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生 发表于 2003-10-15 16:23:01

京剧老唱片

哪位有收藏?大家聊聊吧。。

祗园主人 发表于 2003-10-17 23:16:22

磁带的不少,唱片的没有;)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0 09:03:03

我有马连良的《珠帘寨》,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李世济的《锁麟囊》。还有全套样板戏(包扩后来的舞剧《沂蒙颂》和《草原儿女》)。

祗园主人 发表于 2003-10-23 12:26:21

最初由 否极泰不来 发表
我有马连良的《珠帘寨》,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李世济的《锁麟囊》。还有全套样板戏(包扩后来的舞剧《沂蒙颂》和《草原儿女》)。 《珠帘寨》是1921年的那个录音?马连良那时嗓音倒仓还没回过劲来,唱的是扒字调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3 17:04:36

78转黑胶,中唱1954年出的,具体录音时间不清楚,硬是要得,硬是好听。

白云生 发表于 2003-10-23 17:37:10

梅和李的这两张常见,偶也有。李的是80年录音吧?说实在的,俺不是很喜欢。马的这张我还真没见过,不知道是不是翻的21年百代的片子,您说说,是哪段?(总不会是程敬思那段吧?:p)
解放后中唱社翻了好一批老片子,真是让人头疼。在网上见了中唱版梅、周版的[二堂舍子],大喜过望,到手后才发现是实况录音制片。这也是所见不广造成的SIGH~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3 18:28:46

最初由 否极泰不来 发表
78转黑胶,中唱1954年出的,具体录音时间不清楚,硬是要得,硬是好听。
老兄是四川话还是云南话?
那你得找一个四速唱盘,不好找啊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3 21:44:24

呵呵,轻松一下而已,就象你说的这几天“搞得灰头土脸的”。
还有一个上海牌的78和33双速唱盘(手摇发条动力),当年留下来专门应付这些老唱片的。

否极泰不来 发表于 2003-10-23 22:20:02

回白云生友:
李克用“贤弟抬头来观瞧”和“叫太保推杯换大斗”等几段。 搞不清是不是翻的百代。

大饼 发表于 2003-10-24 08:28:55

最初由 否极泰不来 发表
呵呵,轻松一下而已,就象你说的这几天“搞得灰头土脸的”。
还有一个上海牌的78和33双速唱盘(手摇发条动力),当年留下来专门应付这些老唱片的。
手摇的?太好玩了,我只用过手摇电话
不过进口唱机多能士190、295都有78转

白云生 发表于 2003-10-24 11:53:52

这两段中唱磁带都出版了,都是翻的老片子。祗园主人说的片子是21年灌的,调门奇低,但据说当时也有销路。马另有25年高亭片一面,是程敬思唱段。29年大中华唱片有3面,嗓音、味道都好多了。

马先生在解放后就不动这些骨子老戏了。我印象中只有杨宝森50年香港和57年上海实况。倒是1976年由马长礼和李世霖拍了这部电影,据说是在毛的亲切关怀下:)

要听[珠帘寨],片子还是很多的,都比马先生的好。

[太保推杯]大段流水,王少楼有34年百代片2面,一人唱两人,比较正,余门正宗,惜但以腔胜耳。谭小培父子亦有胜利公司的这段唱片(28年?2面)。虽然时人对小培多有微词,我还是觉得他们父子合作的这段是所有片子中灌的最好的。

至于[三大贤]一段原板转流水,没的讲拉,没有比胜过余先生的了。言菊朋倒是也有这段唱片,但“哗拉拉”过与纤巧烦琐,可也真好听,个人感觉不对工。

呵呵。至于高庆奎先生,记忆中也有这段片子,呵呵,怎么说呢,不喜欢。

杨宝森氏有老唱片[养儿就是汉李](34胜利唱片?)摇板1面,风格比较清隽。彼时杨先生的摇板还不象后来那么有味道。

奚啸拨伯给人的感觉戏路比较窄,其实不然,渠亦有38年国乐唱片2面,大段摇板,真好。我感觉所有人中惟独奚氏唱出了李克用浪荡,无赖,颓唐而不失豪迈的一面,颇合老谭当年的初旨。才人伎俩,真不可测。杨宝森氏也有这段的唱片2面,我还没有听过,据说清华有人有这2面的录音,正在寻求中。

余子碌碌,无足论耳。

白云生 发表于 2003-10-24 11:59:13

四速通吃红宝石唱针的电唱机好多拉,市场价格也不贵,300块左右的应该可以听了。我这周又弄来台,杂音太大,不好,准备再去换。也准备再配台手摇的,不过放片子的刚针比较麻烦,要多准备些。

白云生 发表于 2003-10-24 12:00:18

恩,顺便请教下:本版的老唱片是不是鼎鼎大名的“只听老唱片”?

祗园主人 发表于 2003-10-24 22:22:30

白老兄高人也!

21年百代出的高庆奎唱“昔日有个三大贤”唱到“答言之间人呐喊”的时候唱片换面中断了一下,不过后面的一段流水倒是接上了。老兄不喜欢高的这段,是不是觉得高的词与一般的不太一样,而且前两个“哗啦啦”的处理速度比各家都要慢了,不太够精神?说实话这一整段高的速度都处在一个不紧不慢的状态中,缺乏李克用描述的那种紧张气氛。不过高联奎的胡琴配合算是不错,就是琴的声音差点。

谭氏父子的《珠帘寨》听过,可惜没有和其他版本对比过,不过小谭年轻时候的录音,嗓音是好的,只是处理的显的粗糙了。同样一段“娘子不必太烈性”,和余叔岩一比韵味就差的远了。我倒是喜欢他50年代以后的录音,不但唱片质量好了而且能明显的感觉到他唱工的精进。

奚啸伯早年的录音我没听过,早年他和言氏学戏,后来又有余叔岩的指点,确实演过不少戏,鼎盛时金少山也搭过他的班,一些文章都有记载。但是他解放以后戏路渐窄也是事实,有自身因素也有历史原因。56年中山音乐堂合作《四郎探母》,奚氏演过关一场,一句“任那南蛮巧改扮”的“巧改扮”三字唱的真是漂亮!后面紧接白口“马来呀”更是严丝合缝,完全不见分毫的颓唐,老一辈的修为,正如老兄所言,深不可测也!

老唱片 发表于 2003-10-24 23:02:26

“老唱片”不是“只听”老唱片!:D :D :D
只要是好的唱片,不管新的老的都想听:) :) :)
看来该改个名字叫“好唱片”:confused: :confused: :confused: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京剧老唱片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