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等巨作 有种拜读列夫-托尔斯泰的感觉 支持,器材入入出出,现在一套箱子系统,几个耳机,CAS,也很好听。 。。。。。。正文呢? 学习了,等续集 看了前言就觉得很给力O(∩_∩)O 养肥了看 如图
愚人节刚过啊/ 長文就是要時間寫作吧,大家得得吧。 引言:
〔分享而不是说服,被认知而非认同〕
这是我从音响以外学到的东西,不自觉地,也成了我对待音响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对于我来说,写音响的评论文章有双重的意义,一个是作为个人音响历程上的见证,每个人都需要经历,不是第一次买音响就可以知晓一切,从体验中学习,从学习中成长,从成长中取得成果。我喜欢音响,却讨厌着这个业界,第二个意义就是希望成为音响圈内微小的力量,我人微言轻,也许所看到的只不过是音响圈的一小部分,不过,却看着许多许多实在令人无法喜欢上的人和事,充斥着谎言和祕密,消费者得不到最真实的资讯,此篇分享,若能为喜欢玩音响的玩家提供到一点营养价值的文章,就是我最大的回报,当中的努力就值得了。
有的人兴趣是看电影,有的人兴趣是打篮球,有的人兴趣是砌模型,而恰巧我的兴趣就是玩音响,我喜欢体验不同的音响器材,我喜欢音响相关的知识,我喜欢用耳机亲身去测试不同的音响玩法,我喜欢高性价比的东西,所以才能结合出《音响消费攻略》。 不过,除了标题之外,请不要抱有过份期待,我不觉得自己有能力写出很出色的攻略,这只是将我所见、所想,并没有必胜的"金手指",也没有提升音质的祕技,所以,大部份会员朋友,在这里您就已经可以当看作完了。仍然残留着好奇心的朋友,就请您包容着努力看下去吧。
〔相信您可以有别的选择,选择您真正想要的〕
由开始发烧数年间,一直听到发烧友抱怨过去买到一些不满意的音响产品,觉得买贵了也不在少数,结果被迫以一个不合心意的价格放售到二手市场,又或者被安葬在家中的角落,浪费了无法估量的金钱。如果可以重来,大部份人都异口同声的表示情愿选择另外的方案。请放心!这不单单是您一个人面对的处境;您知道吗?超过90%的玩家是依靠别人的想法来作决定的,虽然这个数字没得到一个正规的统计,但只要仔细想想实情,其实这个结果一点也不夸张,大部份人在购买器材前都会先在网上搜寻器材相关的评测,请教其他用家或资深会员的意见,到店后会先听取销售员的意见,或者会问问身边的朋友,看杂志广告的描述,这些各式各样的查询,绝对会影响到我们重要的购买决定。
为什么我们仍然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为什么我们会在短时期内后悔自己曾经认为是明智的决定?
为什么我们会重复地作出同样的错误决定?
您有否想过其实我们都是迫不得已的呢?
资讯过多考证极少,厂方说甚么我们就只能信甚么,销售员提供意见的专业程度,产品宣传的夸张幅度,生处地区有限的选项,被筛选的资讯....没错!很多东西都是玩家不由自主的,人的大脑都更愿意接受“简单易懂”的东西,比起产品的真实价值,我们更容易得知到产品带来的心理价值,各种各样的因素也阻碍我们作出正确的消费决定。一个好消息是,接下来的每一个章节,就是为了克服这些障碍而写出来的,只要您理解到当中的用意,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高满意度的音响产品,现实比您想像中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
真正的好产品不是被广泛写成"好"的东西
而是真正得到广泛使用,被时间证明
评论员正在用甚么就是"好"最有力的参考
***
买音响不是为了别人的认可
最适合您的就已经是最好的
请更深切相信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
好产品永远多于一,无需执着于个别产品
好的产品不必是一见钟情的产品
用久了的东西能使到人安心,也令人自然爱上
***
条条大路通罗马,所有调音附件皆为各种手法
有一些品牌,他们不懂得用低价的方案去解决问题
而您绝对可以选择一个便宜的解决方法
EP01 买之前,买之后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15-4-7 22:22 编辑***
音响技术包含着两大元素:拣选好器材的眼光,和发挥好器材的方法
***
〔第一件音响器材,只有买贵,不会买错。〕
就像一球队,必先有核心球员,继而围绕着这位球员的特性去组建出能够适应他的队友,
而在音响系统中,第一件选择的器材就是系统的核心。
将好的器材放在一起只可以确保有一定效果,而不是去得到最佳的效果。
决定买的第一件音响器材,也就是要找出您最喜欢的声音。
〔您会自然地喜欢上各式各样的音响,买买卖卖,但是,就只有您真正喜欢的声音会长留在您心中〕
发烧友是三心两意的生物,男人也是花心的生物,试问那一个男性发烧友又只会满足于一套音响或者个别音响品牌呢,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如果是我们自己真正喜欢的声音,就永远摆脱不了它,会为我们留下一个情义结。
好的器材拥有实力,却可能无法令您心动,而您喜欢的器材就是拥有勾引您耳朵的能力。
尽管数量可以多于一,但您只需要知道情归何处就可以了。
〔您的预算是有限的,所以别浪费金钱在效果微细的配件上〕
好的音响是必须要很容易地被区分出来的,即使是A/B/A比对,应该是一听就能马上听到好坏的。
要仔细听才能听出区别的器材配年都是可有可无的,不值得花金钱在这些附件上。
不要买一些您不懂或者是不易用好的配件,对您来说这些都是浪费。
还有,好的配件都有一个共通特点,不是您加入后能够慢慢变好,而是您换出后马上就会变差。
〔如果您无法去改变放置音响的环境,那就要改变您拣选器材的心态〕
环境因素和房间处理已经决定音响器材的效果,这是一个公认的因素,而环境因素包括您听音响的时间、空间、您身边人对您的影响,如果您买的一套音响会影响到您的生活,可能是尺寸的问题,可能是价钱的问题,也可能是外观的问题,只要影响到您与您身边人的关系,那么,这套音响肯定不是能好好发挥作用的好音响,在这个时候,您就必须改变您拣选器材的心态,选一套能让自己开心而不是烦心的器材。
〔好器材不是指该价位中最好的产品,而是能出色达到要求的产品〕
在资讯不流通,有限的选择下,我们往往选择改变我们的要求或对好的标准,自然地,我们很容易选择错误,决定购买一件本来不完全喜欢的产品。五十步笑百步,在有限的比较下,好的定义也会有所不同,抵玩与否可以在于您决定如何使用这件产品,不过,好的标准应该是稳固不易被改变的。
〔音响是一个存在价格歧视的市场,买得便宜就是赢家〕
甚么是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当市场不存在竞争,信息不流通,又或者地区封锁和限制贸易自由的各种障碍,价格歧视就会出现。另外,音响产品存在高低全因器材散布于很广阔的价格段,名品牌或大型厂家的定价一般都是很准确的,一分钱一分货,$5000与$10000的产品是无法比较的,与此同时,若$5000能买到原来是$10000的产品,您就能取得一个很巨大的优势,然而,在音响市场上,这是有可能发生的现象。而这个现象发生一般有个大先兆,就是需要清货!原因可以是代理的转换,也可以是后继产品即将出现,也可能因为厂家提供产品直销优惠,又或者产品不受欢迎导致积存过多货量,无论是那一个原因,如果是在经销商或零售商店购买,您都可以货比三家,如果是代理商直接供货的,就先问问有没有优惠和拆扣;最低限度地保障自己的权益。
〔音响要玩出好声音,10%是技巧,90%是来自您的心态。〕
好声音是甚么?HiFi高保真吗?不是,而是您喜欢的声音。
绝对的HiFi高保真一直是不存在的,否则器材的规格早已被统一,没有音色的差异,不容许出现不同的音响效果。
试问,您拣选器材的时候会问自己是否要买一套高保真的音响吗?
每一个发烧友都一直追求着能令自己耳朵感悦耳的声音,是自己喜欢的声音。
所以,您心中的好声音,并不等于别人心中的好声音,您只需要用10%技巧去制造出自己喜欢的声音。
〔好的音响系统不是买了器材就完事,还需要您努力和用心与器材相处。〕
如果拥有好器材就能听到好声音,那音响展及代理陈列室中的声音应该就是最好的。
幸好,音响不是复制性强的玩意,是包含着很多技术和玩法的,所以放弃学习,就相等于远离好声音。
当然,您可以用额外的金钱去取得技术,这是远离性价比的道路。
===============
买之前⋯⋯
论坛发问小技巧:提供详细的资料
必须-预算范围(预算购买的每一个项目包括线材和配件)
必须-对声音的喜好(写出自己所喜欢的声音是怎样的声音,可列举一些自己听过而喜欢的音响品牌)
必须-清楚详细的写出现有的器材(可示意计划保留或打算全部换掉)
尽量-功能性的要求(是否需要与现有的其他器材配合,是不是玩CAS,是否需要无线播放)
尽量-表达实际使用环境(如空间大小,环境布置,供电情况,聆听时的习惯,空间的宁静度)
选择性-对外观或产地的喜好
选择性-会否已经有升级计划
买之前⋯⋯
看中某一个品牌后,请先到官方网站瞭解器材的详细介绍
-比较推销员说的跟官方描述是否一致,您就可以瞭解到销售员的专业性
-瞭解设计师的理念,帮助找出自己也能够认同的产品
-有助作价格的比对
-从网站设计风格、资料的详细程度、美观性、专业用词,可断定厂家和品牌的责任感
买之前⋯⋯
试听,试听,和试听
-只有不断试听和比对,您才可以找出自己真正喜欢的器材
-在不同经销商比对同一件器材,您就可以瞭解到同一件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也可减轻周边器材的参数
-使用A/B/A对比法
买之前⋯⋯
查询官方价格和二手交易状况
-查询官方价格,瞭解官方会否不时推出优惠,这些都可以帮助瞭解到产品的生命周期
-二手行情间接反映出某一件器材的真正价值,二手的价格也可作为购买新品时议价的参考
买之前⋯⋯
从历史中瞭解代理的服务,好的代理可以克服时间的考验并生存下来
-售后服务很重要的,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器材总有坏的情况
-保养服务,期限,对客户的反应速度,收取费用是否合理,避开付钱换来难受的困境
买之后⋯⋯
花时间去了解器材的特性
-只有真正和清楚了解到器材的特性,您才可以准确地为它找出周边的配搭
-能够了解到器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您才可以进一步调整和升级
买之后⋯⋯
更换发烧保险线
-这几乎是所有器材自带的短板位置,换入发烧线的保险线基本上都有升级作用
-了解到器材的特性,有了确实的声音调整要求和方向,再选对保险线的品牌
-透过重复更换和试听发烧保险线以找出最佳表现的保险线方向
买之后⋯⋯
配搭电源线和讯号线
-预算设定千元左右为基准再向上推进,合共不要贵于器材的50%
-先选电源线再配讯号线,原因很简单,电线是一对一,而讯号线是一对二的,变数更大
-以原线不断作对比,避免大幅度改变器材原有的特色和平衡度
买之后⋯⋯
解决震动问题
-逐一为器材选配,不要同一款一次买多套
-到官方网站了解抗震动的承重能力,再选配最合适性
-优先考虑二手产品,抗震动产品一般不容易损坏,假的相对线材也不多,二手也可以作试验性质而减少金钱的损失
买之后⋯⋯
用心去感受,用时间去享受
EP02 性价比算式
本帖最后由 StevenTam 于 2015-4-8 13:10 编辑甚么是性价比概念?
简单来说,收获多于付出就是性价比,而传统的性价比算式是指性能与价格的比例指数
C/P Ratio,C=Capability, P=Price
当 Capability/Price = (>1);数值越大,直接代表性价比越高。
Capability性能:
性能必须是可以接被测量和量化的参数,是可以直接比较的,是"有和没有"的比较方式
而在音响中,音质是极难量化的东西,取而代之,我们大多会以级别来代表
Price价格:
不是指定价,而是指您能买得到的价格
这一点非常重要,价格会因不同地区,不同的售卖点,不同的时间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如果您能够以一个便宜的价格买得到本来定价更高的产品,您就直接获得了更高的性价比数值。
所以,在传统的性价比算式中取得高性价比的方法有两个:
一个是找出更高性能的产品,另一个则是找出更便宜的购买手段
而在最幸运的情况下,您既能找到高性能的产品,而且这件产品卖得很便宜
看不懂吗?不要紧!
因为我可以告诉您这种传统的性价比算式在音响市场上是不合时宜的!
在计算音响器材的性价比,我们需要另外的一条算式。
=============
传统性价比算比为什么不适用购买音响器材上?
音响产品跟其他电子产品不同,拥有一个特殊而小众化的市场,而这个市场的经营模式有别于电器及电子产业
另一个原因是音响器材上是以音质为最主要的比较因素,而音质是很个性化的喜好,没有绝对的性能参照
音响性价比算式:
(真实价值 + 心理价值 + 二手价值)/(额外收费 + 虚拟价值 + 品牌常数) = (>1)
只要个别因素是存在并明显地体会到,以1填入
不存在或难以被感受和体会,则以0填入
真实价值:
真实价值 = 产品价值 + 服务价值
是音响产品本身带给用户的体验,这一点可以是在功能上,性能上或是单靠外观,
另外服务价值,包括了试听的服务,销售员提供的专业意见(顾问服务),还有售后的保养服务。
服务是一种付费的体验,这是一种广泛的消费模式,合理而且普遍。
*一般来说,产品价值都会以1填入,除非您认定它是不良品,服务价值则视个别情况而定*
心理价值:
这是个人化的参数,是一种附加数值
心理价值非常之重要,直接影响到我们选择器材所得到满意度
心理价值可以是来自广告宣传,可以是受朋友的影响,可以是情义结,也可以单纯因为销售员是一个美女
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是您欣赏的,对您而言就是有价值的东西
*可以是1或0*
二手价值:
音响器材不会玩一世,升级过程涉及多次买买卖卖,所以二手价值会是一个重要元素
*二手市场中近一年历史中,拥有成功以60%或以上折让的交易记录,数值为1*
*全新推出市场的产品为1*
额外收费:
个别地区剥削消费者的利益,
定价过高,甚至高于官方价格 (代理商的利润),
高关税
*额外收费往往存在,大部分情况为1,如果产品出现速销或打折的情况,则可以用0表示*
虚拟价值:
失实的产品描述
状态不完美的产品
经常打折扣的产品
没有保养服务的产品
*只要有以上问题,都可以填写为为1*
品牌常数:
品牌的市场定位以及产品发展的商业模式绝对会改变器材的性价比
数值决定来自品牌的发展历史
*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都以1填写*
音响性价比算式:(真实价值 + 心理价值 + 二手价值)/(额外收费 + 虚拟价值 + 品牌常数) = (>1)
结果=1, 只代表这件产品出售条件合理,并不等于拥有性价比
结果 >1, 性价比产品
结果 >3, 代表高性价比,表示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心理价值同时处于高水平,而且不受虚拟价值的影响
"音响性价比算式"不是让您准确计算出个别音响器材的性价比,
而是协助您冷静思考和了解购买决定是否锁定在一件具有性价比的产品
只要在数式中的结果小于1,我都会建议您放弃这次的购买决定 谭版提到的问题像是consumer society 与 consumer limitation 的问题
音响发烧本身是属于对电声重放相关产品兴趣的一种延伸。这个延伸已经超越了对普通消费者级别产品的追求。
在信息获取的性质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变现为会主动寻求相关资讯或者知识。
发烧上遇到的问题都应该是在处理资讯出现问题。
烧友获得器材的资讯一方面是直接体验,另一方面很大肯能就是看论坛或者各大review.
从生产商直接获得的资讯是少之又少。纵观各大HIFI 生产商的网站能提供的资讯是少之又少,更妄谈中立。
所以变相烧友能够依赖的是一众review。
既然是review,结果一定受到reviewer本身观点,角度和喜好影响,枪文就不说了
到头来得到的信息自然就是别人的信息别人的声音了。
在信息发达的今天还有多少人真正愿意花时间去获得第一手的体验呢?
所以说到头,就变成是一个时间资源稀缺性的问题。
孜孜不倦的发烧友总会到最后认识到这一点而老老实实花时间的去找寻自己的声音,这样的声音自然就会使最强的声音
希望各位道上的烧友都能够找到这个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