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k03 发表于 2013-4-23 22:44:46

file:///C:\Users\CRY\AppData\Local\Temp\LY6DR3ISJE0)6K)L)]~VIZK.gif卡拉扬同意,其余两人不发表意见

rosin 发表于 2013-4-23 23:48:14

原帖由 standalone 于 2013-4-22 16:3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贝七、马五、柴五。
庸俗的慢乐章和恶俗的末乐章。
马五还算俗啊。。

diewalkure 发表于 2013-4-24 08:03:59

贝多芬、莫扎特、卡拉扬。
这里的俗只是说经常提起的。

vincentlyl 发表于 2013-4-24 10:57:15

用猪的方式听音乐,任何音乐稍稍听多了,就会比较容易觉得俗。

bbcc 发表于 2013-4-24 16:39:36

老卡还俗?老卡做什么音乐都是浩然正气啊。只是并非所有音乐都需要浩然正气的,对别人来说,如果没有就算了,该怎么着怎么着,老卡就不答应,没有我给你加上。

ABS不等于防抱死 发表于 2013-4-24 17:43:11

无语 无语 再无语

byyi 发表于 2013-4-24 21:03:14

新的不如旧的
年长的不如年轻的
立体声的不如单声道的

kevinsh 发表于 2013-4-25 10:49:29

原帖由 tolevs 于 2013-4-23 12:4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穆特、阿卡多、红杉仔

前两个不同意。

yukuai11 发表于 2013-4-25 11:09:36

对于卡拉扬早年的录音我也有点不以为然,他60年代的贝多芬确实比80年代录得有生气,晚期的莫扎特比起以前来简直有些腻味。不过要听有生气的贝多芬为什么不选择福特文格勒呢?要听清新的莫扎特为什么不选择瓦尔特呢?

所以卡拉扬之不可取代还是他晚期在DG的那些大俗碟确立的,尤其是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一类的作品与他精神风格非常契合。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17505&uk=2231671480

链接为大俗的“最后四首歌及其他”

一个厨子如果上的所有菜都是酱爆,当然客人要骂街,但是不能因此否认了这个厨子确实对于酱爆菜很拿手。

[ 本帖最后由 yukuai11 于 2013-4-25 11:11 编辑 ]

yukuai11 发表于 2013-4-28 10:18:01

听海菲茨的协奏曲总有一点违和感,小提琴是“压”着乐队的,而不是一种平等的交流。郑老在《春风风人》中曾提到海菲茨留下过一个和托斯卡尼尼的录音,托的气场比年轻时的海菲茨还要强大,所以留下了这么一个“像协奏曲的”协奏曲录音。海菲茨年轻时琴音确实如“绸缎一般光滑”。可是论及发音,可能还是法比学派和意大利人更有特色吧。听过海菲茨早年的录音我倒是对于他凌辱乐队的唱片更喜爱了。

讲“三俗”不能不提一些比较俗的曲目。在协奏曲当中可能就是所谓的四大了。我认为这四大都不是海菲茨的拿手领域。贝多芬和勃拉姆斯深沉,柴可夫斯基滥情,孟德尔颂华贵。听过海菲茨以后,奥义斯特拉赫、西盖蒂、菲拉斯、弗兰西斯卡迪之类好像显得动作都不太利索,不过更言之有物。

海菲茨的特色还是在于冷峻、险峭。这使得他的西贝柳斯小协几乎独步天下。同样很容易找到他在EMI和RCA的录音比较。参考系列的录音一贯的雅致,但是格局不大。我还是更喜欢RCA版。海菲茨就该像美国大片,让人如坐过山车一般目眩神迷。美国大片很俗吗?套用Stern的话,只有对于电影理解到了一定程度,才能理解美国大片了不起在什么地方。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固然是因为看的角度不同,视力好坏也是有影响的。

分享一张海菲茨在RCA的Korngold,年轻的时候对那个封面喜欢的不得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翻出上一次听还是多年以前的唱片时多少有些感慨呢?同一首曲目,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演绎。同一张唱片,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听感。变化多么大啊。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22150&uk=2231671480

gravity17 发表于 2013-4-28 10:21:45

美国大片不一定俗,但是这几年的美国大片不是一般地俗

以上个人观点:lol

yukuai11 发表于 2013-4-30 14:05:52

虽然说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但是有那么多音乐家,总需要贴贴标签才比较容易记。卡拉扬就叫“指挥皇帝”吧,海菲茨就叫“二十世纪技巧最出色的小提琴家”吧,至于霍洛维茨,他好像顶着“最后的浪漫主义钢琴演奏大师”。

大家为什么喜欢“浪漫主义式”的演奏,比较一下鲁宾斯坦年轻时和晚年的录音就再清楚不过了。而且二十世纪后半叶还有各种劳模一个劲录“全集”,如果把几十首奏鸣曲从头听到底,一定会想,还是很久很久以前那种晚饭过后去听的轻轻松松的演奏会有意思。

这几年二十世纪早期的所谓“钢琴演奏黄金时期”录音逐渐被挖掘出来,显得霍洛维茨不过如此。为什么呢?因为他在乎,所以无法真的浪漫起来。像卡拉扬、海菲茨、霍洛维茨这种一辈子一帆风顺的艺术家是不幸的。古人言“文章憎命达”,又云“不平则鸣”。很多时候只为一浇胸中块垒,出来的东西反而比平时苦心经营的要好得多。这里的三位,福禄寿名都占了,有什么块垒可浇呢?而且鸟儿若爱惜自己的羽毛就不能尽情飞翔,艺术家如果名气太大演出的时候也难免束手束脚吧。所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人见”,婆娑世界所有的事总要带点缺憾。有时候没有遗憾又变成最大的遗憾。

话又说回来,如果真能去听次霍洛维茨现场的话,从音乐厅走出来一定会在心里说“刚才那场演出真好啊”,甚至几十年过去还是会想“当年那场演出真好啊”。

分享一下大俗的“汉堡最后的Recital”。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426577&uk=2231671480

[ 本帖最后由 yukuai11 于 2013-4-30 14:06 编辑 ]

agnostic 发表于 2013-5-3 11:38:58

最俗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俗而纠结于什么头版、日版、live录音

yukuai11 发表于 2013-5-3 12:22:31

其实是人就多少有点收集癖啦,也不是什么大毛病

marygbeach 发表于 2013-6-3 09:09:05

小白 发表于 2013-4-22 16: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四季、命运、悲怆。:lol

连起来:四季的命运就是悲怆。

想问问白版说的悲怆指的是贝多芬还是老柴的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古典音乐“三俗”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