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0-3-30 15:05:07

guangli 发表于 2020-3-28 23:49
我们的音响历程前半段几乎是一样的,不过小弟应该比峰哥年轻几岁。父辈也是diy出身,最初是电子管的16吋电 ...

我比较幸运,爱好让职业更有激情,也养家,也热爱。

重庆色影 发表于 2020-10-12 11:46:35

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0-3-30 15:05
我比较幸运,爱好让职业更有激情,也养家,也热爱。

这么好的贴,应该继续分享下去。感谢峰哥。

wangjue522 发表于 2020-10-12 22:28:20

这篇还是不错的

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0-10-13 21:03:48

謝謝各位的支持。忙於準備上海展和成都展,沒時間更新了。

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1-3-7 12:54:32

五月份,东方音响展可以如期举行。先做个预告,欢迎大家一起用几分钟时间现场调好一支唱臂。

大道至简 大乐必易。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54017.aspx

pjs288 发表于 2021-3-8 10:18:55

本帖最后由 pjs288 于 2021-3-8 10:32 编辑

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0-3-24 13:11
最近看到一个帖子,尝试解答什么才是好声音。其实这个问题很哲学,根本没有固定答案,随意得很。不如这样问 ...
声音用文字来表达,不一定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烧友所说的声音宽松,我理解应该是声音有正确而自然的形体感,声音的密度和弹性恰当,房间频响特性也是重要因素,满屋轰鸣和宽松毫无关系。至于密度和弹性,明白的自然明白。

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1-3-8 13:45:21

早上起来,沉淀了一下。其实很多形容词大家的定义都不太一致,所以这也是我发测试帖很少讲自己听感的原因之一,多用数据说话,最多上点录音让大家自己分辨。

数据无用,好听就是硬道理这些非理性的遮羞布,其实一直在阻碍着新烧友进入发烧圈,固有的利益集团有很多他们觉得是自己的领地,使用无数的马甲去造势,割韭菜。宰得一个算一个。

总之,形容词害人不浅。小白不易啊。

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1-3-8 13:53:09

真正的发烧品牌,我觉得大多都是有理念的小厂,可能不太出名(因为技术人员都不看不起走江湖的市场公关或者拿不出宣传费用)。

以前也是,现在也是。大家看到很多被大财团收了的老品牌,他们已经沦落到只能靠广告来收割情怀的地步了。AKG如是,KRELL如是,MARK LEVINSON如是.......

出名了,灵魂不见了,只剩下壳子。

所以,请珍惜还未转手的老牌子,虽然可能不喜欢他的声音或理念。

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1-3-8 14:27:39

最近有几个老大难事情“又”在发酵,周而复始。

其中之一是某英国品牌的喇叭真伪之争。虽然我自己已经没多少时间去上网发表意见了,不过还是在某论坛上跟帖表了态:任何非授权生产的品牌货,都属于假货。

曾几何时,我们这些殷实商人也饱经假货之苦,受人责难。我记得第一次大规模被假货所害的是我们还代理TARALABS的时候。然后是VDH。当然了,在远古年代的JBL和博士301这些假货也曾大规模爆发,只是那时生意太好了,市场够大,可以共存。

最离谱的一次属于丹拿亚洲年代的假S1.4事件。当年的销量直线下降,我们整个销售体系都被各种消费者的声音攻击。其实这些贩卖假货的人很聪明,以水货之名,比我们的售价便宜几千,就足以让很多不明真相的消费者蒙在鼓里。由于假货真的没低音,所以很多搞浑水的说这牌子难推,要煲半年,要大功率,要大电流等等等等。

因此,我觉得大家要聪明点了,一耳朵不对胃口的,多煲无益,赶紧换门吧。

orangestreet 发表于 2021-3-8 15:02:22

顶峰哥!!

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1-3-11 15:12:39

昨晚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讨论音响与现场。首先我无意争论这个月经话题,只是讲一下自己的看法。

音响系统,现场。可以这么理解:音响系统要还原的不是一般人理解的现场,而是要还原“唱片”里的现场。高保真的理想状态是还原音乐软件里的“一切信息”。所以,我们要吃唱片制作人们准备好的菜,不偏不倚原汁原味。唱片里的“现场”,和现场最大的区别,一个在于制作人们对现场的理解后的再创作,是经验丰富的制作人们理解消化后想要表达出来的现场。而不是在一个千多人的剧场里不同位置不同辨音能力的人所感受到的“现场”。另外就是当代的录音技术可以在比观众席以更近的距离,更小的环境干扰,接收到更丰富的细节。这是为什么在现场听不到唱片的很多细节与定位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用心去感受不同的现场所带来的音乐享受,而不是用各自不同的现场观去比谁现场。就如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场。但是唱片里的现场就只有一个。谁的系统更接近,谁的系统才越高保真。

jisqing 发表于 2021-3-11 17:51:29

这个帖子真好,希望细水长流,润物无声,不断的把您的感受分享给烧友。拜读受益良多!

毒行道人 发表于 2021-3-12 10:25:49

我离60后差一步,59年12月生人,发烧的第一步是父母结婚时的超级大件,一台不知名的电子管收音机,从开机到出身要好久,且噪声大的出奇,十四五岁时,对当时电影院的低音着迷,所以把收音机里的喇叭拆出来,接长线,放腌咸菜的瓮上,低音是稍微稍微多了点,但是有要命的嗡嗡的所谓“瓮声”。各种DIY,那时以后很遥远的的事,拆喇叭,发烧的第一步。

富盛的马甲 发表于 2021-3-14 01:00:05

动手拆喇叭,基本动作了:handshake

ast123456 发表于 2021-3-14 11:50:29

录音与听众在现场肯定是不同的,录音麦的位置与耳朵所在不同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听音观念的成长之路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