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结像的质量来判断和调整系统效果
器材和线材(包括保险丝、垫板等配件)的试听、搭配和调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个人经过多年试验探索,觉得用结像的质量来判断和调整系统声音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讲,结像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就是最低的层次,结像没有明确的发声点,结像是一个边界不太清楚的团,第二个层次,是结像有清晰的中心发声点,但结像是发散的,其中心发声点没有明显的轮廓,外围发散区域和第一种情况一样,也是一个边界不清楚的团,第三个层次,结像清晰具体,有明显的轮廓和形体感,结像一点也不发散。当然,还有很多情况是介于第一和第二层次,以及第二和第三层次之间,调整你的系统,包括,音源、耳放、耳机、线材、保险丝、墙插、拖线板、电处、垫板等,统统可以用这个方法,让你系统的结像质量尽量接近结像的最高层次。结像的质量与系统的透明度密切有关,透明度越高,系统的结像质量就越好,而透明度又和系统的音染有密切关系,器材、线材、保险丝以及各种元器件的音染越低,最后组成的系统透明度就越高,结像的质量就越高。
用结像的质量来判断器材等的效果,比较容易听出来,例如,深海的HDVD800,个人感觉结像质量不太理想,可能比最差的第一层次稍好一点,但明显没有达到第二个层次,即没有清晰的发声点,索尼总价在4万多的金砖+ZH1ES+Z1R的效果也不太理想,结像也只是介于第一和第二层次之间,没有达到结像有明显发声点的第二层次。
这次笼统听到了大奥2之后, 结合对z1r结像为何是那样半年多来的思考, 我的结论是相信索尼和森海这些技术站在前沿的厂家, 已经抛弃了结像要轮廓清晰的固有观念, 转而描绘一种从结像中心到没有结像的区域, 之间存在一个宽幅的过渡的结像, 也就是你说的, 发散.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真实的结像其实还就是这样. 所谓的轮廓清晰, 更多的是出自人的直觉印象, 是一种hifi化的音效, 而不是真实. 真实的结像反而是, 能清楚辨别, 却没有明确形体, 哪怕人的印象中结像形体感最强的乐器双簧管, 我仔细去听真实的演奏, 也突然发觉双簧管的声音并没有一个我想象中那么圆润光滑的形体; 很多hifi化的东西不过是人脑中劣化的幻觉罢了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7-8-1 17:19 编辑
4realms 发表于 2017-8-1 17:06
这次笼统听到了大奥2之后, 结合对z1r结像为何是那样半年多来的思考, 我的结论是相信索尼和森海这些技术站在 ...
问题是结像不发散,有明显轮廓和形体感的声音明显好听,更有韵味、更富音乐味和感情,听人声更毒,不是这些厂家抛弃所谓的观念,而是他们做不出结像不发散的东西,原因是成本太高了,我的经验是,只有用顶级Hi end的元器件才能做出结像不发散的器材。特别是耳机系统,听人声的话,就相当于在你的耳边吟唱,这么近的距离聆听,结像怎么可能是发散的呢?必须是不发散的才对。而且,关键是HDVD800和索尼的高级器材,结像不单单是发散的问题,连清晰的发声点都没有,这肯定是和他们的观念没有关系了。 wzchen 发表于 2017-8-1 17:12
问题是结像不发散,有明显轮廓和形体感的声音明显好听,更有韵味、更富音乐味和感情,听人声更毒,不是这 ...
hifi化的声音肯定更吸引人, 不过这倒不是主要的, 主要是声音速度的问题, 索尼的东西受制于太多因素先不论了, 大奥2受到的限制恐怕几乎只剩技术限制了吧, 但看试听评价也能看出不少人觉得这东西不太hifi, 声音好像不太能打开, 我觉得很大一部分应该就是结像的表达影响了听感. 存在什么问题呢? 就是速度还不够完美, 如果速度无懈可击那么声音就会超越结像方式的藩篱呈现出一种高度的实感, 但或者是胆机的限制, 或者系统不到位, 或者耳机技术上真的还不能做到完美的速度, 大奥2反正差一口气. 结像不发散的声音,临场感更好,或者说,声音更鲜明生动,有良好的活生感,听过这种声音后,再听结像发散的声音,即使非常好听,感觉还是差一口气,不过瘾,有点隔靴挠痒的感觉。 听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结像不发散的声音,明显灵动和活灵活现,你甚至能感觉小提琴的晃动。 我估计用结像的质量很容易对比出传统多比特系统(如PCM1704)和戴尔塔-西格玛系统(如9018)的差距,我的Rotel991AE是传统多比特CD机(PCM63),而另一台天龙2010AE是戴尔塔-西格玛多比特CD机(AK4399),用音响性,声音细腻度等区判断,差别都不大,唯结像的质量,天龙差很多。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7-8-1 17:57 编辑
这贴,你俩讨论一下就行了
我们吃瓜群众,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D 耳机的结像大多靠意淫;P。真的有‘离头感’的耳机,让你忍不住闭起眼睛用手去抓小提琴的 一只手数的过来,次奥算一只。还是箱子谈这个更有意义。 本帖最后由 wzchen 于 2017-8-1 18:43 编辑
阿华田 发表于 2017-8-1 18:33
耳机的结像大多靠意淫。真的有‘离头感’的耳机,让你忍不住闭起眼睛用手去抓小提琴的 一只手数的过来, ...
那是你没有听过好的系统,在好的前端下,大部分的中高档耳机的结像都是不发散的。临场感也并不比喇叭箱差,我家里有两套喇叭箱系统,但最近几年已很少用了,为什么,耳机的声音有毒。听过好的耳机系统的声音后,对喇叭箱系统再也没有兴趣了。 wzchen 发表于 2017-8-1 18:38
那是你没有听过好的系统,在好的前端下,大部分的中高档耳机的结像都是不发散的。临场感也并不比喇叭箱差 ...
恭喜退烧,喇叭钱也省了;P 耳机就算了吧
音箱是能这么调 结像位置感和凝聚力 楼主你们都太逊了,有个群友他听耳机能听出后坐力来,能听出鼓气来,这才是高手;P tgfc老牛 发表于 2017-8-1 18:48
耳机就算了吧
音箱是能这么调 结像位置感和凝聚力
好的耳机系统和喇叭箱系统是一样,已没有了头中效应,如果有头中效应,那说明你系统还没有组建好,好的耳机系统也有纵向声场,声音结像已不再是在你的头中,而是在你前面一定距离的地方,以类似半圆的方式排列,似乎有一个舞台在你前面,特别是听交响曲、协奏曲等古典音乐,这种舞台感特别明显。即使听人声,歌唱的人也应该是站在你的前面,而不是你的脑袋里,否则,是非常难受的,我很多年前用很烂的耳机系统时曾经有过这种头中唱歌的体验,确实非常难受的感觉。 本帖最后由 tgfc老牛 于 2017-8-1 19:57 编辑
说实话完全感觉不到一个乐器从前方5米或者左前方3米发声的感觉。现实生活耳朵辨别方位是非常明显的。听现实的声音定位,就算蒙住眼睛,别说前方和左前方,整个球形的位置和远近都能轻易分辨。但是耳机确没有这种感觉。不知道你哪里听来的舞台感,我感觉乐器就是头中间的前后不到半米的位置发出来的声音。感觉不到声音从前方5米这样的位置。
有几个耳机都是非常明显的头中效应。Z7,HD700,1A,IE80,倒是音箱,2000的能轻易分辨声音从左前方3米的位置。感觉耳机都有头中效应。无法和真实生活一样来定位声音的准确前方位置和距离。真实生活可以轻易判断20米外的准确方向和距离。
我的意思是没法定位像一个乐器声音在左前方20或者10米发出的感觉。而这个在真实世界闭着眼睛都可以轻易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