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eng
发表于 2016-5-4 17:51:49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16-5-4 17:56 编辑
chaisan 发表于 2016-5-4 17:49
我也交过很多学费,尤其是以前。那个时候国内可供选择的器材少,大家的眼界都有很大局限,很多时候听不到 ...
大把谈不上,但小口被咬避免不了。
烧随身到烧耳机,烧耳机到烧音响,烧音响到独立听音室声学装修,坑无处不在,无一例外!烧到一定程度,怎么样的信息也没卵用,甚至根本没什么信息是真实可依靠的。
无数人想扑上来咬你一口,烧到了那个层次,大家慢慢就会懂。
Phase
发表于 2016-5-4 17:54:34
chaisan 发表于 2016-5-4 17:42
hifi市场为什么不是充分竞争市场?无论在哪个细分领域,耳机/功放/喇叭/线材,没有哪个品牌哪个代理占据 ...
信息成本高,指的是产品很多,但是绝大多数人听不到这些产品的声音,更难以在家里实际搭配搭配,只能依靠杂志,音展,论坛等等二手渠道或者浮光掠影的听一下。跑一趟大城市需要时间和金钱成本,学习HIFI搭配和调整更是经年累月的事情。因此,信息获取成本高。代理提供试听,提供搭配,就减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
我没说代理黑心啊,恰恰相反,没代理的东西,出二手都出不去,就是因为没有代理去承担这个成本了。
例如在日本,试听会较多,免费借出的商家也很多,代理,厂家,杂志之间的裙带关系错综复杂,定价就非常的均匀,几乎找不到任何高性价比或者低性价比的商品。相反,美国产品,就经常各种奇葩出没
chaisan
发表于 2016-5-4 18:05:26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6-5-4 18:10 编辑
mifeng 发表于 2016-5-4 17:51
大把谈不上,但小口被咬避免不了。
烧随身到烧耳机,烧耳机到烧音响,烧音响到独立听音室声学装修,坑无 ...
小口被咬很正常。生活中,吃的穿的喝的,谁能总是买到不吃亏的商品?总有上当的情况,这不是hifi界特有的。
有时候,决定是自己做的,不能总找理由怪别人。没办法的事情,我也想每次消费都100%满意,可能么。
mifeng
发表于 2016-5-4 18:19:15
Phase 发表于 2016-5-4 17:54
信息成本高,指的是产品很多,但是绝大多数人听不到这些产品的声音,更难以在家里实际搭配搭配,只能依靠 ...
部分欧美产品在日本定价畸高,却也不乏拥趸,兄怎么看?
mifeng
发表于 2016-5-4 18:21:32
chaisan 发表于 2016-5-4 18:05
小口被咬很正常。生活中,吃的穿的喝的,谁能总是买到不吃亏的商品?总有上当的情况,这不是hifi界特有 ...
这东西类似房地产,每次买过都会上点小当,但是每次都会有新把戏。没错,我也没说这是hifi独有的。
消费就是这样,很多把戏说开了一文不值,但有些当就是避免不了要上。
tomking319
发表于 2016-5-4 18:32:07
发烧没有一步到位的说法 折腾的过程中交学费是必然的 听音观都是一点点折腾累积出来的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只是买东西无论新旧 了解其大致市场行情还是必要的功课现在器材的水确实蛮深的每个牌子水分又都不一样 需要做功课的
schpeltor
发表于 2016-5-4 19:40:29
mifeng 发表于 2016-5-4 18:19
部分欧美产品在日本定价畸高,却也不乏拥趸,兄怎么看?
日本人也是崇尚美帝国的啊………………2333
就和中国人觉得进口的好也一样,日本人也有很大这种想法
恰空zzz
发表于 2016-5-4 19:59:37
本帖最后由 恰空zzz 于 2016-5-4 20:10 编辑
就说DAVE吧,是什么确定它的定价在88000?显然和传统的市场价值换算没有核心关系,单看它的制造成本,可能占售价十分之一都达不到。其他大部分高端器材其实也是一样的逻辑。5~20倍于制造成本不等。
这里要说的其实不是产品概念,而是在说确定市场人群心理预期的定价策略:成本与售价无关,只跟你的认知和购买力有关。
亚洲崇尚欧美,这也是认知层面的价值规律,也跟成本没多大关系。
从信息对称的角度讲, HIFI市场几乎很难做到,因为这行太缺乏标准,社会传播只会导致信息夸大和畸变,人群关系是一条极不可靠的“信号线”。在没标准的领域,最终只有靠大量的亲身试验,才有判断的意义。无标准+信息畸变,因此大众跟这个行业几乎绝缘。
sigur79ros
发表于 2016-5-4 21:05:16
都不知道LS这种制造成本怎么算的,你这个就算的是材料费吧。。。。。。
chaisan
发表于 2016-5-4 21:25:22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6-5-4 21:40 编辑
很多人觉得HIFI行业肯定是暴利,可惜事实不是这样,至少并不比其他行业更赚钱,否则满大街都应该卖音响才对 。坛子里的职场人士,都知道自己行业的毛利大概是多少,有多少算是“良心毛利”?
比如根据森海塞尔公布的 2013 年财报,它的全年利润为 1.43 亿,比前两年大幅减少。森海塞尔称这是由于研发资金升高,并在全球范围内铺设销售网络所致。
在耳机这种充分竞争市场,生意是那么好做的么? HD800应该是暴利产品吧,但看起来它也没给森海带来多好的长期利润。。。至于拜亚,多亏靠tesla系列翻身了,当时都快要撑不下去了。
chaisan
发表于 2016-5-5 10:51:21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6-5-5 10:55 编辑
回bethans兄:
音源功放喇叭,照样是充分竞争市场。厂商与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就构成充分竞争。。厂商和消费者之间是另外一层关系,没有哪个厂商希望自己的产品隔绝于消费者的体验。
买之前没机会试听,是消费者自己的事情。事实上,只要你肯动脑筋,肯花时间和金钱,总能找到机会试听。
我买k03x之前,也完全可以直接飞到广州去听一圈音源再决定,但碍于时间和金钱没有这么做。但这是我自己的问题,最终买哪个也是我自己的决定,和厂商和市场没有关系,怪不到他们头上,他们并没有存心不让我去听。
Astralark
发表于 2016-5-27 08:26:24
yamuling 发表于 2016-4-17 14:53
还等着白版评价耳机口呢,索性直接一点,看看能overprice到什么程度;)
作为用家,只是发表一下不同 ...
刘总,请教一下 DAVE 说的以后从 14bit 增加 Taps 升级到16 bit,是以固件升级的形式,还是以单独发新机的形式呢
这个根据芯片编程的玩意儿,是不是固件的形式升级为主呢?
yamuling
发表于 2016-5-27 08:47:09
Astralark 发表于 2016-5-27 08:26
刘总,请教一下 DAVE 说的以后从 14bit 增加 Taps 升级到16 bit,是以固件升级的形式,还是以单独发新机 ...
能否发个链接给我看看,完全不知道此事...我只知道blu cd机要升级固件算法适应dave...从chord 76系列习惯,近十年硬件大升级都是提供收费更换主板来升级的,固件升级就看厂商了,我之前也没玩过这个牌子。
Astralark
发表于 2016-5-27 09:18:25
yamuling 发表于 2016-5-27 08:47
能否发个链接给我看看,完全不知道此事...我只知道blu cd机要升级固件算法适应dave...从chord 76系列习惯 ...
如果我没记错是在这个帖子前面看到的,我居然追完了 22 页 ... 把废话删除然后相关文档做了个 Word 文档回头慢慢分析,翻了下没有存在我 Word 里
不是官方说的
yamuling
发表于 2016-5-27 09:31:46
嗯,那个帖子开得早,后来dave延后了,最初定到拿到等了半年...不知道后来改了什么了。我印象当中这几个解码都有转6bit然后再进行处理的...这时候和原始音频规格关系已经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