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音薄厚的话题
经常听到发烧友在讲一套系统的时候,会讲到这套系统的声音厚,或者是声音薄。那厚声的系统在播放偏中高频弦乐的时候,经常会有细节不够突出的问题,经常会出现一些细节被掩盖的情况,让人感觉不够尽兴;在播放人声的时候,会有一些总觉得嗓子里面像有东西在唱歌,在对体会歌者感情细节表达的时候不够清晰不够细腻;而在播放一些低频比较多作品的时候,我们会更喜欢这种厚声系统的表现。那声音薄的系统又是怎么的表现呢?声音薄的系统在播放小提琴的时候,经常会觉得声音高频略微凸出,略偏尖锐;在播放人声的时候呢,会觉得中频比较多曲目的没有多少感情,声音蜻蜓点水似的一带而过,该有的东西没表现出来;在播放一些低频要求比较多的作品,比如爵士音乐的低音bass的时候,会觉得也不够尽兴,该有的氛围感没体现出来。所以说一套理想的hifi系统,声音不能厚也不能薄,不偏不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恰如其分地把握住音乐当中最感人的那部分,充分展现作品本身的魅力。声音的厚或者薄是怎么产生的呢?从电源线的角度来理解是这样的:前段时间帮南京三越校正电源线的速度,然后我们发现,快速的电源线会让声音变得薄,速度稍微慢一点的电源线会让声音变得厚,所以在电源线上面厚声是声音的堆叠。只有那些速度不快不慢,恰如其分的电源线会让声音保持一个正常的厚度。因为喜欢民谣吉他,后来也认识了一位钢琴演奏家,在工作室有钢琴,也有民谣吉他,所以对这两款乐器的质感我都是熟悉的。在校音的时候,大多数播放的都是民谣吉他或者钢琴,吉他一般用于最后的验证,而钢琴适用于平时的调整,钢琴的音域很宽,在听的时候要把握钢琴木锤敲击的时候,要能听到木锤外面有一层绒布的质感。在厚声的系统上,在速度慢的系统上,会把这一瞬间的质感给淹没掉;在声音薄的系统上,根本就没有这个质感,所以说我们要的速度快或者慢,声音厚或者薄,就是要能完美完整地重现钢琴木锤敲击一瞬间的质感。在做声音校正的时候,把我手里面一些电源线寄给了南京三越的赵哥,他根据速度做好十条电源线发给我,由快到慢每条电线的速度都不一样,他就是有这样的本事,通过结构或者材料的调整,能影响声音速度的快或者慢。第一轮从十条线只选了一条线最接近的线,然后根据这条线又做了三条声音差别很细微线,经过细听最终发现只有一条线是能让我们满意。同时就按照这条线制作HG—P3F。为什么叫皇冠呢?有很多朋友都喜欢银彩的双皇冠或三皇冠电源线,三越赵哥想努力的方向就是要超过双皇冠或者三皇冠,但最终达到了没有?后来我给赵哥一个建议,买一条正品的双皇冠,同时把你的线一起发出去,让发烧友在自己的系统上面来做对比。对发烧友的要求是:第一系统级别足够,第二要有足够的听音经验,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这样就可以了。同时,最后一点要让这个朋友在听过之后呢,在论坛上面会写文章,告诉大家分享听感。现在这个活动还没有开始,正在满足预付款客户的订单。这部分客户还没有做完,等把这部分的预订的线做好之后呢,就会来进行这个工作。 关于器材声音设计,这件事情我们要从源头说起。这件作品的设计者,他是希望把这件产品设计成比较厚声或者是比较薄的样子呢,还是说他希望设计成一个完美的不厚不薄不偏不倚的作品呢?如果说他的本意是想把声音设计成偏厚或者偏薄的话,那我是觉得这个设计者的出发点是有问题,或者他的审美取向是有问题的。如果说他的本意是想设计成不厚不薄,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那我觉得这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或者是一件半成品,而这样的东西值得我们花钱去买吗?值得我们去把玩吗?值得我们用心去做调整吗? 电源线可以去折腾,有本事再去搞pcb,pcb里面可以搞出来一堆玄学。 实践下来,小弟认为薄有几种情况:
1. 三频不均衡,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器材不匹配导致的,比如功放100-800hz区间的中频的阻尼低,那么中频薄会导致高频锐,低频拖沓等。
2. 系统回放的信息量不足,常见于电污染较重的情况,没有专线,杂讯干扰过大,可用滤波改善(亲身实践);或者音源较弱的情况,比如廉价数播或者pc等。
3. 房间环境导致的峰谷,俗称房间染色,这是最容易被传统玩家忽略,也是影响非常大的环节。 顶一下,姜兄的帖子 subbass 发表于 2020-5-22 13:12
实践下来,小弟认为薄有几种情况:
1. 三频不均衡,这是最常见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器材不匹配导致的,比 ...
是的,不均衡是大部分器材声音薄和厚的原因。同时,我发现高频泛音很大程度上取决喇叭的避震和摆位情况。 赞一个,衡量器材的标准是平衡。但个人爱好是偏向。只找自己喜欢的,不需要以金钱衡量。能把自己的器材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已属难得! 顶姜兄好文!
仅就电源线而言,造成厚薄、快慢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高、中、低频的传输速率同步问题。多年前曾用过天仙配旗舰,很明显低频比高中略慢,听着声音挺厚其实是糊掉的。 本帖最后由 沈阳-姜兵 于 2020-5-27 06:44 编辑
高木新吾 发表于 2020-5-25 09:32
顶姜兄好文!
仅就电源线而言,造成厚薄、快慢差异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高、中、低频的传输速率同步问题 ...
哈哈,高木兄好,用线径调整三频分布,已经开始进入线材的核心了。 沈阳-姜兵 发表于 2020-5-27 06:42
哈哈,高木兄好,用线径调整三频分布,已经开始进入线材的核心了。
姜版,我理解的厚薄,有两种:1,信息量的多少构成的,信息量大就厚,反之就薄。2,三频段的平衡方式造成的“厚薄”,平衡方式偏上就薄一些,偏下就厚。 dinupeng 发表于 2020-5-27 09:24
姜版,我理解的厚薄,有两种:1,信息量的多少构成的,信息量大就厚,反之就薄。2,三频段的平衡方式造成 ...
我的耳放tascam mh40mk2,原来用0.75的2芯电源线,声音清丽,改成1.3平方的3芯电源线,声音厚很多。 惊鸿飞雪 发表于 2020-5-27 20:25
我的耳放tascam mh40mk2,原来用0.75的2芯电源线,声音清丽,改成1.3平方的3芯电源线,声音厚很多。
是的,我之前用过一根6方的狗剩diy电源线,用的瓦特头子,用给功放,声音醇厚密实,但是长此以往又不习惯了,因为高频的泛音有妥协。 dinupeng 发表于 2020-5-27 09:24
姜版,我理解的厚薄,有两种:1,信息量的多少构成的,信息量大就厚,反之就薄。2,三频段的平衡方式造成 ...
也有道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