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u
发表于 2015-10-14 20:02:08
重头戏呢?
drdd
发表于 2015-10-14 22:26:52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5-10-14 11: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系统用双皇冠太奢侈了
因为Avalon的高音一直搞不好。
xsx_521
发表于 2015-10-15 10:35:10
离开丽影广场,就直奔今天最后一站网友“可爱多”的家中,一进门就看到书房一侧摆放着满满的CD和黑胶唱片,由此可见可爱多并不是单纯的硬件发烧友,也是一位“收藏”颇丰的软件发烧友并且还是CD黑胶双修!
xsx_521
发表于 2015-10-15 10:38:50
进入可爱多家中的听音室,全套器材整齐的摆放在一侧,这个听音室面积并不大,但收拾的很整齐。照例先介绍下系统构成
系统全景
madblue
发表于 2015-10-15 15:35:02
帖子写得很不错啊,如临其境,谢谢分享
myyang
发表于 2015-10-15 21:29:18
好文!很棒的家访记录!
xsx_521
发表于 2015-10-16 14:30:49
SACD选用了英国dCS Puccini
另外购买的Puccini 外置时钟
黑胶是宝碟 Xtension 12 LP 黑胶唱机+高度风 EQA-999 MkII 唱放+高度风 Cadenza Black 华彩黑唱头
功放是美国Jeff Rowland CONTINUUM S2 合并机
箱子是B&W 805D
xsx_521
发表于 2015-10-16 14:31:54
本帖最后由 xsx_521 于 2015-10-16 14:33 编辑
正式听音,主人每放一张碟片都要经过两台机器的消除静电处理,首先通过AR音神消磁器处理,再用古河消磁器处理后才正式播放!这种极致的做法我第一次遇见,对主人这种庄严的仪式感充满了敬意,这应该也是一位严谨“唱片演奏家”必备的素质吧!
AR消磁器
古河消磁器
接下来听了很多张唱片,室内乐、钢琴独奏、小提琴、交响乐各种风格类型基本都试了,整体感觉这是一套有文化、有气质、有内涵、有动态、有细节的五有系统!舞台感非常自然真实,声音舒展优雅,长时间聆听毫无压迫感,并且其间尝试扭大音量放了TUTTI中的第11首艾斯基尔,动态之大舞台感之稳定让人惊叹!无法想象是这么一对小书架发出的声音。另外主人还特别放了张学友的流行人声,人声口型定位纹丝不动,像真度极高,歌神的演唱也让人动容。后来更换黑胶唱机对比DCS的SACD,黑胶还是有它独特的魔力,声音更温润自然,不过现场同一版本对比似乎SACD的瞬态及冲击力更大些,互有胜负,谁都没有绝对的优势取代对方。如果非要找缺点,可能这套系统的绝对分析力,微动态的表现力还是有所欠缺,限于箱体物理天限极低频也缺失,这几乎都是吹毛求疵在寻找缺点,按照绝大部分人的常规要求来看这套组合的表现接近“完美”,套用上海人常用的俗语来形容这套系统的表现是“有腔调的壮美之声”
szoo3
发表于 2015-10-16 17:17:02
好贴,享受其中!期待后文
liubaba123
发表于 2015-10-16 17:56:32
强烈建议校长家纺迷你兄
lmj00001
发表于 2015-10-17 16:34:04
越发觉得我好穷了
hongxi
发表于 2015-10-17 20:17:11
这种有内容的精彩贴,得顶。
xsx_521
发表于 2015-10-17 21:00:13
本帖最后由 xsx_521 于 2015-10-17 21:03 编辑
这套系统的听感让我重新审视系统的构成,所有的大件器材或多或少都有所了解,没想到组合在一起有如此“惊人”的表现,和主人一番细聊,原来还有玄机!为了系统的好声,“可爱多”可谓费尽心机,这套系统除了传统的三大件外,小到一个避震钉大到线材摆位都是历经多次对比调整,才有了今天这种效果。下面就介绍下这套系统的第四大件“线材附件”
器材架选用了Foundation制品
喇叭脚架也选用了Foundation制品,脚架下面又使用了木内和夫的避震钉,木内避震钉下还有TAOC避震板
电源处理器选用了美国AudienceaR6,另外全套系统都通过音乐农夫Silver TellUs 銀版大地盒做接地处理
信号线选用了超时空25周年纪念版平衡线
电源线SACD机使用银彩Double crown双皇冠,时钟使用银彩 Rubyhill 电源线,黑胶使用了银彩 Ruby Mountain II 电源线,功放以及电处均选用天仙配PLMM
喇叭线选用晶彩Dreamline Plus梦幻
喇叭跳线也是超时空旗舰
部分线材下面MUSIC TOOLS Spike-Hull 红鞋子脚钉以及卡达斯神木做避震处理
听音位置正中的AR舒曼波发生器
xsx_521
发表于 2015-10-17 21:01:58
这么一系列附件我粗略的计算下,总价已经不低于三大件器材的总和,也就是俗称的“酱油贵过鸡”,我和主人针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探讨,是不是把投资如此巨大的附件线材费用转向传统三大件器材更为合理呢?主人非常无奈的说,其实他也想省钱,之前也借过更为高端的前后级以及音源回来试过,对系统的改善程度反而没有某些线材附件来的正面、明显,为了达到心中的“理想之声”不得不狠心购买如此高昂的周边附件!而限于空间环境问题,使用更为庞大的音箱似乎并不现实,所以音箱一直没折腾,另外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看看这对箱子最终潜力有多大。为了调整自己的系统,经常早早睡觉,半夜起来在供电最佳、环境噪音最低的时候进行细致的调整。这番交流后,我更加佩服眼前这位看似普通的音响爱好者,以前看日本立体声杂志那些究极“唱片演奏家”竟然在生活中看到了实例,这应该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音响玩家!无关金钱,只是一种信仰、一种精神。。。。。。
hakiu
发表于 2015-10-17 23:50:07
写的太真实太好
可爱多是个非常专业热心的烧友, 必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