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 发表于 2004-1-7 23:50:40

平时我们大多数发烧友都喜欢用Hi-end来形容高极的发烧器材,不过今天我们开一下眼界,来欣赏一下目前国内最好的两个专业录音棚:第一个当然是中央电视台一号录音棚(据说目前这个录音棚即便在世界上也能进入前10位),而且它是目前除日本外亚洲第一个真正实现完全数字化的录音棚(除了监听扬声器).

另外一个则是由日本最著名的声学大师:Sam Toyoshima先生收山前,设计的最后一个录音棚(Sam Toyoshi先生一生设计过很多经典之作,最著名的就是日本NHK主录音棚和美国华纳唱片的主录音棚),北京"绿洲"录音棚("绿洲"甚至有亚洲第一棚的美誉)

我们看一下,真正的专业Hi-End是怎样"炼成的"

先来看一下央视一号录音棚的情况
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纯音乐录音棚,面积为360平方米.从2000年末,2001年初开始逐步完成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全数字改造.主配置如下:

数字母带录音机:SONY PCM-3348HR DASH母带系统(24Bit 48轨通道)¥2,xxx,xxx

数字大型调音台:SONY OXF-R3(24Bit,64路)¥5,xxx,xxx

主监听扬声器:ATCSCM 3300 ¥1,xxx,xxx

立体声辅助录音设备:Studer (瑞士"史得利")A820(24轨模拟开盘) ¥5xx,xxx

SONY PCM9000 True 24bit Digital MO Recorder (数字24Bit MO录制系统)¥2xx,xx

TASCAM DA-30MKII(数字DAT录音机)¥7x,xxx

HHB CDR-850 PLUS(数字CD录音系统)¥5x,xxx

Alesis ADAT XT20(16Bit数字ADAT八轨通道录制系统)¥2xx,xxx

麦克风系统:
DPA 4040 真空管24K金话筒(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话筒,全球20支限量,每个订购此话筒的录音机构都能通过DPA将自己台标印刻在话筒上以示纪念)¥2xx,xxx

Neumann(纽曼) M149 Tube Mic ;U87Ai

AKG C12VR

这是央视一号录音棚大致的器材(并不完全).其中的SONY PCM-3348HR,OXF-R3和DPA的4040话筒一同参与了央视首席录音师:李小沛先生的发烧大碟:<鼓王>的录制.
大致器材的图片:
ATC SCM-3300主监听扬声器:
http://www.proaudioeurope.com/images/products/monitors/ATC_new/ATC300A_sm.jpg

SONY OXF-R3数字调音台:
http://www.epool.com/images/oxford.jpg

SONY PCM-3348HR DASH母带录音机
http://www.epool.com/images/3348hr2.jpg

Studer (瑞士"史得利")A820
http://www.economik.com/Stockshot/studer_a820/a820_front.jpg

DPA 4040金话筒
http://www.dpamicrophones.com/Images/DM58.JPG

-----------------------------------------------------------------------------

北京"绿洲"录音棚,这个录音棚原来是个展览厅,结果Sam Toyoshi先生发现它没有一根柱子的设计与高档的录音棚不谋而合,所以就有了将其改造成录音棚的想法,在这种背景下,"绿洲"诞生了!(它是Sam Toyoshi先生录音棚设计几十年来的经验集大成者,非常完美的声学特性)
这里有大致的介绍:
http://www.kpworld.com/xb/news/pn46560.html
与CCTV的一号录音棚不同,"绿洲"是一个半数字,半模拟化的录音棚.其主要器材构成是:

调音台:英国 SSL 9000顶级模拟调音台.

母带录音机:日本SONY的PCM-3348HR DASH数字母带录音机(主录制系统与央视采用的完全谎皇牵⒙讨蓿⒉捎昧薙SL的模拟台,并没有采用央视的纯数字台)

主监听扬声器:Genelec(芬兰"真力")1036a系统

Pro-Tools音频工作站


主要系统图片
SSL-9000模拟台
http://aes.harmony-central.com/109AES/Content/SSL/PR/SSL9000Console_sm.jpg


Genelec(芬兰"真力")1036a系统
http://www.genelec.com/cn/products/1036a/images/b_1036a.jpg

ESD 发表于 2004-1-7 23:51:14

顺便附上,央视首席录音师:李小沛的一篇转访:

转贴一篇,CCTV乃至中国的首席录音师:李小沛先生的专访(专业大家对音乐的认识)文章很长
音乐录音棚的改造和发烧考虑
程一中
提起电视台,我相信大多数读者的联想是新闻、电视剧、综艺节目、专题栏目等以画面为主的东西。而音乐应该是中唱、太平洋等录音公司的专利。其实,这是老观念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对业务的分工早已不按计划经济时代那样划分了。中央电视台很早就建设了专门的音乐录音棚和引进了高质量的音乐调音台。她有两个音乐棚,最近我赴京的主要任务是对其中360平方米音乐棚进行的数字化改造作技术性报道。在采访中,除了有关数字、模拟方面的话题,我也提出不少与发烧有关的问题,特此将这部分内容摘出,供《音响世界》的读者参考。

我这次访问的主要对象是中央电视台的主录音师李小沛,可能大家未谋其面,已闻其声。他是我国最早涉足录制自主版权发烧碟的录音师之一。《音响世界》杂志筹划出版,享誉海内外,其间由于建兵任录音监制的发烧CD碟《响韵》,就出自他的推子下。

本人出入中央电视台音乐棚的次数不少,但是,能第一时间到刚引进了在中国,甚至亚洲(除日本本土)第一台索尼OXF-R3大型数字调音台的这个音乐棚进行报道,心情仍然有点激动。不仅如此,这个棚的改造工程也是标志着我国音乐录音行业步入数字化新时代的里程碑。实现这个进程的不仅要有象征意义的数字调音台,也要有一支能实现新系统工程的队伍。北京冠华公司实施整个音乐棚改造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因此,领导整个工程的公司副总陈奇楠也一起侃谈。

5月31日上午进棚,当时台子正处于调测阶段。索尼派来的日本工程师紧张地调试,还要准备下午给台里音响部有关人员进行培训。由于工程还在扫尾和验收中,采访的时间并不宽松。因此,开始就直指主题。

程:你过去一直使用的是模拟音乐调音台,如今怎么会想起来改用全新概念的OXF-R3数字调音台呢?

李小沛(下简称李):严格来讲,最初我并没有想换数字台子。因为,我从根子上就对模拟比较钟爱,一直不想改。

陈奇楠(下简称陈):我记得当时同小沛聊这个问题时,他说过‘现在先考虑顶级模拟SSL 9000吧,将来玩数字有的是机会。’

李:因为那时玩数字是属于音频数字的‘初级阶段’,怎么说对它的成熟程度也有怀疑。它是否达到了最优秀的程度?但从现在的角度看,从选型开始到现在的两年多里,OXF-R3确实有进步(程:现在是它的第二版了),而且进步了许多。

但是就声音来讲,我一直对模拟的更有感情,声音还是不太一样。你看这调音台吧(指Euphonix),是一台数控的(程:数控模拟调音台),对。这台子给我印象挺深。它在大型调音台里往数字过渡方面,属于先走一步的。先走的第一步是数控,然后再把音频部分转成数字化。尽管它的音频还是模拟的,但是提高了许多性能。首先是脱离了调音台的传统形式,从硬件上讲,它脱离了像电路板、电路布局、各种电路的位置的固有形式。在它作了这些改变之后,整个电路板可以制作得更好,可以设置得更松宽,电路布局更畅通,元件可以加大,不受大小的限制,使得整个台子的素质可以提高一大块。其实,Euphonix用的元件比SSL的差很多。要是再用SSL的元件,那台子就好得不得了了。虽然它用的不是好元件,但是它的声音也改善了,主要原因我觉得就是它从形式上的根本改变。原来都是VCA(压控放大器)的,现在都是DCA(数控放大器)的了。它的EQ(均衡器)、自动化等功能都好了。但是,因为涉及到线路设计的问题,它不能好到哪里去(程:这也是时代的问题),对。它安装好以后录的第一张唱片就是《响宴》,后来又录过《龙韵》等唱片。

程:我感觉现在的大型数字调音台是它起的头。实际上你仔细琢磨,有不少是从这台子学的东西。

李:是的。这调音台的硬件形式,像控制面板,然后是音频柜、电脑部分,现在数字台子基本是一样。

程:从这里能看出它的影子。我想知道,你对模拟比较留恋的主要原因,是否还是从声音质量上面来考虑的?

李:从指标上看来是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模拟能达到的指标,数字都能达到。实际上很多主观上的东西都测试不出来。从主观欣赏上讲,好多技术指标不能表现,主观和测试不是一码事。所以,模拟和数字在主观上的事情就不好办。例如,主观上温暖的感觉,一些细节的,像空气感,指标上表现不出来。但是在这些方面,模拟的明显比数字的要好。我看没什么说的,就是转成数字的过程还不够精确,它永远没有达到模拟那么平滑的曲线。

程:国际上对数字声音的评价是把模拟声音破坏到什么程度,这是ISO的定义。如果不破坏,那就5分。破坏得严重就是1分,你自己去比较吧。这是国际上已经定了调子的。

陈:数字不可能超越模拟,只是再现模拟的一个手段。

程:我的观点是无限大数字化才等于模拟。那是人类可能花整个历史在追求这个,这是个哲学问题。有意思的是,早期人类发明的东西,像光学的照相机,现在数字相机什么一百万像素、四百万像素,去追它,可是始终达不到。



程:我觉得我们三个能沟通的原因是,我们追求的是声音质量。但是,数字看起来功能上还是有优势,模拟玩不了的它能玩。

陈:在模拟的路上走到不得已而为之的时候,才搞的数字化。整个模拟设备里面就是记录方面是瓶颈。

程:模拟台都是实时的,但是数字台都要运算,都是马后炮。所以数字台子不是实时的,只是CPU越快,越接近实时,成本也越高。话说到这里,我想了解一下,这个棚子在什么情况之下要进行改造?

李:我明白你的意思。有几个原因,一个是那台SSL 4000开始出现毛病,尤其是电脑部分。到今年为止,SSL 4000已经15年了。再有一个,声音已经老了,实在是老了。

程:那时候它可是顶级的台子。

李:是呀!可是现在声音变暗了,很多味道也不对了。大概是因为老化的缘故,元器件老化。

程:你感觉其他模拟调音台有这种声音老化现象吗?

李:我没有对其他台子用十几年以上的,所以没有这种感受。其他的调音台所用的环境也没有这么单一,这么好。这个台子是在一个很好的录音棚里从头录到尾,从来就没有变过,所以对它才有感受。其他调音台首先就是对环境没有一个很明确、很统一的感受。我对这台子有感受,就是声音确实在变。开始时,声音是很光彩的。

程:那么你的监听器材是否有改变?

李:监听器材是有改变的,但是因为天天和台子在一起,对它很熟,熟极了。它的EQ拧到哪里应该出什么声,我都清清楚楚。即使换了监听,我也能感觉它的声音在变,变得光彩少了很多。那是台子的原因,另外一个是系统。系统时间长了,当年系统用的布线没什么老化的。而且那些线也煲熟了。但是,当年对线材不太讲究,工业线材用得比较多。那个时期,政策是有国产的就别进口。中间好多接插件是国产的,质量不太好。

基于一个是系统上,一个是调音台本身,一个是设计观念上,就这些问题促使要改造。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道不够用。

陈:换了48轨的数字多轨录音机SONY PCM-3348以后,4000的通道就不够了。

李:是的,台子太小了。台领导层也认为,这台子十几年了,也确实该换了。决定要换,就牵涉到咱们说的选型问题,是SSL 9000还是数字。是模拟的顶级,还是数字的顶级。我们俩一直在讨论这问题。但是至少数字化是第一步,因为(使用Euphonix的)这个棚子还是模拟的,至少还可以工作和比较。

程:照这么说,你做数字化还是有点尝试的意思?

李:不全是尝试。我对SSL家族比较了解,使用得非常顺手,对它的功能非常了解。要是仅仅从使用和声音观念上讲,SSL对我来说应该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但是,在技术上,数字总在发展,有新的东西出来。要去尝试,要去开发,要去认识。说实在的,这台子(OXF-R3)往那里一支,灯一亮,你就感觉到有新东西。我们追求声音的完美,并不是抱着陈旧的观念不放。如果真有缺陷的话,我们的模拟台上还可以做。

程:数字台型号很多,那么你横向做过比较吗?

李:没有。严格来讲是因为没条件。

程:一般来讲,都有几个选择。模拟就有好几个选择。你是SSL老用户了,很自然选择SSL。你跳出模拟圈,选择数字,那么也有很多数字台。那么,最后你选中了OXF-R3,那是基于什么考虑?

李:这个原因比较多。你要说比较,确实没有认真比较过,因为没有条件。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听声音。你买台功放还得先听听。那么多牌子,至少你得有个深刻的了解。就算它们都好,还有你喜欢不喜欢的问题,口味问题。这个调音台是一点这种机会都没有。数字调音台我也听过一些,但是都比较粗略,包括这OXF-R3。所以,我并没有想着一定要买这台子。

但是,前年(1998)BIRTV之后,它放在索尼北京办事处一段时间。我去看了以后,感觉它比较成熟了。还有一个比较个人的原因,就是我看着它很像SSL(程:瞧着眼熟)。从很多方面看,它既是你所要的那种高级、先进的台子,同时又使你觉得非常熟悉,感觉到离你很近。其实,它同SSL差别太大了,但是有许多近的意思,使得感觉挺好。另外,那天我是想听下声音。因为我对SSL的声音太熟悉了,所以我想听听OXF-R3的声音。首先它的声音一点都不怪。整个声音感觉还是很光彩的,很好听。

从这个调音台可以看出设计台子的人确实是长年设计调音台的工程师。他对调音台很了解,对录音工艺非常熟悉。另外,确实有很多人性化的东西。录音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人性化非常重要。音频电路设计人性化非常重要。可以看出来,他设计了很多台子,对录音师的需求非常了解。同时,他又有很多新鲜的东西,使得这个调音台一出现就有了自己的风格。它有很多性格在里面,其实这些性格是从模拟来的。

你看这调音台(指Euphonix)就没性格,很机械化,跟你不贴近(程:纯粹搞技术的人设计的)。你用的时候觉得它挺好用的,设计了很多功能。可是,好的东西都在里边,从外面感受不到。我第一眼看到它时的感觉是,这是调音台?旋钮上什么标志也没有,所有的旋钮都一模一样,界面就是不友好。OXF-R3就完全不一样,分区的设计、布局,甚至颜色都非常友好。

原来我以为录音师要求艺术观念很好,要有艺术造诣,音乐要有修养,然后技术要很通。现在我发现设计师也得是这样,不是说你把指标设计得非常好就成了的。你要是其他都通了的话,设计出来的产品有很多东西不是指标能体现的。

程:你看Neve设计的东西就不一样,他设计的东西非常人性化。(笔者注:Neve即尼夫,本刊1995年第6期发表过对他的专访。)

李:连声音都是。他能把他的声音塑造到技术指标里面。

程:他是个搞技术的人,可是他对声音就投入进去了。现在很多专业设备设计得很发烧,很人性化,声音也好。

李:譬如偏流,本来是个纯技术的问题,非常简单的问题。偏流多大合适,大家都有个定值,但是有可能超了,或者不到的时候,出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失真,或者出现什么样的状态。人们感觉这状态的声音反而更好。他是从这个角度去来考虑的。大家都是从技术上来设计的,指标都一样,但是他做的味道就不一样。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

程:现在很多机器用负反馈把偏流自动调到理论上的最佳值,指标是好了,但是听起来声音全一样,没有个性。有的名牌发烧机器,在采用了自适应偏置技术之后,发烧友反映声音不好听,大概就是这个原因。说明区别是可以听出来的,这不是神话。这不又发烧了吗,发烧尽玩这非常规的东西,所以老被人指责。

李:严格来讲,说是什么是发烧的,实际上是指人性化的东西,是不是?就是让一个技术性的东西跟着人的感觉走。其实,发烧有许多难捉摸的东西,就是这些东西。

程:现在社会上对发烧有许多误解,老批评发烧是神话、是玄学。作为我们专业人员,如果撇开一些假象,会发现它后面还有更深层的东西没好好琢磨。

李:主要一些自称发烧友的人,搞不求甚解的东西太多,商业化的东西太多,表面形式的东西太多,失去了发烧友应有的钻研精神和科学头脑。

程:那些为谋生而说歪论你就甭理它,实际上这样的人不是很多。我觉得危险的反而是有些目光短浅的音响厂家,以为那些东西能有助推销,还给以资助。其实,真正的发烧友对那些东西是很反感的,到头来反而影响产品销路。我相信社会上是存在真正执着追求声音的发烧行为的。而且直接反映到我们的录音工业上来。咱们现在老打击发烧,整个录音工业上不去(李:对、对、对)。社会上的发烧友多,逼着录音师得知道怎么去发烧,怎么去录发烧碟。我国录音工业的水平就上去了。

李:其实,发烧友对市场促进特别大,对录音师的观念也有促进。

程:没有前几年的发烧潮,国产音响根本不会到现在这个程度。现在,发烧文章少了,商业文章多了,于是大家都不信了,音响市场反而萎缩了。

李:音响市场没有发烧友的抬举,根本不可能建立。要是这批听众没有了,那碟卖给谁去?录它干吗?你看,现在专业录音器材走的这路子,受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程:你这回工程中是否用什么发烧线之类的?

李:虽然不算发烧线,但是是非常好的线。发烧线是经过厂家特别处理的个人连接器材用的短线,在录音棚里是无法使用的。有人号称在棚子里用了什么线,我相信就那么一截吧,这家线材厂能生产出达到我录音棚专业要求的上万米线吗?根本不可能,全世界哪个录音棚也不可能采用。我们用的线都是国际公认的顶级线材,例如数字线是英国的Canford,模拟线是日本的Mogami和Canare等。接插件全都是瑞士Neutrik的顶级产品,触点全部镀金。

程:数字线现在还没有人像模拟线那么讲究。

李:还没玩到那个程度。

程:的确,发烧友对数字还没进入角色。我看原来你有好多模拟和数字的处理器,现在还要和那么先进的数字调音台接口起来,像Lexicon 224还在旁边搁着。你有没有考虑干脆全换新的得了吧,干吗还留着?

李:这基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传统,很多附件是所有录音师都丢不掉的。我相信将来到了真正的数字化时代,它也一定会仿造这些附件继续做。像Lexicon 480这类的混响器,像1178这类的压缩器,我估计以后就是数字化了,也一定要模仿它,要找到它为什么所有人都用它的原因。另一个是传统观念,我喜欢它的声音,我熟悉它,我知道怎么样就能达到我想要的音响空间,或者空间素质。传统东西还会继续用下去,一个是话筒,一个是附件都丢不掉。它们都各有个性,录音师喜欢这些东西。我特别喜欢224(混响器),它所表现的交响乐的空间,连480都顶不上,声音太好了。我们俩还挺发烧的,还把EMT 240金箔混响器也加进新系统。因为它处理的声音非常自然,非常人性化,当然也非常发烧。

程:看起来,对录发烧连周边设备都得有所考虑。奇楠提起过这事,我当即就说那得留,因为金箔混响器是自然的混响声音。现在任何电子的混响器都想模仿出那个声,尽管都在靠近,但就不是自然的。

李:实际上,录音师用的东西是纯主观的东西。不是说这东西是高科技,我就一定用。连买调音台也是这样,实际上我就要听。

陈:这些东西,说了归齐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出作品、出声音效果才是目的。

程:现在,目的不纯,甚至目的不明。好多人一说某张唱片,就列了一大堆名器材。当然,一个方面可以让人了解他们用了好器材。可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对自己的录音没底,要拿器材的名声来照它。反正声音好不好你自己去听去吧,有点以势压人的感觉。

有个问题想探讨,一些唱片封套上写着录音时用的监听扬声器是某发烧音箱,而不是专业录音监听级的。我觉得你用发烧级的东西,它都有味儿,但是录到载体上正好也就缺少那个味儿。懂录音技术的都知道,听到的量与录上去的量是互补的。

李:我看这种做法未必好。说实在的,录音师是做标准的,不是说你只对谁做,或是对哪个喇叭做。为了迎合一种味道,那就不是标准了。我就一直强调你录出来的东西,不是说在你常用的喇叭上,而是在任何喇叭上都好听。你要是做到两个很不相同的喇叭都能够放出好声来,你就是好录音师。你看,现在好多杂志上的文章说某唱片是用什么喇叭,大部分是B&W等。一开始我没太理会这些,后来我发现跟我们原来的感觉是相反的。假定你听出来高音好了,那么你磁带上记录的高音就低了。所以,我台子上还故意用一套专门的监听系统来监听,就是防止出现不客观的现象。结果你还故意去用一对不客观的喇叭,那你录的声音这就不标准了。

监听音箱不能不好,但是监听不能不客观。其实我做东西的时候,监听箱经常要换。因为你只在一个喇叭上调好听了,这不是难事。你要弄好几对喇叭听,有大的,有中的,有小的。让它们只听得出喇叭大小的变化,但是声音本质没有变化。你要做成这样是不容易的,很不容易的。但是这的确可以做到的,不是做不到。各种喇叭至少它们的音感是一样的,就是我换了喇叭,就算这小喇叭吧,和大喇叭一比实质没有变,不能说它的音感一到小喇叭高音全出来了,一到大喇叭低音全有了。不是这样的,它的音感实际上没有变。但是你要把声音调到两个喇叭听着都差不多,这是要手艺的,这是录音师的功夫。我们录音是为大家做的,为所有聆听器材服务的。没听说哪张发烧唱片只能在规定型号的器材上才出好声,其他器材都不行。

谈话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有关发烧或发烧友也许会有兴趣的话题就选这么多。你猜什么节目将是第一个使用OXF-R3调音台录制的?这里我只给《音响世界》的读者透露一个刚收到的消息:发烧碟《鼓王》者是也。据说那又是大胡子于建兵的录音监制和李小沛的录音,他们对发烧录音可真够执着的。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1-8 00:36:01

Genelec这个喇叭主要是做为语录的,肯定是不适合用于古典音乐的录音。 尽管我本人比较喜欢ATC,但在欧美他依然不是古典音乐立体声录音用的主流喇叭。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1-8 00:46:28

“目前国内最好的两个专业录音棚:第一个当然是中央电视台一号录音棚(据说目前这个录音棚即便在世界上也能进入前10位),而且它是目前除日本外亚洲第一个真正实现完全数字化的录音棚(除了监听扬声器).

另外一个则是由日本最著名的声学大师:Sam Toyoshima先生收山前,设计的最后一个录音棚(Sam Toyoshi先生一生设计过很多经典之作,最著名的就是日本NHK主录音棚和美国华纳唱片的主录音棚),北京"绿洲"录音棚("绿洲"甚至有亚洲第一棚的美誉)”

这段话里充满了言过其实的内容,例如什么叫“中央电视台一号录音棚(据说目前这个录音棚即便在世界上也能进入前10位)”?这种说法如何计算类似卢卡斯的录音棚、英沦三岛BBC那么多录音棚、Abbey Road著名的一二三号录音棚,还有DG、Decca等等大公司的著名录音棚,我看怎么也不止30个吧?

“目前除日本外亚洲第一个真正.....”?日本为什么要除外,他不是在亚洲?小日本有几个这类的呢?

lasergloom 发表于 2004-1-8 01:36:03

用这么一大堆巨资的进口货并不是件光彩的事。
不过开眼界了

eunos 发表于 2004-1-8 09:12:39

我还以为是什么呢,不过如此啦,这些不是什么HI-END器材,都是监听设备,如果那里用HI-END器材那就死了。:D

duxingjian 发表于 2004-1-8 10:08:20

什么时候能去看看就好了,非常喜欢。

yvtian 发表于 2004-1-8 12:15:08

就这两个录音棚在世界能进前100名就算他强:o!

zjxs 发表于 2004-1-8 12:34:48

我来说两句,本人在上视有过一段实习经验(主要学习的是线编,在家电和摄影那边也谈过不少专业视频的话题)。我对专业的音频可能算不上太熟悉,但性质应该都是相近的。

中国的电视广播机构与西方和日本的此类机构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中国的此类机构都是属于国家所有(他们的资金是由国家投资,最典型的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通常他们对设备的投资在“回报”这一点上想得比较少(不会向私营机构那样,投资要绝对和回报挂钩)。所以通常咱们国家的国营电视和广播机构在器材投资上甚至超过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私营机构(大家还记得CCTV购买“世界杯”的转播权吗?央视一直购买到了哪一年,喜欢足球的朋友应该清楚吧,而当时世界杯转播权的购买费用曾经使得像日本的NHK,法国的电视一台,及CBS这样超大型机构望而却步,可咱们央视连眉头都没皱,一气儿就买到了2014年,这如果没有国家的支持,是绝难办到的)

还有一点,由于中国的唱片工业还处于幼稚园的水平(国内的那些唱片公司别说是盈利,就算要维持起码的生计都困难,现在加上世界唱片工业整个的大环境都不景气,所以更是难上加难)。在中国真正有能力配置超高档的音乐录音棚的不是那些真正的唱片公司,而是像CCTV,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这种由国家政府在背后撑腰的“巨鄂”!

最近国内的唱片发烧录音有了很大的发展,出品了像《云之南》,《鼓王》,《金响宴》等一系列高品质的发烧碟(但大家不妨了解一下,这所有的发烧唱片基本上出自国内的四大录音棚:央视主录音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音乐录音棚,北京“绿洲”录音棚和“麒麟童”录音棚(广州的星海录音室也算国内非常顶级的录音棚之一,在华南地区它是目前唯一能实现数字48轨通道录音的超大型录音室)。这四大录音棚中,央视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是100%的国家支持的机构,而“绿洲”和“麒麟童”则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顶级私营录音棚(他们则在投资和回报上就要比CCTV等考虑得多的多,而且其经营模式也要灵活的多)

具我所知,从声学的角度来讲“绿洲”的设计是最完美的。但从器材档次和投资来讲,国内找不出第二家能与央视主音乐录音棚相提并论的(而且大家对“李小沛”和“于建兵”的音乐造诣与录音技术也没啥可怀疑的,虽然央视是那种吃“皇粮”的机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拥有目前国内最强悍的音乐录音的“软,硬件组合”)

爱乐爱乐 发表于 2004-1-8 12:36:58

我想去录张专集

老唱片 发表于 2004-1-8 13:05:22

最初由 zjxs 发表
我来说两句,本人在上视有过一段实习经验(主要学习的是线编,在家电和摄影那边也谈过不少专业视频的话题)。我对专业的音频可能算不上太熟悉,但性质应该都是相近的。

中国的电视广播机构与西方和日本的此类机构...

呵,你说的情况完全认同。其实所谈的这个问题,反映了事情的二个方面。
第一是,全世界花钱最多的10个录音棚?
第二是,全世界器材等级最高的10个录音棚?

第一的疑惑是,同样的鸡鸭,不同的采购渠道,价格是同样吗?
第二的疑惑是,不同的声音取向标准,等级评定标准是同样吗?

米多米少与录音棚的第一还是第几不是必然联系吧:confused: :D

ESD 发表于 2004-1-8 19:12:00

楼上的在理解上有错误,啥叫Hi-Fi?中文直译的意思就叫:高度传真.Hi-End则代表高度传真的顶级产品.

有些人可笑的将"监听"理解成"平淡"!这更是荒诞!(实际上监听所代表的就是Hi-End的最高精神).我们要将音乐真正的原貌重现!

所谓音染就是指对音乐本身添加或减少某些元素而破坏音乐本身的音乐性与平衡性(对于还原声音的设备当然是音染越少越好!很多人都是听根本谈不上有真实参照的合成的电子乐,所以也就无所胃音染多少了,当然在听人声的时候,毕竟再流行的电子乐也必须以真实的人声为参照!这也是流行的电子合成音乐中唯一可以用真实参照量化的元素)

所以通常高档的Hi-Fi器材并不适合回放电子合成类音乐,发烧友更多的是以交响乐,室内乐,现场的录音演奏会(演唱会)来靠量器材就是这个道理!(在发烧友的耳朵里,合成电子乐是不大适合来鉴赏音乐的).当然用随身听也就无所谓了.

而Hi-End器材就是为了能无限接近的回放出录音唱片的原貌而设计的,越能表现音乐原始风貌,越能体现出录音师和音乐家本身想传达的音乐讯息的器材才是Hi-End的精髓!

很多古典音乐在录音的时候,本身的演绎者都会和录音师进行探讨,以求录音师能最大限度的将演绎者本身想传递的音乐讯息通过唱片传递出去(伟大的录音无一不是如此).而录音师本身要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和音乐鉴赏水平.通常录音机要做的是记录完全没有任何错误的音乐信息(作为高档的数字母带系统,也就是意味着在录音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的误码和时基抖晃)而调音台所要做的是录音师用它调校出最能表现音乐本身音乐性的基调.这些"信息"通过"监听"扬声器传送出来,录音师听到的应该是尽量没有任何增,减的高度传真的音符(我不敢说高档录音棚中的音乐是完全真实的,完全能让人置身现场的,但至少要无限大的接近真实,接近真正的临场听感).而我同样敢说,你民用不管多Hi-End的器材也不可能超越高档录音棚中的真实感与临场感(换句话说,最完整的保留音乐本身的音乐性的音乐(除了现场)只能在高档的录音棚中才能听到)一旦制成了唱片,在器材中回放,或多或少都会对音乐本身的音乐性造成破坏(只是器材的高低档次造成破坏程度的多少而已)

监听指的是最直接的表现出音乐本身的音乐性.本来温暖的音乐不能听起来生硬,本来生硬的音乐更不能听起来温暖.

spacecowboy 发表于 2004-1-8 19:25:39

HI-END的最高境界就是想听谁的音乐,就把谁拉过来当面演一场

spacecowboy 发表于 2004-1-8 19:29:57

在好的器材在垃圾歌曲面前也会变成垃圾
就算歌曲不是垃圾,但是他出品的东西 我们没几个人真正有好设备去还原他,
东西好到一定份上却没有什么质的飞跃 使劲往里砸钱去提高它 是很不明智的

spacecowboy 发表于 2004-1-8 19:33:16

就那金话筒来讲,我看把它的外壳改成铝壳也对音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