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雅沙成为巨星而托沙没有?一个音乐现象
在20世纪的小提琴史上,雅沙·海费茨是一个公认的超级巨星,无数人膜拜顶礼的对象,粉丝群体庞大,包括了无数乐迷和专业小提琴家。20世纪没有一个小提琴家象他那样对小提琴演奏起了那么大的影响。有人把20世纪的海费茨和19世纪的帕格尼尼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位是历史上最伟大、对小提琴演奏影响最巨的小提琴家。然而海费茨并不是没有可以相提并论的“对手”。很多小提琴爱好者会举出米尔斯坦的例子,认为米尔斯坦是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当然,克莱斯勒、奥伊斯特拉赫,都可以称为与海费茨旗鼓相当的对手。
其实海费茨还有一个关系更近的对手,和他师出同门,而且从小就是直接竞争的关系。这就是托沙·塞德尔(Toscha Seidel)。塞德尔和海费茨一样也是犹太人,出生在俄罗斯的敖德萨,比海费茨稍大不到1岁,可谓年龄相当。他先是跟奥尔的一个学生学琴,但很快就进步神速而直接来到奥尔的门下,并受到奥尔的宠爱。当时,虽然奥尔门下人才济济,但奥尔最宠爱和重视的两个明星学生,就是雅沙和托沙这两个“沙”。在奥尔的眼里,塞德尔是一个能和海费茨匹敌的顶级小提琴家。
雅沙和托沙两人分别于1917年和1918年来到美国登台演出。两人的美国首演都是在卡内基音乐厅,海费茨的亮相时间是1917年11月7日,塞德尔是1918年4月14日。海费茨的卡内基首演之成功,那是不必说的了,堪称美国音乐史上最轰动的音乐会之一,整个小提琴界的知名人士都去听了,著名乐评人也都去了,听了之后奔走相告——这个世界出现了一个神级的小提琴天才!RCA Victor马上和海费茨签约灌录唱片。
晚来5个月的托沙·塞德尔就没有海费茨的幸运和成功了。虽然他的卡内基音乐会也引起了轰动、得到了好评,但记者们、乐评家们看到的,是一个没有海费茨那样人格魅力、舞台形象的矮小男孩,仅此而已。
下图为青春年华的托沙·塞德尔。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e/Toscha_Seidel.jpg/424px-Toscha_Seidel.jpg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3-9 22:26 编辑 ] 长得不好看连成就也会遭到"打折"。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事实本就如此。 根据记载,我们不难分析判断出,塞德尔在个人形象、舞台形象、个人魅力方面,明显不是海费茨的对手。英文里有一个词Charisma,大致可以翻译为“个人魅力”,是一种人的气质、外表所造成的观感,而海费茨不仅琴拉得好,而且属于很有charisma的那种,而塞德尔哪怕琴艺丝毫不弱于海费茨,但charisma方面就差多了。这是公认的,大家都看得见的。
海费茨在舞台形象不要说和塞德尔比,简直可以说所有20世纪的小提琴家里最酷的一位。拉琴时完全不动声色、修长的身体笔直、左臂高举,再艰难的乐段也如履平地,跟玩儿似的,完全看不出吃力,这是非常Cool的一种形象,简直可以令乐迷们倾倒。很多小提琴家在拉到难的地方、或者需要拉奏强音的地方,会不由自主地弯曲身子、显示出“用力”,而海费茨的表演从来不会显示出“用力”,似乎轻轻松松就拉出很强烈的效果。你要问我的话,我觉得,这非常地Cool。
塞德尔的舞台形象就差太多了。他上半身矮短,拉琴时肩膀下垂,手臂摇来晃去,简单说就是舞台形象一般,没有什么迷人的地方,毫无“明星”的范儿。小提琴家的舞台形象这个东西,虽然和小提琴技艺没有什么关系,但对观众来说,视觉效果毕竟差多了。
海费茨身上集合了顶级的小提琴技艺和明星一般的个人风范,而塞德尔嘛,只能闭着眼睛听琴了,睁开眼睛就会发觉,这位“托沙”实在缺乏明星派头!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3-9 22:30 编辑 ]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3-3-2 22:18 发表
让我说句自己的心得感想——我觉得古典演奏家,很多也是靠捧的,谁在捧呢?其实是唱片公司。哪个唱片公司挖掘出了一批老录音神马的,为了把唱片卖出去,必然要捧这位演奏家,最好是捧成神人,挖掘出的录音, ...
个人觉得海菲茨所谓的第一人地位跟唱片公司的包装也有关系~当然他确实是最为伟大的小提琴家之一,但是米尔斯坦,奥胖,柯岗都是同等级别的 海菲兹的Charisma来了,强大的绝对零度气场,瞬间让周围的空气凝固。
[ 本帖最后由 chaisan 于 2013-3-9 22:52 编辑 ] 成为海菲兹那样要靠命的 哪有塞德尔的录音呢? 塞德尔的唱片录音数量远远少于海费茨,而且由于这个人长期的被忽视,被翻制成CD的更少。我所知道的,Biddulph出过一张CD,Pearl出过一张CD。Biddulph的那张大多是小品,而Pearl的这张,内容比较重要,包括了勃拉姆斯的2首小提琴奏鸣曲、格里格的小提琴奏鸣曲、一首改编的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录制时间都在1925年之后,所以都是电气录音,音质还可以,比较清晰地记录了塞德尔的小提琴音色。
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51xa3fGVfBL._SL500_AA300_.jpg
我晚些把Pearl的这张碟抓轨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家都听听托沙·塞德尔这位奥尔门下与海费茨齐名的小提琴牛人。
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61c6f4W0sfL.jpg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3-10 11:26 编辑 ] 就我个人的听感而言,这张唱片上可以清晰地听出塞德尔演奏的优点,包括传奇性的发音、揉弦、绝好的音准、可靠坚实而轻松自然的技巧。这里特别提一下塞德尔的小提琴发音,因为这是被提得很多的一个特点。不少小提琴评论家特别指出过,塞德尔的小提琴音色是非常浓郁、饱满、丰富的,与海费茨、埃尔曼完全可以并列,属于奥尔培养出的小提琴家中发音最漂亮的之一。他的揉弦十分有个性,幅度不大、音很准但频率“密集”,而且根据音乐需要可以有丰富的变化。海费茨的独有揉弦是经常被人提及的,但我觉得塞德尔的揉弦功夫绝不在海费茨之下。在发音和揉弦功夫方面,在音准的方面,这两人确实是一时瑜亮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3-9 23:18 编辑 ] Pearl这张唱片中的音乐都是很严肃的作品,不是那种沙龙小品,所以要求演奏家有良好的乐感和对作品的风格理解。不是单纯靠炫技、靠卖弄技巧烟花可以搞定的。在这里可以听出塞德尔的taste和作品风格感是毫无问题的,是一位非常认真而端正的经典作品诠释者。不过从演奏个性来说,我觉得塞德尔还是更多“浪漫派”作风,包括自由速度比较多、滑音用得比较多。和海费茨相比,海费茨的音乐处理要更“摩登”一些,少一些浪漫派的自由感,而更多现代派的精准、简洁、节奏稳定。这当然主要也是个性使然,并不是海费茨故意要“摩登”。海费茨的演奏性格就是不多愁善感、 不拖泥带水、喜欢干脆简洁地处理音乐、有时甚至有点“斩钉截铁”。凑巧的是,这种演奏风格,有意无意中契合了20世纪中期开始盛行的理性化、反浪漫化演奏风格。
我个人觉得,这一演奏风格上的差异,也对两人命运的不同有一定的影响。简单说就是托沙·塞德尔那种浪漫化的自由演奏风格,到了三十年代后就显得“老派”了(其实埃尔曼也是如此),而海费茨的演奏风格更接近逐渐开始盛行的现代派的要求,听上去更“摩登”,因此更符合潮流。所以我们看,奥尔门下的几个顶级天才,埃尔曼、塞德尔,到了30年代后,风格都显得老派了,跟不上时代潮流了,而海费茨一直能红下去,当时没有人会觉得他的演奏“老派”。米尔斯坦也是如此。所以演奏家的音乐处理风格,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和潮流,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海费茨也象塞德尔、埃尔曼那样拉琴,执著不改变,我估计到了一定时间也红不下去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3-9 23:40 编辑 ] 海菲茨的台风。。
记得看大师课他教弗里德曼 他笑话弗里德曼的姿势 弗里德曼拉了一段维尼亚夫斯基 嗨老说 你啊 手臂举得很高 很好 但我注意到你拉着拉着就这样了(然后身体倾斜状 琴也不和地面平齐了)你如果要这样的话 你得这样(一边歪下去 但琴和地面仍然平行)
当时我就喷了。。 话说塞德尔后来怎么样了呢?不少小提琴迷可能知道——跑到好莱坞的乐队里拉琴去了,在几部电影里出现过他的小提琴独奏。作为一个顶级的古典小提琴演奏家,这好像有点掉身价,但这是他自己的兴趣所在,挺有意思的。也就是说他不是在古典音乐圈里混不下去被迫去为好莱坞电影拉琴了,而是他自己愿意干这个。同时他也教教琴、录点唱片啥的,总的说来命运没有使他象海费茨那么走红,但他的心态也不错,没有太大的野心。他甚至在二战期间参加了美国海军,在军队的乐团里拉首席小提琴,并且客串敲钹。1962年,塞德尔逝世,此时美国的音乐圈里很少有人还记得这位小提琴家了。 总结一下,简单说就是,托沙·塞德尔和雅沙·海费茨,这两位起点几乎持平的小提琴天才,在奥尔门下时是一时瑜亮,但走出师门后,一个成了伟大的小提琴大师,一个却在默默无闻中逝去,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两人外表、气质、舞台形象、个人魅力方面的差距,另一个,是两人演奏性格的差别——海费茨的演奏更“现代”,更符合时代的需求,而塞德尔的演奏风格比较老派,30年代之后就逐渐显得不符合主流口味了。
所以演奏家的“星运”,看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其实还是可以分析出原因的。本身的演奏技艺当然是重要的,但除了演奏技艺之外,有些其他因素,也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特别重要的是外表、气质、舞台形象。不要说这些是虚的、是外在的东西,和音乐无关,它确确实实可以非常重要,甚至重要到可以决定一个演奏家的命运。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3-10 00:07 编辑 ] 原帖由 defaultoasis 于 2013-3-9 23:3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海菲茨的台风。。记得看大师课他教弗里德曼 他笑话弗里德曼的姿势 弗里德曼拉了一段维尼亚夫斯基 嗨老说 你啊 手臂举得很高 很好 但我注意到你拉着拉着就这样了(然后身体倾斜状 琴也不和地面平齐了)你如果要这样 ... 不知道海老看到印度小提琴的标准姿势会不会晕倒. 事实上在乐迷中间还有一种很常见的论调:米尔斯坦单论小提琴技艺,也是不弱于海费茨的,但结果是米尔斯坦虽然也被公认为大师,但与海费茨还是有距离的。有些人觉得不公。我觉得没什么不公的。每个演奏家的“整体形象”,都是一个综合了几方面的整体,不仅要看小提琴技艺,还要看这个人的charisma。而在charisma这个方面,米尔斯坦还是明显不如海费茨的,包括小提琴演奏,米尔斯坦也缺乏海费茨那种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显得内敛而个性不够突出。
所谓“纯技巧不弱于海费茨”其实是一个片面的看法。演奏家比高低只能比“纯技巧”?那将来出一个技巧绝对完美的机器人,是否就压倒所有小提琴家,包括海费茨了?小提琴技艺本就包括了很多方面,不仅有纯技巧的能力,还有音乐处理的个性、情感表达能力、音乐修养(对作品风格的理解和表达)等多个侧面。至少我觉得海费茨的演奏具有比米尔斯坦更强的音乐个性,对很多乐迷来说,更多一些个性化的吸引力。这也是造成米尔斯坦名气和地位不如海费茨的原因之一。
总结为一句话,海费茨之所以能成为20世纪小提琴界的第一号大人物,是多方面因素合力的结果。他的纯技巧、音乐处理的个性、音乐修养、个人魅力包括舞台形象、偶像气质(不能否认这个东西的存在),等等,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当然,在这个mix里,不包含什么绯闻、爆料、低俗炒作,不论从哪个角度看,他都仍是一个认真的古典艺术家。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3-3-10 08:47 编辑 ]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