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发现最常见的耳机发烧两大误区:1.阻抗,2.煲机
<P>4月1日安润上海店开业以来,我一直泡在店里,遭遇了上百个耳机发烧友或准发烧友。亲身经历,发觉最有代表性的两点,是部分对耳机一知半解的发烧友们最常陷入的误区。在这里特别发贴提一下,希望纠正这两个流毒已太深太广的错误观念。</P><P>一,阻抗。</P>
<P>很多朋友其实并不了解耳机,但就喜欢提“阻抗”一词,感觉上他们认为一提“阻抗”,就表示懂一些耳机了,知道耳机分为高阻和低阻两种,而高阻耳机是需要加耳放的。有不少顾客甚至对“阻抗”执着到连买一副小耳塞,也要研究一番其阻抗,生怕“推不动要加耳放”。</P>
<P>这个流毒太深了!</P>
<P>其实,影响耳机是否容易驱动,有两个因素,第一是灵敏度,第二才是阻抗。阻抗即使低,灵敏度不高的话,一样难以驱动。比如拜亚动力DT331,阻抗仅40欧姆,但灵敏度只有86分贝,就实在推不动。而SHURE E5C,灵敏度高达122分贝,尽管阻抗是110欧姆,还是很好驱动。</P>
<P>让我强调一下,灵敏度才是决定耳机是否容易驱动的首要因素,阻抗是次要因素。要判断耳机是否容易驱动,第一看灵敏度,第二才参考阻抗。另外,轻便式耳机、耳塞等,根本不用费神去研究其阻抗是多少——本来就是为随身听设计的,怎么可能随身听推不动呢?怎么可能是高阻呢?怎么可能要加耳放呢?(若有人举出DT231为反例,那恕我直言,那根本就是设计失败的作品,不足为范。)</P>
<P>实际工作中我碰到的顾客,几乎没有问我耳机灵敏度的,个个问我阻抗。哎!对阻抗的执着,真可谓国内耳机发烧友的天字第一号误区。</P>
<P>二,煲机。</P>
<P>十有八九的顾客会问我如何煲机,似乎这是个很神秘而重要的过程,做的不好就会影响耳机发挥似的。网上还流传着XX耳机需要煲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传说。</P>
<P>其实煲机跟买了车后要磨合,完全是一样道理,和一回事情。怎么车迷里就没有研究如何“煲车”的,HI-FI发烧友里却那么多研究如何煲器材的?至于煲机一两年才出好声,更是胡说八道的厉害——连设计师本人,也没有机会听到新机煲了一年后的声音!器材开声后一年的声音,根本不是设计师预先能听到的,怎么可能去反映设计师的意图呢。真是开玩笑。我的经验,普通的耳机,开声一两天,声音就趋于正常,高级耳机确实有不容易进入状态的,但2-3个月也足够使之度过磨合期,进入稳定状态了。如果确实有用了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好声的,那只能说明其设计本来是有偏差的,要待其老化到性能略有下降,才反而好声。</P>
<P>我们不鼓励特意去“煲机”,让耳机自然听熟最好。如果一副耳机新开声确实声音很难听,那么可以接在FM收音机上让它去唱,一般唱个几天就够了。音量别太大,别超过人耳能忍受的限度。</P> 与箱子一样道理,还是效率第一,标称阻抗是只不过是静态对应. 有道理 呵呵~~确实存在不少以上来就问这两个问题的人~ 有个说法:耳机灵敏度差3db,大致相当于阻抗差一倍。
煲和不煲还是有区别的(4月1日刚借小白的400比过 ),只是程度并不大罢了 。同意不要刻意煲机,平常多听听也是煲。 要刻意煲机的最好放入电饭煲煲. 这个必须要狂顶 国内音响发烧知识的普及任重而道远 “阻抗”的确有必要扫盲一下,象我这样的新手若没有认真看过这方面帖子的话的确很容易产生误解。
而煲机实在是很有乐趣的事情,买回来慢慢听慢慢感受声音的变化乐趣是很大的(至少我是这样的),甚至可以不必刻意的放在什么上去长煲,除非声音真的到无法接受的地步。 阻抗呀?叶老师讲的老生动了,不仅有阻,还有抗哟! 白斑经常“语出惊人”
不过很实在 单纯说阻抗是没啥意义,要结合系统来看,我的耳机64欧,用随身听也搞不定。
就像玩箱子,阻抗的确只是其中因素之一,而且还真不是主要的。有玩4欧的,有玩8欧的,还有玩16欧的,灵敏度更是繁多,具体选择什么合适自己的,要根据自己的系统,自己想要的声音来。 箱子的阻抗一般是固定的(基本是4、6、8欧姆三档),所以关心的就是它的灵敏度和功率了。耳机阻抗比箱子复杂(从16--600欧姆)因此才会有人关心。 学习啊! 嗯,最近正在煲K701,感觉20个小时就应该出声了,虽然可能后面会更好些,但现在已经基本达到我期望的K701的声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