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 发表于 2014-11-6 11:54:34

zhzh0000 发表于 2014-11-6 10: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能夠連界面都省掉,那我就真的爽翻了。迄今為止,我三次與Stello U3對比,都敗下陣來。我再比一比。

如果对比的话,我觉得最好全部用非HiFi专用的但做工质量依然有保证的USB/BNC/RCA/电源线,比如秋叶原等民用品牌,即所谓“鸡线”。鸡线虽然不Hifi,但一般情况下都不会给系统增加啥味道或者说改变系统的特性,用hifi线的话很难区分到底听感差别来自器材本身还是线材。

zhzh0000 发表于 2014-11-6 11:58:35

清新 发表于 2014-11-6 1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对比的话,我觉得最好全部用非HiFi专用的但做工质量依然有保证的USB/BNC/RCA/电源线,比如秋叶原等民 ...

我现在只有Belkin的USB线,可以通过转接头接Chord Hugo。仁兄是直接用的原配USB线,还是用了什么线?

woodear 发表于 2014-11-6 12:08:14

stello设计团队听说是英国的

johnlincopy 发表于 2014-11-6 12:14:24

我个人对“鸡线”的理解是“机线”的谐音,及随机线。
这些hifi器材随机线我认为普遍还是比秋叶原好一点?
用的线如果太差反而线会变成短板导致器材被掩盖吧

zhzh0000 发表于 2014-11-6 14:13:55

woodear 发表于 2014-11-6 12: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stello设计团队听说是英国的

这样子啊,那韩国人沾光了。中国不是也可以雇佣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或其他什么人设计麽?

zhzh0000 发表于 2014-11-6 14:14:57

清新 发表于 2014-11-6 11: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对比的话,我觉得最好全部用非HiFi专用的但做工质量依然有保证的USB/BNC/RCA/电源线,比如秋叶原等民 ...

我理解仁兄的目标。要达成那个目标,很有可能专业的线材是最适合的。

zhzh0000 发表于 2014-11-6 14:19:14

johnlincopy 发表于 2014-11-6 12: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个人对“鸡线”的理解是“机线”的谐音,及随机线。
这些hifi器材随机线我认为普遍还是比秋叶原好一点? ...

中国的秋叶原那个牌子的线材的确有点儿小问题,呵呵

清新 发表于 2014-11-6 15:02:15

zhzh0000 发表于 2014-11-6 11:58
我现在只有Belkin的USB线,可以通过转接头接Chord Hugo。仁兄是直接用的原配USB线,还是用了什么线?

Hugo我用得是Nokia N8手机上的,随机线总让人产生未插好的错觉。

zhzh0000 发表于 2014-11-6 18:54:33

清新 发表于 2014-11-6 15:02
Hugo我用得是Nokia N8手机上的,随机线总让人产生未插好的错觉。

我好笨!其實,這個規格的USB 線是世界上最多的USB 線,只是在音響界不常見。我只需要找一條品質好些的就成了。多謝仁兄的提示!

foxdddd 发表于 2014-11-6 21:08:03

ap2确实太干瘪

foxdddd 发表于 2014-11-6 21:09:53

同为berkerly用家表示横向声场巨大,细节多且自然,因为撑开了,声音温润饱满,对于没有区别表示不太理解。

zhzh0000 发表于 2014-11-6 21:30:32

终于发现怎样在回帖中发图了,但还不知道怎样在主贴中发图{:1_126:}

liubaba123 发表于 2014-11-6 23:04:19

zhzh0000 发表于 2014-11-6 10:3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除去那些倉促無奈,粗製濫造的便宜界面,仁兄有什麽新的界面值得推薦麽?

不懂啊,界面玩得不多,最近也转火线了

清新 发表于 2014-11-6 23:23:56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14-11-7 00:16 编辑

foxdddd 发表于 2014-11-6 2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为berkerly用家表示横向声场巨大,细节多且自然,因为撑开了,声音温润饱满,对于没有区别表示不太理解。
今天忍不住又A/B了一番, 而且第一次将光驱直播和同一台光驱抓轨(flac)加入对比, 惊讶的发现光驱直播的声音跟flac区别很大, 有berkeley加入时二者的听感区别是一耳朵的问题: 播放naim sampler 7试音碟 (naimcd130),光驱直播时吉他泛音明显丰富(中高段更加晶莹剔透), 人声齿音更清晰, 吉他共鸣感更强(其实强到有点泛滥了, 导致声底混浊且有些轰头). flac声底明显更干净, 中低频更紧致(吉他不再轰头), 耐听性无疑更好些. USB直入Hugo的话光驱与flac的音效区别依然如前所述,但区别明显没有有berkeley加入时那么明显. 也就是说,在我这套系统上(Thinkpad, XP, foobar2000), 加了berkeley后对PC原始数码输出的音色变化变得更敏感.

Berkeley给Hugo带来的另一个好处是更干净的声底, 这在不同的搭配下均感受到过, 但干净的程度并不明显, 几乎可以用微妙来形容: 不告诉你的话, 不见得能A/B得出来, 但长时间聆听时该区别确定无疑的. 声场宽度深度等并没有berkeley的加入产生太明显的变化,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hugo自身的声场已经非常庞大且规整了. 但berkeley加入后, 声音的"空间感"变得更明显了, 这种空间感可以描述为HD800声音在听某些曲子时会有种"空旷"的感觉, 而这种空旷感在USB直入Hugo甚少有机会感受到. 人声尤其男声磁性/厚度等方面的变化? 应该也是有的, 但在不知道具体改变为何且没有找到合适的曲子的前提下依然不容易区分出来: 听某些男声, 比如亚明的<某天某地某人>会感觉berkeley增加了声音的烟火气, 而USB直入Hugo则显得过于疏远, 亚明声音感染力不如berkeley加入的情形.

清新 发表于 2014-11-6 23:28:29

本帖最后由 清新 于 2014-11-7 00:29 编辑

USB直入Hugo的话最大的特点是平顺自然, 加了berkeley后可以再加上两个词: 沉静全面.

买berkeley之前就有种预感, 有可能berkeley同Hugo脾性不是很合, 二者不一定能擦出火花, 所以同时还很期待Berkeley同轴直入Naim Unitilite的结果. 但这两天自己兴趣都在berkeley + Hugo上了, 忽略了unitilite. 刚才听亚明, 已经发现berkeley同naim的确可以擦出火花, <某天某地某人>音乐的氛围感太强了, 亚明的平实沙哑直抒胸臆的声音特质扑面而来啊. Tom Russell <The Man from God Knows Where> 的表现也让我惊喜.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精巧好声的耳机系统——我的三小强 AP2 + PP + Hugo 27楼有图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