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1-31 12:22:47

声学“照妖镜”

本帖最后由 旧号zhyipod 于 2019-1-31 12:25 编辑

本帖为《傲慢与偏见:湖人与Larvy、艺雅、柏林之声、法国米格等的对谈》之续集,鉴原帖目的达成,续写意义丧失,另有别样发现,故起此篇章,谈湖人RS06解码的声学“照妖镜”作用。

在之前204加持下的湖人解码,配上鲁迪RPX35耳放推AKG K500,让我颇为满意之后,我认识了湖人解码本尊的实力,还有那牛逼的作为TOOL的功能。接下来就是与同类的肉搏,首先我选择了Graham Slee的Majestic DAC。

老头的解码自带界面,湖人解码也自带,所幸两根prolink白色USB接通两台机器,比试之前,先不忘看看湖人解码自带界面下的独立效果,还是接Rudi,不过是推HD 540G,结果一开声就想摔。

音乐味去哪了?虽然没有数码感,但是满满仪器声,就像用尺子丈量的感觉一般,所有地方都那么工程化,声音不厚重,结相较精细,但是突然少了什么,K500和HD540差异巨大,我还是耐着性子召回K500,看看是不是耳机的差别导致。

结果并不如人意,耳机特点差异全反应,但是声音一如既往,仪器声,让我想起SPL,不过没有那么冷,因为鲁迪一直在和稀泥,这时候我想起增益调整大法,直接把增益降低到1档,开大RPX35音量,一切似乎又回来了一些,不过德国坦克的固执依旧,音乐欣赏的愉悦感方面的满意度仅仅从不及格到了刚及格。

按下湖人解码不说,英国老头3合体单端输出到鲁迪,老头与老头交魂,心中默念一遍千字文,接上K500,神了,基本上没有什么词汇来表达了,硬要我讲,就是英国老头解码的那个虚感没了,十全9.999999美了,K500那种略干的AKG耳机特有属性一扫而光,满满音乐味。

我开始怀疑这时候换HD540G可能会翻车,一般一个太棒以后另一个易偏,但是暂时没有心情研究这个,对比试验才开局,就已经胜负立判,天差地别,一个努力及格,一个随搭满分,那么这个东西有甚用?我开始思考,并放弃了进一步对比。

鉴于湖人解码的TOOL属性,我的理解是,这类器材,作为系统搭配中的中枢,是甚好的玩法,可以从平衡的原点开始,逐步加码,改造出自己的爱好,这个远远比站在一个有特色的偏颇的基准上,开始调整,有更大的玩法空间,当然前者微调至合意是很多人常用的方法,不过从基点出发,层层磨练,是练出搭配高超技巧的好机会。

另外,既然TOOL近似仪器般精准,那么为何缺少足够外援的时候,让人感觉No Fun。反过来想,我们是怎么得到Fun的,就能映衬仪器的“照妖镜”作用,一目了然,这是个很牛逼的技能,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以TOOL为鉴,可知取舍。那么先让我照它两只“妖”出来。
先拿204开刀,为啥你能比湖人自带界面好听呢?反复对比,切换输入源,就明白了其一,就是204相对于湖人的界面,在中频段是更厚更高密度(能量堆积),更暖(音色),所以其更具有侵略性(扎耳),也更具有生活感(暖+浓),太浓就能给你浓出LP那股味来,不过204并未。
接着,明白了其二,就是柏林之声怎么才能像展会上一样,发出那么有特点的“水银泉”之声。我之前用204接它,它只是隐隐的有高频华丽,但是没有展会上那么明显和有特色。之前认识受到外界干扰,羽商官网上作者接受采访写的文章里提到,机器永久会钝化,按此推理,那么我那古董柏林之声是不是永世不得翻身,再也不能听到那个感觉了呢?

我显然已经受到心理暗示,而这个暗示也是自食其果。然而非也,试了歌诗德U16界面,我认为它有超越气属性的“光”属性,详见我之前帖子《梦回AudioResearch,歌诗德U16界面,品尝感受~》,这个界面接柏林之声,耳机里满满的金属调调,胜似展会听感,耳机都能如此,让我惊讶,那么为啥呢?

紫坛有篇帖子《关于我梦里听到的几台前级南瓜jazz与柏林之声011与mola-molaMakua前级》,看了就知道柏林之声的前级要加后级才有血有肉火力全开,隐隐暗示了些什么,再又歌诗德U16这个界面和英国老头真是很搭配,除了细腻度不如老头自带,那个已经可以用油滑形容了,质感几乎没有了,但是为啥那么般配?

突然,就悟了,原来是薄声搞的鬼,如果想要英国老头的那个界面效果,整个Bitzie的同轴,给柏林之声输出,那么更油滑水银,疑似银河落九天。

歌诗德U16也是类似,所以般配,204因为其前述特性,所以搭配老头总觉得有一部分头发被发胶黏住,其余的又没有,Hydra也是一样,发胶位置不同而已,只有摊平了的界面,可以开心颜。

其他界面按各自属性类推,从这个意义上讲,虽然204再贵,但是要柏林之声出水银效果,也得让位,就像调色盘上的颜色一般,每个颜色的价格可能不同,但是作用互相不可替代,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原配转盘真不一定干掉204的素质感,但是人家把持着自家的声音特点,所以才是完整合体,外来嫁接混血,只能无限趋近,但是找到诀窍,乘势而上,能够事半功倍,死抱高价名牌,执迷不悟,认为可以秒天地,必将走进死胡同,虽然可能在换线材等其他组分上,取得成就,导致类似效应,但是九牛二虎,必将损兵折将,事倍功半。

第二只“妖”,相位传真的怪象与歌德RS1的奇特声场。有了第一,启发第二,再加上看到紫坛一篇有意思的帖子《讲解一下耳机的纵向声场》,这里面说了,声场的听觉感,来自频段的凸显,如此说来,制造幻象,形成艺术表达,哦,原来如此。

回转过头来,还是我《梦回AudioResearch,歌诗德U16界面,品尝感受~》那个帖子,里面提到,相位传真+U16,为什么有梦回AudioResearch的感觉,恍然间悟了,那是因为U16是薄声,而相位传真在中频段赋予太多能量堆积,太凸显了,所以,所以怎样呢?

这里我其实不明白这个感觉怎么形成的,瞎比喻一下,就像广义相对论里的空间扭曲,你在一张柔性平面上,摆放一个质量大的物质,这个平面就开始扭曲了,导致空间扭曲,你的声场感也就变形了,也不奇怪为什么你从第三人称视角就变成第一人称视角了,就像RS1一样,进到了歌曲发源的队伍中去,而非站在外面观察。

Mpro实绩上和RS1差异不很大,假设用一个中频非常凝聚,且凝聚点位合理,可以形成互补的前端搭配,那么或许,Mpro也能发出RS1一样的声音,少给一点中频关注,就成就了更多全能的Mpro。

同样,歌诗德U16界面,接我其他的解码,声场就是正常的,当时我帖子里也写了,有人回帖说歌诗德U16怎么会形成那么一个独特的声场,我也纳闷,其他的解码不然啊,这下子全部开朗无疑了,所以我一直说相位传真像歌德,人声极品,原来渊源在此。

而204和hydra本身在某一频段能量没有摊的那么平,所以本身凹凸,再叠加解码属性,就混元大法,或许臭味相同,或者对冲消散,但是,终归没有能扭转乾坤,然你出乎意料,反而觉得一平二常。

所以英国老头的声音,早先有人说过,像是操场上喇叭的那种效果,说白了就是旷达,那么为啥,我之前理解是其平直,一部分频段,现在结合照妖镜结论,就更能说明问题了,那么LINN的那个声音特点,也就能搞明白了,反过来,英国之宝等,也能明了。

一通百通,通则不惑,不惑则不迷,不迷则无盲从,无盲从则无执念,无执念则可以更通,循环往复,game over~ 《金刚经》里有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按此理解,时间与空间,也终究被勘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这就是第二只“妖”,其实,皆为一体,就是这个声学幻象怎么形成的。不过,了解菜怎么一步一步做出来,对食欲不一定有帮助,所以知道了就淡忘吧。但是,在搭配设计上,在系统组合技艺上,则需要重点关注。
话说湖人RS06解码,还有数字输出,还可以照出更多“妖”,后续尝试,未完待续~


SHANDP 发表于 2019-1-31 12:59:19

哈哈,不错德国小坦克pk英国小坦克,附加瑞士小炮的一次乱战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1-31 17:50:18

本帖最后由 旧号zhyipod 于 2019-1-31 18:52 编辑


湖人RS06自带一个数字输出功能,不过只能同轴,这就意味着,这个TOOL可以做界面功能,USB进去,数字信号出来,今天试了一下,取代了204,接上柏林之声解码,就没能再拔下来......

和解码性质一样,湖人极其中性准确的表现,不论厚薄、音色、声场、三频,都给人一种妥当感,一种各就各位的感觉,全面,所以非常能打,让我给了它我所有的尊重,虽然声音不长毛,不强调解析感,不伸手抓耳。德国配德国,两人背靠背,熟悉又类同,打遍天下无敌手,吼吼~

这个送的功能能够这么牛掰,还是和理念有关的,万变不离其『中』,随机换多少歌或者曲都是享受,不发难前端或者曲目,虽然柏林的解码在一些地方有修饰,但是这种修饰恰如其当,不想修饰的地方,没有『被』改变,就像格斗时候你脚踏实地,稳如泰山,但是本身有属性的界面,就像你站在不同的总之不是道场环境的平地上。

weiss虽然也被说做准确的声音,但是那种瑞士的准确,可以说是精确,略精细,关键,是它中频强化了,暖化了,取了生活感,舍了那种正气感,不过有种拘谨感,压迫刺激就会有此感受,虽然一点点,没有界面比它鲜活,正在于此,不论它如何做到,是元件、算法还是电路架构,关键还是在审美不同。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1-31 18:52:36

用RS06的界面,接Graham Slee的解码,那股嫩劲依旧,密度增加,不再空虚,英德混血,多少有几分德国骨气含在其中。

但是可以感觉到,老头解码就是三缺一,只用了解码和前级,还是挣扎着努力着消除声音的压迫感,能化散多少算多少,狼牙山五壮士,杀几个敌算几个。

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哪怕用204接柏林在经过老头做前级,这时候老头只有最后一张牌,就是那个前级,就是那个大SOLO,声音还是有微微的虚,当然柏林声音也属于不厚的,虽然老柏林要厚钝一点。


老头你把声音化散,你做了魔鬼交易,你的能量分配到哪里去了?又拿去吹大声场,用不完又去吹大结像了,好大结像啊,子弹变炮弹,哈哈哈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1-31 21:31:10

本帖最后由 旧号zhyipod 于 2019-1-31 21:32 编辑

线好多,机器多了,一堆破烂,线的海洋,一团乱麻,都找不到头绪,好不容易找到DA10的前级转接头,开始Larvy+RS06界面的奇幻之旅。不过这里要按一下暂停键,我想到了新的东西......

照妖镜继续发挥它的功力,遍照一切,让我看见一切的『交易』,为什么204的声场不如Hydra那么开扬?为什么204的泛音比Hydra多?为什么Hydra的声线质感更像LP?为什么204的低频层次更好?为什么Hydra的低频肥大但也并不那么浅,只是没有204那么硬朗,有时候会爆不起来,会显得有点乱?

湖人自己USB输入,用解码接羽商11.2,到RL906,那声音和前述2幅耳机里面听到一样,No Fun,仪器声,但是不数码,不严肃,就是有些死板,但是结像不大,密度很高,低频砰砰,凝聚下探。

当爱因斯坦发现了质能转换,这就是如来之掌,因为速度到极点,质量就到极点,几个维度,你都可以拿来『交易』,但是守恒是既定的,如来的掌心跳不出去。我们每天都在做时空转换,去一个遥远的地方你付出了更多的时间,而看起来空间也就更大,换言之,你有足够大的空间,才能让一个东西在保持原有速度的同时,可以更缓慢的从空间的一头到另一头,你要么用时间换空间,要么用空间换时间,当然你可以用石油换食品。

翻翻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找到一点有意思的东西,宇宙中四种力,引力,强相对作用力,弱相对作用力,电磁力,除了引力,科学界都可以把它们差不多归纳到一个大理论体系里面,说白了就是证明它们只是一体多面,本质一样,能量,因为它们的相互作用,所以科学家可以借由『交易』顺藤摸瓜,找到关联,哪怕非常深奥的『量子色动力学』。

但是引力,人们就无能为力,再看看引力是怎么由牛顿和爱因斯坦两位巨匠打造出来的,牛顿万有引力公式里,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可以简单的归纳,引力是质量,距离还有速度的三角恋,什么?你不学无术,哪来的速度?速度极致,质量极致啊,速度快不可以换时间么?爱因斯坦说的,质能守恒,能量带来加速度,间接提升速度,一连串『交易』嘛。

再看爱因斯坦怎么解释引力,引力是空间弯曲的外在表现,那么前方空间弯曲了,一个大坑,你掉进去了,要出来,坑太深,是不是爬的速度不提升的情况下,比浅坑要爬更久,那么好了,时间给拿来做『交易』了,坑越深,越难出来,坑为什么那么深且大,因为那个引起形变的物质质量大,质量大换来引力大(坑大),又是『交易』,质量为什么大?因为能量转换,又是惊天一换,最终还是能量。

只是没办法理证,不过逻辑可以思考 ,人们发现引力没有相互作用,具体说就是没有证实引力子存在,假设了半天,虽然测到引力波。但是没毛病,因为这个东西很可能就是我们存在的时空,只有扭转乾坤方可知。但是,只缘身在此山中,难住多少英雄豪杰,天才奇士。它的变化,你可能无法在粒子加速器中研究搞定,想把宇宙中四种作用力统一,就办不到,额,魔比斯环原理么?30年苦功终究无功而返,阿尔伯特,你的挑战精神永远为人敬佩,早晚一切明了。但是人们是知道引力也是一种交换,能量的,也是体用之间的关系,一张老祖宗的八卦图罢了。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1-31 22:18:40

那么言归正题,既然某种意义上,一切皆是相生互换,那么我们来看看,器材们调声,都换了些什么?(纯属我推测,仅供娱乐)

RS06的低频紧实,下潜深,砰砰响,Hydra的蓬松、肥大一点,略浅,那么就是用质换了量,你听过又肥大,有下潜深不见底的低频么?听过了?哈哈哈,下潜深你怎么会有下潜感呢?末端你是听不见的,反而延伸越深,能量在更大尺度上均分更多,更散,更薄,更没有力度,更虚,更不能引人注意。

额,我能说英国老头的低频延伸更出色,甚至超过了湖人么?仪器才知道了,不过湖人的低音到一个位置就基本截止了,再多也没用了,所以砰砰,但是砰砰后面没有后味了,香水的后味?总之就是硬朗,凝聚,德味。

调音的人是在参数上挑战自己耳朵的极限,然后在范围内给你整,所以他要是木耳,呵呵。要让低频显得下潜深 ,必须要让她显眼,那么在频段中间拦腰截断,把能量往上搓搓,聚焦一点,你就上当了,和高频亮一个道理。

延伸好的高频怎么亮呢?延伸到你的听力范围外去了,能量均分了,原理同低频,那也达不到目的,超出了乐器和人声的声域,有什么意思,做给外星人听,还是做给蝙蝠听?

所以,高频也是给你堆起来了,那么和低频一样,你不想堆起来,但是又没有地方摆,让他自然延伸,更难听,毛躁散乱,咋办?高频是解析的门户,低频相对好糊弄,少有人追求低频解析,最多要个下潜、控制力(范围及硬度)、层次(一路上捏了几次,给你来个八段锦,好不好?),高频整不好就粗,就朦,就糊。

打更散呗,整出点泛音,让他变成204,要么就捏实一部分毛躁,表面光滑,但是密度陡增,顺带着连中高频也捏捏,甚至一直捏到中频,饺子皮合拢,变成Hydra,相位传真的中频堆积,羽商的中高频安定感,都是捏出来的,理发师?发胶高手?塑发达人?我觉得也可以这么理解。

还可以怎么搞?就是搞亮一点,其实是一个频段范围,里面有可能有很多不同点位的high light(能量凝聚),然后形成独有音色,如果这个范围比较大,或者是能量凝聚的比较多,那么这个机器就会有偏上盘的感觉,否则,就会觉得比较全面,但是高频处理的比较漂亮。

这里怎么讲?你只有5元钱,让你买个夹香肠的煎饼果子,要6元,怎么办?没事,旁边的朋友借1元,像中低频借点能量过来呗,羽商中高频的安定感,和相对寡淡的中频,虽然一丁点,但是铸就了它合适听乐器,质感一流,上盘安定感都能明显感受的特质,人家设计师也在采访中提到,好器材不能只适合听人声与小提琴,反过来理解,就知道为啥那个清秀的声音,听乐器那么棒。

能量有很多转化方法的,所以风格各异啊,牛逼的可以用能量去魔鬼店铺里面买点糖浆(对R2R而言,或许不是高频段能量),改改音色,比如Larvy的DA10和DAC2002,还有什么花招?还可以搞得水嫩一点,叮叮咚咚,凝聚成一个球,露水一般,太阳出来,就汇聚成晶莹剔透的一滴,等等等等,很多形态吧,说几个主要的,如果按这个理,就这么回事。

质感、解析,都是一场游戏,乐器的质感和人声的质感不一样,你要锁定的声域不同,在边缘位置,容易引发质感感觉的地方,剩余的地方,捏起来(能量堆积),这样有面子也有里子,如果全捏实,LP就出现了,如果任其自由,磁带中频的那种暖糊就来了,介于两者之间,清晰而且有质感,好好哦,极品,怎么搞是好呢?

自己试吧,很累的,累成狗,晚上人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自己还在努力调音,耳朵都听出血了,打碎牙往肚里咽。当然,天才这时候就出现了,大哥调音快如闪电,完事后摆着,1~2年以后告诉代理,我琢磨了两年啊,我实验了无数电路啊,你看我的办公桌,你看我试过的原件,你看我扔掉的机器,整点图片、拍点视频做摆设,其实中间早就去逍遥游了,说不定都已经通关悟道了,然后盘缠用完了,回来一整,就又是一个天价机,也不是没可能。牛大力起比不上芝麻大的天赋,虽然,真正的极致,还是要两者的结合,天才也需要前期的积累,书到今生读已迟。


zc631516 发表于 2019-1-31 22:33:44

真能写啊……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1-31 22:35:47

本帖最后由 旧号zhyipod 于 2019-1-31 22:36 编辑

纠结透明度?你可曾见过透明度与氛围感一并出现?

我说的是那种空中弥撒粒子的氛围感,粒子很是稀薄,不是那种腔调带来的氛围感,比如英国老头。

透明,背景黑,就毕竟意味着该没有的去的干净,该有的来的明确,声有显隐,物有交换,不给钱带不走货

你要了透明度,清晰度,解析力,层次感,分离度,就失去了连贯,流畅,氛围,味道,为什么HD540G对比HD800,T1对比DT990头版,显得无聊一些,虽然素质完胜,现代声,不容易入味,就像萝卜牛腩,才泡了半小时,没有浸入味道,所以老板问我是不是执意要,我说是,老板大方给我半价,当然不是说老家伙应该身价翻倍,但是我确实有点这么觉得,虽然市场,呵呵,收音机~

我喜欢张敬轩的《断点》,只要不断电,一切皆可脑补,这也是人最宝贵的地方,再好的器材,听完回来,虽然不舍,但是自己买不起的时候,自家的那个黄脸婆还是能给自己带来感动的,再穷的人也有享受天籁的权利与能力。


本来要写RS06数字输出下的DA10的,突然,脑子一热,写了上面好许,没有必要写下去了,因为,按照这个理解方法,一切皆可解释,只要你注意观察它的反面,当你多了什么的时候,你要留意你少了什么,样本量一多,你就懂了,猴子搬包谷,或者说,朝三暮四,就这么回事,阴盛阳衰,阳盛阴衰,此起彼伏,欧耶~

帖子,可能全是错的,但是灵感来了,我也挡不住,就算是我自己一套歪理,但是这个歪理还能自圆其说,就这么一回事,下面等明天有体力了,在写写剩下几个器材实战的感受,未完待续~




zengyu910 发表于 2019-2-1 06:50:04

樓主每個帖子幾乎都長篇大論,但意思表達得相當麻煩。看看amex,多複雜的器材一两句輕鬆切中要害,這不是什麼風格不同,而是實實在在的差距。

单尼 发表于 2019-2-1 09:15:14

楼主到底要表达什么???结论是什么???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2-1 10:45:42

脑洞关不上,继续瞎编,接下来的内容,语无伦次,纯粹意识流,没有任何编排,跟着感觉走,先上几张图,抛个锚,然后徐徐道来…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2-1 12:23:34

pcfi、部分数播自带的属性,要求后端要厚声,哪怕厚糊都比“素质”好。后端缺乏修饰,一味追求素质,就暴露音源(pc或数播)的问题了。

这不是解码单独一个的锅,这是系统论

daniel_梵歌 发表于 2019-2-1 12:25:30

当然你也可以说“素质型”器材、线材是“照妖镜”

LV火花 发表于 2019-2-1 12:48:57

本帖最后由 LV火花 于 2019-2-1 12:51 编辑

最近看了个较新的德国电影,那伴音录得确实不咋地,一个字硬而且很难关小···画面也是硬硬的还搞成黑白,在如今这不是白瞎显示资源么:P你可以用调校技术搞出那种彩得很微妙,近乎黑白的感觉(事实上不少影片就这么弄,我觉得这是水平,纯黑白就只剩下水了···)

反观日影在这些方面挺八面玲珑的,虽说在声音方面一直保留意见,在视频的审美、协调性方面日系还是深得吾心:lol也算大致理解了为何硬件如此厉害的德国电影流行不起来,太高冷自说自话了:lol

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德系的东西或许从通用的器材开始就不缺这种浓烈的素质,是否平易近人他们就不管了:lol当然了如今商品社会,钱出够了也会按你的要求砍砍刷刷打扮一下;P说句题外话吧---

就德系的本性来说,为啥战后包括其自身反应这么猛,确实应该好好的防止某些倾向的冒头才是,说明还算有深刻的自知之明,太一根筋的民族极端起来破坏力太强了;P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9-2-1 16:39:23

本帖最后由 旧号zhyipod 于 2019-2-1 16:42 编辑

本来要写器材,但是灵感涌动,还是继续瞎掰我的发烧理念,包括其衍伸的一些东西,器材对比只能滞后再说。

还是再讲讲透明度,透明度可以是局部的少物质,少杂质,纯净,相对“空”,然后搞个低频降落伞,兜着底什么的,不让你觉得真寡,真白,真薄,这是技巧,让你在最需要透明的地方透明起来,其他地方做好围堵防护,形成一种艺术表达,相位传真的那个功放就是这样,高度透明感,我加感字就是代表是做出来的,有取舍的,但是那个功放听中频饱满,温润,少细节,PASS那种路子,但是更中性,甲类的感觉。

那么除了这样,还能怎样?就是薄即透明,灯影牛肉,大家都很熟悉,四川名菜,原来,科教片上有写过,把人体速冻到非常低温,用特殊手段切片,切非常多的片,从头到脚,一般是死刑犯处死以后,或者是已经的死者,自愿捐赠遗体,在刚死不久,就送去做科学贡献,切片以后,每一片都非常薄,所以一切都看的很清楚,然后电脑扫描,从而为人类解剖学向前迈一大步奠定基础,以后断层扫描参数,模型,等等事项,就非常精准。

那么薄声也可以透明,透亮,Graham Slee就这样,但是为什么白版之前说它厚声?因为他把结相吹大了,变成一个中空球,这里非常厉害,而且他不是简单的泛音制造,他把泛音最外层变成微动态感,内层凝聚磨光滑变成壳,内部掏空,不是像ARC或者WEISS这种直接一个海胆型或者弥散型就了事,一层次一层次的深加工,所以我说老头复杂,哎,难懂。

那么怎么才能把泛音整出来,空气感也是稀薄弥散的泛音,你怎么把一个能力打散呢?这让我想到了粒子对撞机,对冲,或许是形式后面的理论,肯定么?我又想到电影《天地大碰撞》,我觉得这么解释,不一定对,但是有我的依据,就是爱因斯坦教给我的。

不论在广义相对论,还是狭义相对论中,“相对论”这三个字始终存在,它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太空,你处于失重状态,如果你在加速下降的电梯里,你也处于失重状态,可能电梯加速下降恰好抵消重力,你的这种失重感,和在太空中是一致的,这也就教给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方法,类比。

所以爱因斯坦老人家类比出了引力与空间扭曲,并且预言得到证实,那么我也可以用来类比我觉得相似的东西,提出一些歪理来解释给自己。

我发现弥散态的器材,或者线材,都有一个特点,泛音嘛,总有一个中心点,围绕这个点,周围稀疏的泛开涟漪,不对,是粒子弥散,都一样,波粒二象性,看你怎么去观察,能量的本质不变。

我拿相位传真的单晶铜旗舰信号线来尝试解构,那个线特点我看别人表述很像音乐丝带弗雷,当然有点味道差别,属于动漫人物飞到空中放波类型,说白了就是典型的弥散,刻意打散,扩大结相“范围”,外围有圈虚的,有种虚张声势之感,所以权威感?你懂的,高频与低频段,不够稳实安定也必然,不凝聚嘛。

那么他怎么做到的?我倒着推回去,单晶铜,我始终不喜欢,欧亚德的单晶铜电源线,我之前用在KKMASTER上,数码味好重,后来读了《菊与刀》,我理解日本人对于纯净的那份执着,我知道,欧亚德是好线,至少,他做到了他自己想做到的事情。

单晶铜,实际上为电能传输带来了高速公路,就算是有晶格结构,有所谓的晶界失真,但是毕竟在晶体内部,两个界面间,绝对高速公路,如果镀银线,银那层信号跑的更快。

那么一样的,在铜的基础上,单晶冶炼,也是高速公路,虽然有界面,但是数量少,尤其是超长的单晶晶体,减少公路上减速带缓冲条的个数,让你的宝马一路驰骋。比结构散乱的有氧铜那个无头苍蝇曲曲折折乱撞最后到终点,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所以单晶铜,直接运用,声音纯粹,力道大,硬,凝聚,不够宽松,紧张,数码味就行粉笔在玻璃黑板上摩擦的尖锐,我说的是我自己的系统中的感受,换回无氧铜,不住温柔住何乡,包容,宽松,温暖,糊!朦!散!

那么为什么相位传真,单晶铜的声音是弥散?不是欧亚德那个特性?他是怎么做到的,难道要对冲?我用过他两幅不同的旗舰信号线,都是单晶铜的,一个偏上盘,后来出了,现在这个偏中盘,稳一点,就是飞起来放波,离地面位置的不同,不同的位点,但是很有意思的是,这个线他说反过来用,都是饱满圆润的略大的结相,我试了还真如此。

那个线,很普通,里面多股细芯,没有搓麻花,没有夸张屏蔽,柔软,细,看着很一般,那么我猜,因为能够凝聚的功能,就像一个漏斗,反过来用,就是发散,进闸道沿着管路走,出闸道管路宽横着走也行,大家生活中会有类似感受。所以线顺过来用,就是顺滑饱满圆润的结相,超过了绿联,反之也超过了绿联的弥散,始终,偏离“中点”。

单晶铜因为有其方向性,他可以正反搭配,比如10股芯里有1股方向反的,大体润,有点质感解析但是还达不到弥散,或者反过来,大体发散,但是还是有密度,不会完全没有主心骨,一盘散沙。

也可采用不同类型的单晶铜,晶体形态不一样,来做另一个维度的调整,从而可以选择声音的重心,造成了上盘和中盘的偏差。器材也一样,典型的弥散器材,ARC、MSB、EAR、WEISS等等,电路怎么操作的,我具体不懂,线似乎对我来言,是一个更容易理解的入口,但是殊途同归。

那么对冲理论用在哪里了?不好意思,我意识到自己说不通了,本来我猜测是对冲导致的发散,所以联想了那些,不过后来发现是环境带来的秩序也可以解释,就换用更“合理”的解释了,所以对冲只能勉强理解为混搭,或者摆在一旁,但是相对论思维模式,帮了我大忙,我想到了漏斗。

再由漏斗,我想到了一个别样的东西,宇宙大爆炸,小时候看科普,科学家推断出宇宙膨胀理论,并认为宇宙终将坍缩,它来源于大爆炸,原先是一个奇点,奇点是什么就没有解释了,但是老子的一句话,让我恍然,无中生有嘛,奇点就是物质与能力交替的临界点,物质不断湮灭,换成能量再变成物质,循环往复,无时无刻,停下来一切都不复存在,如果相由心生,心停下来世界就没了,这个心当然不是心脏。

所以宇宙不会是一直扩大,然后突然坍缩,它或许必然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也就能看到黑洞了,因为那是一扇门,不过也许还是你心中的一个相而已。那么书到今生读已迟,也就能够理解了,因为建立在轮回概念的基础上,你我都是“古人”,都积累了数世的经验,所以直觉判断才会准确过意识,因为那是历史无数样本量累计,沉淀出来的大数据,你拿着这个比色卡,去看世间万物,就真伪立辨。

但是人类喜欢思考,思考与直觉影响你行为,人类的思考占比极大,动物则比较少,乌鸦会叼石头近水瓶取水,但是多数时候,人还是觉得动物笨,但是动物的感应远远强于人,狗的嗅觉,蝙蝠的听觉,地震来临前的悸动,人是麻木的,被自己的执念所蒙蔽了。

你的思考,数据量不够大,所以不够准确,为此,相信心声,相信耳朵的辨别,或许能够更让自己舒服?

再由宇宙大爆炸,让我想起了沙漏,这个东西,其实和中国的太极图一个道理,但是你要随时翻转它才能体会,而太极图本身有欲动之感觉。

沙漏告诉我三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一个是循序渐进而带来的因果,因果本身就是一体,上半截沙漏里的“因”,循序渐进到了下半截,量变到质变,变成“果”,种瓜得瓜,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第二个是真空生妙有,你欲看到事物的真相,看到变化,必须要撇清干扰,但是平时更多的时候,沙漏是两侧都有料的,所以物质能力来回互换,你吃饱了撑着又写帖释放,真理就找不到了,那你说我睡觉呢?

醒着是散乱,应对世间所有万事万物,全部是生物的应激性,睡着是昏沉,任由意识游荡,造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可以理解为夜里梦来自日中思,也可以理解为白天你要应对,所以有思,晚上你睡觉,昏沉,所以思维自己溜达,所以有梦,说白了,都管不住啊。

那怎么才能看到真相,勘破这个世界及宇宙,所有你心中的相,而不仅仅只是发烧这点声音差别?我目前的假设理解是,你必须做到真空,才能看到生妙有的那一刻,最初的变化,看到物质怎么变成能量的,但是绝对的真空,意味着绝对的难度,就像绝对纯的冶炼铜一般。

你得把沙漏进行完,一侧满,一侧空,然后再倒过来的那一瞬间,就明白了。我们整天吃喝,睡觉等等对冲的活动,构成了我们的生活。想听音乐时候听,听久了又烦,总是在两端荡来荡去,或许可以理解为能量的交易过程。

有时候你想吃油炸,那是因为你缺那个玩意,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了,但是吃了以后,就不想吃了,虽然可能你整体还没饱,但是油炸食品而言,那个种类,你已经完成能量再平衡。其他也类推,一样的,干完了这次,下次继续,永远跳不出。

按这个理论来讲,人们修行,禁欲,打坐,做功夫,什么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九年面壁,不让自己能量耗散,真正管住自己的能量,真正控制住你自己,聚集满满一个沙漏,然后小宇宙爆发,就大彻大悟了,其中过程非常复杂,在迈向真空过程中,似乎还要经历,打通任督二脉,奇经八脉,什么的,也会有种种反应和不适甚至病痛,未知的困难和想象不到的痛苦,九九八十一难,而且,一不小心就被过程所迷惑,走火入魔,迷失了正途,这个,只有去求证才知道了。

扯远了,都是当下自己的假设,自说自话,仅供娱乐,绝不做参考,不误人,何况今后发现错了还会改变。

下面说回线材,原来有过高手写过线材的一篇很深入的见解帖,里面有几个理论,下面说说我的理解,这些内容,将会结合上面我那些逻辑来开展。

首先,那人说,越靠末端的线影响越大,这个只有对比才知道,有可能你一根电源线插系统中间器材上,但是你已经觉得效果明显,但是要对比,才知道人家的话,不过也可以推理,看他说完就知道。

他还说了,数字线影响最大,那就明白了,电源线是末端,是大环境,姑且比喻成国家,数字线是初始,是婴儿,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姑且比喻成夫妻之间的直面,信号线才是中间,姑且比喻成社区。

那么怎么理解?国家兴衰,是大背景,是幻灯片母版,是基底色,所以影响间接但是大。夫妻之间,直面的矛盾,是源头,最直接,所以影响也大,社区处在其间,所以中等,这个比喻非常不恰当,但是我想说明我是认同他的观点,并是这么来看待的。

第二,那人说线要尽量减少变形,因为应力累计会导致结构变化,影响传导状态,尤其对于非圆形的导体,这个我也很认同,而且不同材质、粗细、硬度、编织的导体,受影响程度不同,线托有其发烧的含义,不过这个就很龟毛了,但是烧友到极致是什么都要追求的。

同样有的线外面套一个可以移动的调音环,这个环在线两端移动,声音风格会变,环的位置,影响了线本身的什么具体我说不上来,但是线绝对不是封闭的能量管,它导电的时候,产生的电磁场,是切实存在的。

第三,那人说震动对线的影响,说线尽量不要贴着其他东西,要悬空,这个我的器材就完蛋了,太多线纠结在一起,讲究不了那么多了,不过我是理解的。

可以这么比喻,一个服务生端盘子,盘子里有盛水的杯子,那么有可能是游轮上的服务生,他习惯了海的颠簸,但是你避震,他就到了地上,反而不自然,所以有时候避震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不见得震动小了你就听着爽,因为机器是在正常谐振状态下调音的。

但是如果贴近其他东西,其他东西谐振大,或者不一样,那么这个服务生就站在大巴车上端盘子走路,车的颠簸方式和船的不一样,所以他也就动作走形了,声音也就变了。

第四,他说电源线要离开信号线,最好30CM,不然测值会发现干扰的代入,并且量化了,额,这个就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的了,我那里一团浆糊,不过不怕,为啥,后面你看文章就懂了,你只要追求相反的东西,一切就变废为宝。

第五,他说道线的粗细,他用intel的芯片做了个比方,还引入了一个词汇,频率,额,这个点醒我了,为什么芯片做的纳米数越小,速度越快?为什么电子管慢悠悠,晶体管才有更好的瞬态?

想象一根管道,能量在其间传输,但是他们不会仪仗队一般整齐,而是跌跌撞撞的被力所驱动,那么他们会碰壁,回弹,再碰壁,形成波类似或者的性质,或者就是往复震动中前行,但是管子细,往复过程短,频率就高。

或者反过来理解,人家想频率高,想跑快点,但是你管路太宽,不碰壁不能形成一次回弹,却又不能规则前行,所以频率也提不起来。细小管路,耗能小,发热少,不想电子管,取暖用,然后频率也提上来了,速度自然带起来。

上述也是瞎编的,一种理解猜测,但是我自己的实验,同样的新英火牛,我用功率大的和小的给204界面供电,有人说理论上声音没有差异,但是我试的结果是,有差异,功率大的显得朦、糊,功率小的素质感明显提升,解析,细节都好,但是听着不够宽松了点。但是你要又清晰,又少侵略性,必须专业线电,再极致一点,PSU101掏钱吧!

电源线也是这个结论,我能听出差异。有时你听出差异的地方,理论上觉得没毛病,有时候理论上觉得有毛病的地方,我就听不出来,在正常不过了,不过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还是用试的,依仗耳朵,另外,新机器电源线直接换发烧线,这种说法,我个人更倾向于听明白了机线下的,再判断发烧线是否和自己胃口,比较做机器的时候,是那条线的基础上调的,什么?不是?没事的,像传说中的FM,人家会把他自己的参照线给你做机线的,难怪卖的那么贵,毕竟有FM味道嘛。

这里在插播一点内容,我觉得科学史上伟大的“爱、波之争”,非常可敬,两哥们,决战到死为止,一个烧了手稿(爱因斯坦),一个在断气前还向别人画图解释他是对的,爱因斯坦是错的(波尔),真汉子是也!

生物、化学的背后是物理,物理的背后是科学,科学的背后是哲学,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伟大的哲学家。

爱因斯坦和波尔的供认哲学是因果关系,区别是爱因斯坦虽然开启了量子力学,但是他的唯物理念,认为一切皆可测量,是连续不断的,这里多少有点从牛顿大哥那里带来的惯性和尊敬。

波尔则跳出框架,认为观测产生差异,换句话说,相由心生,运乎一心,所以他的对称性原理,解释量子力学,爱因斯坦总不认可。

我无比尊敬爱因斯坦,但是我更偏向波尔的推测,因为有释迦摩尼大哥的站台,有老子的站台,儒家的孔子似乎忙着人伦道理去了?其实,他老人家在易经的学习心得中的表述,是能够看得出的,当然,队伍中也有西方圣贤,只是熟悉度不够罢了。

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工巧不如质朴?因为人力难胜天功,就这么简单,你再牛逼的套路,也能被看的出来,一片叶子的纹路,最牛的画家都画的不如大自然,所以人类总是笨手笨脚,却觉得技艺高超,造化弄人,使劲弄,弄到他痛不欲生,终究,他迷途知返。

这里就说道意大利声,和鲁迪。朋友告诉我,他的认识是意大利声是质朴的,但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意大利人能做到的,那么我听了一堆意大利器材后,能够理解前者,对于后者,我有点迷糊,不知道怎么把这些东西关联在一起。

直到我联想到了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哀悼基督》那个雕塑(还有一副画也叫这个,不过同名内容不一样),最终的工艺,是用天鹅绒打磨表面,导致雕塑有皮肤般的细腻,这是工艺的极致,那种复杂的感情传神的表达,极致逼真。

但是,鲁迪的声音,不是这样的,那是柏林之声的感觉,鲁迪还是质朴的,而且,够厚、够重,够浓,这三点,和百宝仕或者北极星,有差异。是比较稳,不容易翻船的意大利声风格,动态和速度都够,不是那种很偏的那类。当然,这里仅指RPX35,NX03不够稳、正,更高级机种,素质感上去了,也就不同一些。

所以,RPX35,我更倾向于用复活节岛石像(如帖中图),来给他做形容,他是那样一般的艺术,希望这些石像们,永生永世,快快乐乐。

所以我理解,意大利声,是一个循环在极致工艺和极致质朴的游戏,一个零和博弈的游戏,你喜欢什么给你什么,你觉得高还有更高,再高就反过来,还是高,步步高,不停乐。

接着说线,还是说道那人的帖子,说完我的见解,我把他的见解放上来,给大家参考。

关于粗细,粗线更多倾向于氛围、宽松(我的注解,高频蒙掉了,频率不够高),细线则高速、透明、细节丰富(我的注解,所以粗粗的VOLEX没有细细的LONGWELL清晰)

多股线,搓麻花,大气、宽厚、饱满、温暖,但是细节、活力、灵动、质感、张力、纹理。

屏蔽,不一定让背景更黑,但是会显得力度更大,我的理解是屏蔽可能限制了线内外的能量交换在一定程度上,但是大家都知道,法拉第笼原理,电优先走良好的导体,所以困在线内的能量,有可能因为反复互馈,说白了出不来,窝里斗,然后就强化了。

麻花线,有些低频滚滚,力度如虹,但是缺细节质感透明度,额,有点鲁迪RPX35?

镀层的声音,有特殊的色彩,比如金碧辉煌,不论怎样听什么都那个味,所以一定程度上的遮盖,可能会失掉自然感和鲜活度。

在线里面灌东西,或屏蔽,或避震,前者很安定,背景黑,高频润泽(少空气感),后者会很流畅(少跃动感),总体相对多少有些不会太活。

这么看来选择属性对冲的器材双修,挺有意思,再也不会左右为难,额,好像我好多东西都是两头的,之前帖子里也说道了,难道是巧合

作者说了,现代器材需要线来补完成度,这句话信息量很大,真的么?要补什么呢?补了以后,变成旧式器材的那个风格和完成度了么?这个用高级线材的朋友,同时尝试过旧式器材的,最有发言权了。那么,难道是一个,铁拐李,把眼挤,你糊弄我来我糊弄你的把戏?

那人还说,每种声音,虽然只是不同,但是达成的成本大不一样,这个和我之前帖子里的调色盘原理是一样的,声无高下,实现难度不同。发烧,有时候就是花钱买那个难得,这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那个作者说了,调音的步骤和顺序,还是由易到难,由粗到细,这个趋势,我非常认同,加工工序不一样,但是好东西,必定经过谨慎的层层加工,玉不琢不成器。

他说,第一步是厚度、舒缓、饱满、安定、顺滑、润泽、通透、打散结相获得更大场面和宽松;

第二步,细节部分,一段一段,慢慢雕琢了,多点发力,无级变速,那么他说是,层次感(间隔处理)、分离度(类似层次感)、流畅度(抚顺能量)、大场面不乱,结相精致、细腻、立体,一个个频段逐一打磨,还有弹跳感啥的,那个没有很理解。

第三步,画龙点睛,分两路,一路是微动态、纹理、刻画力(但是三者要保持尽量自然的感觉),这就是类似米开朗基罗的天鹅绒打磨大法。
另一路是独修一脉,比如来点合金,增加一点参量,带来特殊的味道。

再者,他说,线的档次要和机器搭配,门当户对,如果机器艺术水平不够,可能觉得线太严苛,太反应前端,反之则为机器发挥的瓶颈。

但是这是工巧派的理解,质朴派是反向的,剩下的交给脑补,留给天功,不设太多约束,穿一身休闲服,圆领T恤,物极必反,如此一来,不要把顶级看的太固定了,两端最后接在了一起。

最后,他认为线应该做线自己的事,相对传真,其他调整留给器材,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你的观点是失真的事你不干,但是要那个效果,可能也是一种失真,撇责任给其他环节,这点很有意思。那么这样的话,我完全可以动用系统所有环节,不顾失真与否,达成我那黑猫白猫的目的,不过,人为目的说话,正常。

人的快乐,细细回想,其实每次感动和惊喜,并没有高下,只是每次关注的点不一样,就有不同的乐,这里你可以定义为,更高一级,更好,但是若你回头看,倒回去玩原来的,也会再来一遍,这就是作乐,因为苦,所以有作乐,苦中作乐,自作自受,样样如此,发烧,也不例外。

某种意义上,人有两种选择,要么快乐,要么明白,但是一旦做出选择,比较难改,所以郑板桥的名言,难得糊涂,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

所以,发烧仍将继续,但是更为理智,人要找到让自己平衡的方法,收敛自己可能误入歧途的精力,玩物丧志,玩物亦可养志。

通篇胡扯八道,但是没有关系。如果你说我是错的,请证明你是正确的,QQ邮箱引用Michael Jackson的Scream的一句话,而这个证明者,也终究必将是我自己。所以仅供娱乐,再三强调,自演耍猴而已。

如果我是对的,也没关系,因为有感而发,发完罢了,谁又在乎,观点结论,自在文中,可以断章取义,可以照单全收,可以忽略不见,可以嗤之以鼻,任人评论,删了也罢,这次,我耳顺矣。

最后,新春将至,祝论坛烧友新春快乐!身体健康!诸事顺利!笑口常开!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声学“照妖镜”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