带标题的交响乐;在歌剧舞台上演的节目有梅耶贝尔的《恶魔罗伯特》、威柏的《自由射手》、斯波尔的《浮士德》——汹涌而来的几乎把整个艺术生活都淹没的浪漫主义浪潮就是有着如此础础逼人的声势。帕格尼尼正好在这个时候出现。毫不奇怪,他的表演会使那些就像触了电似的听众又吃惊又叫好。其中所有能够打动人心的因素:烈火”—般的激情、出神入化的意境、抒发不尽的感慨、崇高和卑劣情操的强烈对比、离奇曲折的情节结构再加上辉煌到不可思议的绝技,无不是浪漫派一家所独有。生平头一回听过他公演的李斯特激动得要命,他承认在他面前突然出现一个任何人以前都无法设想得到的新的天地。他那首以帕格尼尼“钟”的主题为原始题材的幻想曲就是顺着这条道路前进所取得的一个重大成果,这首作品为钢琴技术宝库增添了不少为古老的古典演奏艺术所未曾具备的、使入耳目一新的光彩和巧技。随后他在匈牙利狂想曲、交响性诗篇中所表现出来的壮丽的配器风格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其实就连李斯特惯用而不肯放弃的梅菲斯图主题也是和帕格尼尼艺术中“魔鬼的”动机有着息息相通之处的。
  巴尔扎克推崇帕格尼尼,歌德对他甚为注意,法国浪漫主义者由于他的到来而感到欢欣鼓舞之至。本来,根据浪漫主义最高的准则去衡量,一种足以表现狂放豪迈精神的音乐文化特别有它的代表性。他们的理想在此时此地好像变成了十分具体的东西多么值得高兴。这样一来,帕格尼尼就成了人们舞文弄墨的对象,有人挖空心思地编造出一些不三不四的故事,到处传诵着他个人的趣闻,其中真假混杂,难以分清。但是这倒无关紧要,大家只想听听帕格尼尼这个怪人的怪事,谁管它倒底是假还是真呢!最后弄得他只好从巴黎逃到英国,可是,在这里,在第一次登台表演之后,同样的经历又开始再现。
  帕格尼尼由于拒绝在巴黎救济意大利革命者的慈善音乐会上表演,后来在伦敦又打算把票价提高一倍,因此有人指责说他贪婪成性,一味追求暴利。毫无疑问,他这个人确有贪财的毛病,虽然并没有像有些人形容得那样严重。随便举个例,他和柏辽兹那件众所周知的轶事就可以证明他对人很有同情心;当帕格尼尼听说这位作曲家经济上非常困难,马上拿出了两万法郎送给他。
  柏辽兹的创作当时唯有帕格尼尼称赞,这说明他鉴赏音乐确实能够独具慧眼。柏辽兹写过一首带有中提琴独奏的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这首杰作的诞生也正是帕格尼尼出的主意。帕格尼尼平常喜欢拉拉中提琴,他请柏辽兹为他专门写一首中提琴独奏和乐队合奏的乐曲。不过,当作曲家把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写好了交给他,因为其中使用了交响性的写法使他甚为不满:“他看到快板乐章总谱上中提琴长期休止的部分,提高声音说:‘不是这么一回事!我在这里沉默得太久了;我要从头到尾一直拉下去。,柏辽兹的答复是‘可是我说——您需要的原来是一首中提琴协奏曲,要写作那样的乐曲,您是唯一的行家’。”交响曲虽然全部写好了,可是毕竟并没有符合帕格尼尼原先的期望。

  帕格尼尼在五十二岁以前总是在欧洲各地往来,过着飘泊无定的生活。他终日处于紧张状态,就这样费力不尽地挣下了百万家产,由此却付出了牺牲本人健康的代价。到了五十二岁,他不得不停止演出活动。既然已经在帕尔马附近添置了那块山清水秀名叫“海伊昂娜别墅”的地产,1834年秋,他就搬到那里去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23: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1835年帕格尼尼又接受了帕尔马王妃“玛丽亚·露伊莎的聘请,到帕尔马担任宫廷剧院院长和乐队指挥的工作。当时他曾打算对乐队进行一番改革,而且想按照新的方式去处理乐队表演问题。他提出建议要把乐队编制扩充到五十个成员,选拔演奏员要采取比赛的方式,指挥和古钢琴演奏员或者第一小提琴首席的职权分工要明确。这些想法在当时看来未免觉得太激进了一点。他这份建议遭到了否决,因此辞职不干。虽然和那个乐队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他却使乐队合奏水平有了相当明显的提高。
  帕格尼尼一生最后一次的公演是1837年在都灵城。这时他的健康终于彻底地垮下来了。他前往马赛、尼斯;在热那亚立下遗嘱,遗嘱规定,他把自己庞大的全部家产——除掉地产、庄园和乐器收藏品不算,还有现金一百七十万法郎,统统传给儿子阿希尔。
  接着帕格尼尼在1838年因受人欺骗不幸卷入那个后来以诉讼告终的所谓“卡齐诺、帕格尼尼”合资经营的肮脏买卖中去。这桩买卖纯粹是一种暗中偷偷摸摸于些见不得人的真正的欺诈蒙骗的行为。
  按照卡齐诺的花言巧语,似乎是在举办一个晚会上会有各种的艺术——朗诵、音乐,舞蹈等等娱乐节目的游乐场。可是,筹备者卡齐诺实际上却利用这个幌子组织了一个真正的赌场。大艺术家哪能猜得透这种鬼把戏,晚会音乐部分——交响乐节目的安排引起了他的兴趣。既然看不出有什么地方不妥当,他答应卡齐诺利用他的名字。1837年12月25日,小提琴家由于重病在身未曾到场,卡齐诺就正式开始营业了。1838年1月31日,这家游乐场被巴黎警察局查封,作为主要股东的帕格尼尼因此受到法院传讯,法院判决他必须把数目巨大的债款偿还给企业的债权人。小提琴家聘请的辩护人提出上诉申请撤销原判,这场官司就这样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一直拖到帕格尼尼死去为止。这次诉讼过程轰动一时,他成了报刊杂志上议论不休的话题,艺术家晚年的生活因此过得很不愉快。他的身体健康变得每况愈下。他的嗓子简直失去了声音,不用纸笔就无法和周围的人交换意见。正好在本人如此痛苦的这些日子里,他向柏辽兹伸出了援助之手。
  可是就连这桩侠义行为也被人认为并不光彩,似乎有意为消除他拒绝参加救济穷人慈善音乐会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印象而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
  帕格尼尼前往法国南方。他还希望能够恢复健康。那几年他只和柏辽兹以及聚集在他周围的有限几个马赛音乐;爱好者保持着亲密的关系。偶尔要有什么奏乐消遣的活动,他很愿意参加,特别乐意合奏的节目是贝多芬的四重奏。
  法国南部气候对健康有益的预计没有得到真正的结果。1839年10月帕格尼尼又回到热那亚,但是痉挛突然强烈发作逼得他再次离开了故乡。他被护送到尼斯以后,几乎整天都躺卧在病床上。肉体的痛苦不断在增加,而精神痛苦——和卡齐诺有牵连的官司——至今还没有结束的希望。何况天主教教会又一次打起主意要把他拉到上帝的怀抱里去,但是垂死的艺术家坚定不移地拒绝接受临终照例应该举行的圣餐仪式,1840年5月27日他和人间永远告别了,时年五十八岁。
  天主教教会即使在帕格尼尼闭眼之后还要继续摆布他。神甫们开会议决取销他的教籍,并且下令禁止他的棺材入土埋葬。只好把涂上了防腐剂的帕格尼尼遗体转送到麻疯病院里存放。他的朋友和崇拜者开始为取消这项禁令到处奔走。一场长达四年之久的斗争开始了。那些迷信宗教的大人先生们坚决不答应撤销埋葬的禁令。最后,总算得到了许可,允许把他的遗骸运回到意大利,可是不得不在晚上偷偷地把他埋在鲍利维契尔。他的坟墓后来被挖开过好几次,因此他的棺材一再被转埋到新的地方:1853年埋在“海伊昂娜别墅”,1876年改埋在帕尔马公墓,1893年他的棺材又一次被打开,这一次打开棺材原来是由于想看看大艺术家遗体的捷克著名小提琴家F·翁德日切克的请求。1896年终于把帕格尼尼最后安葬在帕尔马新建的公墓里。
  帕格尼尼生前一直使用那把小提琴——著名的瓜内利·德·杰苏的手制品被完整无损地保存在热那亚的博物馆里。一年一度照例要打开存放这把小提琴的玻璃罩,让当时在意大利境内最杰出的小提琴家用它来表演。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1957年获得了这样的荣誉。
  帕格尼尼永垂不朽。他一生始终敢于反抗的精神永存于他的作品之中,这些作品由于具有无限迷人的旋律、丰富多采的配器手法和富于诗意的形象以致至今仍然极其受人喜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1-22
 楼主| 发表于 2003-11-28 23: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帕格尼尼--“专与小提琴家为难……”


  人们传说帕格尼尼有六个手指,并且都能运用自如,这自然是笑话。不过,他的《女巫之舞》却是一首在一根弦上演奏的作品,大量运用双音、三音和弦甚至四音和弦,有时达到三个八度!这简直无法想象,更不要说照办了。伟大的奥地利小提琴家克莱斯勒曾经开过一个玩笑,他对他的学生们说:帕格尼尼的那些三音和弦和四音和弦,本来是无法演奏的,但帕格尼尼耍了个花招--用口哨来帮忙!所以你们还是不要费那份心练琴,只要练好口哨就行了。说完,克莱斯勒拿起琴来当场表演提琴加口哨,令学生们个个目瞪口呆。当然,这不过是玩笑。帕格尼尼还创造了,也可以说是发明了一些特殊的弓法和指法。他的演奏本身也无懈可击。
  他象守财奴保护财产那样守护着自己的技术秘密,他生前只出版了很少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小提琴独奏曲《24首随想曲》。虽然他既演奏小提琴同时也谱写小提琴乐曲,但他的作品大都是为自己创作的,这些作品包括大量需要高度技巧的艰深乐段,以供他发挥自己的技术,为此帕格尼尼获得了“专与小提琴家为难的作曲家”的雅号。
  帕格尼尼写过五首小提琴协奏曲。当他在一个大城市首产次公演时,他用来征服这些城市的节目总是他最喜欢的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奏曲。他的降E大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写于一八一七年,是最早的浪漫主义的协奏曲之一。B小调第二协奏曲第三乐章回旋曲就是著名的“钟曲”,它被无数次地改编:嘉洛舞曲、华尔兹、浪漫曲……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李斯特改编的同名浪漫名曲。
  帕格尼尼作品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小提琴独奏曲《24首随想曲》。帕格尼尼在这部作品中冲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在独奏音乐领域中,为音乐的浪漫主义时代开辟了道路,多年来从未推动艺术上的魅力。它需要独奏家掌握难度极大的、复杂的指法和弓法。可以说,练习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家的必修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3

主题

1772

帖子

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0
注册时间
2003-6-4
发表于 2003-12-1 10: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从古到今仍没有哪位小提琴家能和帕格尼尼相提并论。如果在他那个年代有留声机的话,全世界第一部音乐作品的录音一定会是帕格尼尼的小提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11-25 07:40 , Processed in 0.07370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