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08:09:38

声学环境装修经验的分享与交流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2 19:43 编辑

完成图,手机拍图。效果不好。HIFI结合AV.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08:09:50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2 19:46 编辑

改动前后对比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08:22:46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1 13:36 编辑

影音室和一楼的结构图。改动后影音室独立了,厨餐合并在一起也独立起来了,各房间功能和空间相对独立,互不影响。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08:23:18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1 15:37 编辑

楼上留给孩子了,本来是想计划放在二楼,但高度不太好。另外封闭性不好。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08:24:47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1 21:16 编辑

改建完成的效果,影音室外。走廊将房间分成完全不同的区块,减少相互影响。全墙面隔音材料封装,共三层:1隔音毡,2吸音棉,3实木护墙板,一层全层门均为订制吸音门,影音室的门为三文治结构吸音门。在理论上只要同时关上各房间的门,听音乐或看电影时不会影响到其它房间。实际试下来基本上可以实现。装修买材料时卖家都说这样组合可以隔离45DB的噪音。实际达不到的或有35DB上下。但我没处理门缝,淘宝上有专门卖的。但用了感觉各房内因为新风系统有一定正压,开门实在太费劲了。所以就没做,但已经相当安静了。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08:24:59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1 14:58 编辑

外墙结构,外墙吸音棉选用了价格比较平实的岩棉。听音室内选用的是专用吸音棉。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08:25:09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1 17:07 编辑

影音室内部在主要听音区处理了三面墙体。墙体吸音选用了全频吸音棉,本来想做10CM厚的吸音。但担心吸音过量后声音会干,最后中和了一下,做了6CM的吸音。空隔层为3.5CM.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10:20:26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1 17:09 编辑

这时一个问题没想清楚。就是电源和网线留位还是少了。右侧没有留电源插口,在后期使用时相当头痛。所以装修前一定要想清楚,电源如果要走专线一定提前想好走几路还有位置。不然以后一定后悔。墙插入了三众神。好贵。:'(专线走了6平方的。没有用4平,和10平。4平方的听感觉信息量和量感都少,10平的听着声音有点粗,6平感觉比较好点。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10:24:39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1 21:12 编辑

本来想用成品的吸音材料,但实际试听过后都放弃了。原来的设计方案是这样的。效果图只出了AV部分,我平时HIFI为多些。但只有一间房所以只有结合起来了。为了不影响HIFI,影院选了JBL83系列上墙,实际效果还行。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10:24:55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1 21:33 编辑

关于混响,其实可以百度一下。会发现度娘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但是真想处理好还是非常难的。小环境驻波多来于直角,和对墙的反射。有朋友说混响在2.5-3比较好听,但这个其实不一定。因为听音位和摆法的不同,会很大影响这一点。特别是小环境,另外参数很好时也有可能有非常多你想像不到的问题。最常的在HIFI系统中的是:
声音不结象。所以只有通过内投来解决。:lol,其实处理的比较合理的听音室基本上不用内投。只要选尺寸适合的音箱就可以有非常良好的结象。关于这点认真处理正墙面的扩散和器材架的摆放影响比较大。


以下为度娘资料,可以看看。但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还是一个环境一个人一个办法吧。


为了研究的方便,声学上把混响分为几个部份,规定了一些习惯用语。混响的第一个声音也就是直达声(Directsound),也就是源声音,在效果器里叫做 dry out (干声输出),随后的几个明显的相隔比较开的声音叫做“早期反射声”(Earlyreflectedsounds),它们都是只经过几次反射就到达了的声音,声音比较大,比较明显,它们特别能够反映空间中的源声音、耳朵及墙壁之间的距离关系。后面的一堆连绵不绝的声音叫做 reverberation。
大多数的混响效果器会有一些参数选项给你调节,接下来讲讲这些参数具体是什么意思。
(一)衰减时间(Decay time)
也就是整个混响的总长度。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的长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空间越大,decay 越长,反之越短。空间越空旷,decay 越长,反之越短。空间中家具或别的物体(比如柱子之类)越少,decay 越长;反之越短。空间表面越光滑平整,decay 越长,反之越短。
因此,大厅的混响比办公室的混响长;无家具的房间的混响比有家具的房间长;荒山山谷的混响比森林山谷的混响长;水泥墙壁的空间的混响比布制墙壁的空间的混响长 ……
一般很多人喜欢把混响时间设得很长。其实真正的一些剧院、音乐厅的混响时间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长。例如波士顿音乐厅的混响时间是 1.8 秒,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是 1.7 秒,维也纳音乐厅是 2.05 秒。
这里给一个混响时间计算公式,大家可以用来算算某房间的混响时间 打开页面
(二)前反射的延迟时间(Predelay)
就是直达声与前反射声的时间距离。有以下几个特点:
空间越大,Predelay 越长;反之越短 空间越宽广,Predelay 越长;反之越短
因此,大厅的 Predelay 比办公室的长;而隧道的空间虽然大,但是它很窄,所以 Predelay 就很短。
想要表现很宽大空旷的空间,就把 Predelay 设大一点。
(三)wet out
也就是混响效果声的大小。有以下几个特点:
wetout 与空间大小无关,而只与空间内杂物的多少以及墙壁及物体的材质有关 墙壁及室内物体的表面材质越松软,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空间内物体越多,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 墙壁越不光滑,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 墙壁上越多坑坑凹凹,wet out越小,反之越大
因此,挤满了人的车厢的混响就比空车要小得多;放满了家具的房间的混响就比空房间要小;有地毯的房间的混响比无地毯的小;森林山谷的混响比荒山山谷的混响要小
(四)高低频截止(low cut / high cut)和冷暖(cool / warm)
这个参数在有些效果器里是以 EQ 的形式来表现的,例如 Waves 的 RVerb。
这项内容实际上跟现实情况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它只是为了我们做混响处理时声音好听而设计的。不过它也能表现高频声音在传播中损失比较厉害的现象。后面我们有具体的解释。
一般在做处理的时候,为了混响声的丰满和温暖,都会把低频和高频去掉一部份。只有在表现一些诸如“宇宙声”等科幻环境时,才把高低频保留。
另外有些效果器也把这个叫做“color”(色彩)。例如 TC 的效果器就是 color。color也就是“冷”和“暖”的感觉,高频就是冷,低频就是暖。所以这些效果器用颜色来表示高低频截止,暖色(红)表示混响声偏向低频,冷色(蓝)表示混响声偏向高频。上面给大家看的Waves的 RVerb 的 EQ ,它分别用橙色和蓝绿色来做那两个点,也是出于此目的。
补充:
高低频截止实际上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现实中的普遍现象是:低频声音的混响声音大小,要比高频声音大。这是因为不同频率的声音由于波长不同,因此绕过障碍的能力不同,高频声音波长短,不容易绕过障碍,低频声音波长长,容易绕过障碍。加上它们在空气中传播时的衰弱程度不同(频率越高越容易衰弱),被墙壁吸收的程度不同(频率越高越容易损失),所以不同频率的声音的混响大小是不相同的。唯独有一种情况,是低频混响强度小于高频混响的,那就是很大的空间,并且里面布满了由硬质材料制成的障碍和表面,比如采用硬塑料凳子和水泥墙壁地板的室内体育馆。
我们从某音乐厅的真实 IR 的频谱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个规律。
因此,有的混响效果器还会有不同频率的声音的衰弱程度的设置项目。但是也有很多效果器却没有这项内容。
(五)不同频率的不同衰减程度(Damp)
接着上面说。这个项目在有些混响效果器里没有提供。另外在采样混响器里也基本上不提供这个项目,因为采样混响的不同频率的不同衰减程度的特性已经包含在 IR 里面了。例如 Waves RVerb 提供了这个项目。另外有的效果器只有一个参数设置,就是“damp”或者“damping”,就是让高频更快地衰减。8zo Uw$iF­一般来说混响中的高频是很容易大幅度衰减的。空间越大,空间内物体越多,物体和墙壁表面越不光滑,高频的衰减就越厉害。只有在中小空间中,并且空间表面比较光滑的情况下,高频的衰减才与低频接近。但我们做音乐混音的时候,有时为了声音的好听,也并不一定要遵循高频更容易衰弱的自然规律。
(六)不同频率的不同的混响强度
有的效果器也提供了不同的衰减时间给你调节,英文是 High-frequency decay and low-frequency decay ,或者别的叫法,例如 Ultrafunk Reverb 就可以设置不同的衰减时间。这个特性与前面的 damp 基本一致。空间越大,空间内物体越多,物体和墙壁表面越不光滑,高频的强度越小,与低频的差距就越大。只有在中小空间中,并且空间表面比较光滑的情况下,高频的强度才与低频接近。以上的三个与频率有关的参数,并不是所有的效果器都提供,有的全部提供,有的提供了其中两个甚至一个。如果没有全部提供的话,你可以用其他参数之一来代替没有提供的参数,因为它们之间的特性比较接近。
(七)散射度(diffusion)
传统上是叫做 Early reflections diffusion(早反射的散射度)。我们知道早反射就是一组比较明显的反射声。这些反射声的相互接近程度,就是 diffusion。墙壁越不光滑(例如铺上了地毯的),声音的散射度就越大,反射声越多,相互之间越接近,混响是连声一片的,声音很温和;墙壁越光滑(例如玻璃),声音的散射度就越小,反射声越少,相互之间隔得越开,混响声听起来就比较接近回声了,声音很有层次。因此,对于一些延音类的声音,比如 organ ,合成弦乐,可以使用较小的 diffusion ;对于脉冲类的声音,比如打击乐、木琴等,可以使用较大的 diffusion ,混响就比较 smooth。有些效果器里也有 diffusion 这个参数,但是具体的定义不太一样。在某些效果器里,diffusion 是指反射声的无规律程度,空间的形状越不规则(例如山洞、教堂里),墙壁越不光滑,反射声音的出现越没有规律,diffusion 越大;空间的形状越规则(例如无家具的住宅、空的教室),墙壁越光滑,反射声的出现越有规律,diffusion 越小。
(八)混响密度(Reverb density)
这个参数的意思跟 diffusion 差不多,只是针对早反射之后的混响部份的。很多效果器并不提供 density ,而是用 diffusion 来控制整个混响。
(九)空间大小(Room size)
这个应该很好理解,空间可以体现出声场的宽度和纵深度。不过不同的效果器在这个上面会有不同的算法。另外,采样混响器不会提供这个参数,因为空间大小已经体现在 IR 中了。
(十)早反射音量(Early reflections level)
也就是早反射的声音大小。很多效果器可以让你独立调节早反射和后面的混响的声音大小。
(十一)立体声宽度(Width)
有的混响效果器有这样的参数,如果把这个值设大,那么效果器会做手脚使 IR 的左右差异变得很大,立体声感觉就出来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12:07:53

常见的墙面处理方式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3 01:57 编辑

声装的主要工作就是处理墙面了。一般来讲,墙面的处理方式有:吸音,扩散,减力,隔音这四种。
同一面墙可能同时会用到四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吸音又分:全频吸音,高频,中频,低频吸音。不同侧重点,结果区别很大。一般会根据听音室的大小选择。
扩散,扩散板也分步全频扩散和非全频扩散。
减力,这个最早全是来自AV玩家的。在HIFI玩法中比较少见。就算用魔域这样的全封密金属箱。基本上也用不上减力。除非在小环境玩超过适合环境的音箱,才有可能在HIFI中用到减力(减振墙体)。
AV中减力结构现在越来越常见,因为上墙后不减力很影响邻居,所以基本上开不大声,这样效果出不来。但基本上用不到全墙减力。这是一个误区,很多高端专业商家和玩家在AV中用了全墙减力。并没有合理的使用扩散和吸音。所以在AV听音室和HIFI听音室来讲。就一直没有一个好的折中方案。大部过度强调某一部分了。所以国内和国际上好的较全面的听音室很少。
关于这点我一直感觉非常可惜。关于AV的不重视HIFI性。AV中60%是对白,好的影院人声一定是非常丰富有真实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干的,关于这一点。感觉DEONO公司近年一直在进步,8500就有很多改变。虽然不算高级,但在这样的价格上能重视说明还是进步了。而欧洲机种这方面一直做的非常好。但因为价格贵一直没有办法普及,也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另外,关于减力HIFI玩家并不太懂,所以有时会把全频吸音当成减力,搞出笑话。
隔音就不多讲,基本上都殊途同归,都是一个目的。

下图为减力墙,多用于AV音箱(图片是借来的)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12:08:04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2 18:13 编辑

正墙部分。因为是改装的空间。所以把门设计在了中间位。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可以把门的材料选一下。从而帮助中频结像,另外开门位空下来。也有利于人声结象。后来的实际听感也是这样的。人声结象与总体定位比较精准。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12:34:18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2 18:31 编辑

平时听音乐多,影院用的相对少。所以选了JBL8320这样可以向下投射的音箱,挂件做了隔音和减振,但没做全墙。只在挂件位做了。当时没有拍图有点可惜。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12:53:06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2 19:02 编辑

正墙处理的想法:1:吸音,环境比较小。太复杂的做法处理起来很难,全频吸音或是个简单的办法。所以做了全墙面的吸音。扩散与吸音1:1。先做了一次隔音,陷井空隙从3-7CM可选,但考虑二边墙体不能做太厚。不然或影响摆位。所以最终选了3CM这样全墙吸音不用处理顶直角和下角直角了。也省点事,小点可能吸的少点也不会干。
墙的表面选用了透声布手工封装,但说实话这样真不的不太美观。最少和很多成品方案比不美观。但成品方案无法实现全频或接近全频的吸音。一般是高频吸的很多,低频会有驻波。
不足之处比如封装钉位。。。。。

faithfever 发表于 2020-12-1 14:58:45

本帖最后由 faithfever 于 2020-12-2 19:32 编辑

正墙面的反射和扩散。扩散最好不要和二个侧墙完全一样。因为就算是买所谓的“全频扩散板”因为安装位的不同,就算取得了良好的声学仪器测试。声音一样不好结象。不论后倒,前倒或全密闭的音箱。都会如此,所以人声音就非常不好结象在中间位。听起来定位真的会不好。
关于这一点现世的很多HIEND厂商听音室也没做到。其实很可惜。因为其实不少是我非常喜欢的品牌。
不同音响品牌声音差别很大。一方面来自设计师本身对声音的理解,对美的向住,另外一个很大的关系就是听音环境的千差万别。
中间位把门开在这里了。所以没办做太多的处理,只好把门做成了多材料复合的,以求能不带来负面影响。
扩散板考虑未来摆位。放在了门的二侧,选用了64格扩散板。后来实际听音感觉结象可以。但应该再试试多阶或立体扩散板了。这点有些后悔。希望未来有朋友再装修能根据自己的音箱实际再听听。我的装修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所以在这个环节做的不好。
另外就是电源只留在了左侧墙,右侧留的不够。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声学环境装修经验的分享与交流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