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 发表于 2017-6-1 17:40:44



Erroll Garner (1921-1977)出生于美国匹兹堡。少年的ErrollGarner极富音乐灵气,年仅十岁便登台演出,40年代开始了与Charlie Parker等爵士大师的广泛合作。青年时代的Erroll受钢琴大师Art Tatum的影响较大,单很快他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节奏变化不循章法,结合和弦旋律两手轮流敲击节拍,他左右手的绝妙配合及其与人迥异的表现手法让人匪夷所思,在摇摆(Swing)盛行的30~40年代,erroll的钢琴演奏表现出卓然不同的超前性,而到了50年代以后,他的独特手法一度成为钢琴演奏的标准规范。





还在 发表于 2017-6-2 20:14:35

戈特沙尔克是美国十九世纪钢琴家及作曲家,这位美国法裔钢琴天才于1829年5月8日出生在美国的新奥尔良。他的父亲为英国人,其母则是克里奥耳人,小时候即能轻易记住许多流行歌剧的曲调,在他首次公开表演前,早已在新奥尔良富人的华丽沙龙中表演过吟诵。1842年到巴黎师从哈莱和柏辽兹,1844年举行的钢琴首演曾得到肖邦的赞扬,被称为“键盘的未来之王”,“美国肖邦”。五年后,他红遍了整个欧洲。当他享誉欧洲后,即回美国,正如李斯特在欧洲首创钢琴独奏会,他开创了美国的钢琴独奏会先河。1869年12月18日卒于巴西。 戈特沙尔克是第一位获得国际声望的美国钢琴家,同时也是第一位采用拉丁美洲和克里奥尔(Creole)民间音乐旋律和节奏的作曲家,但他的英年早逝却使他鲜为人知。音乐风格感伤而纯真,他的音乐中活跃着曾在家乡新奥尔良听到的种植园的旋律和加勒比海的节奏,以华丽的技巧和充满民族风味的曲风广受赞赏,他的钢琴作品之所以风靡欧洲是由于他懂得运用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的热带风格和美国法裔民族音乐的特色。欧洲人对于美国黑人的舞蹈节奏和他作品的名称深感好奇和惊讶。此外,当时民族主义音乐刚盛行。因此,戈特沙尔克的美国风味音乐能像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和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一样倍受欢迎。他的音乐风格经常会采用强大而又震颤性的艺术风格,又保持了非常个性化的个人品质,同时展示了对切分节奏非常技巧性的运用。简单又清晰的美妙旋律,频繁的变奏回归,高调的眩目运用,富丽的装饰性曲调,无不表现出他的非凡才气。戈特沙尔克的音乐具跨越国界的迷人魅力,充满了祖国的情怀和永恒的青春。他在世时作品曲谱销量曾达数百万份。共作有交响曲两首,歌剧两部及大量钢琴作品,代表作有钢琴曲《玛祖卡》、《美国随想曲\"哥伦比亚\"》、《波多黎各的回忆》、《垂死的诗人》等。
专辑用三种钢琴进行演绎......



还在 发表于 2017-6-3 16:45:02


约翰·道兰生于1563年,与莎士比亚和斯维林克是同时代的人,关于他的出身及早年生活情况不详。青年时期,道兰作为英国大使的随从人员在法国工作了4年。在巴黎期间,为了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从事音乐创作的需要,他在英国移民者的影响下皈依了罗马天主教。道兰后来承认这是一个政治上的错误举动,因为宗教信仰上的原因他无法在伊丽莎白女王的宫廷中得到御前鲁特琴师的职位。 后来,道兰回到英国,并结了婚。1588年他被牛津大学的基督学院授予音乐学士学位,与他同时被授予学位的还有托马斯·莫里。尽管道兰作为鲁特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声望日益提高,然而却未能得到伊丽莎白女王的信任。从1594年道兰开始游历欧洲,德国的布拉斯维奇大公和希西伯爵争相把他留在自己的宫中。为了跟当时着名的意大利作曲家路卡·马伦齐奥学习,道兰来到意大利,并拜访了佛罗伦萨、帕度、费拉拉、威尼斯等地。在佛罗伦萨,他在费迪南多一世前表演。在去罗马拜访路卡·马伦齐奥的途中,道兰被卷入了当时正流亡于佛罗伦萨的天主教派的集团,他们试图让道兰加入反对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行列,道兰于是仓惶离开了佛罗伦萨,逃往纽伦堡,并在卡塞尔的希西伯爵那里找到了暂时的避护。1596年初,道兰满怀希望回到英格兰,却未能找到避护人。尽管道兰未能谋得御前鲁特琴师得职位,这也使得他可以进行学习和作曲。1597年出版了他为鲁特琴和声乐所作的《英国歌曲或埃尔曲 第一集》,从而创立了在英格兰盛行四分之一世纪的音乐体裁。这部歌曲集连续出了六版,这足以证明道兰的作品在当时的受欢迎程度。1598年,道兰再次被流放到欧洲。尽管道兰为英国皇家所冷落并非常痛苦,但是1598年11月,丹麦王克里斯汀四世(英王詹姆斯一世的王兄)却大为赞赏他的演奏艺术,并任命道兰为皇家鲁特琴演奏师,付给他的薪水要远比英国皇家所能给他的多。道兰为皇家所忽略的真正原因其实与宗教无关。实际上是由于皇家缩减了这方面的财政,道兰希望得到的职位在1594-1599这5年里一直是空缺的。几年过去后,道兰由于疏于职责以及债台高筑导致提早被丹麦皇家解雇。 1608年,在历经二十多年的国外流亡生活后,道兰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但令他痛心的是,英国皇家仍然对他的音乐非常冷漠。后来他与自己的儿子罗伯特·道兰共同编辑了《鲁特琴教程》和《音乐酒会》,并于1610年由罗伯特·道兰出版。1612年他出版了第四部也是最后一部鲁特琴伴奏的歌曲集《朝圣者的安慰》。迟来的安慰实际上是他在50岁时被任命为国王的御前鲁特琴师,并在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的宫廷中供职。然而此时道兰已经是迟暮之年,他发挥其最后的创作力写了一些短小的虔诚的作品,成为他的“天鹅之歌”。 1626年2月20日,约翰·道兰最后被葬于圣安妮·布莱克费拉公墓。





还在 发表于 2017-6-4 10:52:32

如果非要从历代所有的安魂曲中,推选出一首最接近天堂意象的作品,大多数人的选择很可能会是法国作曲家加布里耶.弗雷(Gabriel Faure,1845-1924)的《安魂曲》。这首《安魂曲》自始至终维持着恬静、悠然的气氛。在许多方面,弗雷的《安魂曲》或许也是最适合引导爱乐者入门合唱音乐或宗教音乐的作品了。弗雷的乐曲所擅长表现的是比较收敛、细腻的情感内容,有别于浪漫派后期浓烈明显的情感流露。弗雷在音乐事业的前半期里,他必须担任教堂的管风琴手或诗班指挥,并利用闲暇教授私人学生。担任教堂管风琴师的经验,促使了弗雷许多美妙合唱曲的诞生,其中也包括了最受欢迎的《安魂曲》。    原来,弗雷多年来曾经在教堂中为无数的告别仪式与葬礼担任过管风琴伴奏,以至于他对传统的那些安魂曲目简直厌腻极了,便想自己谱写一首完全不同的东西,以供他当时的「雇主」(La Madeleine,巴黎著名的玛德连教堂)使用。尽管《安魂曲》的乐风比同样出自成熟期的其它类别作品要保守,但这并不表示它的价值就比较低。相反地,《安魂曲》代表了弗雷音乐天赋的另一面-那就是以简单的音乐语言塑造出特殊的美感经验。    这首《安魂曲》最不同于过去同类作品的地方,大概就在于弗雷刻意铺陈出一种安详而温暖的氛围,因为在他的观念里,死亡是一种快乐的生命历程,不该像某些安魂弥撒曲中所描述的那般阴沉恐怖。为了达到这种安详而温暖的感受,弗雷舍弃了作曲家们一向最偏爱的一段戏剧性经文:<神怒之日>,因为该段的详尽描写充满了恐怖、绝望的情绪。不过,最后〈拯救我〉(Libera me)经文将以简短数句重述「神怒之日」中所描写的末日审判情景,因此弗雷也算交代了世人死后将受上帝审判的一节。除了〈拯救我〉一段是传统葬礼上才唱的经文之外,弗雷另外还选了同属葬礼仪式的〈在天堂里〉(In paradisum),显然是为了配合他所欲营造的气氛,凸显死亡的安详面。这也算是弗雷的《安魂曲》在歌词选取上不同于过去同类作品的地方。最后,弗雷在此曲风格与编制上的构思,完全相反于十九世纪的安魂曲主流。    自从古典时期末与浪漫时期初以来,安魂曲在结构与编制上发展得越来越庞大,往往需要完整的管弦乐团与大型合唱团共襄盛举(例如白辽士),同时深刻受到歌剧的影响,导致作曲家抓住几段足以发挥戏剧性的经文大作文章(例如威尔第),使得安魂曲的平均长度增加了不少。反观弗雷的作品,彷佛刻意要扼止安魂曲不断扩张的趋势,以轻量级的合唱团与乐团,简洁、虔诚地为亡者祝祷。爱乐者在听过那些大型安魂曲之后,的确觉得此曲大有除腻解腥的作用-而这不正是弗雷之所以动手谱写这首曲子的原始动机吗!
专辑:http://pan.baidu.com/s/1eRNoUiA 密码:uc6y


张花花 发表于 2017-6-4 11:33:31

还在 发表于 2017-6-1 17:29
單只是CANNONBALL ADDERLEY或是BILL EVANS任何一個演奏這八首旋律優美的爵士樂經典已是極為吸引,兩個神級 ...

这张我有,ap重制的DSD

tf123onl79 发表于 2017-6-5 18:34:53

支持楼主,谢谢楼主分享

zfe0fh 发表于 2017-6-6 09:11:28

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

还在 发表于 2017-6-6 18:19:07


Elza Kolodin,来自波兰的钢琴家。Elza Kolodin不仅曾在意大利Busoni a比赛、 Casagrande比赛、茨维考舒曼音乐比赛、巴塞罗那Busoni and Casagrande比赛等很多国际知名钢琴比赛上获得一等奖,并且她还是西班牙音乐最好的传播者,她的音乐会和独奏会将她带上了欧洲的音乐中心、日本和美国的舞台。她成功的指导了一批年轻的钢琴手,目前任教于德国弗莱堡音乐学院的钢琴系,不仅在很多国家指导大师班,并在很多国际大赛中担任评委。



还在 发表于 2017-6-10 18:10:05




莫扎特《单簧管协奏曲》KV 622

这是莫扎特所谱写的最后一首协奏曲,也是唯一的单簧管协奏曲。它是为当时举世无双的单簧管高手史达德勒而写的。这首协奏曲和莫扎特的另一首单簧管杰作《单簧管五重奏曲》,都是受到了史达德勒卓越的演奏技巧的刺激而谱写的。当时这种新乐器尚未成为管弦乐队的编制内乐器,莫扎特凭着自己的先见之明,尽量利用其最低音附近的音域,以资与高音域对比而产生巧妙的效果。
  虽然主奏声部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灿烂的技巧,但担当音乐实质的不仅是单簧管,而是主奏与协奏彼此呼应。乐队也对整个作品的艺术架构负有同等的责任,甚至主奏也担任起伴奏的任务。 莫扎特采用单簧管担任主角的两首作品,都没有用降b调单簧管而用的是a调单簧管,这可能与史达德勒的喜恶有关。a大调与 g小调一样,一向是适合莫扎特音乐特质的调性, 莫扎特籍此在这首协奏曲中里孕育出生气勃勃的感官性气氛,揉合在他晚年创作具有的平静澄澈的情境里,显得优美无比。




链接:http://pan.baidu.com/s/1kUO0ZCN 密码:adtb


在江边熬浆糊 发表于 2017-6-10 19:51:11

感谢分享

还在 发表于 2017-6-11 21:29:31

作者:水的意象(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138628622/ 塔斯克纳版和施耐德汉版的时间对比如下:塔斯克纳/SOLTI1951年:1-23'06;2-10'22;3-9'52施耐德汉/P.V.KEMPEN1953年:1-24'47;2-11'33;3-10'42 先从塔版开始。 我曾以为这也是一个福特文指挥的版本,后来发现前三轨才是富特指挥的福特纳;后三轨是索尔蒂指挥的。写上篇的时候很认真地把富特的处理听下来,此版索尔蒂的表现就显得……不过,他仍是功力深厚的大指挥家。这里他的拿捏、处理保持一贯,只是在一些细节稍有缺憾,录音也较一般。乐队恢宏的引子自是不用多谈。独奏小提琴甫一进入,塔斯克纳清丽、嘹亮的琴声给人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发音较好,仍属于老式的技术。琴声紧致、明亮,纤细而不纤弱(……类比管乐的发声的话,应形容为有一个稳定的气息支撑点,使音量的控制不影响音的力度),揉音不算浓郁、较恰到好处,泛音漂亮。右手的弓法较干净,运弓比较利落,力度上的变化富有层次,手法也较细腻。声音有点像弗兰切斯卡蒂(当然弗氏是独一无二的)。句法处理延续了气息悠长、连贯的风格;自由速度运用不算太多。和他老师胡伯尔曼凌厉的气势不同,塔氏很平和、清秀,以诠释的理性和情感的较好融合为演绎特点,但流畅连贯之间,仍能见其师承之仿佛(4'43到5分那段)。和乐队的配合总体来说是逐步进入状态。塔氏并不像库伦坎普夫那样冷静阴柔以及施耐德汉那样沉稳凝重,在许多乐段激情十足,独奏小提琴引领乐队的感觉很突出(更像A.BUSCH);情感处理和句法处理结合得很好,从铺陈到递进、渲染到高潮的变化听起来十分自然、酣畅(例如6'10到7'10的长段落)。在一些快速的分弓段落中能听到塔氏发音方式中老派技术的痕迹。展开部小提琴的铺陈并不拖泥带水,利落、气息悠长而且起伏处理相当得当,过渡衔接较好。波形分弓感觉老式痕迹较明显。一般需要独奏小提琴进入的地方,塔氏有几处稍快一点,但是并无显得不当。小提和乐队相互应和、配合的段落较精彩(16'30到17'27)。18分56进入克莱斯勒版华彩段。宏亮华美的琴声和弓法、双音等各种技法表现得很好。句法处理大气、张弛有度,气场十足(有其师风范)。最后小提琴舒缓庄严地引入和乐队的本乐章末段,并由磅礴的齐奏引到第二乐章。第二乐章乐队引子宏大庄严。塔氏的琴声华丽优美,速度处理较恰当。流动的感觉稍逊,独奏的前段力度变化比第一乐章少欠。6分06开始的这段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配合、与乐队的配合很棒。7分37到7分53这段中塔氏的音色处理功力可见。乐章末段的表现要比前面好很多。第三乐章开头塔氏的弓法选择让我想起了老一辈大师,下弓擦下去的力度较大,把音色控制好是手腕上的功夫。乐句爽朗明快。运弓很利落果决,高音区明亮、甜美(1分10秒左右开始),处理干脆,很有感染力。副部开头乐队处理不错(总体来说乐队第三乐章感觉最棒),塔氏进入的时候也是充满激情,转进主题时又是如此深情,音色处理很见功力。分句和“吐字”较有特点。本章的华彩酣畅激越。7分18到7分59这段塔氏那种老式技法下的快速分弓等技法听起来很有意思,那种神似胡伯尔曼的粗粝、迅疾的气势听着太爽了!最后从欢快、爽朗逐渐进入热烈的狂欢,独奏小提琴和乐队的应和与齐奏极具感染效果。



还在 发表于 2017-6-12 23:41:48

那么换成M.A Recordings的「Calamus: The Splendour of Al-Andalus」呢?还真听不出什么缺点。M.A的特色就是采用DSD直接录音,不经后制直接压片,此辑是在西班牙的古老教堂录制,不仅定位清楚、残响也是空灵无比(至少有2秒),拨琴手感的力道与移位清晰可见,悠扬笛声中蕴藏不经意的气音,小鼓拍下去有破空之势,显尽动态宽广的好处。 陈馨右,《音响论坛》
★ 歷史交會之處迸發的璀璨火花,化作熱情如火、柔情似水,華麗豐盈的動感旋律,展現西班牙最熱情的一面! ★ 發燒名廠 MA 唱片「翡翠音響計畫」中第三張 96 kHz 的高採樣數位錄音,完美透澈的音質絕對讓您讚不絕口!   安達魯斯位於西班牙南部,是指在西元711-1492 年間由阿拉伯和北非穆斯林統治下的伊比利亞半島、塞蒂馬尼亞地區,多元文化的衝擊,造就它豐富的民族色彩與獨特的音樂風情;本專輯收錄了由來自西班牙馬德里的 Paniagua 家族成員所演奏的安達魯西斯傳統民謠選輯;其中有著鮮明的節奏、悠揚起伏的旋律,以及安達魯斯特有的豐沛激昂情感,呈現出澎湃歷史風華留下的光榮痕跡。   這張專輯同時也是 MA 唱片「翡翠」音響計畫的作品之一,以 96 kHz 的高採樣數位錄音方式,選在聖塔愛斯彼納擁有百年歷史的蒙納斯特羅大教堂進行錄音,空間感和立體感均撼人至極,值得樂友珍藏! 曲目: 1 Murakkaz "Ah Ya Muddasin"   2 Mosaddar "Ya Muslimin" (NûbâGharîtbat Al-Husayn   3 A) Insad B) Basît   4 C) Qaym Wa Nusf   5 D) Btâyhî   6 E) Quddâm   7 Mosaddar "Jismi Fani"   8 Dkhul Barwal "Ala Ya MudirAl-Rah"   9 Qaym Wa Nusf   10 Quddâm   



还在 发表于 2017-6-13 20:25:12

康吉塔·苏佩尔维亚(ConchitaSupervia,1895-1936)生于西班牙巴塞罗那,1911年首次在罗马康斯坦契剧院登台,1912年在家乡的里西约(Liceu)大剧院饰演卡门。她的美国首演是1915年在芝加哥演唱马斯内《维特》中的夏洛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她被邀请到罗马,开始演唱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和《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用女中音的原调演唱。1930年,苏佩尔维亚在英国首演,并在那里定居结婚,1934年举行了科文特花园首演,角色是她最拿手的灰姑娘。正当她处于事业的高峰时,不幸在1936年3月30日在医院难产而去世,年仅四十一岁。    苏佩尔维亚的音色实在太有特点了,作为女中音,她有着很好的胸声,使得音色特别丰满、富有磁性。除此之外,她的音色带有明显的颤抖,有时几乎超过了现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如果你听惯了现代歌唱家平直的声音,一开始很难接受她的这个特点,尤其是她在演唱法国歌剧时,但只要她演唱西班牙歌曲,那真是迷人极了。    苏佩尔维亚1927年最早在米兰的录音包括罗西尼最著名歌剧《灰姑娘》和《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咏叹调,在风格上节奏处理很老派,自由节奏很随意,有时还会自己加上附点,但很有味道,华彩变奏运用得倒是很谨慎,音阶跑动又快又清楚,在当时肯定是无人可及的,她那略带颤抖的音色帮了大忙。咏叹调结尾处理很有特点,在唱高音时喜欢从下面的八度直接跳上去,而不像现在的歌唱家那样走音阶。《卡门》片段录音居然使用意大利语演唱,在今天你绝对听不到。同年在马德里的录音,包括罗西尼《意大利女郎在阿尔及尔》的片段,其中的重唱非常引人入胜。当然最让人着迷的还是1927到1928年录制的大量西班牙加泰隆尼亚歌曲,诸如《吉普赛歌曲》《西班牙之花》《我来自西班牙》《粉红色》《蜘蛛》《桑塔·露契亚德浪漫曲》《我的爱情》《玫瑰》《往日爱情之歌》等等。这些风情万种的歌曲让人一首接一首地听下去,欲罢不能。



还在 发表于 2017-6-15 21:22:11

本帖最后由 还在 于 2017-6-15 21:24 编辑

Clifford Brown 1955年录制的一张抒情专辑

烟雾迷蒙你眼

你眼中的迷雾
人们问我如何确定
我的真爱确定不假
我是如此确定
因为心中深处感受
是无法否认的
人们说有天你会明白
恋爱中的人是盲目的
当你的心一旦燃烧了
你必须了解
你眼中必定充满迷雾
因此我嘲笑他们
愉快的笑着
居然如此怀疑我的爱情
但今天,我的爱已逝
真情不再
现在,朋友们取笑我
我再也无法隐藏眼泪
只好强颜欢笑的说着
当你的爱情火苗被浇熄时
你的眼中依然充满迷雾


烟雾迷蒙你眼:http://pan.baidu.com/s/1bpKod59 密码:ddfo







还在 发表于 2017-6-17 23:42:34

安妮.加斯提奈尔是当今国际乐坛最耀眼的女大提琴家。她生于1971年,四岁启蒙习琴,十岁演出电视转播音乐会。1986年从里昂音乐院第一名毕业,随后进巴黎音乐院研修,曾接受大师托特里耶和史塔克指导。在赢得荷兰许维宁根、捷克布拉格以及法国罗斯托波维奇等重要大提琴大赛金牌之后,加斯提奈尔迅速窜红,不但所录专辑数度荣获唱片大奖,也被选为「年度最佳新秀」。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听音得乐!古典、爵士一锅粥~!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