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若昨日檐下初逢——ADAM Classic Compact无源版书架箱搭配记
本帖最后由 音迷 于 2019-2-17 16:17 编辑仿若昨日檐下初逢
——ADAM Classic Compact无源版书架箱搭配记
自从邂逅并喜得手中这对儿德国ADAM Classic Compact无源版书架箱以来,我就一直在精心地调教她,真可谓煞费苦心。如今四年过去了,这对儿书架箱的声音表现也终于在我不懈地努力下变得“有模有样”。于是就在昨天,我萌生了一个想法,那便是花费些许时间和笔墨写一篇文章,来回顾一下这四年调教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也算正式交出了我的答卷。
那么话不多说,一切就从四年前的那一天开始讲起......
一、檐下初逢
那天下午,在一阵门铃响过之后,我便收到了好友王今老师驱车送过来的ADAM Classic Compact无源版书架箱(以下简称为“Compact”)。此时此刻,我早已按耐不住心中的喜悦直接“扑”了上去,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拆开包装箱(撕开封条的时候都没用裁纸刀,直接上手了),将“躺”在箱底最深处的Compact小心翼翼地抱了出来(好像是公主抱,哈哈),准备接入系统一睹芳容。但由于那段时间正恰逢我刚刚送走上一对儿音箱(上一对儿音箱是Sonus Faber Guarneri Homage,也是我个人购买过的第四对儿音箱)没过多久,手边暂时缺少一套搭配严谨、完整且可以直接拿来驱动Compact的系统(原有系统已经被我拆散了)。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便“翻箱倒柜”寻找器材为她搭建了一套临时系统(与其说这是一套“临时系统”,倒不如用“杂牌军”来形容更为恰当!毕竟这套系统的各个环节都是由我手头的闲置器材组成的),具体系统搭配情况请看下面。
音源:美国McIntosh MCD-7008 CD播放器(以下简称为“MCD-7008);
*美国McIntosh(麦景图)公司于1985年推出的合并式CD播放器(转盘部分与解码部分均集成在一部机箱内),也是我个人入手的第一台价格超过万元的CD播放器。
前级放大器:日本Accuphase C-2400(以下简称为“C-2400”);
*日本Accuphase(金嗓子)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晶体管前级放大器,当时买来纯属是为了驱动耳机所用。
后级放大器:美国McIntosh MC402(以下简称为“MC402”);
*原厂还推出过一台与之相配套的前级放大器,型号为McIntosh C46,两者共同组成了一套“西装”。当初购入这套“西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驯服”手中的PMC OB1i落地箱(我个人购买过的第三对儿音箱,真心是一对儿很难“搞”出彩的落地箱啊)。
音箱脚架:美国SOUND ANCHORS单立柱脚架;
*先凑合着用一下吧,毕竟以前是为Sonus Faber Minima Vintage书架箱(我个人购买过的第二对儿音箱)准备的,现在拿来搭配Compact,显然是有些小材大用。
器材架:由南京三越音响制作的可以自由拼搭组合的器材架;
*这是我一直在使用的器材架。整部器材架由两部中层层板(分别放置着前级放大器和后级放大器)和一部双层底座(支撑着整个机架,上面放置着CD播放器)组合而成。
*三越音响提供了四种不同规格的底座和层板供用户选择,分别是双层底座、低层层板、中层层板和高层层板。利用这些不同规格的底座和层板,你可以自由组合出拥有不同层数、不同层高的器材架,从而可以摆放不同尺寸的器材,使用起来相当灵活、方便。
*另有一部美国SOUND ANCHORS双层机架作为备用。
线材搭配:
喇叭线:瑞士Gotham 50150喇叭线(接入音箱的方法请见附在本文最后面的实拍照片);
跳线:德国Mundorf金银跳线;
神经线:成都SONG GENIUS supernova RCA信号线(连接音源和前级放大器);
过机线:瑞士Gotham GAC-2111 RCA信号线(连接前级放大器和后级放大器);
电源线:SONG GENIUS supernova(有#1和#2两个版本,#1适用于小功率器材,而#2则适用于大功率器材。在当前系统中,CD播放器上使用了一根#1,后级放大器上使用了一根#2);
总线:SONG GENIUS speed(有15A和20A两个版本,两者之间的区别仅仅在于分别使用了15A和20A的母插头。在当前系统中,从墙插到滤波器之间使用了一根20A版本,从滤波器到插排之间使用了一根15A版本);
*SONG GENIUS为成都歌赋音响的自创品牌,成品线由成都歌赋音响制作。
*所有Gotham线材以及Mundorf线材的成品线也均由成都歌赋音响制作。
插排:SONG GENIUS streaming(升级版);
*音源和前级放大器的电源线均连接在这个插排上。
电源处理设备:onFILTER CleanSweep20A AC Power Line EMI Filters;
*这是一台实验室用的工业滤波器,拥有最大2000W的功率储备。
*此款滤波器提供了两路美标插座。在当前系统中,一路直接输出给后级放大器,另一路则输出给了插排。
其他周边器材:日本Sunshine ABA厚避震板(选用了两块小号的S30和一块中号的S40。分别为插排、电源处理设备以及线材提供避震)、台湾魔垫(台湾魔豆音响出品,是一款复合避震垫。在当前系统中为器材架提供避震)、美国Sound Anchors Conecoasters复合钉垫(为音箱脚架提供避震)、德国Sommer Cable避震垫(专门为线材提供避震)、日本Acoustic Revive CP-4阻尼垫片(与德国Sommer Cable避震垫搭配使用或独立使用,目的也同样是为线材提供避震)。
针对以上列出的系统搭配,这里我有必要就其中的一些细节再多解释几句。
首先,我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了确定音源、前级放大器和后级放大器这三者的“人选”上(毕竟这三件器材是一套系统中最为核心的,也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喜欢称她们为“基础三大件”),并最终选用了MCD-7008、MC402及C-2400这三件比较“保险”的器材。要问选择她们的理由么?我想有如下两点:其一,这三件器材几乎都是McIntosh和Accuphase这两家音响器材大厂在当年推出的中坚型号。她们各自的电路设计、内部用料以及声音表现虽然在当时并不算是最强的,也不算是最前卫的,但绝对算是最稳妥的。其二,用McIntosh的器材搭配Accuphase的器材,这样的方案曾经有过先例(我隐约记得是一位日本发烧友最早这样搭配的),而我个人也亲自检验过。因此,我对这样搭配的效果心中很有把握!
其次,我猜许多朋友在看过我选用的线材之后会大加吐槽。其实我个人也能理解,毕竟市面上有那么多的好线材可以选择,为何这里却偏偏看上了瑞士Gotham这种“廉价”的“垃圾”线材呢?但我想要说的是,这样的选择自有我的道理,请容我来解释。众所周知,Gotham作为一款专业线材,她的声音特性相对直白、中性,修饰较少,也比较纯净,同时也还很平衡(此评价只适用于老款Gotham线材,对于11301之类的新款Gotham线材并不适用)。但更重要的是,Gotham线材的自身素质足够过硬!所以,此时在系统中选搭Gotham的线材,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线材对系统本身的影响(多为负面影响,最常见的情况莫过于因为线材自身个性过强,而破坏了系统的整体平衡性),同时也能尽全力保证信号传输的品质,可谓一举两得。
说了这么多的“条条框框”,还是赶快来听一听Compact的声音吧。于是,一曲我最熟悉的“Passagalia for unaccompanied violin”在我耳边响了起来......
话说,Compact带给我的第一印象算是相当惊艳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款书架箱的声音风格非常符合我的审美。乍一听,她的全频透明度非常出色(这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特点,只需一耳朵就能体会到,无需要第二耳朵),仿若水晶般剔透,又像少女般清纯。同时,细节丰富,层次明朗,线条刻画更是不硬不愣、不软不糊,似乎是在铿锵与柔软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感觉一切刚刚好。
除此之外,当前系统似乎还“逼”出了Compact的一些小“脾气”,具体请看我的总结:
1、Compact对于不同特性的前端器材,不同搭配方法,不同录音在内容(信息量)上的差异都表现得异常敏感,哪怕是一丝风吹草动都会反映得相当剧烈。不夸张地说,倘若你仅仅只是更换了整套系统中某一环节的某一根线材上的某一枚接插件,Compact都会将那一点点细微的改变忠实地、毫无保留地、不留情面地“揭示”出来,甚至还将其放大了(这分明就是一枚放大镜);
2、如果系统中的某一环节与其他环节(处于同一套系统)配合不够“默契”(甚至是“怼”上了,在掐架呢),又或是整套系统与Compact不匹配(可能是声音风格上的不匹配,也可能是系统自身的水准无法满足;甚至是无法达到Compact的要求),那么Compact都会以“糊”或者“丢失信息量”的表现来“警告”你;
3、Compact对于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甚至是对每一件器本身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倘若你是一位热衷于打磨机器的发烧友,那么Compact绝对可以当作参考音箱来使用)。对于音源来说,Compact要求她所能提供的信息量越大越好(Compact的无源版要远比有源版更吃信息量,似乎总是嫌信息量提供得不够。那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玻璃瓶,看似容积只有那么多,但却总也灌不满)。对于前级放大器来说,Compact要求她一定要为自己将信息量拆分、梳理好,并且拆分得越细致,梳理得越清晰、明了越好。至于后级放大器,Compact既要求她要有力气(功率储备、驱动能力方面),也要求她要有力度(声音表现上),还希望她足够细腻,同时更要求她不能吞噬信息量;
4、Compact自身的额定功率大概在200w左右,在书架箱中算是比较大的。这也就意味着,倘若你的后级放大器的输出功率低于200w,可能将会无法控制住音箱。反映在声音上多为声场萎缩(尤其是纵向声场)、结象定位飘忽不定、低频散乱、瞬态损失严重等等。
二、请继续你的表演
在对Compact有了一个初步认识之后,接下来我便正式开始搭建新系统。在经过两年的“奋战”之后,一套崭新的系统终于出炉了。来来来!快来瞧一瞧吧!
音源:
转盘:日本CEC TL3N皮带式转盘;
解码器:Apogee Symphony I/O(2 X 6);
*新系统使用了一套重新搭配的音源,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量。
*新音源采用分体方案,即转盘部分与解码部分完全分开独立。好处是可以根据我自己的要求对转盘与解码分别调整,劣处是大大增加了调整的难度。
*其中,Apogee Symphony I/O(2 X 6)是打磨过的(由广州丽确音响的杨老师亲自操刀),更换了机内排线(以若干支单晶铜导体代替原厂排线,并舍弃了原有接插件,直接将导体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块主板上)和电源部分的滤波电容,还额外增设了一组RCA输出插座和一组平衡输出插座(原有DB25接口依旧予以保留)。
前级放大器:台湾名扬音响MD380无源音量牛前级(纯银版);
*新系统加入了高性能的无源音量牛前级,这主要是考虑到后级放大器为胆石混合结构(前胆后石),而其中“胆”这部分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级BUFFER(缓冲),正好适合搭配无源音量牛前级。
*理论上来说!无源音量牛前级不会对信号造成损伤,失真极低,基本上等同于音源直接驱动后级放大器。开句玩笑,你可以当她是不存在的!
*无源音量牛前级对音源、后级放大器,乃至线材的要求都极为严格,使用起来有较大局限性!对于音源来说,输出电平要尽可能高(但绝对不是越高越好),输出阻抗要尽可能低。对于后级放大器来说,输入灵敏度以及输入阻抗都要尽可能高,这样无源音量牛前级的性能才能被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后级放大器:德国Advanced Tube Technology Model B-III;
*名副其实的德国小作坊货,基本上没有多少发烧友知道(没有官方网站,互联网上也几乎查不到什么具体的信息)。这是一台典型的前胆后石结构的后级放大器,前级部分采用了四枚PCC88电子管,两两一组分别作为输入和输出级,最末端使用了四枚场效应管作为推动级。
*前级部分的四根电子管均被我更换过,所用的管子也都是我精心选择的。输入级采用了两支50年代产的德国富豪D环PCC88电子管,输出级则选用了两支同样是50年代产的德国德律风根菱底肥环PCC88电子管。 *这台后级放大器的声音特性很是柔美、灵动、鲜活,并且中频还有一股特别的色彩,听上去非常地娇柔烂漫(这绝对可以算作是她的闪光点)。
*曾经还尝试搭配过一台南京三越M88电子管合并机,旨在为了验证胆机驱动Compact是否可行?具体效果如何?同时也算是一个过渡方案,最终成功证明了我的设想。
音箱脚架:“悦”牌三立柱脚架;
*汕头还音音响荣誉出品,由何灏东老师按照Compact的箱体尺寸倾力定制。前后经历了两次结构升级改造,新款“悦”牌脚架有明确的左右之分。
线材搭配:
数字线:瑞士Gotham 10666 AES线缆(连接转盘与解码器);
时钟线:瑞士Gotham 10070 BNC时钟线(用于在转盘与解码器之间传输时钟信号,以实现两者之间的时基同步)。
其他周边器材:汕头佳悦复合钉垫(汕头还音音响专门为“悦”牌脚架打造的配套钉垫)、美国HRS Nimbus NA150复合避震垫(为转盘部分提供避震)。
*其他环节所使用的器材均延用了之前临时系统的方案。
再次开机聆听,还是那一曲“Passagalia for unaccompanied violin”,此时Compact的声音表现又有了如下变化......
1、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尤其弱音细节,相比之前明显更加丰富。这里真心要感叹一句,用Compact回放这些微小细节真心是一种享受,根本不需要自己刻意去寻找。更棒的是,现在即便是在小音量下聆听,也依旧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录音中所包含的几乎所有信息;
2、高频更加娇艳欲滴。怎么个娇艳法儿呢?简单总结一句就是:向上延伸充分,泛音丰富,透明度一流,空气感强烈(就好像是一个人在呼吸一样)。感觉像是推开了一扇天窗,上面晴空万里,鸟儿自由飞翔;
3、中频更加饱满、宽松,质感刻画也更加精致、幼细。尤其是弦乐器的质感,甚是惊艳;
4、低频速度极快,瞬态表现出色(相比之前,提升确实很大)。整体低频表现仿若蜻蜓点水般干净利落,毫无拖泥带水的拖沓感;
5、全频密度颇为优秀,整体厚度适中,细节刻画清晰、明快。这三点最为厉害!在我听过的所有书架箱中,绝大多数都无法同时兼顾细节与密度这两个方面,而Compact却在这两者之间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点。另外,真的有必要表扬一下Compact的密度,如岩石一般坚挺、致密、凝聚,但一点都不“死”(这个评价毫不夸张);
6、全频音色中性(没有绝对中性的器材,这是相对的)、干净、清澈、空灵、柔润(汁水很丰富,一点都不干),纯度非常高,同时略微有一点点偏厚;
7、结象更有实体感,仿佛触手可及(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接近号角式音箱的结象表现了。当然,仅仅是接近而已),定位也相当精准。此外,Compact的结象是活的,她的大小、轮廓、定位会随着录音而变化(尤其是结象定位,绝对不是被“钉死”在声场正中央某一区域)。
8、声场轮廓为近似的圆球形,空间感很强,背景也很漆黑、深邃。
很惊艳?被毒到了?确实,在新系统的驱动下,当前Compact的声音表现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但不得不承认,似乎离完美还有一定的距离。在经过仔细分析和逐一排查之后,基本上可以确定问题还是出在了后级放大器上。不过即便是这样,还是要为这台Advanced Tube Technology Model B-III后级放大器点个赞,毕竟Compact能有当前这样的声音表现,这台后级放大器功不可没。只是,她的输出功率终归还是小了一点,控制力也相对有限,驱动Compact稍微显得有些吃力。主要体现在整体声音表现还是有些拘谨,不够开扬,也不够放松。同时,Compact的声场也没有完全被驱动开(虽然已经很好了,但我个人还是不满意),横向声场还是稍微显得有些紧凑,没有完全打开。
三、待到山花烂漫时
到这里,我离成功越拉越近啦!但就在此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Apogee Symphony I/O(2 X 6)在关键时刻突然“掉了链子”,无法正常开机(除非关机重新启动,否则就始终卡在开机自检环节,风扇也一直呜呜转个不停),而且之前毫无征兆。于是,我只能被迫放弃原有方案,转而重新开始寻找其他代替方案。在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便是抛弃数字系统,直接一步到位换成模拟系统。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摆脱来自信息量的束缚,但同时也会引入例如信噪比、频宽等等方面的问题。再三考虑之后,我还是打算“铤而走险”地尝试一把。
经过半年的“重整”,之前眼看快要完成的系统又被我折腾了一个“底朝天”,完全换了一个模样!
音源:
黑胶唱盘:北京欧博女武神黑胶唱机;
唱臂:美国Well Tempered LTD唱臂(由北京欧博音响代工生产);
唱头:日本DENON DL-103FL;
唱片镇:美国HRS唱片镇(炭黑色);
唱头放大器:日本TOKYO SOUND PE100SE MM/MC唱头放大器;
*女武神黑胶唱机被我自己改造过。拿掉了原厂的空气小球和陶瓷滚珠避震系统,换成了三枚三明治结构的避震垫(由成都UA的BOSS爷爷亲手打造),并用非常薄的3M无纸基双面胶牢牢固定在了木质底座下面。
*DENON DL-103FL是一款标准MC唱头,系DENON在当年推出的限量版唱头,俗称“粉丝限定版”!也是整个103系列真正意义上的旗舰(最高端型号)。
*唱头放大器还尝试过日本Shelter Model 216和瑞士FM ACOUSTICS FM122。
前级放大器:台湾名扬音响MD380无源音量牛前级(纯银版);
后级放大器:珠海斯巴克Cayin SP-40M电子管后级放大器;
*当年斯巴克专为德国市场特别定制的限量版电子管后级放大器,采用四支KT88电子管作为推动级,两支12AU7电子管作为前级放大,信号管则使用了一支12AX7电子管。
*推动级延用了斯巴克原厂的跟机管——四只俄罗斯金狮复刻KT88电子管,前级管被我自己换成了两只荷兰Amperex长屏D环“吹喇叭”12AU7电子管,信号管则换成了一只美国西电光头5755电子管(搭配一支12AX7转接座使用)。
音箱脚架:汕头环音音响荣誉出品的“悦”牌脚架;
器材架:由南京三越音响行制作的可以随意拼搭组合的器材架;
线材搭配:
喇叭线:瑞士Gotham 50150喇叭线;
跳线:瑞士Gotham 50150跳线;
唱盘线:瑞士Gotham 11001 RCA信号线(连接唱盘与唱放);
神经线:美国VTG铜镀银RCA信号线(由北京汪试听制作,后由成都歌赋音响行改造);
过机线:美国西电棉布包裹黑漆线基信号线(地线为西电鸡骨草线基);
电源线:美国西电棉布包裹多股纯铜导体电源线(线身非常柔软,如同面条一般。供唱放使用)、美国西电棉布包裹油蜡纸线基电源线(供后级放大器使用);
总线:4平方美国西电棉布包裹油蜡纸线基电源线(供清逸伦DB500隔离变压器使用),6平方美国西电棉布包裹单支纯铜导体电源线(供3000W英国红牛隔离变压器使用);
*大胆地采用了古董线材与现代线材混合搭配的方案,既有古董线材的宽松厚润,也有现代线材的明快犀利。
*所有美国西电古董线的成品线均由广州小潘西电古董线材制作。
电源处理设备:清逸伦DB500隔离变压器(供音源部分使用),3000W英国红牛隔离变压器(由广州古胆轩制作,供后级放大器使用);
*清逸伦DB500隔离变压器为特别定制版本。隔离牛部分采用的是一家中日合资公司制造的600W方牛(100V与220V各占300W),机内线全部使用美国西电油蜡纸古董线材,插座则分别换成了四只美国Eagle 8200美标插芯与四只台湾稳不落生产的工业美标插芯。另外,滤波部分采用了日本松下的古董油浸电容。
其他周边器材:日本Sunshine ABA厚避震板、台湾魔垫、美国Sound Anchors Conecoasters复合钉垫、汕头佳悦复合钉垫、美国HRS Nimbus NA150复合避震垫(垫在Acoustic Revive RST-38H下面)、成都UA三明治复合垫(代替女武神唱盘原厂的避震系统)、日本Acoustic Revive RST-38H避震板(为唱盘提供避震)、德国Sommer Cable避震垫、日本Acoustic Revive CP-4阻尼垫片。
到这里,一切大功告成!至于这套系统的声音表现究竟如何?这里我就不再用文字描述了!但请不必担心,下面为各位准备了七段系统录音(现在的发烧友们似乎都喜欢为自己的系统录音,然后再分享出去,这里我也跟风一下吧。另外要说的是,所有录音均由一部Apple iphone 6S搭配一支SHURE MV88话筒录制),就请大家通过这些录音来感受一下吧(请尽情开脑放)。
最后的最后还时要多啰嗦一句,录音只供试听和交流,不具备任何实际参考价值,祝大家听得愉快,谢谢!
本帖最后由 音迷 于 2017-11-27 09:32 编辑
在此奉上系统录音供大家试听参考!
录音1: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m=a2hzp.8244740.0.0
录音2: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m=a2hzp.8244740.0.0
录音3: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m=a2hzp.8244740.0.0
录音4: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m=a2hzp.8244740.0.0
录音5: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m=a2hzp.8244740.0.0
录音6: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m=a2hzp.8244740.0.0
特别彩蛋: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 ... m=a2hzp.8244740.0.0
终于写完喽,撒花!撒花! 音迷 发表于 2017-11-26 23:35
终于写完喽,撒花!撒花!
好长。。占个坑慢慢看 gotham得换一换,本人有换线历程 名扬的无源前级,我试听过,声音线条粗细皆有,透明度很高,不过醇银的价格作为小众品牌来说不低,一直在纠结中。 拜读~
顺便求科普西电线材~ ziqiushi 发表于 2017-11-27 06:43
我就佩服能把一对箱子玩熟,玩透的人,这也是对好产品的一种尊重。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lz值得点赞
:lol 好奇楼主的摆位,请教一下
两个箱子的间距感觉好短,有多长?
这对声场,结项有影响吗?
箱子和皇帝位是等边三角形吗?
箱子(喇叭那面)离后墙多少?
谢谢 为什么不省力些玩有源呢 对女武神有兴趣,请问楼主女武神怎么样? 前两天暧昧总听的名扬前级原来是lz的啊。。当时我就在想淫 靡 总 是哪位。。。。。 为啥录音都是单声道 音迷走怀旧风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