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年度发烧小结——从Qi重入发烧的门径
本帖最后由 lynkyin 于 2018-12-19 15:33 编辑在2018年收官的十二月,终于买了自己人生第一部台机。先上一张这两天的桌面吧,
本人之前听音乐一直本着Enoughis Enough的理念,KOSS PP、铁三角SQ5、AKG K420听过了整个学生时代。毕业之后,因为工作性质原因常年出差,在外听大耳着实不方便,出于精简行李的考虑,大学那支K420就继续又听了几年。15年刚好K420的线快断了,就买了个公认的千元最佳Grado SR80e,顺便搭了个传说中的退烧神器Bitzie。本以为又可以安心听个几年了……但发烧这种事情吧,大家都懂……
由于工作身处实体经济前线,今年年中开始,渐渐感觉到接下来几年的形势可能不大妙,决定趁现在还有活干的时候多收些自己喜欢的耳机,这样以后改行回家工作能用喜欢的耳机欣赏音乐也能舒心点。出于对歌德、AKG、铁三角这几个牌子的偏爱,过去这几个月间陆续买了RS1e+RA1(作为歌德党没有听过RR的声音总归是遗憾),收了成色无敌好的老版AKG K501(能体现老AKG调音理念的最后一个传奇大耳),买了铁三角MSR7SE(弥补从中学起买不起而只能看着流口水的各种铁三角随身的遗憾),收了早期批次的Grado SR125i(歌德Prestige系列最厚的中频),收了AKG K702 65th(相对来说最接近头版K701那种厚实声音的AKG大耳),还买了极致IQ Pro和Naos办公时听古典……
收这么多耳机后,才发现自己并没有一个能硬解DSD、推力方面更体面些的前端。虽然工作性质很不适合用台机,但最后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决定选个相对迷你的台机。最后从230HAD,Qi、Qz、HD-DAC1、UD505等差不多体积的小型一体台机里面挑了谷津Qi,于是就有了这贴。
外观篇
Qi这个机子刚发布的时候看到照片,第一眼感觉并不如同门Qz好看,缺乏优雅简洁的气质。但没想到挑选过程中看得越多,就越觉得Qi的样子更加规整沉稳,反倒是比Qz更顺眼了。上周拿到货开箱的时候果然惊喜多多,这机子实物比图片好看更多。
机身外壳的制造工艺想当出色,手感极佳;富有东方韵味的开口印有离卦和坎卦,一火一水,在水火既济、火水未济两重卦的变幻之间体现了宇宙在盈亏交错间前进的真理(我胡诌的);招牌式的红色大旋钮在不同的光线变化下,会呈现出很别致的纹理,旋钮的阻尼也很舒服;音量指示灯呈亮蓝色,音源指示灯解码PCM时呈蓝色,解码DSD时呈红色,所有指示灯有2段亮度。
接口篇
Qi的接口设计也比较实用。
输出方面,4芯平衡、6.35、3.5、XLR输出基本上涵盖了初烧常规需求。虽然没有再单独设置一对RCA模拟输出,导致如果想把Qi作为纯解码再接某些耳放会需要用到XLR-RCA的转换,但Qi这个市场定位,会这么玩的人应该不多,我觉得不是问题。但背后的这个3.5耳机口,个人觉得实用性偏低。首先,这个耳机口没有突出面板的设计,如果盲插的话会很难找;其次,这个耳机口不吃小旋钮的增益调节,直接就会获得高增益的声音;最重要的一点是,背后这个3.5耳机口底噪偏高,头戴式耳机还好,但即使是IQ pro这种灵敏度偏低的塞子也会听到,虽然没有很严重得影响聆听,但对这方面比较在意的玩家如果需要用Qi听耳塞的话,建议最好买个高质量的古河转换头,将耳塞也插在前面用。
输入方面,Qi配置了USB-B,同轴数字输入和一对RCA模拟输入。对于HiFi用途的话,这绝对绝对够用了。不过,个人觉得Qi没有配置光纤口其实还是略微有点小遗憾的。如果玩家以后升级了更好的解码和耳放之后,基于Qi的设计思路,把Qi替换到客厅作为AV器材接有源音箱非常不错。但是问题在于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端电视(比如大法的旗舰系列),已经只配备光纤的音频输出口,所以Qi接这种只有光纤输出的电视需要多转换一次。当然,这一点算是吹毛求疵了。总结来说,Qi在其所出的价位做到如此丰富、实用的接口配置已经很出色了。 本帖最后由 lynkyin 于 2018-12-20 09:37 编辑
声音篇
经过连续2-3天的热机,声音明显没有了刚开声时那种充满毛刺的感觉,可以透过自己熟悉的一些音轨,仔细听一下这台机子了。
试听曲目方面,主要选取了,古典小编制:DavidOistrakh, Lev Oborin - 1. Adagio sostenuto - Presto (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第一乐章)钢琴独奏:MarthaArgerich - Barcarolle in F Sharp Major, Op. 60爵士:Eddie HigginsTrio - A Lovely Way To Spend An Evening发烧人声:Norah Jones– Shoot The Moon摇滚:Yes – Roundabout现场:Eric Clapton –Wonderful Tonight (2001年巡演版本)流行:The Police - EveryBreath You Take女声:Aimer - カタオモイ
试听耳机方面,选取了SR125i(爵士、流行、摇滚)、K702 65th(古典、发烧人声、女声)和IQ Pro(由于RS1,K501,MSR7SE都放家了,只能以后再尝试了)。
由于Qi是本人拥有的第一部台机,所以没办法给出和其他台机的听感对比,而且手头的设备也没有能够分别对比解码和耳放部分的条件,只能粗浅的说一下我对Qi整体性声音的理解。
对比于以前手机/电脑+Naos、手机、中端MP3直推,台机由于供电充沛的原因,首先带来的是声音的安定感,感受上是声音拥有了更结实的结相。如果听音乐的时候闭上眼,把声音想象成一副画面的话,可以感受到画面的对比度更大,背景会黑一些。这样的安定感,可以让听者更投入到音乐当中,被音乐本身的魅力所感染。
解码部分能力的提升,带来的另一个直观感受就是,即使是以前很熟悉的音轨中,就算不仔细分辨,大脑也会更容易的注意到一些以往忽略的细节。比如试听曲目中的那首《カタオモイ》,在Qi上可以更清晰得分离出和声部分中男歌手的声音和唱调。
音色方面Qi并没有加特别的味道,可以用中正概括(和Naos走向类似),有一种充满活力的感觉,仿佛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既不油腻也不阴柔。基本上所有的试听曲目都可以很好的呈现出音乐本身要表达的情感,个人觉得这一点对听音比较杂的人来说非常友好,搭配不同风格的耳机、听不同风格的音乐都不会出现太大的违和感,不会出现那种细腻温婉的系统上听美国乡村乐的违和感。
由于试听时向Qi输出信号的数字源还是非常差的电脑和手机,而且供电(公牛排插+公牛美标转换头)、线材(USB信号线是Type-C至Type-B的普通打印机线)方面都有比较大的短板,所以在声音素质上并没办法给出特别清晰的判断。这一点从DSD音轨转成FLAC音轨后很难听出明显差别上可以体现,劣质的数字源仍当前这个系统最大的瓶颈。
当然如果从Enough is Enough的角度,目前这套手机/PC→Qi的系统,如果是作为小型桌面听音组合,已经十分出色。
很用心的体会,照片毒 18年就这样了,来年精细下周边调整,应该还能更爽 电脑小痴3 发表于 2018-12-20 19:10
18年就这样了,来年精细下周边调整,应该还能更爽
嗯啊:handshake 明年准备搞个大U鼠,弄一下电源线,前端就差不多这样了。
然后继续搞些不同风格的耳机玩玩,拜亚和森海都还没有好好听过呢:P 非常中肯的评价,照片很棒! 待到用时没有光纤口确实很糟心,比如想接个ps4。。。 写的不错,对lz下一步买什么比较好奇?HD600,DT1990Pro? stone0124 发表于 2019-1-7 13:49
写的不错,对lz下一步买什么比较好奇?HD600,DT1990Pro?
拜亚想买个T1二代,换那个“澄”升级线,浑然一体的风格,个人觉得没有其他更值得买的拜亚型号了;森海的800略难搞,买个全新的hd600听一下传说中的交响厅声场应该就可以了,其他的型号都没太大兴趣,800那种Big风格一些的可能对GS2000e/GS3000e的兴趣更大些...
最近给Qi换了老叶的PS1200,每天边听边煲线,声音还在逐渐变好。下一步升级点是USB处理和USB线(暂定大U鼠和Stealth),添耳机其实不着急 tongroby 发表于 2019-1-7 13:18
待到用时没有光纤口确实很糟心,比如想接个ps4。。。
PS4现在已经没有播放sacd的功能了,我觉得就算接功放也是走电视的输出更方便合理些。不过高级的电视确实只有光纤和I2S了,所以追求客厅的极致音质的话考虑买个Helen 哈哈哈
后来想了下,谷津这个也没遥控器,放在卧室/书房办公桌上推有源,可能比放在客厅当个av产品合适多了
Qi能推动T1么? lynkyin 发表于 2019-1-7 15:50
PS4现在已经没有播放sacd的功能了,我觉得就算接功放也是走电视的输出更方便合理些。不过高级的电视确实 ...
ps4还有过sacd功能?:o 我只是想接便携屏幕时能出个音: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