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1-7 23:57:31

长征组歌、长征交响乐及其他

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根据肖华填写的词,编写了个组歌形式的《长征》。谱曲的是晨耕、生茂、唐诃、遇秋。这个四人帮很厉害,几乎统领了当时革命歌曲的半壁江山。如果是今天,钱袋装不下。

战友文工团当年那几个知名唱歌的,贾世骏、马国光、马玉涛都参与演常,他们也因为这个四人帮大量的新作品而风光天下。

组歌写成于1965年,文革后期被拍成记录电影,很轰动。
看看写的词,是叫“新体格律诗”,还是“革命格律诗”?

1《告别》
(混声合唱)

红旗飘,军号响。
子弟兵,别故乡。
王明路线滔天罪,
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主力上征途,
战略转移去远方,
男女老少来相送,
热泪沾衣叙情长。
紧紧握住红军的手,
亲人何时返故乡?
乌云遮天难持久,
红日永远放光芒。
革命一定要胜利,
敌人终将被埋葬

2《突破封锁线》
(二部合唱与轮唱)

路迢迢,秋风凉。
敌重重,军情忙。
红军夜渡于都河,
跨过五岭抢湘江。
三十昼夜飞行军,
突破四道封锁墙。
不怕流血不怕苦,
前仆后继杀虎狼。
全军想念毛主席,
迷雾途中盼太阳。


3《遵义会议放光辉》
(女声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

苗岭秀,旭日升。
百鸟啼,报新春。
遵义会议放光辉,
全党全军齐欢呼,
马列路线指航程。
雄师刀坝告大捷,
工农踊跃当红军。
英明领袖来掌舵,
革命磅礴向前进。

4《四渡赤水出奇兵》

(女高音领唱与合唱)
横断山,路难行。
天如火,水似银。
亲人送水来解渴,
军民鱼水一家人。
横断山,路难行。
低重兵,压黔境。

(男中音领唱与合唱)
战士双脚走天下,
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
兵临贵阳逼昆明。
敌人弃甲丢烟枪,
我军乘胜赶路程。
调虎离山袭金沙,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5《飞越大渡河》
(混声合唱)

水湍急,山峭耸,
雄关险,豺狼凶。
健儿巧渡金沙江,
兄弟民族夹道迎。
安顺场边孤舟勇,
踩波踏浪歼敌兵。
昼夜兼程二百四,
猛打穷追夺泸定。
铁索桥上显威风,
勇士万代留英名。

6《过雪山草地》
(男高音领唱与合唱)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

7《到吴起镇》
(齐唱与二部合唱)

锣鼓响,秧歌起。
黄河唱,长城喜。
腊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悬崖当云梯。
六盘山上红旗展,
势如破竹扫敌骑。
陕甘军民传喜讯,
征师胜利到吴起。
南北兄弟手携手,
扩大前进根据地。

8 《祝捷》
(男声领唱与合唱)

大雪飞,洗征尘。
敌进犯,送礼品。
长途跋涉足未稳,
敌人围攻形势紧。
毛主席战场来指挥,
全军振奋杀敌人。
直罗满山炮声急,
万余敌兵一网尽。
活捉了敌酋牛师长,
军民凯歌高入云。
胜利完成奠基礼,
军民凯歌高入云。
  
9《报喜》
(女声领唱与合唱)

手足情,同志心。
飞捷报,传佳音。
英勇的二、四方面军,
转战数省久闻名。
历尽千辛万般苦,
胜利会聚甘孜城。
全军痛斥张国焘,
欢呼北上并肩行。
边区军民喜若狂,
红旗招展迎亲人。

10《大会师》
(混声合唱)

红旗飘,军号响。
战马吼,歌声亮。
铁流两万五千里,
红军威名天下扬。
各路劲旅大会师,
日寇胆破蒋魂丧。
军也乐来民也乐,
万水千山齐歌唱。
歌唱领袖毛主席,
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歌唱领袖毛主席,
歌唱伟大的共产党。


有一种有趣的传闻故事:
当时,为肖华《长征组歌》谱曲的,有两套创作班子。一套是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的时乐蒙等人,一套是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的唐诃等人。

两套班子创作两种版本,即“总政版”和“战友版”。经过周恩来和解放军总政治部头头脑脑的审评,认为各有所长,派上了不同的用场:“总政版”的《长征组歌》,作为经典,由总政文工团排演,向当时正在北京召开的全军高级干部会议作了汇报演出,并摄制成电影片。。“战友版”的《长征组歌》,作为普及作品,由战友文工团排演、推广。

然而,摄制工作刚开始筹备,就出现了文革。 本来两种版本,如今却成了半壁江山。普及版的《长征组歌》已经上演千场,经典版的长征组歌却销声匿迹了。后来拍的电影是所谓的普及版。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1-8 00:08:00

交响音乐长征

上海的老音乐家丁善德写过一个交响乐《长征》。
根据资料介绍,《长征交响乐》作于1960-1962年间, 全曲由《踏上征途》、(红军 各族人民的亲人》、《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等九个乐章构成。1962年5月由上海交响乐团首演。

以前我有一张唱片,是中唱出的,不知道是哪一次的录音,更不知道是谁指挥演奏的了。从音乐来说,确实不如组歌好听。所以他的外甥余隆前年不拉出来叫中国爱乐重新排演,恐怕大家早都忘记了?

哦,这个老家伙还是值得尊敬,是他在上海音乐学院当教授时候,大胆提携陈钢参与“梁祝”创作,成就了这部小协和二个新人。

过去只当丁善德是教作曲的,因为他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现在才知道,他是作为钢琴家出名的,什么集作曲家、钢琴家于一身,呵,邪门邪门!:D :D :D

siNger 发表于 2003-11-8 00:10:56

晕,这字都是您自己打的?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1-8 00:18:53

长征路到底有多远

35岁的乔斯林和37岁的麦克尤恩是英国人,他们在去年10月16日从江西瑞金起步,用了384天走毕全程抵达陕西延安。

他们根据行进速度、地图和路标来计算距离,发现行程大约是6100公里。

对于这项发现,中国官员保持怀疑态度,不过,有些却承认中国历史书可能不是完全准确。

北京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李东朗说:"长征是否真的走了二万五千里不好说,因为红军走过了偏远的山区,他们计算的距离都是靠当地人的估量。"

延安外事办的官员说,"长征"是一种精神,距离本身不是一个问题。

一名****党史学家质疑说,他们真么知道确实路线和距离。他们用的是什么地图?

根据党史纪录,被中国工农红军是在1934年10月6日黑夜从江西瑞金出发,突破蒋介石国民政府军围剿开始长征的。出发时候大约10万人,经过370日的艰苦跋涉,1935年10月到达延安时只剩下2万8的人。

"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经过了赣(江西)、闽(福建)、粤(广东)、湘(湖南)、黔(贵州)、桂(广西壮族自治区)、滇(云南)、川(四川)、康(西康)、青(青海)、甘(甘肃)、陕(陕西)、豫(河南)、鄂(湖北)13个省,穿越了苗、瑶、壮、侗、布依、土家、纳西、白、彝、藏、羌、回、裕谷等十多个少数民族地区。途中翻越了五岭、乌蒙山、横断山、秦岭、六盘山和湘江、乌江、沅水、资水、金沙江、大渡河等高山大河。


法新社报道,乔斯林和麦克尤恩是英国艾塞克斯大学的同学,也是英文《中国日报》的前编辑。

乔斯林说:"长征是新中国发源的神话。当中可能有些夸张,但是那不损它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史诗。"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1-10 08:27:53

丁善德的交响乐《长征》听了几回没找到感觉。《长征组歌》前年音协开价60万向词作者买版权的事后来不明所以,哪位晓得的给说一说?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1-10 09:33:56

60万不卖,行情看涨?

也问问:《祝捷》那个领唱的男声是个唱民歌的,唱得很不错。
他叫什么名字,忘记啦,谁能告诉我?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1-10 10:10:16

也说两支民歌:

一:

黄杨扁担软溜溜,挑担白米下柳州。人说柳州的姑娘好,柳州的姑娘会梳头。

大姐梳个蟠龙卷,二姐梳个桃花纽。只有三姐梳的巧,梳一个狮子滚绣球。

二:

高高山上一树槐,手搬槐枝望郎来,娘问女儿你望啥子哟,我望槐花几时开。

大饼 发表于 2003-11-10 10:39:46

老农,后面是什么民歌,另开一帖给介绍几首云南民歌?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1-10 10:46:12

四川的。真是写绝了。呵呵。
饼版主发话了,我就试试看吧。

大饼 发表于 2003-11-10 10:59:46

黄杨扁担那个比较熟悉,我看过宋祖英的mv,唱的好娇呦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1-10 11:06:39

宋唱的味差远去了。央视几台大晚会的云南民歌一是没味,二是发音错误。不知其它民歌也有这问题没?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1-10 11:12:13

我们这城外十几里地一小村叫南油,有个出口成歌的壮族老歌王叫农秀珍,九十几岁了。50年代进中南海给毛主席唱过。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1-10 11:36:39

民歌现在走的是一条路,就是大家统一发声的路。
具体说,就是都在音乐学院老师指导下训练歌唱。好处是总结了过去民歌的不足,尤其是高音避免单薄、刺耳。这种观点垄断了民歌,主要是以金铁林为代表的。

这种观点和做法受到郭兰英、才旦卓玛的质疑:声音好听,唱的也好,但没有个性。

这是民歌演唱中二种对立的观点?是否可能统一?:confused: :confused: :confuse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征组歌、长征交响乐及其他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