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harmonie “late night”
本帖最后由 天籁C.Z 于 2014-1-12 20:07 编辑最近去了一次柏林,听到了一场比较“特别”的音乐会。它的特别之处就是开始的时间比较晚,氛围非常轻松。有种让人回到19世纪的感觉,大家都以音乐作为娱乐方式。
Philharmonie “Late night” 可以说算是正式音乐会后的余兴节目了。正式音乐会一般是从20:00 到 22:00。而它就在这之后半小时举行,时长1小时15分钟,中间没有休息。票价统一10欧,位子自选(抢)。音乐会演奏成员是前面一场音乐会参与演出的柏林爱乐的部分乐手和指挥Sir Simon Rattle。这次的音乐会主要是介绍法国作曲家的作品。Sir Simon Rattle会亲自做一些介绍。这次他甚至亲自上阵,用钢琴来作部分伴奏,这是很难得一见的。
整场音乐会非常诙谐幽默。尤其是最后演出Jacques Ibert的Divertissement的时候, Sir Simon Rattle 把他英国式的幽默发挥的淋漓尽致。就当他做完乐曲终结的手势并自我沉浸的时候,钢琴突兀地响起。Sir Simon Rattle很惊讶的转身望向钢琴演奏者,然后很气愤的立刻组织乐队“还击”,情绪亢奋。他还时不时地在合适的时机指向钢琴,示意乐队把它“干掉”。乐队也能做出非常及时的回应,那一刻非常有趣。柏林爱乐的乐手最后也忍不住笑了出来。边演奏边笑一定不容易吧,不过他们做得不错,毕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乐团。最后谢幕介绍乐队成员时,Sir Simon Rattle甚至做出对钢琴演奏者扇脸的动作。音乐会在一片笑声中结束。Sir Simon Rattle给我感觉就是和音乐在做游戏。我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诙谐幽默,让听众充满笑容的音乐会。最后很多人都去补拿了节目单。
本帖最后由 天籁C.Z 于 2014-1-12 19:32 编辑
再来赞一下之前一场Berliner Philharmoniker的演出。指挥是SEMYON BYCHKOV,钢琴MENAHEM PRESSLER。演出曲目是莫扎特K453和肖斯塔科维奇的The Year 1905。
这是我第一次现场听柏林爱乐的演出。柏林爱乐让我震惊的是他们的声音非常轻盈灵动,一点都不厚重,但是有着极其高的intensity。这大概和用弓方式有关吧。同样一个音符,柏林爱乐能演奏出更多的感情色彩。他们释放音符的方式很特别,非常凝聚而不散,一股一股地很快地向外释放。这在cd中有时能感受到,但是现场更加明显。他们即使是演奏莫扎特这种小型的协奏曲,释放出来的能量确实惊人的。这种能量并不是指音量大,而是非常高的intensity。
肖斯塔科维奇的11号交响曲对乐团来说是非常考验其实力的。以前听过一次非常失败的,音量又大又散,音色又糙的演出。柏林爱乐确实了得,没有任何的粗糙感,整齐划一,质感良好。尤其是从极强到极弱的转换,收得干净利索,同时衔接又很顺畅。那一刻真有种被石头砸到了深渊的感觉。整首乐曲的非常dynamic。和很多中等水平乐团不同的是,他们的大动态是通过极佳的极弱演奏作铺垫来达成的,而非依靠蛮力。于此同时,他们声音本身哪种极强的intensity也把动态幅度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最后赞一下爱乐厅。音效很好,声音很open,空气感极佳。就是设计得有点复杂,一不小心就走错地方了。 是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指挥那哥们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