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阿劳
较早听阿劳,觉得这名字就奇怪,阿劳——满纸的老气横秋,如同阿老。看书上介绍,知道有双铁砂掌,后来在浙江的钱江台看一个“音乐经典”的节目,每星期四晚上8半点到9点播放古典音乐的视频,印象深刻的一位老人缩着身子,弯着腰,头很低,用一双苍老长着根根汗毛的手抚摸着琴键,脸部特写,感觉是只老松鼠。曲目是贝多芬皇帝协奏曲,戴维斯指挥的85年版。把这首号称“皇帝”协奏曲的气势化为缕缕春风,钢琴成为乐队中的一乐器了。再后来阿劳的唱片听多了,他成为我最喜欢的钢琴家之一。 顶阿劳 阿劳的贝多芬是逆向性的暗流,大多数人演奏贝多芬是拼命向外扩张,寻求强劲的外在张力,戏剧性和抒情性一览无余。阿劳相反,是扭着头往回走,张力却是内在的。别的钢琴家是在旋律上追求张力,而阿劳是寻求在乐曲结构上体现出张力,摒弃了一切影响乐曲结构的不必要的外在效果。我形容阿劳弹琴如同太极宗师打拳,力量、张力的表达是绵性的,外柔内刚,听他弹的大八度和弦出现的轰鸣声,就知道阿劳的内功深厚之极,绵里藏针,柔中藏刚。较早买阿劳的唱片是在杭州企鹅唱片店买的一张伟大钢琴家系列。贝多芬、肖邦、舒曼、李斯特都为重量级曲目。再后来在网上向广州金浩唱片订购了五套法国白版飞利浦阿劳纪念系列。心仪已久的80年代数码版贝多芬奏鸣曲全集也在其中。贝多芬、莫扎特、舒曼、勃拉姆斯、德彪西系列。全部数码录音,音响效果出奇的好。阿劳所有作曲家的钢琴录音都深深打上了贝多芬的烙印,突出的思辨性。厚重的音色,缓慢的速度,令许多的聆听者大呼吃不消。例如80年代的傅聪先生,在一次谈话中直呼吃不消。阿劳的一张张唱片就如同一部部哲学著作,从阿劳的演奏中你听不到任何取悦耳朵的娱乐性元素。阿劳化身为柏拉图、康德、黑格尔,让音乐成为我们严肃、高尚、正派智性的心灵感知! 在去年炎热的夏天,收了二套阿劳金线老版。一套的85年数码版的迪亚贝里变奏曲,当时和朋友一起聆听,朋友认为不好,无特点,我估计是他听惯了李赫特戏剧性风格。阿劳的晚年演奏已波澜不惊,平淡朴素。在我细细听来,大结构骨架稳固,音乐性纯正,味道是朴素淡泊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对阿劳的D960情有独钟。尤其是第一乐章。但是第三乐章在我心中肯普夫无人能及!:victory: 两个都赞一个! 第二套是巴赫的帕蒂塔,91年录音,堪称阿劳的天鹅之歌。速度比以前更慢了很多,钢琴音色沉厚浑朴中透出老辣。气息清明,心境亦沉静到底。在沉厚风格中达到了极致,集一生之功力在琴键里渗透出来。 阿劳的法国飞利浦 现场的阿劳演奏会 不太喜欢阿劳的路过 缺SCHUBERT那套:lol 目前只有一张阿劳的现场,德国奥菲欧公司出的82年阿劳在萨尔斯堡演奏会。曲目是贝多芬的告别、热情奏鸣曲,李斯特的B小调、但丁奏鸣曲。这是阿劳晚年的标准演奏会节目单。曲目的份量可令钢琴家们汗颜和震撼。现场版的阿劳演奏比录音室的活泼,速度也快些。感性多于理性,录音室的是理性多于感性,两者实际上是互相不能代替的。现场录音钢琴的音色略显薄点,录音室的就厚多了。感性与理性就是现场与录音室的风格区别。 阿劳的不好收,LZ能不能分享分享,造福大众?:loveliness:感激感激!!! 前段时间,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我的内心却极为温暖。原因是收到了阿劳的金线肖邦夜曲和李斯特独奏作品。 肖邦收来260,李斯特一套239 自己以前有一套飞利浦的小双装阿劳演奏夜曲,金线音色更加沉厚浑朴,小双装音色比较而言就清秀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