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xiauto 发表于 2006-2-22 13:49:25

不知道大家都在说什么,音乐就是音乐,和纳粹没什么关系。

q_k 发表于 2006-2-25 16:19:53

昨晚同事掏到一张YLJ碟--德国作曲家carl orff的《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其中的《O fortuna 噢,命运女神》就是这张贴里诸多歌曲的前身了。
下面转贴自---http://www.w-o-fantian.com/blog/blogview.asp?logID=361


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介绍

  Buraria——在德国慕尼黑南部阿尔卑斯山谷中的小镇贝内迪克特,有一所始建于公元740年的古老修道院。由于偏僻和隐秘,很少受到战乱和其它天灾人祸的破坏,因而保存着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献。19世纪初,考古学家在这所修道院中发现了大量中世纪诗歌,其创作时间大约在11至13世纪,在内容上可以分为宗教和世俗两类,其中的两百多首作者不祥的世俗诗歌经巴伐利亚的学者整理出版,这就是《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

  这些大部分用拉丁文写成的诗歌显然出自神职人员和落魄文人以及流浪学生的手笔,其中蕴含的放荡不羁的精神和对放浪形骸的生活方式的赞美以及对封建社会的无情嘲讽都令人惊讶。毫无疑问,这些被称作"中世纪的拉丁抒情诗"的作品出现在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时代,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935年,奥尔夫读到了这部诗集,这使一生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奥尔夫,在时空的某一个点上找到了过去与现在的联系。他的冲动,在阅读完这本诗集后,形成了一种对人类与自身命运的思考。因此冲动而成就的这一部"为独唱者、合唱队、器乐伴奏和魔幻布景而作的世俗歌曲",他将它称为"情景康塔塔",并且要求以舞台作品的方式演出。

  1937年6月8日,《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在法兰克福首演。当时的德国,由勋伯格、韦伯恩、贝尔格等人限定了的一种现代音乐语言——十二音列。不仅是音乐界的焦点,更间接或直接地影响了当时所有的现代音乐。而奥尔夫作为一个儿童音乐教育家,在他与友人D·京特合办"京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探求音乐与语言动作的结合及各种打击乐的配合,写成《教学作品》,创建独特的儿童音乐教学体系后,已经掌握了自己的音乐语言。

  奥尔夫说过:"音乐表现越是本质、单纯,效果也就越直接、强烈。"

  奥尔夫的美学思想就是简朴、单纯。

  他偏爱强烈、明快的节奏,认为节奏是一切音乐的开始。他使用最原始,最简单的节奏,不断反复,用尽之后才换另一节奏。他的节奏干脆,利落,不重视和声行进,不属于动力型,属静态型。在整部康塔塔中,激荡人心强健有力的节奏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旋律由短小动机连续不断地反复而成,不用模进,不用变奏,没有表情的因素,没有明确的特性,只有通过歌词、节奏、伴奏才能理解。在《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中的旋律语言包罗较广,从单旋律歌曲、民间歌曲到弗拉曼戈歌曲和浪漫歌剧,面貌多姿多彩。

  他的和声多用一级和五级和弦,大多为同度、八度、三度、五度,几乎不用半音。只有在惊叹句的时候才会用一下不协和和弦。

  他的曲式有两种主要风格:
  1,Antiphon 对唱性的赞歌,对答合唱,交错进行。
  2,方块型 没有发展、变奏,不断反复。

  他的配器以打击乐为主要风格,三管编制的大型乐队,加打击乐加钢琴,有时候,整个乐队都会被他当作打击乐来使用。

  在多半是艰涩难懂的20世纪严肃音乐中,《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的纯朴、生动显得很不合群。但我想它也许是本世纪最好听的合唱曲之一了。

  《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

  编制:
  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独唱,含有一个小合唱队和童生合唱的大型合唱队。
  两架钢琴,一组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的打击乐器,大型管弦乐队。
  布景,丑角表演的舞蹈队。

  I 初春(赞美大自然)
  1, 合唱 《O Fortuna 噢,命运女神》(取材自诗集卷首的《命运之轮》,在整部歌剧中首尾贯穿)
  2, 男低音合唱《命运打击的创伤》
  3, 小合唱《春天的笑容》
  4, 男中音独唱《明媚温和的太阳》
  5, 合唱《春,圣洁的》
  6, 舞曲(纯器乐)
  7, 合唱与小合唱《树林发绿了》
  8, 童声合唱及合唱《杂货商,给我胭脂》
  9, 轮舞合唱《来这儿轮舞》
  10, 合唱《即使整个世界是我的》

  II 在酒馆里(歌唱放荡不羁的生活)
  11, 男中音独唱《我心中似火燃烧》
  12, 男高音与男声合唱《我曾在海上四处漫游》
  13, 男中音与男声合唱《我是修道院院长》
  14, 男声合唱《当我们坐在酒店里》

  III 爱之宫殿(颂扬爱情)
  15, 童声合唱与女高音独唱《爱情到处飞扬》
  16, 男中音独唱《白天,黑暗与一切》
  17, 女高音独唱《那儿有一位姑娘》
  18, 男中音独唱与合唱《在我的心中》
  19, 男声合唱与男中音独唱《当少年与姑娘》
  20, 双重合唱《来,来,来》
  21, 女高音独唱《我心中犹豫不决》
  22, 女高音,男中音与童声合唱《这时辰多可爱》
  23, 女高音独唱《最甜蜜的人》
  24, 合唱《祝福你,最美好的人》
  25, 合唱《O Fortuna 噢,命运女神》

Carl Orff 卡尔·奥尔夫的一生



  Carl Orff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奥尔夫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使外行很容易学会。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古丽特·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军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1932年,一部意味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奥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民歌》已准备出版,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这个出版计划搁浅了。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1937年以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的音乐剧《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实现了他的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问世,但他称这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开端。从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Carmina Buraria 布兰诗歌》(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1949年完成《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

  他在专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性因素,以某种固定音型不断反复作音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无论旋律、伴奏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舞台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原本性的"完整艺术"的理念。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1950年—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cz 发表于 2006-2-26 09:30:56

oo.还行.
没办法,不要忘了希特勒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艺术家.

yeea 发表于 2006-4-1 02:04:07

引用第41楼mravinsky于2005-02-19 23:53发表的“”:
这就是奥尔夫的<布兰诗歌>的第一首的电子音乐版,连歌词都是一样的.和纳粹有什么关系.扯淡

同意mravinsky的看法。这分明是ORFF的作品。

ogre_988 发表于 2006-6-25 01:23:08

引用第83楼zxybest于2005-11-18 00:04发表的“”:
的确   在中国有好多人喜欢纳粹的军装、武器、战史 
但话说回来了  凡是比较了解中国历史的  都知道抗战初期  在中国有很多德国人在帮国民党训练部队,制订作战计划,只不过是蒋介石太不争气,最后希特勒放弃了中国,和日本结成轴心同盟。
其实德国对中国的血债比老毛子要少的多,现在提起俄罗斯哪个中国人不是从心底里感到亲切啊 
其实德国和中国也差不离 
只不过当时他帮的是国民党而不是共产党


这句话我同意,我在看和研究二战的历史中了解了,很多我在高中时没有学到的,就像我的历史老师说的,高中时的历史和上大学的历史是有很大变化的,今天我在看二战,就像看现在的社会一样,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搞政治就是要黑,毒。

希特勒的领导才华,军事才华,谋略才华是不能否认的,但是他有一点太傻B了,战争不是靠大屠杀才能赢,是靠艺术,谋略,思想。

楼上说的对,当时南京的很多军火就是德国的,但是南京政府没有很好的利用,如果当时跟小鬼子搞,也不会有屠杀,那时的军火比日本好多了,都是给小蒋用的,我看重要的资料上写有80%是德国制造的给小蒋的。
还有一点俄罗斯也不是什么好国家。看看中国解放后二十年俄罗斯给过我国什么好处没有。

小蝎子王 发表于 2006-6-26 23:26:04

好听~````````感谢楼主

不过给人感觉部分象   Carmina Burana BY:Carl Orff的O,FORTUNA

PS:论坛先驱者教导我们不要潜水!!!

ogre_988 发表于 2006-6-28 04:53:23

还有就是这歌和迈克杰克孙的插曲是不同,这歌很像改了圣经的曲子,然后去骗当时二战的德国人,高手啊!

hai 发表于 2006-8-9 11:23:20

是不是有些反动呀!

allback 发表于 2006-8-9 17:34:03

............................

ssl0831 发表于 2006-8-14 23:37:45

引用第62楼wolfe于2005-05-05 22:51发表的“”:
我梦见
中国的纳粹士兵在东京巡逻,在华盛顿.在莫斯科.在新德里.
在所有阳光照到和照不到的地方,
中国纳粹旗帜在飘扬,
敌人的尸体象垃圾一样被丢弃
.......

========================

我巨喜欢!对待敌人就要像"秋风扫落叶般无情"!!!!!
期待着东京大屠杀!!!!

========================

densha 发表于 2006-8-15 12:28:58

不论出处,音乐本身还是很不错的

kerrywong 发表于 2006-8-15 22:21:53

TriPort 耳机

牒舞飞杨 发表于 2012-1-12 16:55:02

:lol
不错很有感觉。

zhougang2046 发表于 2012-5-17 20:33:51

唉 一声叹息

tangle007 发表于 2012-6-5 08:48:55

布兰诗歌,怎么成纳粹军歌了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超好听的纳粹党卫军军歌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