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主 发表于 2017-2-13 18:35:14

:victory:

还在 发表于 2017-2-14 19:21:33



链接:http://pan.baidu.com/s/1pLg3yo7 密码:k822

ARVO PART极简主义代表人物,静下来慢慢听{:1_108:}


在江边熬浆糊 发表于 2017-2-15 09:44:04

还在 发表于 2017-2-14 19:21
链接:http://pan.baidu.com/s/1pLg3yo7 密码:k822

ARVO PART极简主义代表人物,静下来慢慢听{:1_1 ...

军主 发表于 2017-2-16 11:58:20

:victory:

还在 发表于 2017-2-16 17:49:18



链接:http://pan.baidu.com/s/1b1C1bg 密码:r6vk

1984年日本松下钢字头版{:1_108:}





军主 发表于 2017-2-17 19:55:01

{:1_100:}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17-2-19 02:45:33

还在 发表于 2017-2-1 00:13
人不多

瞎猜一下,是 吴哥古迹?

还在 发表于 2017-2-19 13:52:49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17-2-19 02:45
瞎猜一下,是 吴哥古迹?

是巴厘岛{:1_108:}

还在 发表于 2017-2-19 14:31:31


Benno Moiseiwitsch
班諾. 莫伊塞維契(ZZ)

*注:此为Philips 二十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Benno Moiseiwitsch卷说明书




1890年出生於烏克蘭敖德薩,1963年在倫敦逝世。莫伊塞維契七歲在敖德薩音樂院跟隨克利莫夫學習鋼琴,九歲獲得魯賓斯坦獎,十四歲移居倫敦,而後到維也納師從萊徹帝茨基,1908年在英格蘭瑞丁展開職業演奏生涯,1910年首次在倫敦登台山1919年第一次在紐約演出。在漫長的音樂生涯裡,莫伊塞維契赴美國巡迴多達二十次以上,地也曾經到遠東地區、南美、澳洲與紐西蘭演奏。1937年成為英國公民後,莫伊塞維契的事業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頂峰,光是英國就舉辦超過八百場以上的音樂會,1947年再度回到睽違十四年的紐約演出”莫伊塞維契最後一次巡演是在1963年,也就是他逝世的前幾個星期。他的曲目非常廣泛,浪漫派作品(如蕭邦、舒曼)之外還能演奏現代音樂,音樂結合了高超的技巧以及詩意。

  『熱情優雅的超技巨擘』

    班朱馬.莫伊塞維契(後來更名為班諾. 莫伊塞維契)1890年2月2曰
出生於烏克蘭敖德薩,音樂事業卻是以英國為根據地。莫伊塞維契在家中開
始接觸鋼琴,七歲師事克利莫夫,九歲以舒曼的作品得到音樂院魯賓斯坦獎。莫伊塞
維契的哥哥在二十世紀初期移居英國,班諾與家人接著在1905年全部移民。關於移民
的原因,莫伊塞維契曾經在不同的場合中提到以下兩種說法:一是音樂院的形況愈來
愈遭,二是英國人對於反猶太運動的態度比較溫和。

  莫伊塞維契在倫敦申請市政廳學校遭拒,因此家人讓地到維也納跟隨當時最有名
的鋼琴教育家萊徹帝茨基學習,多位著名鋼琴家,如:弗利德曼、加布里洛維奇、漢
布爾格、帕德雷夫斯基與許納貝爾都出自萊徹帝茨基門下。試聽的時候,萊徹帝茨基
對於莫伊塞維契只重技巧、忽略音樂性的蕭邦《革命》練習曲大為不滿,他拒絕收莫
伊塞維契為學生,幸好萊徹帝茨基後來又改變主意。萊徹帝茨基有幸能親眼看到莫伊
塞維契早年的成功,而莫伊塞維契不但以師承貝多芬「最重要的學生」這一系(萊徹
帝茨基的老師是貝多的學生徹爾尼)為榮,他的表現也沒有讓萊徹帝茨基失望。

莫伊塞維契首次正式演出是在1908年,1910年進軍倫敦女王廳,他經常在世界各地巡
迴演出並且受到肯定。提起在二次大戰期間努力尋找演出機會的音樂家,很多人會想
到並感謝經常在國立美術館舉行音樂會的蜜拉.海絲,然而莫伊塞維契(他在二O年
代初期追求過海絲)也不含糊,他在軍營與工廠舉辦過數百場演奏會,也在這個時候
結識邱吉爾。莫伊塞維契經常到唐寧街十號做客,演奏被邱吉爾稱為「飛馳的駿馬」
的蕭邦降A大調敘事曲。由於缺乏練習時間,很多場演出都遇到狀況極糟的鋼琴,莫
伊塞維契在戰後休息了一段時間,直到四O年代末期才又投入忙碌的演奏與錄音工作
,不過很多人認為他這時候錄音的品質已經不如從前優秀。莫伊塞維契在1963年4月
逝世。

現在聽莫伊塞維契的音樂,我們聽到的是一位優雅、有品味而且迷人的鋼琴家。儘管
有英國人認為莫伊塞維契的拉赫曼尼諾夫與柴可夫斯基大過軟性,事實上,他是位有
自己見解的鋼琴家,修養廣泛而且聰明、有求知慾,看待音樂的態度從來不帶學究氣
息。閱讀莫伊塞維契在195O年所寫的小品文「以動人的型式演奏」是一個很有趣的經
驗。一天晚上,莫伊塞維契一個人在家彈奏蕭邦B小調奏鳴曲緩板樂章,他注意到「
單獨在家彈琴的效果最好」,而且他發現這種感覺會驅使自己不斷地去彈琴。不過,
蕭邦接下來卻用八個強八度音和弦讓我們從緩板樂章的夢幻氣氛中醒來,直接近入第
四樂章激動的主題。為此,莫伊塞維契甚至有意不顧反對,在公開場合演奏這首奏鳴
曲的時候取消這八個八度和弦。莫伊塞維契很坦白的說:「原則上,我反對隨意更動
樂譜。但如果在練習與思考之後,我覺得改變後的效果也恰當,我會認為改變一定是
對的。」

莫伊塞維契不是一個善變的人,他的唱片不曾出現讓你驚奇到想在中途倒轉回去的樂
段,但卻可以聽到主觀但是精巧絕妙的藝術。莫伊塞維契彈琴的時候總是被著一張撲
克臉,這種沒有表情的臉也確實能得到與牌桌上同樣的效果。莫伊塞維契牢牢記住聖
桑的一句話:「有時候藝術會慢慢滲入黑暗與痛苦靈魂的深淵,但是這種情況不常有
。」因此莫伊塞維契尋求內在的喜悅更甚至表面上的忘我,難怪拉赫曼尼諾夫對莫伊
塞維契會有特別的好感。

莫伊塞維契演奏的拉赫曼尼諾夫和作曲家本人完全不同。他的詮釋偏向甜美抒情而且
圓潤敏捷,最好的例子就是拉赫曼尼諾夫改編自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的《詼諧曲
》。拉赫曼尼諾夫1935年的錄音相當精彩,莫伊塞維契1939年的錄音卻洋溢著精靈般
的魔力。有拉赫曼尼諾夫的錄音在先,HMV一直拒絕為莫伊塞維契錄製這首他經常在
宴會中彈奏的曲子。一 回錄完蕭邦敘事曲後還有一點時間,莫伊 塞維契再次提出錄
(詼諧曲)的請求,這回他們終於同意讓莫伊塞維契試一次。這 次的錄音就收在這套
唱片中,唱片史上的 一次奇蹟!另一個類似的例子是1928年錄製的戈多夫斯基《蝙蝠
》改編曲(沒有 收錄在這裡)。

莫伊塞維契兩度錄製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次是1937年與高爾及倫敦
愛樂,第二次則在1995年與林格諾爾和愛樂管弦樂團合作,這裡收錄的是第二次的版
本。英國樂團在三○年代演奏協奏曲的風評極差,因此在1937年版的錄音裡,樂團的
音色硬到簡直要讓人血液凝固。幸好莫伊塞維契鎮靜的表現與貴族氣質讓這張唱片成
為他最好的錄音之一。1995年版本雖然不很整齊,但至少樂團與獨奏間協調多了。莫
伊塞維契1995年的錄音為我們展現出莫伊塞維契式的風格與特色。同樣的,拉赫曼尼
諾夫《樂興之時》作品16-4也是以同樣的手法詮釋,曲風比起他在1950年的錄音更加
活潑;前奏曲作品32-5則偏向緩慢暗沉,與他在1943年的錄音同樣迷人。

  一般落俗套的做法都將蕭邦歸類為「女性」作曲家。莫伊塞維契五○年代的錄音
正好讓人回味這個修正主義前的蕭邦。《船歌》或許是蕭邦最優美的作品,莫伊塞維
契高貴而優雅的詮釋方式移到G大調夜曲作品62-2歌唱性的溫柔是很難聽到的曲風。
從這些樂曲可以很清楚的聽到莫伊塞維契如何讓音色如歌唱般的美麗澎湃:高音聲部
比低音聲部早一點點彈出。邱吉爾最喜歡的降A大調敘事曲相當精美;對我的耳朵來
說,四首敘事曲中最傑出的F小調敘事曲軟了些,不過莫伊塞維契卻微妙的捕捉到結
構上的凝聚力。莫伊塞維契的詮釋十分甜美,明亮的低音聲部讓人產生莫名的喜悅。
現在人常把蕭邦的詼諧曲視為全然熱情的作品,莫伊塞維契卻把「詼諧曲」這個標題
帶到單純的標題而已。在這套專輯收錄的兩首詼諧曲中,莫伊塞維契出乎意料的以輕
柔的手法來彈奏。

  梅特納是莫伊塞維契心儀的作曲家之一。常有人偏頗的形容梅特納只是個二流的
拉赫曼尼諾夫,事實上,他是個很有自己特色的作曲家。G小調奏鳴曲是一首莊嚴宏
偉的作品,創作時間約在1910年,莫伊塞維契是這首奏鳴曲的熱心推廣人之一。有趣
的是,莫伊塞維契的演出與梅特納本人很相近,這和他與拉赫曼尼諾夫的結果完全不
同。卡巴列夫斯基第三號鋼琴奏鳴曲是一首非常空洞的作品,但是莫伊塞維契偶而會
冒險嘗試彈奏新的當代(雖然這首奏鳴曲非常保守)作品。莫伊塞維契在1928年錄製
普羅高菲夫《魔鬼的誘惑》也是一個冒險,當時錄製普羅高菲夫作品的情形還不多見
。這裡收錄的是莫伊塞維契在1950年重新錄製的版本。




链接:http://pan.baidu.com/s/1i4GXvjn 密码:yz4x










军主 发表于 2017-2-20 07:37:15

:handshake

还在 发表于 2017-2-22 21:18:07


美国无码JVC版:






链接:http://pan.baidu.com/s/1mh8JVHA 密码:2h5l


还在 发表于 2017-2-23 20:44:42



RCA八十年代的头版(日版和美版)质量都很好








还在 发表于 2017-2-24 19:20:53




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链接:http://pan.baidu.com/s/1skDtDMl 密码:kexq




还在 发表于 2017-3-1 17:01:50

歌剧《小丑(Pagliacci)》也译为《丑角(Pagliacci)》
丑角 (戏中戏) 两幕歌剧作曲及剧本:鲁杰罗‧雷昂卡伐洛
根据一桩真人真事情杀社会事件改编而成
首演:1892.05.21,意大利米兰
I Pagliacci (Players) Opera in one Prologue & two Acts
Music & Libretto by Ruggiero Leoncavallo Based on a newspaper crime report
Premiere:1892.05.21; Teatro dal Verme, Milan
「谁演谁、谁像谁」是每一位演员在舞台上的不二法则舞台上的小丑,惹人发噱、赚人热泪,他没有太多的空间和自由可以发挥个人真实情感,因为他的喜怒哀乐是被定型的,但是,舞台下的小丑,您又对他认识多少呢?就让我们带着一颗体谅的心,我们一起回到1860年代中期、意大利南部的Montalto小镇上,在小丑悲喜交织的感情世界里冷眼旁观一场用爱情与鲜血构成的社会事件。
===========================================================================================
《剧中主要人物》
卡尼欧(Canio)/巡回剧团团长...............................男主角
妮达(Nedda)/剧团团长夫人兼首席女主角...............................女主角
托尼欧(Tonio)/驼背小丑.............................................男中音
西维欧(Silvio)/乡村青年............................................男中音
《剧情简介》
时间:1860年代中期,某年八月十五「圣母升天节」
地点:意大利南部蒙塔托山间小镇
第一幕群众夹道欢迎巡回剧团光临演出,团长卡尼欧谢谢大家的热情,并宣布「晚上十一点整,好戏正式开锣」 (注:在意大利有许多地方,表演活动的开幕时间通常都比较较晚);群众邀约卡尼欧先到镇上小酌几杯,但是有人还特别提醒卡尼欧多加留意剧团中那位饰演小丑的驼背托尼欧,小心托尼欧会「趁虚而入」,而卡尼欧则表示,就算他的妻子应剧情需要、在舞台上和别人发生婚外情,他都还可以谅解,若是在现实生活中,他可就无法忍受婚姻感情的背叛。在卡尼欧随镇民去饮酒作乐之后,妮达独自一人回想起刚才卡尼欧说话的眼神,彷佛要将她的心给看穿似的。她对于目前和卡尼欧的婚姻生活早已感到厌倦 (笔者注:或许她也在怀疑自己倒底有没有爱过卡尼欧),她希望有一次真正的爱情。她抬头见到空中飞翔的小鸟,忍不住羡慕起鸟儿们的自由自在。 (咏叹调:自由飞翔) 妮达一曲既毕,托尼欧突然现身。事实上托尼欧对于妮达早已倾慕多时,他无时无刻不想亲近妮达表示爱意,但妮达则和蒙塔托镇上青年西维欧相爱已久,况且托尼欧其貌不扬,怎么可能引起妮达的注意。托尼欧向妮达求爱不成,遂拟强行亲吻,却被妮达以皮鞭赶走;托尼欧撂下狠话,誓言报复。未久,西维欧上场,两人一番情话绵绵,不知一言一行早已被一旁窥视的托尼欧看在眼里;托尼欧挟怨报复,赶去镇上将卡尼欧带回,让卡尼欧亲眼见到其妻的越轨行为。混乱中,西维欧趁隙逃走,留下妮达独自面对愤怒的卡尼欧;卡尼欧以死相逼,要妮达说出情夫的名字,妮达则坚不透露,更让卡尼欧怒不可抑。此时有团员劝告:表演时间将届,观众已经入座,大家暂时心平气和好好地演戏吧!卡尼欧闻言,强忍悲痛,换衣上妆,悲叹「在舞台上,当演员的只有提供观众欢笑的义务,没有个人悲伤的权利。」 (咏叹调:穿上彩衣吧!)
— 间奏曲 —
第二幕间奏曲后,第二幕启。
观众早已就坐,等待好戏上场。首先是由妮达所扮演的「柯伦比娜」上场,她坐在台上静静等候「剧中的情夫」—阿雷奇诺—前来幽会,结果却被佣人「塔迪欧」(托尼欧所饰)冷嘲热讽,说「柯伦比娜」趁着丈夫「帕里亚丘」不在家,偷偷地私会情人;「阿雷奇诺」带了一包药,要「柯伦比娜」将药倒入酒中,让「帕里亚丘」饮下,趁他昏睡之际,两人远走高飞。 没多久,「帕里亚丘」(卡尼欧所饰)回来了,但是此时的「帕里亚丘」不是「帕里亚丘」,而是活生生的「卡尼欧」。由于卡尼欧对妻子妮达在外偷情一事,还是十分愤怒,加上现在台上演的又和他之前所遭遇的极为相同,一时之间,他分不清「现实」和「戏剧」,也顾不得自己正在台上、还穿着戏服。卡尼欧不断追问妮达,要她供出情夫的名字;妮达原本还想试图拉回卡尼欧的注意力,提醒他现在正在演戏,同时她也试着化解观众的疑惑,好让观众看不出台上尴尬的状况,但是在卡尼欧的咄咄逼问之下,妮达最后也豁了出去,她依然拒绝说出心上人的名字,这让卡尼欧更加失去理智;他随手抓起一把匕首,朝妮达的胸口刺去,妮达不支倒地,西维欧从观众席中冲出,原本想伸出援手救妮达,结果也被卡尼欧补上一刀,倒卧血泊中。在观众惊恐失措中,卡尼欧只冷冷地说:「今晚喜剧演出,到此为止!」
(幕落)
参考资料: 香港影音論壇








还在 发表于 2017-3-1 17:39:50



谭盾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戏韵》(1994年修改)


Out of Peking Opera (Violin Concerto No. 1 1987, rev. 1994)




《死与火:与保罗·克利的对话》(Death and Fire: Dialogue with Paul Klee)




《乐队剧场二:RE》(Orchestral Theatre II: Re)
管弦乐/为散布的乐队、两个指挥及现场观众而作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听音得乐!古典、爵士一锅粥~!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