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bass 发表于 2021-5-21 21:55:43

电,头尾和避震——记录近期的一些折腾

今年最大的工程进度完成了一半,当做日记也好,给大佬们批评参考也罢,开贴记录一下。

subbass 发表于 2021-5-21 22:03:22

本帖最后由 subbass 于 2021-8-29 09:02 编辑

基本情况:
7楼顶层阁楼,23平方独立影音系统,有较为完善的声学环境,7楼为直接入电表与楼下电器隔离,其中hifi两路专线。

近期工程内容规划如下:
1.以每一路单独汇流为前提进行电箱改造,地火零全部并入插王处女铜;
2.从七楼甩下30米多路16平方地线入地,独立地线供音响系统使用;
3.把专路的abl空开更换为63/32A熔断器;
4.总开关更换为63A三相dfs漏保;
5.喇叭线更换处女铜接插件;
6.寻找合适的专线,从HIFI专线再次用汇流排分一路给AV系统
7.购入某品牌电处;
8.将手头的电源线头尾进行测试、更换;
9.处理带龙骨复合地板;
10.测试爱丁堡新品泰坦零震台,用在器材下还是箱子下。
11.将YBA碟机的供电牛、线性电源重新定制、更换为高功率箭猪。


subbass 发表于 2021-5-21 22:09:08

本帖最后由 subbass 于 2021-5-24 10:22 编辑





一、改电5.20-5.21

多亏本地电企的朋友,安排两名资深工程强电师傅围着一个小电箱折腾了两天。。。大材小用,实属罪过,在此鞠躬致谢!
同时感谢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各位群友大佬!

本以为复杂的埋地线,几分钟就搞定了。其难点在如何从七楼神不知鬼不觉的跑一根线到地里。经过几分钟的勘察,师傅机智的借用了自家顶层花园的排水管道,直接引入土里,一方面做到了极致的隐蔽,另一方面,老妈每天浇花顺便就把土弄湿了,手动增强导电。
至于为什么是锌棒而不是铜棒。一是怕贼惦记,二是工程用的,足足1.5米长,师傅计算过电阻,理论不会差。而且超出我的要求,他们给加到了16平方的铜线。

而两天的90%时间在电箱重新整理,跑线。
取出箱内原地零汇流排,从原各种并联的3路空开加到每根线一路的7路全部出汇流排,将地线用于hifi两路汇流至地线,同时为专线加换为两只16/32的hifi tun熔断器,并将插王汇流排简易固定,确保整个箱内外整洁安全。

过于复杂的安装理线按此不表,待全部弄好,迫不及待的开声,着实被惊艳到了。因为小弟有记录录音的习惯,因此对常用来试听的碟子非常熟悉,而且原本系统解析力就算比较高的类型,但重建电路后的声音相比下可谓拨云见日,能量感充沛,三频解析力大幅正向提升,动态高级了两个档次,从具体乐器来说,如小奏里终于能听到钢琴的金属质感,小提琴触弦一刹那的颗粒感,这样带来的声音生动感和灵气,非常高级。

然而,尽管如此,想象中复杂音染并不存在,升级后不会改变器材走向,相比之下,再高级的电源线或者喇叭线也无法带来这种质的改变,但同样,也无法像换线一样方便调整搭配的细节,


day1-day2的感觉差不多,声音素质大幅提升,但多声部或大编制器乐下仍能感受到一些些燥气,毕竟熔断器和处女铜都是初开声,难免需要煲一煲,但根据经验,100小时后可以解决。

放出ab录音供参考。
【肖邦升c小夜曲改编伊莉莎—《心碎》小品集-哔哩哔哩】https://b23.tv/iGuAHz















subbass 发表于 2021-5-21 22:18:44

本帖最后由 subbass 于 2021-5-25 23:01 编辑

二.关于头尾
由于小弟的系统在目前还属于初级的阶段,因此偏向平价线+高阶头尾是性价比相对较高的玩法;
其实如果到了2万级别的线,各品牌也会用上旗舰成品头尾或不惜成本的调音,不会因劣质头尾成为瓶颈;

目前因为器材不多,头尾购入或者试用了如下:
1.欧亚德M1F1:
大名鼎鼎的欧亚德旗舰,这个大家很熟悉了,貌似没有假货,是绝对不会犯错的选择,建议玩家常备一套,声音大气中正,细节泛音无敌,只在味道(或者说音染)上欠缺,但这也可以算是优点吧;
2.欧亚德079:
暗红色塑料的低调外观,假货很多,稍重音染,偏中高频的音乐性,低频稍欠,不喜欢的人会说它偏科,甚至有点点糊,但我用在解码给系统加加味精,不足一千元的价格也算亲民;
3.古河NCF
因为YBA的转盘是双供电,其中独立供电为35V,只能换一个头子,出于对古河音染的好奇,买了个NCF头换了上去。
换完整个人立刻不好了。。。尝试调整线材搭配、各种换避震。。。一顿操作还是不行。
声音扁了,泛音没了,低频确实有加强,但中高频该有的信息量大幅缺失,忍不了。
第二天喊来邻居大烧来帮忙处理,也是怎么听怎么不对,他让我换回欧亚德029,什么都回来了。。。
最后只好把NCF扔给斑马滤波了,一声叹息;
4.瓦特330i+350i(Au)
非常强调能量感,厚度和暖糊的风格,高解析力的系统最少要备一套,缺点和优点都非常的突出,但小弟认为反而因此会更好用;
5.桥本
桥本我已经购入两套了,从整体来说属于没什么缺点也没什么突出优点的头尾,可以在维持原有声底的基础上,增加厚润。它像劳苦功高的老臣,感觉不到,但是处处在帮你。可以这样理解,当拿不准用什么的时候,一套桥本反而会带来惊喜。
6.插王喇叭线接头
声音风格和汇流排果然一致,水润光泽,高动态,高解析。



由于NCF的经验,不翻车不犯错已经代替了吃螃蟹的欲望。本来想把欧亚德的全新系列都买来试试,但是没找到枪文,以后再说吧。
ps:线基为feithaudio神农和夸父,特点是中性和解析,基本无音染。缺点:太硬。

subbass 发表于 2021-5-21 22:18:56

本帖最后由 subbass 于 2021-5-25 23:15 编辑

三、避震
私以为避震是性价比最高的玩法之一,从近年经验来说,钉垫基本不会影响声音走向,用对了却能带来质变。
从对避震敏感度来说,个人认为:箱子>音源>功放。
而压镇来说,试验下来效果参差不齐,比如 hrs的板子,我往往是用来压一压比较轻的器材,防止被电源线拽的头重脚轻。
而据说贵价的器材架有脱胎换骨之效,但器材架的折腾往往是我这种懒人克星,单层还好,多层架子简直要命了
所以小弟暂时还是保守玩法,采用了平价架子+避震钉垫的组合。

1.音箱的钉垫
与我而言,这是最头疼的。
因为房间是龙骨中空的地板,避震问题一直是我这两年攻克重点,经过了反复的折腾和试验效果均不佳,
主要体现在低频糊,闷,无力,散,直到前段时间忍无可忍,怒而拿掉垫子把脚钉直接深深插入地板,声音才有所好转。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X4y1375P插地板对比垫子,扎入地板好的多。。。
有了这样的经验,然后开始酝酿在地板上钻洞,直到朋友寄来了一个所谓“零镇台”让我试试。
因为手上的钉垫这几年攒了不少,对于这种复杂结构的产品我是有点持保留态度,
而从其剖析图上看又貌似软软的,于是首先排除用在音箱下面。

拿到手之后,意外的厚实,但没有想象中重,出于经验主义和体力,先用在CD和解码下面小试牛刀,对比对象是某弹簧。
该弹簧+水晶的结构是我们小圈子里对比过无数次的,声音水灵灵的,泛音无敌,而中低频也可圈可点,其粉丝忠诚度也很高。
然而换上泰坦(取这名字是因为个头大吗)后,预期中的泛音弱化并没有出现,反而能量感和凝聚力非常突出,体现在低频竟然结实了很多。
这使我不由得诧异,因为从结构图来看,明明应该是软性结构,但手按上去确实硬的,根据经验,理论上应该不适合音源才对。
但是这声音的改变又令我不由得好奇垫在箱子下面是什么声音

老实说,这么厚大的垫子想放在150斤的箱子下实在是很不友好,因为很难不改变原有摆位
而据我所知,几百公斤的魔域大佬都是用千斤顶的,反而更不费力=-=
有了之前的经验,开声后,走向果然和音源很一致,不改变不劣化原有三频的同时,更注重底盘,低频非常非常清晰。


放出AB对比——粉红豹原声:
A泰坦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aK4y1R7ig
B插地板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K411w7Xo

这就是我追求的清晰的低频,一个垫子使我完全没有了拆地板的理由=-=
强烈推荐给同样地板是龙骨地板的大佬,基本可以解决低频糊的问题。




subbass 发表于 2021-5-21 22:21:03

本帖最后由 subbass 于 2021-5-26 15:31 编辑

思路总结

兼修av和hifi是一项费神费力又能乐在其中的活动,搭建和调整时,两者即在某些环节有所冲突,又能在学科中交叉,互相促进。
1.av讲究声学,讲究消散,频响和混响,可以为hifi的声学环境提供指导。就小型封闭空间而言,从低频到高频的消散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事,尤其是影院往往有近20只喇叭同时大声压输出,因此强调的是低频能否有效消散,是否有峰谷等,也最为看中第一反射位和弹性剪力墙的搭建,我在以前文章中也简单谈过个人对声学的理解,声音相当于一桶水中的波纹,既要留住空间中的能量,又不能让能量外泄,还得迅速让波纹恢复平静,处理能量的均衡消散和频响的平直是好声音的核心。

2.而hifi讲究摆位,讲究电,体现在解析力和各类神神叨叨的玄学,可以指导av的调试,进而将影院拔高到音乐厅的层次;很多玩家的影院过于强调声压强调用炮管和eq强行拉平个别位置的曲线,乍听之下还行,仔细分辨音乐和细节,基本全被一并消灭了,这里面既有器材搭配问题,又有摆位和搭建的细节讲究。比如避震,比如头尾,插座和线材,比如电处和汇流排,比如各类压震等小道具等。

而双修虽然更花时间和金钱,但是可以借助双系统的特色取长补短,达到1+1>2的效果。
小弟基础建设和器材升级同步进行,每年1-2个大件的器材的升级(hifi的解码,双功放和前级,av的炮,中置和投影),一次工程性的基础设施搭建(两期电力改造建设和环境优化)。预3年以后才能算是整体成型。而线材,则必须是器材到位以后再考虑的事情了,目前想都没想,路漫漫其修远兮。

zaar 发表于 2021-5-21 22:49:33

等我以后发了,直接买你这套房:lol:lol:lol

欢欢乐乐 发表于 2021-5-22 06:59:40

光伏发电独立供电,这个想法好

jonesroyhu 发表于 2021-5-22 12:52:14

我住十楼接不了地棒

subbass 发表于 2021-5-22 13:07:41

jonesroyhu 发表于 2021-5-22 12:52
我住十楼接不了地棒

想接也可以:lol

kickshine 发表于 2021-5-22 13:15:59

支持

a3316069 发表于 2021-5-22 13:59:38

物业回来剪线吧。

subbass 发表于 2021-5-22 15:09:34

a3316069 发表于 2021-5-22 13:59
物业回来剪线吧。

藏的很好;P

bluehigh 发表于 2021-5-22 15:45:13

插王就是好,就是好。。

Tequila 发表于 2021-5-22 18:00:00

太牛逼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电,头尾和避震——记录近期的一些折腾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