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逍遥 发表于 2015-9-8 15:59:45

总体同意楼主的阐述。

另外,手头正在读的书里,刚好有一段谈了另一种情形,虽然和楼主的主题不同,但也有所关联。值得参考。我试着打上来。

我爱逍遥 发表于 2015-9-8 16:09:18

(以下:杜指作者杜巴尔DUBAL,毕指毕晓普-科瓦切维奇)

杜:我最近在听你录的仅有的一张肖邦唱片,不懂你为什么不大在公开场合演奏肖邦?
毕:我崇拜肖邦,但是在大庭广众演奏肖邦,问题极大,因为我会太激动。他的音乐在我心里制造的风暴太大了。其实,我的肖邦曲目不小,可是拿到台上去,对我来说很复杂,因此,我一延再延。怎么说呢?弹维也纳古典派的音乐,哪怕是贝多芬最汹涌澎湃的篇章,总有一根强有力的线条可抓。这根线条可以绷到几乎断裂的地步--但还是有一种安全感,因为紧张时在整个结构发展过程中累积起来的。肖邦则不同,处理好一下刹那间的喷发同前后的关系要难得多。
杜:这样的喷发影响你的控制?
毕:是的,弹肖邦时,我会变得不敢放手,反而过于谨慎。我很少弹得称心,因此我只在熟悉并喜欢的听众前演奏肖邦,而且场所必须对头。如果那个地方干(DRY),千万别叫我弹肖邦。干的音乐厅弹古典派还可以,可是弹肖邦……我不知道人家是怎样办到的。肖邦必须有共鸣。

我爱逍遥 发表于 2015-9-8 16:10:27

以上来自《键盘上的反思》,杜巴尔 DAVID DUBAL著,顾连理翻译。

hagen 发表于 2015-9-9 21:42:15

看到题目就想起伊莲佩姬的猫了,宁可听优酷视频里的现场演出的垃圾音质,也不愿听高音质的专辑,情感抒发差太多了。

brg3466 发表于 2015-9-11 01:07:36

零零碎碎买过十几张INA 的CD,这是一家法国唱片公司, 基本上出的CD都是现场的录音,许多CD的录音还都是首次发行的, INA 是' institute National de I'Audiovisuel 的缩写,有点国家音视档案馆的意思。放上几张封面,喜欢现场录音的, 有兴趣的话可以买了试试看。













ramos 发表于 2015-9-11 10:32:23

也不能说是误区了,这是人格方面似乎否能接受被一群人围观的问题。。。

小白 发表于 2015-9-11 11:14:43

ramos 发表于 2015-9-11 10: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也不能说是误区了,这是人格方面似乎否能接受被一群人围观的问题。。。

你是说Stage fright?

ramos 发表于 2015-9-11 11:34:59

小白 发表于 2015-9-11 1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是说Stage fright?

有些人就是被一群不熟悉的人看着就弹不好,这种人在广播录音之前的时代基本就逗逼了。没错我说的就是GODOWSKY

小白 发表于 2015-9-11 11:45:19

ramos 发表于 2015-9-11 11: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些人就是被一群不熟悉的人看着就弹不好,这种人在广播录音之前的时代基本就逗逼了。没错我说的就是GODO ...

确实历来一直有舞台恐惧症的演奏家,因为这个无法成为演奏大师。有的只能去教学生,结果变成著名的教师、教育家。

sigur79ros 发表于 2015-9-11 11:56:23

我觉得LZ根本就不懂音乐,录音室制作唱片当然都是比较强调整体,比较板的
现场在很多细节上可以自由发挥,没有哪个人在现场一个乐曲演1000次都一模一样的。

小白 发表于 2015-9-11 12:08:00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9-11 12:09 编辑

sigur79ros 发表于 2015-9-11 11: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LZ根本就不懂音乐,录音室制作唱片当然都是比较强调整体,比较板的
现场在很多细节上可以自由发挥, ...
音乐是这样一个东西:我认为听懂、我有我的观点、我从中获得愉悦,就是懂了,不必获得他人的认可才算懂。

音乐演奏的灵魂就在于现场的自由表达。否则唱片出现之前的艺术家价值何在呢?音乐演奏本就不该是死的东西,“每次不一样”是应有之义。假设有时光机能让我们倒流到李斯特的年代,我们是希望录下他的现场表演,还是劝说他对着一部录音机去表演呢?

music-sam 发表于 2015-9-11 22:03:21

小白 发表于 2015-9-11 1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音乐是这样一个东西:我认为听懂、我有我的观点、我从中获得愉悦,就是懂了,不必获得他人的认可才算懂。 ...

不用打口水仗。懂与不懂,可以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和讨论。但小白既然在标题上认定大师们“陷入了误区”,这就是一种指责别人“不懂”的话意。过于武断了。

既然是讨论,就事论是,才是推理的形式。道理摆开了,懂得人自然会懂。

ramos 发表于 2015-9-12 11:12:49

傻逼才会把小白说大师陷入了误区理解成大师不懂怎么表现。

大金声色 发表于 2015-9-15 15:08:47

小白 发表于 2015-9-11 1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音乐是这样一个东西:我认为听懂、我有我的观点、我从中获得愉悦,就是懂了,不必获得他人的认可才算懂。 ...

在下很喜欢吃鱼香肉丝这道菜,每次去中餐馆必点,从来没有人问我:你懂鱼香肉丝吗?音乐也是一样道理,没有懂不懂的问题,喜欢的就多听,不喜欢的就少听甚至不听,不必想太复杂。

classicrach 发表于 2015-9-17 11:43:07

在唱片时代早期,大全集还没到论堆卖的地步,也没有盗版和油管,一个消费者买了唱片,很可能是要拿来当该曲目终极版本的,这时候录音里有明显瑕疵似乎是不能忍受的,无论对演奏家还是消费者,所以那时演奏家进录音室录音也是很有压力的。但过了唱片业黄金时代,每个重要曲目的录音版本都已经多到难以穷尽的地步了,绝大部分爱乐者已经是在拾遗补缺阶段,这时候演奏技术完美的要求就不如演奏有特别魅力和个性重要了。所以现在现场录音成为热门,再加上录音技术和处理技术的进步,无论是发掘的还是新录的现场录音都变得效果更让人满意了。

另外,有些时间段的录音室录音,可能是因为录音轨数过多,混音后反而容易糊,倒不一定比拾音设定合理的现场录音效果出色。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不少演奏家包括大师陷入的误区——谈现场和录音室的差别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