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欣赏《尼伯龙根的指环》
10天看完了整部的《尼伯龙根的指环》,写些体会和大家来分享。说一句实话,本人一直对歌剧并无好感。根据我个人的感觉一直认为人声是无法与器乐相比的,每回听到歌剧类的节目都感觉比较怪,总之是不大喜欢的。(但是从没有听过歌剧的现场,这回听完《指环》后改观了很多)尤其是瓦格纳的音乐也从没接触过,那么对整出《指环》的欣赏是不到位的,所以说错了什么请大家见谅。以上做个引子,说明本人水平是有限的。
从《黄金》开始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人声和器乐混在一起也很好听!”,以前自己听到的歌剧曲目大都是从电视上听到的,感觉声音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而这回在现场则发现自己以前的错误。从空气中传来了的每一句唱腔都充满了演唱者的感情,实际上我感觉空气所承载的每一点细节都是构成音乐中所蕴藏的感人的情感的基础,真正动人的音乐还是现场的音乐,电声还原的过程终究会破坏音乐的整体性。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感悟,下面就对整个曲目进行介绍。
这次演出的乐团是纽伦堡国家剧院和纽伦堡爱乐乐团,演唱、伴奏,舞美都是原装的,全部的家底都搬到了中国。指挥是菲利普·奥古因。感觉虽然也是德国的乐团,但是演出的效果并不像预想的那么出色,做为亚洲第二次,中国第一次上演《指环》(第一次是小日本那),质量有点欠缺,如果换做一些更出名的剧团可能更过瘾些!我自己感觉媒体对这次的演出的吹捧过高了,有做秀之嫌。
先对舞美做个介绍。我觉得这次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舞台和灯光的设计了。保利的舞台是比较小的,应该来说不适合像《指环》这样的大型歌剧的演出,不过舞美人员巧妙的利用了舞台的空间,展现出了北欧的那种简单、朴直的风格。所有的布景都体现出了那种粗犷但又很严谨的作风。很有点北欧海盗和德意志手工工人一起完成的味道。。。而且舞台的设计和布置也很有些哲学意味,紧密贴和着歌剧的主题,反映了瓦格纳对于“人性”的思考和歌颂。灯光的设计也很合理,不多的舞台灯却很恰如其分的烘托着演出的气氛。我个人认为这是很值得我们许多国内演出团体学习的。国内的演出团体无论是严肃的,还是流行的,其舞美设计都易于流于俗套,缺乏创新;灯光也是滥用过度,红、蓝、黄、绿,把人眼晃花了,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这一点上,纽伦堡的设计师做的很好。稍有的瑕疵是,保利剧院过小的空间还是影响到了《指环》应有的那种逼人的气势的表达,憾甚!
音乐的表达是有些问题的,据介绍纽伦堡国家歌剧院排演《指环》只有俩年的时间,我认为指挥还没有把乐队调整,。而且指挥对全剧的理解也还不够深入,与乐队没有达到默契。总的来说,乐队和歌手的配合还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乐队的平衡感不够好,管乐和弦乐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相互间容易盖住对方的音色,整个对音乐的阐述有一点过于吵闹的感觉,没有很好的,很深的挖掘音乐的主题。例如《黄昏》中的“葬礼进行曲”和“诸神的毁灭”都给人壮观有余,感人不足之感。指挥希望能够借助辉煌的音色达到强烈的戏剧效果,但我认为只是强烈的声音的冲击,心中能有一些感动,但流于肤浅,那种真正深入肺腑的感情表达还是不够。指挥对音乐的处理也不够细致,有些小节的展开和结束过于急切,好像对速度的把握不太好,有的时候感到比较赶,不够从容。一些旋律的阐释也有些粗糙,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考虑到了整体演出的戏剧效果而放弃了对音乐更深层次的追求。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我个人对瓦格纳的认识还不够深,不能够理解音乐的处理方式,请大家为我斧正!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保利剧院的音响效果是比较差的,声音显的很乱,有些脏,不能够很好的凸现弦乐的密度感,对于音乐的表达应该是有影响的。 看完很长时间了,因为感冒直到今天才开始写。而且现在也美好多少,所以小弟我现在又得去休息了,明天再写一部分,再传!
又很多地方都写得不好,希望各位等我全写完,再拍砖,让我有些信心把这篇文章写完!多谢了! 期待+羡慕LZ 你的体力和意志都不错!现场观看主要感受气氛,如要在细节上追求完美还是听CD唱片,索尔蒂指挥的那套也不错!对于这部歌剧就是卡爷和索爷在现场指挥也不敢打保票发挥地完美。还是支持楼主写完听后感! 好文!!! 下面再谈谈对各位歌手的感觉。
首先是男一号,格哈尔德·西格尔。一人饰演了齐格蒙德和齐格弗里德两个角色,我感觉他对齐格蒙德德饰演是比较到位的了,但是这幕戏的亮点还是在布伦希尔德身上。西格尔的声音还算到位,表演比较出色;但当到《齐格弗里德》和《黄昏》时,表现就有些不尽人意了。在《齐》中,杀死“迷魅”后大段的唱段不是特别的出色,没有非常到位的表现出那种愤怒和失去了唯一的一个“亲人”-他的养父的矛盾心情。在最后与布伦希尔德的对唱中也被女主角的明亮的声音压了下来;在《黄昏》中表现的也并不突出。可以看出对男一号要求最高的最后俩幕,西格尔的表现并不让人满意。在没有经过时间考验的时候,他的声音还是很不错的,但是一旦经历了长时间,大唱段的考验,高音就不够明亮,中音也不足以和乐队相抗衡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声音是充满了那种戏剧感的,迎合着剧情的发展而变化,我想这是成为一个好的歌剧演员,而不单只是一个歌手的重要条件,我认为这是需要我们国内许多专业人士反思的,为什么国内的古典音乐一直起色不大呢,这和许多人缺乏这种“专”的思想是不可分的,贪多嚼不烂呀。总的说来,亮点不多,但是声音还算不错,如果不是这种长时间的作战的话应该有着更精彩的表现。
女主角是伊雷妮·特奥林,一直饰演了布伦希尔德,其声音是很好的,高音很有穿透力,中音丰满,遗憾是其高音还是缺乏一点明亮的感觉,显的声音有一点发干,但不影响她的表演。也是同样的具有表演性的声音,声音伴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在《女武神》中她最后与沃坦的对唱,在《齐格菲尔德》中最后与齐格菲尔德的对唱,在《女武神》中最后的独唱都表现出这位演员深厚的功力,不可否认的获得了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沃坦的表演者于尔根·林,是本次演出的另一位我比较欣赏的歌手,他的声音深沉而富有感情,但就是感到声音缺乏一点厚度,和醇亮的感觉。其饰演的沃坦大体上表现出了这位天神之王的那种高贵不可侵犯,和对自己最终命运的无可奈何的那种复杂的心理,说白了就是“强撑着不肯服输”的感觉,但是有时候把沃坦饰演的太过柔弱了一点(《齐格菲尔德》中的旅客,前面和迷魅的对话还是中气十足,后面和齐格菲尔德打斗后,则显现出这位天神如此的弱不禁风)但从戏剧的对比的角度来讲,这样的演绎还是很成功的,比较好的表现出了天神的人性的那一面,很切合音乐的主题。他还在《黄昏》中代替因病不能来京饰演贡特尔的罗尼·约翰森演唱了贡特尔的全部唱段(表演则由在之前饰演阿尔伯里西的约翰·维尔那·普赖因完成,很像相声中的“双簧”吧! )其表现依然到位。
饰演弗丽卡的演员是安德丽亚·贝克,她比较形象的表演出了这位女神那种嫉妒,保守,庄严的感觉,其表演很有贵族的感觉,与沃坦的对唱则表现出她声音的美妙和厚度(印象不是很深了,不过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是位声音很有冲击力的演员,但可能受限于音域,没能在《指环》中饰演更重要的角色。)
饰演哈根的海因兹-克劳斯·埃克的表演也很出众,他还饰演了法索特(《黄金》中),洪丁(《女武神》),法夫纳(《齐格菲尔德》),以及《黄昏》中的哈根一角。其出演的所有角色都很成功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是一位很了不起的配角演员,尤其是洪丁于哈根这俩个角色饰演的有血有肉,人物形象丰满到位,声音深沉而有力度,很棒的男低音。
另外印象很深的一个小配角就是在《齐格菲尔德》中饰演森林鸟的叶夫哥尼亚·格列科娃,声音清脆,甜亮,生动,完美的表现出了森林鸟的那种活泼,机灵的风格。看介绍叶发现她是位获得过很多奖项的年轻演员,也是本次演出中最漂亮的女演员了!
总的说来,本次演出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开始宣传时,出演的乐团应该是柏林爱乐,当时我也很奇怪,不记得柏林爱乐有排练过《指环》,原来只是宣传的噱头,实际上柏林爱月只负责了闭幕式的演出,票价贵的要命!
《指环》这次在北京的票价还是比较便宜的,我买的是最便宜的票,打完折一次只是126元,有很多外国的朋友也选择了这个价位的票,可惜是二楼,而且座位也很不舒服,但还是比较值得的。不过这次演出商业气味太过浓郁,保利大厦提供的餐饮也是贵的吓人,难吃的要命。为了这几十年难得一遇的《指环》现场,我忍耐了下来,真是累死我了,抢辆出租回家也好难(后三次都要到12点多),其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也很多,就不在这里写了
总算完成任务了,感冒了太长时间,怕是h5n1了。。。。。。。
大家注意身体吧。。。。。。 楼主辛苦了!希望论坛能多点象楼主这样的爱乐人。 居然没干过周杰伦。。。。。。。。。。。。。。 说得好~ 相比瓦格纳,还是接受周杰伦的总人数多。 支持原创! 如果在中山音乐堂应该会更好(但要躲开正中间位置)。不知为什么选择保利,可惜了。
保利剧院是余龙的据点。鱼龙的形体语言实在是。。。 期盼能在上海也能看到它的曲目 十分,不,应该是万分的羡慕楼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