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 发表于 2004-1-27 22:38:53

列文涅谈钢琴

1917年的《伟大钢琴家的钢琴演奏》书里的一篇文章有助于我们理解列文涅的巨大的技能威力。

列文涅写道,他的训练“不是建立在沙子上而是建立在石头上。例如,莫斯科音乐学院的测试首先考验学生的技能。如果没通过,甚至连演奏自己的乐章的机会都没有。缺乏熟练的技能被认为是缺少准备和学习。

八到九年的学习中,最后的三到四年才会教授主要的作品,只有显示出良好天赋的学生才能留到最后一年。开始的五年中,最主要的日常功课就是scales和arpeggios。所有的技能都回到这些简单的物质中,学生从音乐学院的入口就要懂得。随着时间的推移,scales和arpeggios变得更难,更多样化,更快,但仍然是不可或漏的日课。

学生不经过这些初级的技能训练就尝试复杂的乐句在苏联是会被嘲笑的。我曾经很惊讶的发现美国来的学生能很好的弹奏几首乐曲,但是他们很迷惑为什么很难扩大音乐范围,其实问题就出在缺乏数年的系统的技能训练。”

蚊子 发表于 2004-1-27 22:47:27

拉赫玛尼诺夫很赞同五年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他回忆道,第五年的测验,学生要弹奏选定的曲目在任何键上,按特定的节拍器的速度。他还说,scales测试的速度到达120的节拍器,每一拍8个音符。

蚊子 发表于 2004-1-27 23:03:16

列文涅《钢琴演奏的基本原则》:“钢琴不是打字机,不是重击来制造清脆明晰的印象。应该想象你其实在用包裹着柔软的外层的锤子敲响琴弦,而不是硬硬的金属条。手指接触琴键的表面时,它应该感到在抓握(grasp)着键盘,而不是撞击、碰击。这是很大的不同感受的。不要把象牙键盘想象成桌面。这种意念是完全错误的。像乱弹桌面一样的弹钢琴是永远不可能知道获得好音色的原则的。”

蚊子 发表于 2004-1-27 23:17:00

列文涅在意的灵敏的良好的触键根基在于上臂要感受到极端的轻,就如漂浮在空气中一般,以及没有丝毫的紧张或僵硬。对他来说,没有音质(tone)的深度,微妙(delicacy)就毫无意义,每一个键都要触到底,手指一定要离键表面非常近。

蚊子 发表于 2004-1-27 23:38:00

纽约人杂志的前乐评家提到罗西娜·列文涅:“在安坦·鲁宾斯坦的传统下,她常常先引导学生弹奏出恰当的情绪状态(mood),用美丽的钢琴和充足的技能。她反复地告诉学生:‘想象你要的声音然后你就能弹出这样的声音’。这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情绪状态是一种必须由演奏者个人所感受到,但仅仅感受是不够的。情绪状态还必须清楚地传达给听众,让人不解的是初出茅庐的钢琴家几乎没办法能够像听众那样听到他们自己。有意识地控制作品中多样的细微差别--低潮、分句的流动和高潮,要让观众清晰的感受到,除了感情还需要很大的客观存在(努力?)。”

蚊子 发表于 2004-1-27 23:39:32

最后一段是科莱本回忆列文涅夫人的。:p

蚊子 发表于 2004-1-27 23:43:01

五年没碰过“阴沟里屎”了,勉为其难。很多地方都不会翻译,只取个大概意思,不知有没有南辕北辙呢。翻译的不对的地方恳请大家指正。欢迎直接在原贴中修改。

原文出自伟大钢琴家系列--列文涅卷

舒存 发表于 2004-1-28 14:11:40

只有这么些?还有的被偷吃了:confused:

祗园主人 发表于 2004-1-28 15:31:25

请帖上原文啊

虽然过了CET6,但我英语一向不咋的 ,汗颜:(

蚊子 发表于 2004-1-28 17:49:54

冤枉啊,前面有三段歌颂列文涅的,一段他的简要生平,后面再一段学生回忆他夫人的。有关列文涅论及钢琴演奏的俺全翻译了啊。

蚊子 发表于 2004-1-28 18:06:08

先来个头像

蚊子 发表于 2004-1-28 18:07:51

1

蚊子 发表于 2004-1-28 18:10:30

2

蚊子 发表于 2004-1-28 18:13:14

3

蚊子 发表于 2004-1-28 18:14:27

4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列文涅谈钢琴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