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zh0000 发表于 2016-12-7 22:08:25

Pogorelich 一场钢琴音乐会 电声回放系统的局限

本帖最后由 zhzh0000 于 2016-12-7 23:20 编辑

昨天去听了一场Ivo Pogorelich的钢琴音乐会。离上一次听他的独奏音乐会已经25年了,他的演奏也更加个性化,更加成熟,更加彻底,更加极端、更加缺乏可欣赏性。

曲目是Chopin、Schumann、Mozart和Rachmaninov。Pogorelich特有的既不循规蹈矩,又不是真的增加或开拓对作品的理解的,极端修饰风格(manneristic)的演绎,一方面令听众领略了大师精湛的演技,对键力和脚踏的无比自如的控制,同时,大量的,绝大多数缺乏内涵地对散板(Rubati)的使用,把流畅的音乐无规律地肢解,令听众频繁崩溃。一支Mozart,在他手底下,听起来好像Beethoven(个别偶然有流畅的旋律的地方)和Schumann的混搭。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电声回放系统,无论音箱还是耳机,离开Live music差距有多么的巨大。Pogorelich的演奏有一个特点,就是左手键位的使用。一般人的演奏,左边的低音键更多地负责节奏,而右边的中高音键则主要负责旋律及表达(Expression)。这来自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演奏传统。几乎所有巴洛克音乐演奏中都一个乐器(其实,不是一个乐器,而是一类乐器),叫作(我憎恨把作写成做!):Basso Continuo。古典时期以来,钢琴左边的低音键就常常起着Basso continuo的作用。而Pogorelich的演奏,最最精彩精彩,也最最令人难以忍受之处,就是大量使用左手键,令它们更加自由地承担表现的功能。这样,听起来就没有了节奏,音乐也不再连贯,而成了名副其实的散板。缺乏美感,却增加表现力。效果就像彻底打破了格律的白话诗吧。


这种大量强调地使用低音键,在声学(Accustique)上的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的低音和很大的音量。一台护养良好的Steinway音乐会三角钢琴发出极端震撼心肺的声音。虽然深圳音乐厅的声学效果不算好,还是充满了乐音,而且泛音极端丰富清晰,真的是纤毫毕现,如同远远观看千万个耸立的冰峰,一片寒冷。而越是认真看,就发现越多的细节。

此时,回想自己听过的电声回放系统,几乎无一例外地隐瞒的大多数细节。其中较优秀的,对音乐进行了非常艺术的修饰:柔化。记忆最深的要算Sennheiser Orpheus。它辉煌的光晕就是掩饰细节严重缺失的手段。更不要说自己目前的耳机系统。

我目前的两副耳机,Sennheiser HD800和Alessandro Music Series Pro,听Pogorelich的唱片,平时总觉得还算不错,现在觉得实在相差万里。而mpro对钢琴的回放比HD800离开现场的体验还明显更近一些。HD800回放钢琴时,非常肉,非常不爽快。

在家听音乐,与去音乐厅听音乐,完全是两码事。否则,所有的音响系统都只会给人带来挫折感,而非快感。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16-12-7 22:58:36


听完音乐会,回家听设备,不忍听,垃圾啊。过几天,再听设备,又好听了,哈哈

DXDXDX 发表于 2016-12-7 23:03:40

说是这么说,但是有多少人调音方向是往hufi调的。。

zhzh0000 发表于 2016-12-7 23:40:57

听钢琴,mpro比hd800强很多,声音很直接,或者叫通透

wwwping2011 发表于 2016-12-8 00:07:37

zhzh0000 发表于 2016-12-7 23:40
听钢琴,mpro比hd800强很多,声音很直接,或者叫通透


听hd800时,感觉有点怪,不太正常。俗话说,没有推好吧,哈哈

iLLogiCo 发表于 2016-12-8 00:23:56

用音箱尚且不能还原钢琴的动态,更休提耳机了,胸腔共鸣,腹腔共鸣都是没有的了。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6-12-8 05:36:29

更多的瓶颈在于音源软件,这些细节源头就没有,后面的器材再有分析力也无济于事。

隔夜龙井 发表于 2016-12-9 00:06:36

Pogorelich年轻的碟有几张,不是特别喜欢。总觉得这人不怎么根正苗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Pogorelich 一场钢琴音乐会 电声回放系统的局限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