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06-11-1 20:52:32

转一篇我1999年发表的文章:评图蕾克演奏的歌德堡变奏曲

提起巴赫的键盘曲《哥德堡变奏曲》,人们首先想起的多半是已故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Glenn Gould)对它传奇性的演奏。就象这首变奏曲以主题开始,经过30个变奏后又以同样的主题结束一样,古尔德的录音生涯也从1955年录制《哥德堡变奏曲》开始,在1981年以再次录制这首曲子而结束,完成了一个生命的大循环。

    很多人曾问过古尔德:“你最欣赏谁演奏的巴赫?”每一次古尔德的回答总是:“女钢琴家图雷克(Rosalyn Tureck,1914~)。”这个很陌生的名字是谁?恐怕知者不多。当我写作这篇文章时,身边的喇叭里传出的正是图雷克最新录制的《哥德堡变奏曲》(DG 459599-2)。

    有一种说法:《哥德堡变奏曲》是由古尔德首先推广开来的。其实并非如此。著名女羽管键琴演奏家兰多芙斯卡(Wanda Landowska,1879~1959)才是名副其实的先驱。正是她的演奏和1933年灌制的著名唱片使这首曲子逐渐传播开来,被钢琴家和大众所接受。图雷克也是最早演奏《哥德堡变奏曲》的钢琴家之一。早在30年代,她的音乐会曲目中就已包括了这首作品。那时,古尔德才刚刚降生呢!由于作品的原谱上很少有速度表情记号,留给演奏家们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所以各个演奏家的处理方式差别很大。从30年代至今,上百种唱片版本先后涌现,可见它受欢迎的程度。其中最著名的一直是兰多芙斯卡的两种羽管键琴版(EMI和RCA各一)、古尔德的两种版本(Sony)以及匈牙利钢琴家希夫的版本(DECCA)。

    根据最早的巴赫传记《天才巴赫的一生及其作品》(弗克尔1802年出版)中的说法,《哥德堡变奏曲》是为身患失眠症的凯塞林克伯爵所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帮助他消磨漫漫长夜,减轻失眠的痛苦。“哥德堡”是伯爵身边的羽管键琴演奏家的名字,也是巴赫的学生。变奏曲由一个主题及其30个变奏组成,在30个变奏之后,主题再现,圆满地完成一个循环。伯爵对这首曲子着了迷,慷慨地赐给巴赫100个金路易,相当于巴赫一年的工资。《哥德堡变奏曲》这个曲名并不是巴赫起的,而是传记作者弗克尔在巴赫死后起的。巴赫自己称它为“包括一首咏叹调及其变奏的键盘练习曲,为有两个键盘的羽管键琴而作”(现在一般都用钢琴演奏)。

    这首作品看似平常的变奏曲,实际上却是精心安排的。它的变奏都建筑在主题(咏叹调)的32个小节的低音线上,这个数字正好是作品的段落总数(30段变奏加上首尾两段主题)。更奇妙的是,主题低音线上的音符数也是32个!在30个变奏中,大多数变奏的长度是30小节。第3、9、21、30变奏是其一半(16小节)。唯一的例外是第16变奏。这是一首47小节的法国式序曲。

    以第16变奏为分界,30个变奏可分为两组。第二组明显比第一组复杂。也就是说音乐的进行渐趋复杂,直到最后骤然回到平静朴素的主题,给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奇妙感受。更奇妙的是,第3、第6、第9、第12变奏直到第27变奏,每隔3首就出现一首卡农(严格的对位模仿,合唱中常见的轮唱即为一例)。这些卡农的音程渐渐扩大,从同度卡农(第3变奏)直到9度卡农(第27变奏)。象这样精心构思的作品是极为少见的。穿插在这些卡农曲间的是一些较为自由的变奏,有的是技巧难度很大的双键盘曲,有的近似托卡塔,有的犹如小赋格曲(第10变奏),有的是舞曲风格(第4变奏是帕斯皮耶舞曲,第7变奏是吉格舞曲),有的是古协奏曲形式。第30变奏特别引人注目,它活象一个音乐玩笑,将两首民歌(“我好久没和你在一起”和“卷心菜和萝卜把我赶走”)的旋律和咏叹调主题交织在一起。

    古尔德演奏的《哥德堡变奏曲》虽然魅力非凡,但不容否认,它带有明显的古尔德个人标记,并不是很纯净的巴赫风格。与之相比,美国女钢琴家图雷克的演绎显然更合巴赫的原意,难怪古尔德也对她大加赞赏。今年85岁的图雷克60多年来一直以演奏巴赫作品闻名,曾被著名乐评家哈罗德-勋伯格誉为“巴赫音乐的女大祭司”。很可惜,她以前的唱片都是小公司出版的,国内见不到,故此名气很小。事实上,她可能是钢琴家中录制《哥德堡变奏曲》次数最多的一个,也是演奏它时间最长的一个(长达60多年)。我正在播放的这张CD已是她的第6次录音了!DG公司对这次录音非常重视,把全长91分钟的两张CD包装在一个漂亮的纸盒里,配上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说明书,并给CD加上了“乐谱功能”(CD-pluScore)。将CD放进电脑光驱,按照屏上指示安装好“乐谱”图标后,就能边欣赏音乐边读乐谱。一个黄色的光标会随着音乐的进行在乐谱上移动,告诉你现在演奏到了哪里,非常直观,对学琴者尤其有用。

    和许多钢琴家一样,图雷克在晚年渐渐进入了更平静、更深邃的升华境界。每个音符、每个变奏都被她处理得异常清晰、端庄。由于她严格遵守巴赫的反复记号(很多钢琴家省略了反复部分),所以演奏时间也比绝大多数版本长。在敏感的指触、纯正的风格感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出演奏家是位84岁的老人。这是稳重内敛、宁静致远的演绎。正如她本人所说:“我从不把这部作品当成炫人耳目的技巧表演。它是生命的体验”。现在就让我们聆听这位“巴赫音乐的女大祭司”、曾任纽约爱乐首位女指挥、朱利亚德学校教授的图雷克来演奏,在《哥德堡变奏曲》中体验生命的多姿多彩吧。这是不是继兰多芙斯卡、古尔德、希夫之后最重要的《哥德堡变奏曲》唱片,我不敢断言,希望将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证明此言不虚。

不知道啊 发表于 2006-11-1 21:10:48

没听过。。。:$

technic 发表于 2006-11-2 14:44:20

具有研究性的文章。深入!:)

leedss2818 发表于 2006-11-2 19:02:15

我还是喜欢GG的The 1955 Goldberg Variations。

就是这样。

[ 本帖最后由 leedss2818 于 2006-11-2 19:05 编辑 ]

琴瑟和鸣 发表于 2006-11-4 01:38:19

这张《德国组曲》也不错!:victory:

很可惜图雷克演奏的唱片不是很多!:L

小白 发表于 2006-11-4 11:20:05

BACH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也都是很好听且耐听的东西.

遥控器 发表于 2006-11-4 18:44:17

我再次给你加精

我爱种树 发表于 2006-11-19 17:03:02

强帖!

学习了

遥控器 发表于 2006-11-22 07:50:35

1999?????

realmark 发表于 2008-4-7 12:45:58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6-11-1 20:52 发表 http://www.headphoneclub.com/bbs/images/common/back.gif
提起巴赫的键盘曲《哥德堡变奏曲》,人们首先想起的多半是已故加拿大钢琴家古尔德(Glenn Gould)对它传奇性的演奏。就象这首变奏曲以主题开始,经过30个变奏后又以同样的主题结束一样,古尔德的录音生涯也从1955年录 ...

PHILIPS 4685492 巴赫:勃兰登堡协奏曲/马里纳
SONY 52619 巴赫:歌德堡变奏曲/古尔德三星带花
VAI 1029 巴赫:歌德堡变奏曲/图勒克

这三张选那一张比较好一点:D

[ 本帖最后由 realmark 于 2008-4-8 09:27 编辑 ]

yanfeng 发表于 2008-4-9 09:24:59

古尔德的风格太强烈了,是有问题的!
演奏巴赫,个人风格一定不能太强烈,就是要非个人化。
但是,又不能没有风格。
所以,难啊!

小白 发表于 2008-4-9 22:12:42

听过前辈大师Edwin Fisher演绎的BACH,也带有浓重的浪漫化色彩. 但Walter Gieseking的演绎就很少个人风格. 每个艺术家看待BACH的态度不同,处理的方式也就不同.

Melodica 发表于 2008-4-10 02:32:42

图雷克是古尔德的师傅。谁是谁的风格还不一定呢。不过图雷克毕竟是有着BACH女大祭司之美誉的钢琴家啊。。FISHER和里赫特都多少带点浪漫时期的风格。推荐听听古尔达的。极其的清澈。如月光一般的演奏。。。。BACH的作品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可能就给演奏者留下很大尽情发挥和诠释的空间。。。所以可能根本就没有所谓标准的BACH吧。

dellbn 发表于 2008-4-12 18:19:42

图雷克这张CD价钱高了点要120啊,不过听来还不错。看了白版的文章,昨晚一下子跑去买了平均律和无伴奏大提琴小提琴的,BACH的音乐真如辛老先生说的,初听之下很新鲜,但这种新鲜是古意,古得很的。不过先买后听这几张都没觉得后悔。

对了,那个平均律的买兰多夫斯卡的好么,当时店里只有古尔德的和兰多夫斯卡啦,但他的听说是演奏大键琴的,想试试。

小白 发表于 2008-4-12 20:33:39

大键琴的蛮独特的,你想尝鲜可以试. 不过也可能你听后会觉得兰道夫斯卡的演绎挺古板的.

标准的BACH是不存在的. 谁也不知道BACH自己是如何演奏他的作品,或者他希望他的作品如何被演奏. 他那个时代还没有精确的速度,表情标记,所以 ... 觉得怎么演奏象,就怎么演奏吧.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一篇我1999年发表的文章:评图蕾克演奏的歌德堡变奏曲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