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索尼自成粉
发表于 2025-1-30 10:47:43
chaisan 发表于 2025-1-29 19:03
没有,褒个几十个小时后声音会更舒展开,素质其实很接近A3的级别,但却明显提升了你说的“肉质感” (我 ...
感觉前中期的西门子cca倒不缺厚度,而是欠缺自然的纹理感与弹性,所以也润泽不起来
chaisan
发表于 2025-1-30 10:59:50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25-1-30 11:07 编辑
一入索尼自成粉 发表于 2025-1-30 10:47
感觉前中期的西门子cca倒不缺厚度,而是欠缺自然的纹理感与弹性,所以也润泽不起来
从定性的角度说,早期西门子既不缺厚度也不缺密度,缺的是“温暖和润泽”。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把德律风根定位在西门子之上的原因。单拼一些主要硬素质,德律面对Siemens没什么胜算。
当然,德国人就是德国人,无论西门子还是德律,它们审美观中的“温暖润泽” 和英国、荷兰管肯定有差别。这是另外的话题了,Pathos这耳放也不需要在这方面搞过头。
nvidiadriver
发表于 2025-1-30 18:03:23
chaisan 发表于 2025-1-29 21:59
从定性的角度说,早期西门子既不缺厚度也不缺密度,缺的是“温暖和润泽”。这也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把德 ...
用过一对非常早期的Siemens,延展和灵气都非常好,甚至有一些很少见的空灵感。虽然不走温润挂,但是当时个人评价很高。
不过已经寿终正寝了。
msms_KBS92LoR
发表于 2025-1-31 19:51:28
本帖最后由 msms_KBS92LoR 于 2025-1-31 21:44 编辑
帮顶:handshake
一入索尼自成粉
发表于 2025-2-4 10:48:29
本帖最后由 一入索尼自成粉 于 2025-2-5 11:05 编辑
也搞了对a6的cca(双支架大圆盘)。。。这个版本确实与pathos很合拍。。。听感像是高文tha系列耳放的加强版。。。我不需要再用避震道具或者电源线等周边调味了。
唯一的遗憾就是换管这个行为本身。如果有一台耳放不需要换管便有这种听感就好了。
下一个折腾目标是yba的耳放。。。希望和他家的高端功放是一个风格。。。
fkeufss
发表于 2025-2-4 11:17:14
chaisan 发表于 2025-1-29 16:44
我后来又小试了一下管子,顺便补充进来:
1. 西门子A3 e88cc:这个之前说过了。素质很强,尤其是声场 ...
请问这些古董管是在哪家买的?能推荐个靠谱的商家吗,感觉管子水很深
fkeufss
发表于 2025-2-4 13:08:00
fkeufss 发表于 2025-2-4 11:17
请问这些古董管是在哪家买的?能推荐个靠谱的商家吗,感觉管子水很深
请问华峰电子是哪家呢?我似乎没有找到哎
一入索尼自成粉
发表于 2025-2-9 12:56:22
本帖最后由 一入索尼自成粉 于 2025-2-17 00:12 编辑
之前一直是用单端口搭配一代大乌,已经足够把大乌推开。无论是原管还是以前试过的其他管(音源:文豪kalista转盘+vermeer two解码),平衡口对一代大乌都有“过推”倾向;结像硬而粗,细节亮而糊,音色表现趋于同质化。不过平衡也有优点,空间感会更立体,但横向声场并未比单端驱动时更宽,这个优点是表现在横向声场边缘区域的结像更稳定,毕竟平衡口的分离度与snr提高了嘛;只是比起缺点,这优点不值一提(特别有趣,在我的耳机系统中,这优点对于交响、室内乐之类的严肃/古典乐可有可无,对一些现代舞曲的影响倒是较为突出)。
尝试了换a6 cca后的平衡口,虽然对一代大乌还是有失控倾向,但听感已经比之前要自然许多,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当然我肯定还会选择用单端口配大乌就是了)。这个变化幅度确实值得5星推荐:lol
PS:那些毛病也不该怪pathos,大乌在平衡驱动下就是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这得怪focal,搞得耳机单元的技术特征很麻烦,对耳放控制力的要求过高,还对前端的音色和三频特性有要求(focal那个单元不容易实现三频协调的听感,我自己则是干脆把大乌的耳罩换了)。说起来,大乌的单元在focal耳机里已经是阻尼特性好的了,对控制力要求算低的;像elear、clear之流对前端的控制力要求更过分,更容易出现所谓的“过推”听感;这就离谱,都不知该如何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