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w 发表于 2018-10-21 13:22:33

顶luojie大,df一直是我不敢写却日常听得最多的耳机:游离于极其神叨叨和极其平和之间的第三种状态,介于神性、人性,感性、理性之间难以名状

sbluojie 发表于 2018-10-22 11:08:43

期待x-w大哥也写一篇:P

sbluojie 发表于 2018-10-22 11:13:06

最近手来了只lambda signature,虽然海绵已经全无,但还是不知不觉听了一天。

给sig和df都用ambeo录了音,录音里可以明显的听到二者的表达重点,都是神级的表达了,蛮有意思的
DF:https://pan.baidu.com/s/1YwU9XNS-9tBIn-0SSIBFGQ
Sig:https://pan.baidu.com/s/13OqWWZm8iZfMcS4LUQCLxw
录音来自《echoes of war》


jekeweng 发表于 2018-10-22 20:28:43

这些经典老耳机,最引人喜欢的一点,就是声音自然,不是PK,但能打动人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8-10-22 21:07:16

无负反馈的机器搭配起来的问题是,容易觉得hifi性不是那么突出,调子和框架甚至自身能力比较容易随着周边走。
这个经验很有意思,信息量不少~

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8-10-23 23:58:07

之前收了楼主的一副240m,虽然自己也够折腾,但是折腾杂乱,没有楼主那么细致与执着,那个机器后来听了很久也转手,是一个听尿黄声色的机器,听什么都像旧照片,有历史感,确实中频很给力,低频也还说的过去,但是高频处朦了点,对我来说差口气,耐听是必然,单边入线也是非常好用,耳罩、佩戴,重量都很棒,就是耳罩中间的那个绒布容易移位,体会没有楼主那么细腻,若这个机器素质再高一点,就好了,有点遗憾,对于我来说声音还是要素质及格,不求多,至于适用性,不同于德国货,akg一项是用巧不用力,直到812开始不得不用力,仍然还是保留了一些巧,同时也就没有那么普适,所以才难得一个型号df的存在,这久玩501,醉心于其清丽,无爱701那种世故,虽然也是个特点鲜明的奇葩声,这种声音,无有全面,但有独到,烧久,也就听个味

PinkMartini 发表于 2018-11-3 13:35:46

我觉得240DF就是大框架和细节都求清晰音色求朴素

零下一度 发表于 2018-11-3 16:59:38

k240df是我从玩耳机开始一直听到现在的耳机,声音特质还没有其它耳机能取代。

岳阳htc苹果 发表于 2019-6-5 22:42:54

现在能买到的耳机里面 和240df感觉最为接近的我感觉是GMP450PRO

x-w 发表于 2019-6-6 09:51:21

回想了下听过的耳机里主要有两类,偏表现式的,求还原式的,df我想把他归到第三类:阅读式的,这种阅读状态在很多耳机里已隐含,但df是第一支干净剥离出来,让我意识到还有这样的视角存在的器材。语汇、乐句、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关系、时间流的关系、章节之间的关系……这和纸面阅读实在很像,也意味着这耳机适合日常吃饭读书一样使用,实际我平均一天能听个两三小时,已经习以为日常。这耳机不怎么费耳力,也不怎么调动感官调动审美,仅需要些脑力需要些辨识的。

sbluojie 发表于 2019-9-24 18:34:57

本帖最后由 sbluojie 于 2019-9-25 01:20 编辑

之前几个回帖竟然被论坛吞了……不记得当时说了些啥了……开个小差随便写点。

这两个月玩DF收获最大的是找到了匹配度最高的前腔海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淘宝上找到。海绵的产品编号是197073。
楼上x-w兄的听感也是基于这对海绵的,说得很好了。不过我手头的DF表现还略有不同,厚脸皮地再话唠一次好了,嘿嘿。

一直以来,和朋友讨论DF的时候都不可避免提到这耳机播巴赫特别好,尤为专注、沉思。这里要引用一段马友友的采访,关于他如何评价巴赫:
在我眼中,巴赫是那种科学家式的作曲家。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认为,他的音乐中始终流露出三个特质。首先是他努力客观地看待自然和人性……其次是他对人类状况表现出完全的同理心,以此作为起点……第三,他不是中心叙述者。他清楚自己是谁,亦不羞于表现自己的学识,但他并不置身于叙述的中心。
看到这话的时候,第一反应是这话放到DF上也能成立(不过DF确实就是一只有着巴赫气质的耳机)。
说起巴赫,第一个蹦出来的标签是他玄奥复杂、近乎炫技的复调手法。听巴赫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有意识地分辨他在声部上浩瀚无比的变化——干这事,DF说第二,恐怕没有别的耳机敢说第一。

DF更换海绵后,原本略有点暧昧的地方立刻明确无比,略带点奥地利气质却又博大的世界观赫然显现:非常AKG、非常开放,清晰无比的声部位置感,毫无隔阂的声部对话感。这种刻意的强调其实比真实演奏时声部的清晰度还要强。曾经用iphone录过一小段露天的古乐演奏然后用DF回放。对比现场,现场的声部非常交融,层次良好但是混合得充分,不会单独拎出来这个声部摆在这里那个声部摆在那里。戴上DF去听录音,聆听立刻变得像是在干活了:每个声部每个音符都清晰无比的陈列开来,这时就算没有指挥那样的金耳朵,也可以轻易地分辨一个声部演奏时的巧妙或瑕疵。即使是单声部的音乐,其音符的行走与跳跃、音符长短节奏变化、自身内部的织体交汇也一览无遗。

因而DF的气质首先是工程师的(或者说实验型的科学家),这和拜亚或是森海的监听耳机的做法有本质的不同,拜亚和森海最终也没有得到这种声部的审阅感。DF不太强调解析(不代表它不清晰),也不追求意象上或抽象上的接近声音所在的空间,它玩的是AKG擅长的声场调教本领,类似的特征在KK、601、501上也都听得到,只不过DF做得更纯粹。这也许也是x-w大哥说的阅读感——当声音直爽地摆在那里,各自分离开又相互对话,并且没有别的干扰,听起来就和在读乐谱没有什么区别:你可以轻松地审阅声部的行进、交错,可以辨明曲式、乐句结构。也可以审阅出不同的演奏者在处理音乐时的结构性差异。

这么说一通后,好像DF还是更像一个干活的、分析派的耳机,冷静,不近人情,不在乎“受叙者”。回想起来听巴赫的赋格,那复杂无比的呈示部和插部的交错,简直是数学公式计算好的,甚至有点科技感。但是巴赫的东西冷漠吗、拒人于千里之外吗?也没有,就如马友友所说“它对人类状况表现出完全的同理心”,即使是宗教曲目巴赫的作品也显然是考虑了听众的,有优美的、或戏剧性的、或平和的、又或是深邃的人性化了的成分,有时还会有如歌的旋律线。而DF也是类似的,引用前面mvw大大的话来说:
这耳机是工程师思维的极至,不带浪漫主义情怀但依然富有美感的代表
DF仍然带有含蓄的AKG风味,有良好的质感,有把握妥当的情绪处理。有时甚至是亲切的,当然它的亲切并非240M那般,凑得非常近,以耳机为中心的。反而是距离把握得恰如其分,呼吸起伏舒畅适度,属于一种朋友之间私密而有主题的理性交谈,能让你静下来梳理清思路,却又不是学术化的交流——火花偶尔闪现,彼此轻松会意,时有沉默休止,还有点相互关怀的温馨。

不过有美感的耳机实在是数不胜数。单是AKG自身的产品线里,k240m、k1000、k501、k601、k701就是著名的美声耳机,DF又如何值得一说?
第三,他不是中心叙述者。他清楚自己是谁,亦不羞于表现自己的学识,但他并不置身于叙述的中心。
借助这段评价再说DF就清晰得多——类似地,听k240m、k1000…是在听它们自己的故事,它们将自身的特性、诉求、表现欲望凌驾于音乐的表达之上。因而听701听的是奶油味、奥地利风味。听KK听的独特的声场表现意图,听的是悠扬香醇的调调。听240m听的是刻画精细的昏黄的人声调调。这时音乐原本的内容都被搁置一旁,音乐中的某些材料被拿出来,作为配角烘托耳机,成全了耳机自身意境/意象的表达。整个回放过程中,耳机处在了中心的位置,成为了聚光灯所指的主角,它同时地成为了“叙述者”和“被叙”两个角色。讽刺的是,玩HIFI系统的时候,谁又不是多多少少地陷入这样的境地?

当然也不能以此来否定在HIFI上的种种投入,音乐家不只有巴赫一个,别的故事也一样精彩,声音回放从来都不是只有唯一解的一元一次方程。风格化的表达一旦碰上个性契合的音乐材料,就会大放异彩。尽管这么说,DF还是充满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启迪性,总在提醒我玩的到底是什么。以至于把玩了2年多,听它的时间比其他耳机加起来都不少,但每过一段时间总还是有点话可以唠。

sbluojie 发表于 2019-9-25 02:25:12

该死的坛子,改一次就给我审核一次…

steinfigur 发表于 2019-9-25 11:16:47

那么问题来了 哪里还能收到状态牛逼的双线240DF:lol

孟获 发表于 2019-9-25 13:34:03

居然只字不提两期声波飞行员 拉黑惹!
(df 确实好听 但还是010听着比直推更好听一些

sbluojie 发表于 2019-9-25 19:58:47

steinfigur 发表于 2019-9-25 11:16
那么问题来了 哪里还能收到状态牛逼的双线240DF

武打总又笑话小弟…

状态可能不是最要命的,品控才是{:1_97:}

刮刮乐吧相当于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聊聊AKG K240DF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