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HiFiMAN平板耳机售价过万,你会买么?
本帖最后由 呵呵个呵呵 于 2016-4-28 13:57 编辑不知从什么时候,国产耳机开始显露锋芒,高端耳机里逐渐出现国产耳机的身影。这其中非常出色的,我想应该是HiFiMAN,这家依靠随身播放器起家的厂商,目前在播放器、耳机领域,已经非常高有知名度。很多用户在选择高端耳机的时候,HIFIMAN会是它们计划中的一员,对于发烧友来说,HiFiMAN的头戴式平板耳机会是他们口水的好耳机。我今天要说这款,是HiFiMAN的一大力作——Edition X 高灵敏度Hi-End耳机。这款源于旗舰HE1000的平板直推耳机,拥有多项HE1000的技术应用,但是在售价上降低了很多,定位为“直推旗舰”。
记忆中有这样一句话“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这句话非常适合耳机的世界。一个音乐发烧友,动则几万的设备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而一副好的耳机,会使得你的耳朵更娇贵,听惯了高端耳机,你就不会再喜欢廉价耳机的音质。很多人在开始的时候并不会感觉高端耳机与普通耳机之间的区别,其实如果你使用高端耳机一个月,然后再用低端耳机来听音乐,你就会知道那原本细微的差别在哪里。今天,请随着我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款售价万元的土豪耳机。
【包装】
外包装上产品采用了黑色主色调,搭配产品外观以及品牌logo,算的上是比较普通的布局,这种页面风格设计,我们在很多产品中的会看到,只不过应用到HiFiMAN上,我们就会不知觉中觉得大气,原因何在?因为它的定位就是高端:
抽拉式的纸质包装背面,采用中英文写明了产品的参数信息:
去掉抽拉式的产品包装纸,我们可以看到这款耳机的包装盒尽显奢华。皮质的包装箱,无论从手感还是做工上都非常符合售价万元的产品定位。对于这样的包装也并没有太多值得我们惊讶的地方,毕竟一颗好的珍珠,需要一个漂亮的盒子搭配才算完美,昂贵的耳机同样需要好的包装盒来搭配。黑色与银灰色的配色,非常大气:
外包装的盒子依旧保持着HiFiMAN的设计风格,低调内敛。从一些细节中可以看到HiFiMAN的产品品质,即使是一个原本我不想多说的包装盒:
【外观】
打开包装的时候,说实话我并没有什么惊艳的感觉。包装内产品的视觉冲击力对我个人来说比较弱,以黑色为主色的内包装,没有外包装的质感强烈。看似全黑的内盒,算是将这款高端产品真正做到了低调:
配件上没有什么需要过多描述的,保修卡、说明书、耳机线:
Edition X 赠送了两根线长3m的原声6.35mm插头线材与线长1.5m的3.5mm插头线材,附赠了一个镀金转接头。单元上双边2.5mm的线材插座方便大家对线材进行DIY、定制更换,从而获得更加适合自己的声音:
耳机的耳机线在细节上处理的还是很到位的,尽可能的为用户考虑的更加周到:
因为采用的是可拆卸耳机线,所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换耳机线材,不过更换耳机线材后,Edition X的声音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设计】
拿出耳机,我们可以看到这款大平板耳机,外型上与HE1000高度的一致,如果与HE1000均处理成同一颜色,你甚至一下子分辨不出谁是谁。这个外形在贴吧、网站上对它褒贬不一,有人喜欢它的张扬,有人觉得它缺失颜值。不过我想说,对于追求音质的人来说,往往在追到一定境界之后,外观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音质和舒适度,我想喜欢“发烧”的朋友们,一定不会忘记那个被20万大奥听哭了的视频片段:
而这种非对称的耳杯设计,也可以让耳机与人耳轮廓保持一致,佩戴起来更舒服:
椭圆形的腔体,可以带来更大的振膜,腔体的外侧采用了百叶窗的横向扇叶设计,主要是为了装饰和保护振膜的作用。百叶窗的设计算不上最美观,你会幻想如果替换成封闭式然后加上一些更有逼格的装饰会是怎样?可是当你再回头看它的时候,你会觉得这就是最好的设计表现,还原音乐的根本更重要。正是因为百叶窗的存在,Edition X 可能不太适合嘈杂环境下听音,因为你会发现外界的声音很容易透过百叶窗飘进来:
采用百叶窗式格栅设计,是因为传统的设计会导致有害的声波反射,百叶窗式格栅可以消除有害的反射声。这个解释是由官方给出,我个人觉得可以作为参考即可,毕竟还有更优秀的产品,采用的并不是百叶窗式格栅设计:
在其官方网站上有一个宣传视频,关于振膜的轻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看一下。Edition X的上一代产品HE1000采用的振膜为全世界耳机行业中最薄的振膜,对于耳机振膜的材质来说,越薄声音就会表现的更好:
耳垫采用了植绒的方式,佩戴起来非常的柔软舒适。佩戴后你不会感觉到耳罩对耳朵周围有压迫感,配合的非常出色。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耳罩设计,带来了非常好的包裹性,让声音更好的传导到耳朵里:
周围的皮质包围,让耳机又提升了一个档次。植绒+皮质的组合方式,是现在很多高端耳机采用的设计风格:
轻量化的金属头梁,重量仅为399g,在满足高强度的需求下,也不会让我们觉得有负重感。即使长时间佩戴听音,你也不会介意Edition X 带来的负重,因为它做的确实很出色:
可调节的头梁宽松度,让我在听音的时候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松紧度。看过我之前耳机评测的朋友,应该知道我在选择耳机的时候,有一个很严格的参考标准,那就是头梁的宽松度,因为我的头型较大,一般的耳机佩戴起来不是很舒适。Edition X 的表现我很满意,松紧适当不夹头:
头部的大皮质材质,可以很好地分散压力,贴合使用者的头部。材质上非常柔软,佩戴起来很舒服,不失大品牌风范:
【听感】
真金还需火来炼,没有实测就没有发言权。在试听中,我使用了iPhone6splus、HiFiMAN自家的HM802U。之所以将iPhone加里,是因为这款耳机灵敏度可以达到103dB,阻抗低至25Ω。也就是说无需昂贵的台式耳放,我们只需通过便携式音频设备甚至手机就能够直接驱动。而手机里,6s系列算是声音素质最高的,基本上可以代表当下手机声音输出的最高水平。而实测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在声音细节处理上,我个人还是很满意的。在要好过不少几千元的HiFi耳机大声场之下,声音普遍都存在偏薄的问题,Edition X并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整体的声音密度在手机直推的情况下,也表现的十分出色:
通过手机得到上层的音乐享受,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当音乐声响起,尤其到掌声雷动的环节,你甚至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种现场的氛围,经久不息的掌声,让你直接感到这款耳机的魅力所在:
Edition非常具有标志性的就是大体积的平板振膜,这点延续了HE1000,振膜所带来的自然声场,相比于其它动圈式耳机要来的更优秀。在与HiFiMAN自家的HM802U的配合下,你会感受到音色展现的很自然,Edition X 宽阔自然地声场,温柔顺滑的音色与精准的声音定位,无论是低频的鼓声泛音还是提琴的细节都基本活灵活现,高密度与独特染色的中频人声表现的也还算出色。从低频、中频、到高频,Edition X 表现的都让人满意,不失大家风范:
Edition X 的低频表现还算饱满,下沉够深、够结实、弹性强、速度快,具备不俗的表达力度。低频的质感非常扎实,具有很强的冲击力。丰富的泛音形成了优异的音乐性,听起来更加自然的声场表现。皮鼓与金属的音色爆发,让人感觉震撼,低频的瞬间表现也非常快速精准,如果用低频来听音乐,也会有不错的表现:
Edition X 的中频同样表现不错,相比低频HiFiMAN的中频更加迷人,充实的饱满度,在人声与音乐交集之间,你能够充分的感受到女生细腻的线条和解析感,同时配乐上带来的点缀,让你不知觉便融入其中。人生与器乐之间的整体感,给你一种平顺的舒服度。在多次更换音乐的时候,你可以听到歌手的换气、呼吸声:
本以为Edition X的高频不会让人有多大期待,但是事实上Edition X 的高频同样给人惊喜。在安静的夜晚,外界安静的环境下,来一首喜欢的音乐,你会感受到那种声音鲜明的充实感。在小提琴与钢琴之间你来我往的交谈中,脑海中甚至可以出现两位演奏者在眼前相互弹、拉的画面。在大提琴、贝斯等具有特色音域的乐器中,Edition X表现依旧出类拔萃:
音质部分我觉得不需要说太多,因为每个人的耳朵都不一样,所得到的感受也不一样,当初我几十块的耳机能够听一天,手机随机赠送的耳机就觉得很赞,而作为万元的Edition X 自然无法与它们相比。最后的好与坏,还是需要个人亲自去判断。
【总结】
作为拥有HE1000为基础的Edition X,看到它人们更多的会想到HE1000的表现,自然也会与HE1000进行对比。其实抛出HE1000不谈,Edition X 作为售价一万多的耳机来说,绝对是值得一试的。曾经看过一个话题,就是关于耳机是一步一步入,还是一步就到位。对于这个话题每个人的观点不一,但是如果你想要一步到位不折腾的话,Edition X 是可以考虑的。在这篇文章中,我更多的篇幅是描写耳机的外观特征,原因我上一段已经大概解释了。每个人都有一款最适合自己的耳机,即使它在别人眼里拥有瑕疵和不足,其实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Edition X 对我来说,足够!
略生硬.... 太长没有看完。。。 改一下标题吧,现在闲余上大把全新或99新的卖7000多,售价过万,你会买么? HEK都快破万了吧。。。未拆封都1W2了 几乎没一句有用的内容,关于音质。 WIFIWOMEN注册了不少小马甲啊
打庫存吧,加工良率上不去,逆向思考
調整設計,做成可以直推的版本..... 就不知道米饭这是给谁做的玩具。直推玩到这个级别的烧友,凤毛麟角。定价肯定是高了,弄个三千四千就到头了,干嘛要过万。这定位即不是奢侈品,也不是hifi品,尴尬啊。 有谁真的一字不漏的看完了?;P 讲真啊…融资融到钱了也不是这么花的啊…发烧友买东西又不是跟大众买手机纯看吹跟风就完事了…这种写给一般群众看的文就别发这了吧… 怎么觉得这种文章突然多起来了 看得我都想买了。。。
算了,忍住 不买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