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慢仔 发表于 2004-12-10 12:55:53

各乐章之间可以是没有一条主线吗?

小白大侠给指点一下:

各乐章之间可以是没有一条主线吗?

柴的第一钢协中的第二乐章,听起来就好象和第一乐章没有什么联系,

我想问的是,是不是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在各乐章之间不一定是紧密联系成一体的?

有的作品仅仅是满足了各乐章的快慢结构上的要求,

有的作品本来是为别的曲目而写的,但作曲家又将它放在一个大的作品中,作为其中的一个乐章来处理。

像贝多芬《命运》那样,各乐章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气呵成,少了哪一块都不行。
肖斯塔科维奇大多的弦乐四冲走也是一气呵成的。这种感觉就很好。可对于柴钢一,可能还是听的少,找不到是一个整体的感觉,感觉要是把第二乐章换成别的慢板也行,就象是搭积木。

小白 发表于 2004-12-10 13:12:32

我先从一个乐章内的主题说起:

按照古典时期形成的大体原则,一个乐章一般是两个主题,且在个性上要构成对比,也就是一阴一阳,一快一慢,或一激烈一平和。

但到了浪漫主义时期,这个规则被很多作曲家打破,一是一个乐章可以有多个主题,举个极端的例子,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狂喜之诗”里有8个主题(算上次要主题有十几个)。
二是,主题之间不一顶性格构成对比。一个典型例子是舒曼的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两个主要主题就没有什么对比。

至于乐章与乐章之间,没有规定要形成一条主线。一般地来说,乐章之间的关系是快慢相间,也就是一快一慢:交响曲的4个乐章一般是快-慢-快-慢,协奏曲的3个乐章一般是快-慢-快,当然这是一般情况。

至于你说的,有些作品的乐章给人浑然一体的完整感觉,那当然也是有的,而且是构成一部完美伟大作品的条件之一。事实上浪漫派时期,各个乐章之间的主题素材循环使用是很典型的手法之一,也就是一些主题素材被几个乐章所用,比如你听听圣桑斯的第三“管风琴”交响曲,就是这样。李斯特的B小调钢琴奏鸣曲更是这样。

但不符合这个条件,乐章性格不统一、风格不同,有些照样能成为经典作品,如你所说的老柴协奏曲(我也有此感觉)。而且,不统一其实也是一种统一——矛盾之统一嘛。对立也是一种含义上的统一。最糟糕失败的其实是风格不一样。比如你想像一下假如把伯拉姆斯一首交响曲中的一个乐章换成莫扎特的一部作品,会是多么糟糕的事情。我想老柴的协奏曲其实不是这样,虽然乐章性格不统一,但风格还是统一的。

还有确实如你所说,很多作品的乐章,其实本来是一部独立的作品。后来写某首协奏曲或交响曲时,可能觉得合用,也可能一下子没灵感,就把单独的作品搬来作为一个乐章使用。这是很多见的。

憨慢仔 发表于 2004-12-10 16:57:56

拨云见日,握手感谢!

我对乐章的特点缺乏系统的认识,这下在整体认识上就清晰多了。


1、您对不同时期的乐章之间的特点的归纳,很宝贵,我以后得多加留心。
2、“把单独的作品搬来作为一个乐章使用,这是很多见的。”
  实在不爽啊!看来作曲家凑合、懒省事的时候不少啊。
3、如果第2条是事实的话,那么在古典音乐中,大块头的精品作品也应该少之又少。

4、BRAHMS的作品,常常是写了撕、撕了写,十年八年出个作品,他的作品在您看来,是不是精品率要高一些??

小白 发表于 2004-12-11 11:31:13

伯拉姆斯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精品率是极高的,可以说超过贝多芬、莫扎特,也超过舒伯特。超过大多数著名作曲家。

他写过4首交响曲、4首协奏曲,首首都是极品。这点就没有一个作曲家可以做到(马勒近乎,因为马勒的9或者10首交响曲也基本都是精品)。室内乐方面,他的3首小提琴奏鸣曲、2首大提琴奏鸣曲、3首钢琴三重奏等等,同样全部是精品。数量是不大,但确实做到了首首精品。这点贝多芬也做不到——他写了9首小提琴奏鸣曲、5首大提琴奏鸣曲,但并非曲曲精品。

当然,这和你说的伯拉姆斯喜欢写了撕、撕了写是有关系的。他生性缺乏自信,很早就写了第一交响曲,但一直不敢改定,更不敢发表,换做别人个性张扬些的,早就亮出去了。一直要到他取得很大成功、名气大了,他才敢最终改定第一交响曲并将它首演。这时距离他最初落笔,已经过去15年了。这很可以看出他的个性。另外一个就是他确实写得不是很多。他没有莫扎特和舒伯特那样喷泉一般的天才,更象是杜甫式的人物。

作曲家写东西,并不总是有感而发的,即使有感而发,也并不总是能保持灵感的。所以借用自己别的作品充作某一乐章,我倒觉得是很自然的,不能太理想化嘛。

憨慢仔 发表于 2004-12-11 12:33:59

小白大侠:

1、勃拉姆斯的精品率高是我的猜测,没想到这是一个事实,有点暗自高兴,其实更应该惭愧才是,明摆的东西确不知道,看的少、听的少、想的少。

2、勃拉姆斯的性格应该是不张扬和内向一些吧,他的作品您说精品很多,可大多不好理解、很深、很晦涩,人们常说他的作品是内省式的、严谨的,听他的作品甚至常常觉得他的喜怒哀乐在音乐中表达的也不明显,对了,就象看哲学书那样的感觉,一方面觉得博大、精深,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而另一方面又不得其解、一个问题带出一片问题,为不理解其中的精髓而苦恼。我以前看过一段时间的哲学书,后来就放弃了,正因为前而所说的原因。对于音乐,同样要经历同样的成长经过,只是要一直坚持下去。

3、勃拉姆斯作品的特征与除了与的性格有关,还应该与他和克拉拉、舒曼三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联系吧,但不知道勃拉姆斯遇见舒曼、克拉拉之前的性格和之后的性格差别大不大,也许是之前就比较内向、谨慎,掺杂复杂的情感之后也就更加内省和藏而不露。在一脸的大胡子、平和的眼神的背后,蕴藏着如火的热情、浓浓的哀愁、无限的感慨恐怕只能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慢慢品味。唉,不知何时,我才能领略一二啊。

4、在当时的社会,勃拉姆斯和克拉拉,如果没有舒曼这层关系,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组合;如果在当今社会,也许会成为一段佳话。想一想,伟大的3B当中,竟然有两个B没有结婚(对不对?),勃拉姆斯就这样了,但与命运抗争最凶的贝多芬,也抗不过命运的安排?耳聋+未婚,好象不怎么好啊。难道说到底,冥冥之中,都是命?

呵呵,说了这么多的废话,还是想请你给说几个勃的入门的精典小曲目。

小白 发表于 2004-12-11 19:24:35

针对伯拉姆斯此人可以说有很多东西可以谈。

我觉得他的音乐很好理解,但确实又有不少朋友对我说不喜欢伯拉姆斯,难以理解他,认为他的音乐不美,晦涩,灰暗。连柴可夫斯基也对伯评价不高,认为伯的东西缺乏美感。看来,这和性格是否契合是有很大关系的。伯拉姆斯性格比较自闭,比较灰暗,音乐表达方式又比较古典(他可以说是最后一位真正具有古典精神的大师),不是浪漫派的,所以不是人人会喜欢上他。

他在世的时候,德国的音乐界把他和瓦格纳作为对立的两派——伯拉姆斯是古典派,瓦格纳是夸张的浪漫派,瓦格纳派阵营里还有李斯特、布鲁克纳另位大师。两派的拥护者互相攻击得很厉害,但确实还是伯拉姆斯占上风。

他和舒曼的老婆克拉拉我相信仅仅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并无肉体关系。舒曼是提携伯的恩师益友,出于对舒曼的尊敬,伯和克拉拉一生保持着亲密却又不带肉欲的关系,很是不同寻常。克拉拉不仅是当时最卓越的一位女钢琴家,还有着极高的音乐鉴赏力,所以很多伯的作品,写完后总是第一个寄给克拉拉评鉴。克拉拉的死对晚年的伯拉姆斯是很沉重的打击,过不了一年,伯就也死了。

至于男女关系,伯一生有过几个女人,但或许就正是由于他的不自信,他没敢迈出一步踏入婚姻。他自己后来也说过,他一生有两件事情是没敢做的,一是结婚,二是写歌剧。我觉得确实,这可能是出于他的不自信,和过分的谨慎,归根到底还是不够自信。

伯拉姆斯的音乐总的来说确实色调比较暗,很少明媚的作品,旋律也一般比较厚重,不象莫扎特或舒伯特笔下的旋律,比较“动听”。我推荐你听听他的3首小提琴奏鸣曲,是他笔下比较容易亲近的东西,篇幅也不长。另外他的3首钢琴三重奏也比较容易接受,特别是第一钢琴三重奏,估计喜欢的人会较多,不灰暗也不晦涩。

呵呵如果这些东西你试听下来还是觉得难以接受,那就暂且先把伯拉姆斯放一边吧。他可能不是your cup of te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各乐章之间可以是没有一条主线吗?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