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优雅和力量:Allnic Audio奥立T-2000三十周年纪念版胆机
本帖最后由 音特网 于 2021-12-8 11:24 编辑美丽、优雅和力量Allnic Audio奥立T-2000三十周年纪念版胆机《新音响》/文:陈国荣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Audio Research要推出Reference 750 SEL这种怪兽级的电子管功放?这套单声道后级每部重达77公斤,16只KT150功率管总输出功率750瓦(瞬间最高850瓦),难道要当作发电机使用?VTL的Siegfried Series II Reference单声道后级也不妨相让,12只6550/KT88输出功率650瓦,三极放大模式仍有330瓦输出,绝对是无坚不摧。当然大功率功放可以把价钱卖高一些,同时大功率后级需要更复杂的配对与更多安全措施,代表了厂家的整体设计制作能力;而发烧友愿意买单,除了外观堂皇气派外,声音的稳重大气也是原因之一。赖总编在一篇文章中写过,很多朋友误解大功率一定会带来大声压,家庭环境只需要10瓦的功放就够了。其实功放的输出与扬声器最大声压并没有绝对关系,还要衡量音箱的灵敏度。相差3dB的扬声器在相同距离要做到同样的声压级,所需的功率要相差将近一倍,比如:一只90dB/W/m的扬声器,在1米远获得100dB的声压级要10瓦的功率,那么一只87dB/W/m的扬声器,要在相同距离获得相同的声压级就需要20瓦的功率。此外,声压与距离也有关系,距离增加1倍声压就会衰减6个dB。在1米处120dB的音箱,在离开16米的位置声压是96dB。换句话说,在相同条件下,每增加一倍的功率才能让扬声器提升3dB的声压,但随着距离增加声压又会降低,这时需要更多功率。T-2000有二组平衡输入端子,输出阻抗负载则在背后切换
真实的情况是,小音量播放音乐也许只需1瓦的功率,音乐高潮很多波峰会轻易冲过10瓦以上,小功放因瞬间过载产生削峰失真,一定会影响音乐完整性。胆机被认为同等功率驱动力优于晶体机,主要是电子管并非硬削峰,过载失真被柔化不容易听出来,而不是它有先天神力。大功率功放的其他好处包括更轻松的听感、更好的控制力、更低的失真、更无压缩的动态,以及更好的安全性。是的,会烧喇叭的,一般都是过载失真与直流输出的小功放,而不是力可移山的大家伙。笔者认为一部好的功放必须要有足够功率余裕,声音才会柔和、耐听、宽松、从容。但大功率胆机声音会不会粗糙?日本WAVAC的HE-833胆机可以说是用最简单架构追求最大音乐动态范围的代表,150瓦输出功率听起来声音舒服、流畅、刚中带柔,有着很纯很美的乐器质感,播放爆棚音乐却又威猛有力,而且中频胆味浓郁,高音通透光泽,直热式胆机的精致美艳绝对会让人倾倒,所以它可以卖到数十万美元。
从顶部看,T-2000的电子管保护罩如天女散花般相当漂亮
本帖最后由 音特网 于 2021-12-8 10:56 编辑
来自韩国的Allnic奥立,名字来源于All Nickel全镍磁芯变压器,即1913年WE西电工程师G.W.Elmen发明的坡莫合金。所有Allnic的电子管器材,都使用自己制造的坡莫合金变压器,创办人朴康秀成立Allnic Audio Labs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甚至超越日本Kondo、Shindo Lab、WAVAC等公司的高度,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电子管器材。
目前Allnic的产品中,包括各种电子管功放、唱放和线材,朴康秀说晶体管有功率大、效率高等优点,但从工程和听觉的角度来看,电子管功放更为理想,因为电子管非常线性。朴康秀喜欢古典音乐,特别是巴赫和贝多芬,声音是否和谐耐听、自然轻松非常重要。朴康秀的设计非常独特,经常用不寻常的电子管和线路,堪称业界的创新大师之一,而直热三极管放大、手绕坡莫合金变压器、LCR型RIAA均衡、无输出变压器OTL和无输出电容OCL电路等都是他常见的手段。对直热式三极管(DHT)放大设计朴康秀有独特见解,他认为不单输出级用DHT,连输入与增益级也都用DHT,才能真正释放直热式三极管的魅力。虽然喜欢三极管,朴康秀也认同大功率的效果,所以在25周年纪念版T-2000合并功放上,他采用了KT150功率管,相同的架构下,30周年纪念版T-2000改用了KT170功率管。
很多胆机设计者认为,美国New Sensor集团(该公司拥有Sovtek、Electro-Harmonix和Tung-Sol品牌)推出的KT150声大无味,声音细腻度与柔韵远远不如KT88,理论上一对KT150推挽放大可以实现近300瓦的输出,非常惊人。诞生这种大型五极管是现代音响有宽阔频响与高驱动力需求,再者Hi End音响讲究细节再生与音质贵气,所以很多胆机设计都偏向A类或AB1类等大电流设计,对真空管的摧残是非常严酷的,所以逐渐有KT90、KT120等KT88/6550的加强版出现。事实上,一般AB类或输出功率不太极端的产品,KT120的音质与寿命几乎已经满足各种要求;但如果是纯A类或多管并联输出的大功率设计,KT150就是答案了。
KT150造型有别于传统的酒桶或可乐瓶,而是硕大的鹅蛋形状(也有人形容像伦敦瑞士再保险公司那栋酸黄瓜大楼),虽然有视觉与散热上考量,却也决定了其泛音结构。肉眼观察便可看到巨大的屏极,支撑结构非常粗壮,整体高度足足比KT88多了50%。从声音表现来说,KT150绝对是气势最猛的管王之一,低频重量感、密度与弹性俱佳,中高频中性透明,声音较理性现代。也许是低频权威感太突出,让许多设计者觉得KT150的高频不够细致圆润,但除了俄罗斯Tung-Sol天梭之外,捷克的KR Audio也推出KT150管,法国Jadis JA80 KII使用KT150管,不但韵味浓密、流畅顺滑、质感优美,控制力也是KT88远不能及的,说明功放的线路设计调音与电子管特性同样重要。
T-2000使用了世界上第一个61级银接点、恒定阻抗、桥接型步进式音量开关,由于具有固定阻抗和在任何音量级都排除通道不平衡 (± 0dB) ,因此它能带来更低的失真与更好的透明度
Tung-Sol官网上形容KT150是有史以来最强的五极管,而KT170的出现,表示Tung-Sol已改写、刷新、自我打脸对KT150的形容。KT170同样以八屏极四极放大架构为基础,在85瓦屏耗推挽放大之下,一对管的输出功率可超过300瓦!KT170的管身高150 mm(KT150高141mm),玻璃外壳为全新造型(像英式调酒器),主要考虑到承受更高压力及更有效散热而设计,加厚管身全部弧形没有平行面可以较少受麦克风效应影响。KT170加入专为音频管研发的新设计Equipotential Cathode(等电位阴极),配合辅助屏极不单大幅提高输出功率,整体工作更稳定可靠耐用,在高电压、大电流下工作依然线性。由于KT170去年底才开始供货,目前官网上仍无资料可查,而采用KT170管的胆机制品,据笔者所知也仅有法国Jadis的I-70合并功放,超线性推挽放大输出A类60瓦功率。
俄罗斯TUNG-SOL天梭最新的KT170电子管,目前还很少厂家使用
本帖最后由 音特网 于 2021-12-8 10:58 编辑
Allnic奥立的30周年版T-2000合并功放,每声道一对KT170输出功率120瓦(五极放大),三极放大时变成60瓦,由于切换成三极管时输出变压器需要多二组抽头,制作比较麻烦。T-2000的电源变压器巨大,因为它也提供输出级的独立供电,一方面充沛供电能带来更好的动态表现,而且输入级与驱动级在大功率输出时也能确保稳定。面板左侧有个按钮开关能在五极管与三极管之间实时切换,其他功放多半要关闭电源再切换,T-2000提供了另一种比较的乐趣。试听时搭配了德国Fischer & Fischer SL-70石头音箱(86dB)、捷克XavianPerla Esclusiva书架箱(88dB)、美国Polk Audio Signature Elite ES55落地箱(90dB)等,T-2000全都轻松应对,所以基本上都以三极管模式工作。要知道60瓦的胆机已经非常厉害了,Allnic奥立的同门兄弟T-1800使用EL34功率管,推动两对书架箱就不是很尽兴,而T-2000立马让小音箱穿上大外套。
30周年纪念版T-2000的第二级驱动采用仪器级的D3A管,50年代五极管可用7721代替,这只管子接成三级时μ值高达70倍,分析力非常的好
Allnic奥立没有将KT170潜力用尽,克制的将三极管输出功率定为60瓦,主要是追求精致质感而非力大无穷,所以不计成本只在最线性下工作,但绝对够用了。你还认为KT150力大粗声没有音乐感?KT170的开发明显是针对KT150的缺点进行改善,期待大家有机会听听三极管模式下的KT170,低频依然浑厚饱满宽松,中频丰腴立体有肉,高音则光滑缜密细致,延伸非常好的高频泛音让空气感十足,保证会颠覆大家的成见。三极管模式下T-2000有着纯甲类功放洋溢温度、感染力强的特质,重播音乐优雅浪漫又不失灵活生动。Dave Brubeck爵士乐团的《Time Out》,一张在爵士音乐节奏变化上做出了深入探索的划时代实验专辑,满载动感与玩味的热闹场面,尤其《Take Five》一曲会让人情不自禁爱上爵士乐。钢琴的跃动轻跳,萨克斯风的圆润金属味,套鼓的画龙点睛,所有乐器线条分明又质感厚暖,那种大满足非常过瘾。
左右二个圆形偏压表,开机后黄色光则很有温暖感,它可以单独检测每只KT170管的使用状态
当T-2000切换成五极管模式,丰沛有弹跳力的低频会让人发出开心的笑容。龙源唱片最新的巫娜古琴专辑《天禅六》,虽然部分以大提琴伴奏,但其它如琵琶、吉他、笛箫等乐器都没有太多低音。T-2000犹如涡轮增压引擎,可以把音箱的所有实力都激发出来,尤其是低频部分。T-2000展开的空间开阔清晰,极高频延伸飘逸有空灵感,质感不若三极管模式那么轻巧精细,但也绝不会粗糙有颗粒感,笔者甚至觉得湿润有水分。大提琴的厚重共鸣,古琴的悠扬袅袅,小娟的人声结实有形,吉他音符滚动快速,构成一幅自然流畅又很有真实感的画面。RR唱片《Organ Odyssey》专辑,演奏德州梅耶颂交响中心由C.B.Fisk制作的“Lay Family Concert”巨型管风琴,由于采用电力驱动取代人力以产生更大的出风量,其声响可轻易与管弦乐团相抗衡。巨型管风琴的声响被非常巧妙的捕捉,从最高音到最低音无一遗漏,德国Fischer & Fischer SL-70石头音箱没有40Hz以下极低频,没料到的是T-2000挤压出庞大有能量的空气,低频有变化、有层次、有动感地向前缓缓渗出,高音明亮之中被一股微暖空气包裹,持续强音下驱动力毫不缩水。
30周年纪念版T-2000同时提供黑色版本选择
为了获得更中性低音染的效果,Allnic在T-2000只使用两级驱动电路,尽量精简的结果带来更丰富的细节表现与透视感。那个全世界独有的61级银接点、恒定阻抗、桥接型步进式音量开关也值得称赞,由于具有固定阻抗和在任何音量级都排除通道不平衡 (± 0dB),因此它能带来更低的失真与更好的透明度。这个电位器目前也被用在L-10000 OTL/OCL前级、L-9000 OTL/OCL前级和L-8000 DHT前级身上。制作这样的电位器以Hi-End音响销量来说,成本肯定不划算,但设计者朴康秀很是夸张,为了降低电子管的麦克风效应,他还拥有Absorb-gel阻尼电子管插座的专利。总而言之,Allnic奥立这家家族企业,只使用最好的零件生产胆机,如果找不到最好的零件,Allnic就干脆自己制造。
当然Allnic招牌的坡莫导磁合金(含镍量在30%~90%之间的镍铁合金)变压器不能少。与我们的其他型号一样,巨大的输出变压器还使用与镍混合的高硅铸铁磁芯,提供了更高电感和更少的绕组,并且有频率响应宽广平直的好处。Allnic介绍T-2000的输出变压器为“全耦合”(Full Engagement)结构。普通输出变压器使用预设的次级绕组来对应4、8和16欧姆负载,工作时每次仅使用一个次级绕组,其他次级绕组处于“空闲”状态,造成输出变压器无法达到最大工作效率,因而降低了输出。而且“空闲”绕组实际上并不空闲,它们会受寄生振荡影响产生自己的信号,多余的失真讯号融合后被放大再输出。Allnic的“全耦合”变压器具有4个始终连接、永不空闲的独立次级绕组,这意味着所有次级绕组始终连接着音箱,无论使用4欧姆或8欧姆负载都一样,所以既没有变压器输出效率的损失,也不会因次级绕组的寄生振荡而将失真引入音乐中。
没有机会直接比较T-2000的25周年版与30周年版差异,印象中用KT170管的能量更游刃有余,鼓声、鼓皮的韧性与力道更到位,中低音冲击力更带蛮劲,整体密度更高更饱满、更有贵族气派,可以说全面胜过KT150管。RR唱片1989年发行的打击乐录音《DAFOS》,由三位南美大师演奏多种前所未见过的乐器,第七首《The Gate Of Dafos》里面有段鼓跌落地上的效果,TAS发烧天书形容好像坐在椅子上被高高吊起再突然坠下,由于录音电平较低,必须扭大音量才能听出效果。30周年版的T-2000呈现的低频厚实有力,细碎的打击乐器建构起深邃音场,挥洒的空间残响让人恨不得多一对耳朵来听,深怕一不小心走漏很多细节。不论是三极还是五极管模式,T-2000都能很大音量播放不失真,而且音量越大越过瘾,越能体会鼓皮振动的质感,以极低频由弱至强的强烈对比。
国外有评论说T-2000是素颜美女,天生皮肤好,五官漂亮,不需化妆就丽质出凡,更没有人造的矫揉造作。是的,笔者不会把T-2000归类成很有味道的胆机,实际上它全频一致的通清澄澈,速度很快穿透力很强,低音松柔Q弹控制却很好,分析力也在水平之上,音色像真而准确,是比较偏向现代化的产品。自然真实的声音最美,这大概就是Allnic奥立想达到的目标吧。
总代理:音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0754)87265982
定 价:¥89000元
采用新管KT-170的电子管功放我国以有厂家生产岀成品功放了,同时厂家也生产KT-150电子管功放, 本人有幸听过两台功放声音表现,我个人及多数烧友喜欢KT-170的声音表现,更细腻,音场更宽广,更贵气 深圳仔 发表于 2021-12-8 19:04
采用新管KT-170的电子管功放我国以有厂家生产岀成品功放了,同时厂家也生产KT-150电子管功放, 本人有幸 ...
KT-170可以替换KT-150出声,看过海外的发烧友将T-2000 25周年的KT-150换成170调整一下偏置就可以有不错的表现。但肯定是专门为KT-170优化的更好,T-2000的30周年纪念版比25周年几乎是两台不同的机器,重量、体积大了近50%! 延伸阅读:
Allnic Audio T-2000 30周年纪念版 合并式放大器 | 测评
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748213-1-1.htm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