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begebe 发表于 2017-3-25 16:39:39

美国PAD Musaeus LE电源线 巡回试听听感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7-3-25 22:45 编辑

这次试听主要参考系统是QV+K812pro/榭兰图,辅助QV+SRM717直通+SR009,音源主要是ipad流媒体。主要对比手头的其他5条电源线。

外观来看,线本身不粗比较软,插头插尾看上去也比较普通,黑色也比较低调。

声音来看,第一耳朵上耳感觉很有个性,比较热情劲道,又带点模拟音响味,果然是made in USA。仔细品味了几天,感觉这条线不算特别的HIFI,而是比较有调音观念的,就是想要一种类似老式暖声但又要尽量有能量凝聚音响感的调音,其实这俩点是有点矛盾的,要求是本身声底的素质能力,代价则是压缩的声场的空间感,且涂抹了高频的细节度与极低频BASS的扩散感,整体显得比较缩(内敛),但因此获得了更好的中低频结象密度。同时加点粘稠感增加音乐的粘滞性,有点像HIFIMAN HM801那种取向,我觉得算是复古派的电源线,但避免了脏糊乱等伪复古的调音手段,只是用比较好的声底来做味道的妥协。

最近有个讲耳机指标的帖子很火,我尊重他人的观点,但现有的测量方法,我觉得和描述声音还差的远,有些指标看似合理其实仔细分析的话还是经不住推敲的,明显与实际听感不符。说明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黑洞需要厂家去研究、克服。作为普通玩家,我虽然发烧时间不长,但实践感觉电源线的影响是很大的。

耳机系统是一个整体,耳机自身也是复杂的,耳机其实是由振膜、磁体、线圈、固定架、腔体(包括声障板)、机内线、耳机线、耳罩等等共同构成的,更换其中一个部件都会带来明显的变化更不用说更换整个耳机了。当然现有技术水平下,喇叭(振膜磁体线圈等构成的可替换单元)可能是系统中音质表现最重要的一环,但不代表线材等其他因素不重要,我主观的感受是系统越高级,线材产生的听感变化越明显,特别是对各频率的能量感和控制力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我自己在盲听AB中发现,有时对所谓的解析信息量等素质并不敏感,但对线材或接插头的电变化导致的三频能量变化和音色染色变化会对听感造成极大的影响(比如冷暖感、结象感、挤压感)而觉得很多的线材盲听非常的容易区分,就像了解不同人的性格,相反,某些硬区别,比如高低阻耳放口的差别,调节增益与调音音量的差别,WAV与DSD的差别,解码器不同滤波模式的差别等等我觉得比线材还难区分。

作用上,电源线我认为解码线>耳放线,模拟线则是信号线>耳机线。

jonesroyhu 发表于 2017-3-25 17:08:42

压缩素质,那完蛋了

gebegebe 发表于 2017-3-25 17:25:42

jonesroyhu 发表于 2017-3-25 17:08
压缩素质,那完蛋了

素质是多方面的,线材我觉得不要太在意所谓的素质,要结合自己系统来调整听感,喜欢黑胶等老式风格的玩家也不在少数,何况美式线材本身是不欠缺力度和能量感的。

紫气东来 发表于 2017-3-26 17:57:42

这个风格不喜

狱霸 发表于 2017-3-26 18:52:25

jonesroyhu 发表于 2017-3-25 17:08
压缩素质,那完蛋了

要说素质,旋律的完整性也是素质,不光高低频才是。所谓的圆润就有旋律完整性的形容,高低频一夸张旋律就会变得直板僵硬

狱霸 发表于 2017-3-26 19:31:59

本帖最后由 狱霸 于 2017-3-26 19:33 编辑

所以“旋律完整性”“软硬度”一直是伴随着音响的声音表现之中的,当高低频夸张则声音便会硬直,此时演奏音乐就好像F1赛车过弯不再沿着路肩圆润地转过而是直接压过路肩走直线!但这要有一定的听音经验和比较才明白,音响不能一味追求高低频就是这个道理

gebegebe 发表于 2017-3-28 23:44:05

本帖最后由 gebegebe 于 2017-4-5 15:49 编辑

支持试听活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国PAD Musaeus LE电源线 巡回试听听感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