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ase 发表于 2013-12-3 18:58:43

从指标到感觉——技术中的具身性

参考文献:
Don Ihde, Technology and the lifeworl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Embodied cognition: A field guide, Michael L. Anders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49 (1):91-130 (2003)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Heidegger。
SenseDatum Theories, Frankfurt Jackson, etc



论坛里经常讨论,最流行的观点是,器材要么为了音乐本真的还原,或者像日本立体声一样,说器材为了独特地表达(所谓器材演奏家)。
略微思索一下,不难发现,器材本身不能发声,没有软件,环境,仍是无源之水。显然,器材和音乐并不是直接地互相影响的。

Ihde:
一切的手段包括器材,软件,环境等,都可以用技术来概括。于是我们有了一个简单的范式:我——技术——新的听觉感知。不管这种技术的实现手段是什么(HIfi,舞台,助听器),这至少不等于直接或不借助工具的听。
这种与世界的生存的技术关系,即为具身性关系(embodiment relations),在这种情景中,我一特殊方式将技术融入到我的经验中。伽利略来说: 伽利略---望远镜-----月亮.技术实在是在听者与听到的东西之间,而听觉所向却不指向技术,而是指向与另一边。

Phase 发表于 2013-12-3 19:04:25

具身作为一种活动,最初也具有含糊性,它必须是能学会的,具有一定的透明性。当初次带上镜片,有一段时间的学习,学习后,技术的透明性往往让我忘了镜片的存在,从而镜片的技术融入了我自身知觉-身体的经验中——它们抽身而去(withdraw).
y一种更为复杂的具身性来自于机车驾驶与电脑操控,在某种形式中,我们“感觉到了”路面的潮湿,虚拟空间的狭窄,工具(鼠标,发动机等等)的涩与滑,响应速度的快与慢又往往带来不一样的使用体验。在音响技术中,各种配件,搭配,摆位,似乎也能发掘对象内容的不同侧面,并将器材通过技术延伸为自身的一部分
发烧友,往往就是迷恋于这种具身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指标到感觉——技术中的具身性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