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号zhyipod 发表于 2018-6-29 15:23:27

细腻or粗糙,你有你的争论,我有我的见识,高频惹的祸?抛出案例,引发思考

刚才在之前帖子上补充了一些内容,不过那个帖子本来就非常长了,所以另开一贴,把内容贴将上去,闲聊【粗】【细】
高频,与细腻、解析、穿透力、透明度、音色、贵气,等等等等关联最大的一个频段部分,低频一般讲凝聚、松散、规模感、肥大、权威性、蓬松、下潜、量感,等等等等,和高频类同的部分并不多,也就是两头的东西差异多少有点大,不像中频,与高低频都有更多的类同性。 那么高频多少处理一下会雅致一些,虽然不处理会比较野生,会比较粗糙,会比较磨砂,会比较质朴,等等等等,但是处理后,会比较明亮、比较细腻、比较阴柔、比较圆润,比较“解析”或者比较厚润而比较“糊”,等等等等。 高频在哪里处理?音源是一方面,放大器是一方面,怎么比较,对比,一试就知道,说两个故事,一个是我自己以前用的ARC DAC8解码,这个解码价格2W多,然而他的声音是质朴的,说白了就是比较大排档的美国乡村故事,只是ARC声音形态上的处理方法尽量避免能量堆积,听起来比较化的开,在此基础上,把声音的延迟加大,让点音源气泡存在更久,产生绵密感,当然清爽感就少些了,整个耳朵里满满音乐味,但是,它的高频却是粗的,声音不够细腻,但是有质感,有纹理,这就是我为什么听不习惯艺雅的原因,simaudio那个耳放惊雷,好像型号是230吧,据说声音也是圆润的,所以我就瞎联想,都是美国货,会不会彼此存在一点类同,想想就不是很开心,因为我可能不是很认可那种看不清的圆润,那种朦胧美,其实朦胧一点还是好的,但是朦胧的有点一致,有点太朦胧,就不是很喜欢了,当然纯属YY,不过艺雅,家里有,就怎么都不喜欢,这个听的多了,就愈发明确观点。ARC声音粗,虽然有其优点,而且在其声音化开的前提下,不那么刮耳朵,但是搭配不同的放大器,还是差异很大,所以,怎么检测音源粗不粗?同一个放大器,换音源就行了,参考系变一下。 换相位传真DAC1 就不粗了,声音更流畅洒脱,但是感觉不臃肿,也失去了原来甜蜜蜜的绵密感,满满耳朵的音乐味,但是有了行云流水般的表达,或许有点空,因为声音收的更快了,主要是中频段,或者说中低频段收的更快了,因为这两个频段一般更容易绵长一丢丢,低频更凝聚,感觉下潜更深,不过整个音乐风格变化了,同一个耳放,ARC声音是粗糙的,这点我也纳闷,不过后来想通了,耳放其实很敏感的,真正“糊”的机器是没有的,也就是说难有不敏感前端的机器(不能说没有,但是只要指标过硬的机器,都应该是敏感的),只有表达形式,可以听起来暗一点、暖一点、不难么清晰就叫做糊一点。 我用2A3胆耳放做的上述实验,因为石机往往调教妥当,所以一般都相对细腻,当然,何庆华的机器除外,飞沙走石,虽然我只听过其中一部,但是那个直白让我深刻,让我不能忘怀。 换回来,在粗的音源上,胆机换胆,全换,换贵一点的,换和原来不一样的,一顿换,就细腻了,这个是放大器的改变,胆机的改变比石机容易太多,管子是枢机之一,当然原始廉价管,或者是何庆华的机器,素质都很棒,都没有错,KPI指标什么仪器曲线都一流,都可以亮出来对比,同类中不说翘楚都至少在可以亮剑的级别,所以,并不是说它们不好听,而是你习惯这种表达方式与否,不是文雅的沟通,更不是故作客气的交谈,而是军队中甚至战斗时的对话方式,充满了你懂的氛围感。

其他的石机我基本没有听过粗的,或者都一个比一个更细,更亮,更解析,更空气感,更贵气,更妖娆,更穿透,但是,就是更不耐听,而且如果高频不做文章,基本上声音很难找点亮点,就像现在的手机,如果不一再升级硬件,几乎很难找到其他的创新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全面屏,但是那也算创新,那么改良,或者说改变就已经很给面子了,这个词汇都不知道用在哪里合适了,所以大家争先恐后的玩高频,偶尔,或许是经常,忘记了音乐本身,整体性,艺术感,韵味与旋律,已开始就已经被划破夜空的流星吸引走眼球,却忘却了身后滚滚浓烟的活火山。

所以,细腻,阴柔,小家碧玉,还是力大声粗、飞沙走石、规模权威,只是一种选择,一种口味,不是一种技术壁垒,一种修养差异,一种成熟与新新产品的隔阂,不是柏林墙,不是三八线,不是阴阳界,不是楚河汉界,也不是哭墙,但是往往我们带有傲慢与偏见,君不见ARC、RKV,莫非它们真的做不到,不然,是不去做到,有舍有得,选择了540G的细腻就没有HD650的气势,哈哈哈哈哈哈哈

yingyueey 发表于 2018-8-8 22:49:49


猴子熊 发表于 2018-8-9 14:55:59

这也很长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细腻or粗糙,你有你的争论,我有我的见识,高频惹的祸?抛出案例,引发思考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