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om881225 发表于 2013-4-23 18:22:10

好文看不见了,请版主解封!

bernie 发表于 2013-5-6 10:14:46

原地满血复活,将要上演Symphonic Line Reference和Wire World Gold Eclipse 5的终极对决
Symphonic Line Reference在现在系统中暂处于无可替代位置,特别是在valhalla为德国之声供电后

lgr 发表于 2013-5-6 10:32:11

哈哈,伯大状回来了,顶一记!

单尼 发表于 2013-5-6 14:38:03

好文,金参考用家顶一下。。。。

ragers 发表于 2013-5-6 15:30:25

伯尼回来啦,祝贺一下!
尼玛上瓦哈拉了,你可以的!

王老大 发表于 2013-5-6 16:23:26

原帖由 bernie 于 2013-5-6 10:1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原地满血复活,将要上演Symphonic Line Reference和Wire World Gold Eclipse 5的终极对决
Symphonic Line Reference在现在系统中暂处于无可替代位置,特别是在valhalla为德国之声供电后

把那两条线也拿来让我试试!!

欢迎回来!!:handshake

bernie 发表于 2013-5-6 17:33:39

原帖由 王老大 于 2013-5-6 16:2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把那两条线也拿来让我试试!!

欢迎回来!!:handshake

我怕你听不回去,德国之声参考信号线我把它定义为“参考线中的屌丝线”
注意,屌丝线不是贬义用法,而是说其平价,做工平实
就其表现而言绝对是毒线,不负参考线之名,特别是对于胆机用家。。。

bernie 发表于 2013-5-6 17:35:24

原帖由 ragers 于 2013-5-6 15:3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伯尼回来啦,祝贺一下!
尼玛上瓦哈拉了,你可以的!

尼玛,瓦哈拉绝对诱惑,憋不住 憋不住啊:lol

王老大 发表于 2013-5-6 17:37:01

原帖由 bernie 于 2013-5-6 17:3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怕你听不回去,德国之声参考信号线我把它定义为“参考线中的屌丝线”
注意,屌丝线不是贬义用法,而是说其平价,做工平实
就其表现而言绝对是毒线,不负参考线之名,特别是对于胆机用家。。。

靠,那你还不快拿来给我试试。保证还给你就是了。;P :lol

bernie 发表于 2013-5-6 17:39:56

原帖由 王老大 于 2013-5-6 17:37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靠,那你还不快拿来给我试试。保证还给你就是了。;P :lol

:L 嗻,等拿到了aq sky一起呈送府上

Gouban-Da 发表于 2013-5-6 22:31:41

原帖由 bernie 于 2013-5-6 17:3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怕你听不回去,德国之声参考信号线我把它定义为“参考线中的屌丝线”
注意,屌丝线不是贬义用法,而是说其平价,做工平实
就其表现而言绝对是毒线,不负参考线之名,特别是对于胆机用家。。。

有点。。。:lol

[ 本帖最后由 Gouban-Da 于 2013-5-6 22:46 编辑 ]

bernie 发表于 2013-5-6 22:40:54

看到WW Gold Eclipse 5就深深为其做工折服,虽然投资不是WBT,也没有复杂的编制工艺,但大厂出品直接铭刻在产品质量上,给伯尼律师以深刻的好感。要看图看这里http://bbs.headphoneclub.com/viewthread.php?tid=225849&highlight=%CF%DF%CA%C0%BD%E7

反观德国之声,绿色线身充分体现土造精神,但接口工艺不能算顶级但也算细致。RCA端使用WBT 0110cu,彰显大气手笔,毕竟头子本价值不菲。但总体外观设计上德国之声相较WW就只能减分了。看下图。

准备对比的第一张CD是The London出品的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2/Mozart: Piano Concerto No. 27/Backhaus/Vienna Philharmonic/Bohm, The Classic Sound系列,伯尼律师对CD背景不熟,如有烧友熟悉,不妨解说下。感谢huojianpao兄的分享。

这张CD考校的是钢琴和声场。伯尼律师非常喜欢这张碟,自huojianpao兄处拿走至今已三周,也听得非常熟了。在不同的信号线下,该CD在系统上的表现差异非常大,而德国之声参考信号线表现绝对算优异,至少对得起其二手身价,那钢琴的质感、闪亮的泛音,以及协奏起时的大气蓬勃,动静相宜,每次都一听到底,没有任何阻滞之感。

说实话,WW上岗后的第一遍没有听出感觉来,准备继续在机器上多听听。

早晨爬起来继续听第二遍,WW在钢琴表现力方面其实还是不错的,但在泛音层面略逊一筹,少了直入心底的那一步,就像水面涟漪,比预期提早结束。另外,WW小提琴的声音更真实,没有德国之声夸张的琴弦颤动琴腔震动。话说到这里,突然间伯尼也在想,大家会不会问,是不是WW的钢琴声音也是比较真实的?我相信,但因为德国之声系统有其独特的声底,WW在钢琴表现上不合拍也是正常的,毕竟那么多乐器演绎下来感觉德国之声系统最合适的是钢琴。

值得说一下的是,WW Gold Eclipse 5是银线,但是你很难听到银线的特质(或者是伯尼律师听的银线比较少),说明WW家处理线材的工艺还是比较独到的。



必须提醒观众的是,伯尼律师是初烧,耳朵木得很,不懂高中低频的去尽、衔接。伯尼律师说好的,大家一定要带着有色眼镜看,伯尼律师说不好的,大家也要以公正客观的态度去对待。上周和朋友去见凯特大妈,凯特大妈谈钢琴是有个特别的声底,某老大在那里言之凿凿的说,这是凯特大妈在踩踏板,而伯尼律师一脸茫然,这充分证明了伯尼律师是个假烧友、木耳朵,只是浑水摸鱼混个圈子而已,惭愧。

另,比较是针对自己的听音习惯和心情而言,当声音与自己的听音习惯和心情不符时,差异就显现了,此时优劣的评判就在于个人主观意见了。而多人评判通常会随于大流或不随本心:lol 都懂得:loveliness:

[ 本帖最后由 bernie 于 2013-5-7 08:36 编辑 ]

bernie 发表于 2013-5-6 22:50:44

上CD介绍
键盘上的狮王——Wilhelm Backhuas 威廉·巴克豪斯

在那些以演奏德奥作曲体系作品的顶尖钢琴大师中,并不是有很多“纯粹的德国人”。俄国的有莫伊谢维奇、霍洛维茨、李赫特尔、奥波林,犹太人有鲁道夫·塞尔金、阿瑟·鲁宾斯坦,英国的有迈拉·赫斯和库尔宗。艾德温·菲舍尔、肯普夫和巴克豪斯是少有的几个德国人,而且巴克豪斯是出自德国古典音乐体系,是德国风格的代表。
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 1884.03.16-1969.07.05)出生在德国的莱比锡。他的妈妈是业余钢琴家。巴克豪斯小时候就是跟他的妈妈学琴。1891年他开始跟随莱比锡音乐学院的钢琴教授Aloys Leckendorf,一学就是九年。1898年开始,巴克豪斯开始到法兰克福和美茵学习,在那遇到了对他事业影响最大的老师——欧根·德尔贝。欧根·德尔贝是李斯特的学生,他演绎的贝多芬至今影响很大。
1900年,巴克豪斯开始登台演出。最早的时候是跟随由阿瑟·尼基什带领的莱比锡格万豪斯音乐厅乐团演出。他在全世界开始出名是1905年8月,巴克豪斯赢得了鲁宾斯坦钢琴比赛的冠军。当时作曲家巴托克也是参赛选手之一,他在听完巴克豪斯的演奏后感慨地说:“巴克豪斯的演奏确实漂亮。”
巴克豪斯纽约的首演是在1912年1月5日,当时他弹的是贝多芬的《皇帝协奏曲》,赢得了钢琴技巧名家的声誉。之后,他到南美、亚洲、欧洲巡回演出。
外界对巴克豪斯的私生活知之甚少,仅仅知道他烟抽得很凶。他得兴趣只在演奏上,特别是独奏。我没有听说过他喜欢演奏室内乐,留下的唱片也只有两首作品。他的教学生涯也很短,记忆中只有1905年在曼彻斯特皇家音乐学院当教授、1925-26年在美国的柯帝斯音乐学院之类的短期教学,还有一战时期为军队的服务,他几乎是集中在舞台演奏和录音上。即使是在纳粹执政时期也没有停止演出,后来他还以纳粹临时战犯的身份为盟军演出。据说,他音乐会总的数量超过4,000场!就在巴克豪斯逝世前,Andor Foldes向巴克豪斯辞别:“多乾你最喜欢乾的事吧。”他说“最好的问候”是指巴克豪斯为他举行的欢迎“音乐会”。当时巴克豪斯已经85岁了!在与伯姆录制布拉姆斯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时,伯姆对其他人说:“这家伙无论什么年纪弹布拉姆斯都那么好。”,结果大家都笑了。实际上,伯姆比巴克豪斯还年轻10岁,当时巴克豪斯是83岁,伯姆是73……
在二战之后,巴克豪斯定居瑞士的卢嘉诺(Lugano),外界都知道他是演奏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超级大师。从那个时候起,“键盘上的雄狮”的昵称就跟随着他。他最后的独奏音乐会是1969年6月28日,7天之后因为心脏病在奥地利的Villach去世。之后,他被埋葬在科隆。
当巴克豪斯在美国巡回演出时,有一个评论家称“他的技巧象神一样。”。他年轻的时候技巧是无与伦比的,虽然因此说他在DECCA留下的所有78转和单声道的录音中技巧是完美的、完全没有瑕疵的,在立体声时期的录音中还是可以听到有几处技术问题,象贝多芬第三奏鸣曲、皇帝协奏曲等,但是,他众多的贝多芬和布拉姆斯的录音是里程碑。他的演奏几乎都是完整的技巧、稍快的速度、率直和充满力量。不过,在抒情的片断他的演奏是那么的迷人、声音是那么的丰满、感情是那么的深入。他的发音无疑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我还没有听过有比他1966年在DECCA留下的贝多芬第31奏鸣曲的录音更美、更打动人的旋律线!在贝多芬第32奏鸣曲的第二乐章,那种一张一弛的鲜明对比,没有其它的录音可比的。从录音中除了可以得到想象他是个强而有力的钢琴家之外,你未必会感受到这些,你可能会对他晚期在DECCA公司的那些录音失望的。我觉得这对巴克豪斯是很不公平,就像我们评论吉列尔斯,他被誉为有“钢铁般的触键”,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他晚年的录音是那么的抒情和柔和。如果我们对巴克豪斯的评价仅仅源于他晚期在DECCA的那些录音,那么将会对他的艺术产生极大的误解。
巴克豪斯的演奏对后辈的影响是很大的。年轻的波利尼将他视为最尊敬的钢琴家之一,科瓦塞维奇称他是“仅有的理解汉麦克拉维奏鸣曲的钢琴家”。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巴克豪斯是为EMI和DECCA公司录音。在HMV年代,他在Gaisberg的监制下录制布拉姆斯的作品,比在后来在DECCA录得还要多。非常有趣的是,他在1900-20年之间,录制德奥体系的作品很少。可喜的是,贝多芬、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这些代表他风格的作品是在录音技术成熟后才录制的。之后,他录音的范围几乎只在德奥的圈子里面。
在DECCA年代,巴克豪斯只有很少的非德奥的作品录音,他的肖邦音乐会又没发行CD。他在单声道时期录制了贝多芬所有的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布拉姆斯的两首协奏曲。1955年之后,他在录音室主要的工作是重新录制这些作品的立体声版本,其它的作品还包括莫扎特、巴赫、舒曼、舒伯特。DECCA曾经把他的这些立体声录音几乎全部以“巴克豪斯专辑”为名作国际发行,个别的单声道录音放在“历史录音”系列出版。但是,除了贝多芬的作品和传奇系列的录音外,其它的录音都已经绝版。
在巴克豪斯的录音里面,最值得推荐的是他和伯姆合作的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和莫扎特第27钢琴协奏曲。在27钢协中,他展现的自然的美就像我们在黄昏见到的景象。他的布拉姆斯第二钢协,尽管技术状况要逊色于他早年和schuricht的版本,但是那种成熟的美感是难以磨灭的。
在贝多芬的录音中,单声道时期的第三协奏曲(伯姆指挥)、第五协奏曲(克劳斯指挥)、立体声时期的第1、4协奏曲(Schmidt-Isserstedt指挥)是不错的,但是单声道的录音没有在国际发行过。在钢琴奏鸣曲全集里面,我意属于那三首最着名的奏鸣曲和最后的三首。特别是最后的三首,非常杰出,可谓傲视同齐。但是在立体声的版本里面,出现技术问题,我更期待单声道的版本作国际发行。
在布拉姆斯,伯姆指挥的第二协奏曲固然是精华,但同样是由伯姆指挥的第一和Schuricht指挥的第二同样是精彩绝伦。后者甚至获得好评比后来巴克豪斯在立体声时期技术不太稳定的录音要好。象Op.118的小品是高贵而坚实的。可惜它们几乎都绝版了。与Pierre Fournier合作的两首大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是他仅有的两个室内乐录音之一,展现出他稳固的技巧和室内乐演奏的高超技艺。另外一个室内乐的录音是他在78转时期录制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
其它的作品也是不可忽视的。巴赫和海顿的独奏作品是孤清而高雅的。莫扎特的奏鸣曲或许有一点过时,但是强大的构筑力是令人难以忘怀的。目录上还有舒伯特的《音乐的瞬间》孟德尔松的无词歌。他的现场录音很少,1954年的卡内基独奏会是非常精彩的——就像他在录音室里面那样精彩。他最后的独奏会虽然技术漏洞很多,但是它的艺术价值是超过了他的历史价值的。
我们不是很容易就找到巴克豪斯多年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顶峰的原因,但是有一些细节可以供我们深思。在他最后的那些日子里面,他和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出完一场音乐会,观众甚至乐队的队员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他却满脸困惑地说:“现在我回到我生命的起点。当我12岁站在舞台上,所有人都告诉我,你正处在大量思考的年纪。现在,你们所有的人也都告诉了我同样的话。”巴克豪斯重来没有倚重他的天赋。传闻,在他家里,挂着一幅非常忧郁的矿工的油画。每当问起为什么他会挂这样一幅忧郁的画在家时,他回答:“每次我看到这画,我知道我怎么辛苦也不如他。”还有,当问起他拥有完美技巧的诀窍时,他说:“只有音阶。音阶加开始。”

刚刚发布过伯姆老先生和吉利尔斯配合的莫钢协27,紧接着又上和巴克豪斯的版本,这个录音显然要比那个录音要早,唱片公司不同,音质也有小小的差异,这个版本中的弦乐明显没有后来版本“丝滑柔顺”感觉。伯姆老先生依然保持风格,严谨、朴实、不浮躁。差别就在钢琴的演绎上了,backhaus在力度、节奏以及情绪上的表现,让大家明白了——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钢琴大师。

[ 本帖最后由 bernie 于 2013-5-6 22:52 编辑 ]

polymer 发表于 2013-5-6 22:53:02

原帖由 bernie 于 2013-5-6 17:3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我怕你听不回去,德国之声参考信号线我把它定义为“参考线中的屌丝线”注意,屌丝线不是贬义用法,而是说其平价,做工平实就其表现而言绝对是毒线,不负参考线之名,特别是对于胆机用家。。。 特别对于胆机用家。。。
说给我听的吗?:P

bernie 发表于 2013-5-6 23:03:49

原帖由 polymer 于 2013-5-6 22:5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特别对于胆机用家。。。
说给我听的吗?:P

本贴拒绝使用单件器材或线材超过10w之数的发烧友进入,这是对你器材的尊重,也是对伯尼律师的尊重
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查看完整版本: 万元内屌丝信号线厮杀对比(7/8/10/13/17/18页上听感) (5月7日更新线世界)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