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体】云评测三台百万级钢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2721250?from=search&seid=1416316973309323062俺不会弹琴,所以只能听出“区别”而非好坏。请各位大佬帮俺提高一下姿势水平。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8-10-9 11:05 编辑
听贵气,哈哈。哪个贵气足就哪个值钱。不过,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时代的古琴都声音不好听的。这和小提琴不同。
另外音响圈里的鄙视链在乐器也是存在的,日系的雅马哈就被各种黑。血统没有德、法、意的“高贵”。里赫特弹雅马哈被不少人看不懂。
小白 发表于 2018-10-9 11:03
听贵气,哈哈。哪个贵气足就哪个值钱。不过,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时代的古琴都声音不好听的。这和小提琴 ...
哈哈,这三台钢琴之间差价几千美元,但对我来说都是“有生之年也买不起”的存在。
请问白版,有没有这种可能:后人弹古钢琴发出的声音,由于钢琴本身的衰退,已经比百年前差很多。当然我更倾向于制作工艺、材料、调音理念等因素起主导作用。
如果从视频里面听到的“皮毛”,结合出境钢琴家给雅马哈“precise instrument”的点评去倒推里赫特选择雅马哈的理由,我觉得他或许喜欢雅马哈钢琴的低频表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更“清晰”的声音。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8-10-9 12:49 编辑
人造乐器的声音是不存在一个标准的,所以precise不precise也就是商业宣传语汇吧。声音审美理念肯定是主导的。李斯特如果听到现代的斯坦威三角大钢琴,也许会非常喜欢,但这种乐器是服务于现代的大空间音乐厅的。19世纪的音乐表演,空间都很小,类似于现在的所谓“室内音乐厅”(专门for chamber music),根本没有现在这种能坐几百上千人的表演场所,所以钢琴音量不需要大,共鸣不需要那么丰富,但更需要清晰。这种表演空间的差异,也是一个很大因素。换言之19世纪的演奏家根本不需要斯坦威大钢琴。
附一张李斯特弹钢琴的图,看看19世纪最伟大、最浪漫的钢琴巨匠弹的是神马玩意(Conrad Graf钢琴)。那个女听众都昏倒在键盘下面了。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f/Liszt_at_the_Piano.JPG
再看一张李斯特弹贝森朵夫大钢琴的recital。这个场所和听众簇拥的样子也和现代concert hall完全不同。这种规模在19世纪已经是很牛逼的大型recital了。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6/Boesendorfer_Liszt_Franz_Joseph.jpg
豆腐软厚
斯坦威万金油
摩托车淡泊
小白 发表于 2018-10-9 12:26
人造乐器的声音是不存在一个标准的,所以precise不precise也就是商业宣传语汇吧。声音审美理念肯定是主导的 ...
谢谢白版赐教。这两幅油画,我头回接触。倘若李斯特听到当代大三角钢琴那种富丽堂皇、波云诡谲的音色,我猜他也很难拒绝吧。
我在英文维基百科里面查到Conrad Graf的词条,这位作者故去后,以他为代表的维也纳传统制琴派似乎进入低谷。Conrad Graf中文网站上的产品看起来似乎也和当代顶级无缘(是否为“假洋鬼子”我无法考证)。 斯坦威 音色听起来确实雄厚一些 Caballer 发表于 2018-10-9 16:59
豆腐软厚
斯坦威万金油
摩托车淡泊
我觉得除了音色区别外,三台钢琴高中低响度的平衡也略有差异。贝森多夫偏下,雅马哈偏上。 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grand piano就是贝森朵夫制造的290,有97键,比其它钢琴多了低音弦和低音键。确实贝森朵夫听感更rich,有种欧美器材声的丰厚感或者叫厚重感。雅马哈则是日本人的哲学,非常追求清晰干净,低频能量相对少。背后都是文化原因造成的音响理念差异。 小白 发表于 2018-10-10 10:42
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的grand piano就是贝森朵夫制造的290,有97键,比其它钢琴多了低音弦和低音键。确实贝森朵 ...
视频里面的雅马哈的音色确实不如另外两台德奥琴来得丰厚。不过雅马哈2012年把贝森朵夫收购之后,应该会慢慢消化其理念、技术、工艺,最终反映在新的产品上。我在别处看到有位钢琴爱好者说比起2010年推出的旗舰CFX,后续的下级型号CF6已经在音色方面开始向欧洲琴靠拢。 С2018-10-9 11:03
С ...
е鸾Marie dAgoult,лЩ. 鸾Щ. 说precise还是有点道理, 能听出雅马哈的音色变化能力是最强的. 施坦威音头的clear和随后的blending也是被着重强调了的特点. 专业点评必须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