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投入比重】不算不清楚, 算了吓一跳。
本帖最后由 oathkeeper 于 2016-3-18 01:45 编辑今天蛋疼无聊, 算了个帐,
准则: 只计算当时多少钱收回来, 而不是计淘宝全新价...
最后..
12%电源处理(包括电源处理器, 专线, 排插)
10%电脑(包括界面, 专机硬件)
25% 解码前级
15% 耳放耳机(009西装)
30% 线材 (同轴线 USB线 电源线 信号线)
8% 垫材 (板 钉 架)
周边占了38%, 估计很多烧友会说 周边比重略高, 把钱提升解码会有更好效果。
我自己也认为投入过多了, 但周边收着收着就一大堆了, 要AB没法子出掉。
再看看之前升级的清单, 过去数年间, 上面很多顶目都被我删掉了。
最后竟然竟然包含了一条银彩, 新的架子。
这样是要把周边比重提升到45%去啊..
罪过罪过...
烧友们的比重是多少呢? 有没有差不多比例的? 求一下, 自我安慰。:L 我咸菜比重也是30%+,因为器材可以买二手的,咸菜二手不放心所以买了一手。换算成一手价格,那咸菜比重就小很多。楼主的比例我看还是协调的,关键位置一根中意的线,能解决很多问题。 百分比很难说明问题,主要看三大件(解码耳放耳机)是否到了瓶颈,像楼主的耳放耳机已经到顶了,解码器也要到6万以上,然后其他的钱超过三大件也是可以的,高手都是推杆取胜的。 我认同二楼兄弟的说法,咸菜、器材好收好出。
只要避开假货高危区,风险不大。
所以我个人是常常会考虑用周边支撑系统。 音源,放大器,线材,差不多1:1:1,耳机不算,贵的便宜的都有。线材或周边其实就是系统的一部分,有时一个蹩脚的墙插就能毁掉一个系统,就这样 罪过罪过…… 进来安慰撸主^_^偶箱子系统20万,其中周边(咸菜避震)8万……没办法,转盘解码分体,前后级分体,后级还是单声道,咸菜需求量比较大,避震也是,单单FE大钉就用了八套。不过好处就是这些咸菜避震以后都能用。 dfying 发表于 2016-3-18 12:35
我倒是觉得低端系统咸菜比重更大,比如我的鼠界面才2K,可是周边配套的东西:魔方3K,两条USB线1K,线电1K ...
这样投入,如果换成INT204,或者hydra z呢 有些人觉得与其把钱投到线材配件上不如把预算花到音源放大上用鸡线,这种观念其实是大错特错的。 6w的器材、除排插外的周边2w。排插1w出头。。。。排插算周边的话都到50%了。。。。按照我的计划,我突然发现。。早晚有一天,我的周边会比器材贵。。。=-= :lol我以前线材脚钉比喇叭贵两倍。现在喇叭贵了5倍,线材不少diy和机线,个人更认可后者,前提是有精力浪费在对比和配套各种垃圾线。
不过最近又在升级线和配件,又买回来了 :lol 我也注重线材和周边,但是器材三大件永远是最重要的,周边和线材大于三大件的投入,这点不太支持。线材和周边是为三大件服务的。
比如三千的功放换成两万的,个人觉得差别非常大。可是三千的电源线换成两万的,我觉得差别肯定没那么大。 卖苹果的不如卖配件的,现实 本帖最后由 rander 于 2016-3-19 08:19 编辑
我个人觉得主要是线材单个便宜,买起来容易,但天长日久,积少成多。我个人是线才很少的。有些人听力就是差,比如我。我把MSB的电源线从5块的基线换成2K的分析家线,通过痛苦的
AB发现我不能分辨,唉。但是我把解码从5K的换成六七十k的MSB,我一耳朵就听出来了。
当然玩线材有种DIY的感觉,很好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