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chen 发表于 2020-8-15 01:25
确实有很多人如你所说会钻牛角尖,主要还是听音经验不够丰富或者听音观有问题,听音观和三观一样,听音观 ...
探讨一下,老陈真是铁杆唯真派,反对一切染色和美化。
但是顺着唯真的源头,会有一个说不通的地方。
唯真的源头,即是录音室里录音师听到的声音,这之前讨论了很多次了,因为现场的声音经过录音已经不可再生,还原到极致也就是录音室通过监听设备听到的声音,包括监听音箱和监听耳机。
我们把音源文件再简化一点,直接能拿到母带文件好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完美还原呢?到那个录音室去,用录音的设备回放,只有这个时候,你听到的,才是原汁原味录音师听到的声音。
如果录音师使用的是监听耳机,过程同上。
现在的问题就是,老陈你的耳机设备,和棚里的,回放效果会一样吗,就算用一样的耳机,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棚里不会用你的耳放。
那么你的回放和录音棚里的回放,谁更唯真呢,你听到的不是录音师听到的声音,这个问题何解。
最后我们在家里,想要完美还原,是不是得配一套和录音室一样的回放设备,不说声学环境了,也没听说实际有这么操作的。
唯真,真的是听到录音师听到的效果吗。
本帖最后由 moreyoung 于 2020-8-20 08:26 编辑
huangwei 发表于 2020-8-20 08:00
探讨一下,老陈真是铁杆唯真派,反对一切染色和美化。
但是顺着唯真的源头,会有一个说不通的地方。
...
你有这种想法,其实是被误导了
导演拍片子 监控看的是需要拍的东西拍进去没,层次细节还原是否达标。而并不是监控真实需要的效果。实际成片的效果是在导演的脑子里。并没有实际呈现出来。还需要后期调整才能接近真实现场所需表达的画面感。
监听录音也是一样的,所以不要想什么监听录音就是最真实的录音,毕竟直接录音很难直接再现还原现场实际聆听的效果。都需要根据人耳的听觉习惯进行校正优化。不要把录音想的太简单了,不是放个话筒,录完音 就能直接用了。后期需要做的事情 和大神PS修片差不多的。前期录音主要是基础采集,尽量做到最大限度的信息不丢失。
moreyoung 发表于 2020-8-20 08:22
你有这种想法,其实是被误导了
导演拍片子 监控看的是需要拍的东西拍进去没,层次细节还原是否达标。 ...
谢谢,觉得你说的更符合实际情况,可是这样的话,唯真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8-20 20:33 编辑
huangwei 发表于 2020-8-20 08:00
探讨一下,老陈真是铁杆唯真派,反对一切染色和美化。
但是顺着唯真的源头,会有一个说不通的地方。
...
从我的系统上听到的效果应该是大概率要比录音师在他的监听设备上听到的更好,我的耳放对唱片录音的解析非常的好,就是这个录音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我这个不是专业搞录音的都听的清清楚楚,我感觉录音师会非常喜欢我的这个耳放,其实我的耳放之前的版本,有专家听过后就表示录音师会非常喜欢。不说耳机,我的耳放应该要比大部分录音师使用的耳放要高级的多。我已经说过好几次,大部分情况下,很多所谓录音不好的唱片其实不是唱片的错,应该是系统的问题,当然耳放占主要作用,所以,如果一张录音效果正常还不错的唱片被重放成声音混浊粗糙,结像发散、声场拥挤,那样的耳放和系统又如何能用来做录音监听呢? wzchen 发表于 2020-8-20 20:11
从我的系统上听到的效果应该是大概率要比录音师在他的监听设备上听到的更好,我的耳放对唱片录音的解析非 ...
你把大家的胃口越吊越高,就不怕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到时候见光死吗{:1_108:}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8-20 20:56 编辑
vanbeethoven 发表于 2020-8-20 20:18
你把大家的胃口越吊越高,就不怕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到时候见光死吗
搞了10年了,知道自己是啥水平,据说一个人专心搞研究,一般7年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其实系统是否优秀,是有一些标志性的东西的,一是我最近一直都在强调的录音差的唱片消失了,盗版片变得好听了,还有一点就是不管听什么类型的音乐,都是韵味十足,而且是音乐本身的韵味,不是音染。这种韵味其实是由高透明度和丰富的细节带来的,让你能听到歌手细微和细腻的嗓音变化和各种技巧的运用,听乐器演奏也是同样的道理,琴声细微和细腻的变化以及娴熟的技巧,结果就是你感觉歌手和演奏者歌唱演奏水平很高,而且用情很深,韵味十足。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8-20 21:13 编辑
但是要做到音染低透明度高谈何容易,举一个例子,从线路板到耳机插座的连接导线,我试了几十种上百种也没有找到一种非常满意的,包括什么单晶铜、单晶银、金银合金线、还有Amtrans的铜镀金线、Audio Note的纯银线等统统淘汰,为什么,音染不够低啊。所有的导线都有音染,大部分还不小,有些垃圾线染的还特别夸张。 这个说法倒是同意的 每个人听音乐有不同价值观
如果听音乐就只是听韵味,那就是听个闲情逸致,听个放松
但如果作为音乐艺术严肃去听,是需要听很多细节的。
譬如一个学过钢琴的人去听,会听音色准不准,听弹奏技巧,
轻重快慢 击键力度等等,乐曲的意境表达等等
这些技巧 这些处理细节才是表现乐曲的感情所在
这些系统还原出来了,声音自然富有感染力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9-10 18:01 编辑
天方夜谭天说地 发表于 2020-9-10 13:49
每个人听音乐有不同价值观
如果听音乐就只是听韵味,那就是听个闲情逸致,听个放松
有关细节的部分完全赞同,但听音乐其实就是听韵味,而且我说的韵味和细节密切有关,我一直强调音乐的味道应该来自音乐本身的韵味,而这种韵味音乐本来就有,只是太多的平庸器材给弄丢了,极致的透明度带来的是极其优秀的细节表现,这种丰富的细节让结像丰满和立体,同时,也让音乐更加流畅细腻,我称之为音乐的描绘性非常好,很多系统播放音乐,只是把音乐扔给你,但优秀的系统是把音乐优雅的呈现给你,这种优雅的呈现方式,就是我们所说的音乐的韵味。所以,音乐的韵味是靠特别丰富的细节来实现的,不是靠什么高明的调音,真正的味道是和素质绝对统一的。 “这个放大器声音是非常鲜活的。这个在我的老hd25 上体现的很明显。
我们现在的放大设备在回放音乐的时候动态、细节、能量感都是很足很有力的,这也是最容易让人感觉到所谓的“素质好”的地方。但对于细微变化的体察,很多模拟放大设备就做的相对比较一般。现在的设计是更乐于“凸显耀眼的部分”,而不那么重视“诠释平淡的部分”。这么说有点虚,用评测常用的语言就是,它的声音在弱音部分乐段的表现,相比现代其他的国内器材来非常有特色,很小动态很细微的声音,也有很明确的活跃感。这超越了一般所谓的“透明度高”这种境界,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动态范围非常非常好,元器件对于很小的变化也能清晰呈现。
另外就是它的音乐连续性非常好,流动性非常好。我最近听很多前卫的器乐摇滚,他们那些乐器大师的编排是非常反常规的,经常有拍子的连续变化。这个放大器就是整体音乐的线条非常清晰,听起来那些复杂的让人必须集中精力听的音乐,能感觉到它很流畅,很细微的变化也能体察到。一般的放大器我感觉就是把解码器出来的声音规矩地放大,但这个机器明显有很多缓冲类的处理,让声音没有那种像素感。即使很用力地去听也听不到。这类似一个像素组成的图片放大很多,离得很近看是能看到像素颗粒的;但这个放大器可能你输入一个图片的像素,它对像素边缘进行了一种高明的处理,让像素之间有了连续而自然的过度。我不懂模拟电路的设计,但我觉得这机器里一定有很优质的电容作缓冲作用。”
上面是最近一个朋友在聆听我去年的豪华版耳放后的体会,我觉得他基本抓住了这个耳放的特点,不过最后一段,我自己认为不是优质电容起缓冲作用,而是特别丰富的细节相当于让各像素之间有了连续而自然的过渡,所以音乐听起来流畅性特别好,或者叫做音乐的描绘性特别好,其实就是微动态特别好。而特别丰富的细节是靠特别优秀的透明度以及完全中性无染的风格来实现的。
来讨论酱油鸡还是白切鸡,然后说土鸡肉质好。 mingxx 发表于 2020-11-2 12:44
来讨论酱油鸡还是白切鸡,然后说土鸡肉质好。
对的,发现鸡肉没有鸡肉特有的鲜美味道(音乐的韵味)时,不去探讨鸡肉是否足够新鲜(透明度),却在探讨是否应该用酱油(器材音染)(酱油鸡),或者不用(白切鸡),以及探讨用什么类型的酱油比较好。所以,我的观点,如果鸡肉不新鲜了,不管是做酱油鸡,还是做白切鸡,不管用如何高级的酱油,鸡的那种特别的鲜美味道是无论如何搞不出来的。 不一定吧,素质容易到瓶颈,而味道则不然,素质到头时味道找补乃世间常有。
试问能有几人做到素质不够了咋办---换!!!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20-11-8 00:38 编辑
LV火花 发表于 2020-11-3 18:28
不一定吧,素质容易到瓶颈,而味道则不然,素质到头时味道找补乃世间常有。
试问能有几人做到素质不够了 ...
其实素质并没有什么瓶颈,真正的素质是越高越好,素质好是没有底的,所以真的素质好,一定是韵味非常好,听过我的耳放的烧友已经表示非常吃惊,素质大幅度提高(细节和解析等大幅度提升),同时,声音却越来越模拟,韵味越来越好,他说,这本来应该是两头翘,很难兼顾的事,你是如何做到的?他说,看来很多机器的所谓素质真的是假素质。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