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军医 发表于 2004-4-12 10:22:40

聆听瓜内里

昨晚有幸亲耳聆听1686年制的意大利名琴瓜内里,就一个字--美!当春天奏鸣曲熟悉的旋律一响起,那种惊艳的优美实实在在打动了我。尽管环境嘈杂,也动用了电声扩音,但瓜内里如丝般光滑高贵的音色决不是CD录音可以媲美的。现场听不到很高的解析力,没有明显的擦弦质感,也没有强大的动态,可那种活泼细致的绝美音色感人至深!

老军医 发表于 2004-4-12 10:24:11

演绎方面,64岁的奥地利小提琴大师萨伯技巧比较娴熟,一些难度较大的段落也不显得吃力,抒情段落得赐于瓜内里的优势显得十分优美,但在音准方面似乎有一些问题,而且对高音域的控制能力不是太理想,当然,也许是听大师的CD多了,难免有比较吧。在全场演出中我觉得春天奏鸣曲比较出彩,表现要好于其他曲目,而改编的肖邦夜曲第九号个人认为比较失败,也许是改编有问题吧,这种差距比较明显。

紫玉寒烟 发表于 2004-4-12 10:28:36

HOHO,这个礼拜六偶也有的听了

大饼 发表于 2004-4-12 10:37:26

好厉害呀,要不要欢迎老片给来个三大小提琴音色区别?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4-4-12 10:37:41

所以说“宁在闹市打豆腐,不在乡村当地主”呢。

老军医 发表于 2004-4-12 10:39:51

39岁的意大利钢琴家穆索托是本场演出中除了瓜内里以外的另一个亮点,技巧出人意料的优秀,对作品的把握也比较成熟,无论是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还是肖邦的夜曲,甚至JAZZ乐和中国传统曲目,都驾轻就熟,流畅且充满张力,体现了较好的表达能力。当然,比起李赫特等大师,在意境的营造方面毕竟还是有差距。音乐会使用的钢琴是本地提供的,牌子没说,想来不会太好。另外由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动态似乎出不来,某些频段混响不足某些又过度,影响了清晰度和平衡。

冰冰鱼 发表于 2004-4-12 10:43:11

最初由 大饼 发表
好厉害呀,要不要欢迎老片给来个三大小提琴音色区别?
太要了,整了一堆名琴版,音色差别倒是能听出来,可惜没有系统没有整体的把握,缺乏理性的认识,真需要听听课了:)

老军医 发表于 2004-4-12 10:57:32

我的位置不太好,在楼座二排中间。除中场休息外没有机会来回走动,再说没有空座也就没有挪窝。既然用了扩声设备,想来意义也不是太大了。
来听音乐会的大多是带着学琴孩子的家长,结果是大人孩子都没兴致听,不到半场小孩就一个个东倒西外哈气连天了,不少吵着要回家,真是何苦呢!
报幕员的素质实在差劲,把BARTOK读成了“巴扎克”,把BRAHMS读成了“勃拉母鸡”,狂晕!

老军医 发表于 2004-4-12 11:03:18

没带相机,原打算带MD去录音,临走也想想算了。碰到一个朋友带了录音笔,结果录下的尽是周围的杂音,看来人耳的“选择性降噪功能”还是很好使的

冰冰鱼 发表于 2004-4-12 11:20:37

天那,宁波没有好一点的场所吗?感觉最近几年宁波建设得很快啊。

老军医 发表于 2004-4-12 15:56:16

宁波大剧院快完工了,外观挺漂亮,但不代表声学效果一定好,正拭目以待

January_cn 发表于 2004-4-12 18:47:11

军医兄去听好东西了啊!羡慕羡慕!

1234业 发表于 2004-4-13 09:09:26

最初由 否极泰不来 发表
所以说“宁在闹市打豆腐,不在乡村当地主”呢。





讲中了要害了!
楼主幸福!:D

bachdz 发表于 2004-4-13 09:59:15

目母---LP---CD/磁带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4-13 20:16:33

最初由 老军医 发表
我的位置不太好,在楼座二排中间。除中场休息外没有机会来回走动,再说没有空座也就没有挪窝。既然用了扩声设备,想来意义也不是太大了。
来听音乐会的大多是带着学琴孩子的家长,结果是大人孩子都没兴致听,不到半场小孩就一个个东倒西外哈气连天了,不少吵着要回家,真是何苦呢!
报幕员的素质实在差劲,把BARTOK读成了“巴扎克”,把BRAHMS读成了“勃拉母鸡”,狂晕!


一定要多换个位置听一听,有些场所看得严格,不能走动,也要想办法多挪位置,哪怕是同一个区域里前后或左右的位置。

插电有二种情况,一种是提一点残响的,还可以凑合听,一种是扩声,那就没意义了。钢琴一扩声完全变了,小提琴也是一样,你听那些录音有几个历史的是录音很好的?

音乐会正规的就是连什么解说都没有,一切以声音说了算数!傅聪的音乐会连赞助人的名字都不让说,开始上场就弹琴,没废话......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聆听瓜内里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