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alex
发表于 2013-1-3 18:30:21
黑膠唱機:
老葉對LP系統的喜好,很明確地多過CD/SACD系統,但他卻堅持讓我們先聽DCS SCARLATTI的SACD系統,理由很簡單:“因為聽了LP,你們是肯定聽不回去SACD的”。這麼有自信?不知道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遛遛先。SCARLATTI的系統上重放了一張女聲的唱片(後來我知道是SUSAN WONG黃翠珊小姐唱的洋文歌),個人感覺並無特別奇特之處,甚至在瞬態、空氣感與驚艷方面,不一定全面勝過SYSTEM 7,直到老葉開始播放LP唱片,事情才開始變得有趣起來。
首先為我們播放的是鄧麗君小姐的作品,可見老葉對鄧小姐唱片的摯愛與推崇,播放給我們欣賞的是香港寶麗金製作的頭版LP,《島國情歌》系列的第八張專輯,據長期研究鄧麗君專輯的老葉話,這個系列裡最難買到的就是第七和第八集,幸運的是,他都收齊了。
習慣了這樣的人聲便再也不要聽CD或SACD唱片了,老葉如是說。
開聲,我聽到的是非常柔軟和具有模擬味的聲音,請千萬不要用驚艷兩字,這會讓這套系統變得CHEAP,因為好的LP系統給你的感受是非常非常的自然而飽含情感的,沒有那種過分的、強力的炫耀,如果你聽到的是讓人熱血澎湃的聲音,往往可能是不夠自然造成的。
老葉:我還是喜歡聽輕快的音樂,讓人心情愉快的類型,比如輕音樂,世界三大輕音樂隊:曼陀范尼、鮑爾默利亞、詹姆斯拉斯特的專輯都有過收集,而那種相對“樸素”的古典作品,我很少聽,但也不排斥,有友人來做客,還是會放的。“主要是好聽為主,我不隨大流,不一定只聽古典乐的,你看,我這裡還收藏了不少發燒碟呢”,老葉順手一指,在LP唱片收藏架的右下角上我看到了不少耳熟能詳的發燒唱片封面,以人聲居多,區別是,以前我只看過半幅的(CD尺寸版本),這次是全副的了(LP尺寸版)。
老葉:我自己也收藏不少復刻LP唱片,關於復刻唱片,本人是不排斥的,有些復刻唱片是值得的,比如這套水星的LIVING PRESENCE六張合計,復刻就已經很好聽了。我們就來聽一張俄羅斯樂團演奏的曼陀林作品,嗯,大場面表現如此好的片子很少的,水星出產唱片的特點是:錄音很好,技術研究很深刻,但是知名的演奏家不多。
有些頭版是不敢碰的,比如“拷肛”(KOGAN)的頭版碟,在美國也是一年一個價,第一年看到1000多UDS,第二年是2000多,第三年是5000多,第三年人家索性是進行拍賣了,那價格也不要看了,肯定是上萬美金了。
接下來老葉請上陣的是喇叭花公司的鼓王,所有SHEFFIELD TRACK RECORD喇叭花的錄音,是只錄現場,而不在錄音棚裡錄製的,而且很多喇叭花的唱片是直刻的,這張鼓王的LP碟,聲音相當緊湊,形体相當結實,鼓皮的震动却又相当松弛,真的難得,也讓小張懷疑是不是又切換到SACD系統了。
黑膠唱機使用的是德國的TW ACUSTIC RAVEN A/C,TW品牌的LOGO是一個烏鴉(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原因所以型號叫RAVEN),A/C是廠家的次旗艦作品,最頂班的叫A/C 3,就是將原本驅動唱盤的一個馬達變成三個,其他沒有變化,但價錢會進步很多。雖然TW的知名度在國內沒有JR這麼高,但老葉認為TW的級別比大做廣告的同為德國生產的JR盤王更為高班。
唱盤最底下的黑色部分的是複合材質的實心厚底座,材料沒有公佈,但我看到如水波紋一樣的紋路,這是廠家自行研製的30KG重的秘密武器,中間層的是不锈钢,而最上層的是塊狀純紫銅,只是最外層進行了電鍍處理變成了黑色,重達10KG的轉盤,雖然重,但在關閉電源情況下,用手指輕輕一撩動,會轉個半天日停不下來。
請注意這個黑膠唱盤最多可以放四根臂,老葉搭載了雙臂雙唱頭。
老葉:兩個唱頭我都是用高度風的,主要是因為高度風的性價比高,皮實耐用,聲音比較正,小張你來聽聽這兩個臂和頭的差別吧,我們用同樣《BODYGUARD》保鏢經典唱片裡的一曲來試試看。
嗯,相比前面的SPU,後面的那個那個會更現代一些,更偏向HIFI性一些,更接近於CD的感覺,聲音的速度感比SPU要好,但缺乏特有的韻味,低頻也相對低薄聲,這是兩種不同的美。我和老葉都更喜歡SPU那個頭,但實際上後來我才意識到,其實不單單是唱頭唱臂的區別,更大的一個差異是唱放上,SPU的頭搭配的是CONRAD JOHNSON PREMIER 15的獨立唱頭放大器(95年的作品,當時是4,000美金的天價),體積是前級的三倍不止,而另一邊則是用NAGRA PL-P前級自帶的唱頭放大部分,不過也別小看NAGRA的內置唱放,是擁有獨立線路專門設計的,以唱放為賣點的。
(圖片上拍攝到的是主機+馬達部分,還有一個完全獨立在外的控制器,用圓形按鈕控制開關與速度調節,唱片鎮是帶有碳纖維材料的日本古河製品,老葉平時愛聽的是搭載SPU頭的銀色臂)
[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13-1-5 22:46 编辑 ]
bernie
发表于 2013-1-3 19:09:27
支持校长的文章
kell
发表于 2013-1-3 19:12:56
原帖由 chrisalex 于 2013-1-3 18:2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前言:
我們旅居日本的友人KELL先生,多年之前已經將自己家的音響設置情況寫成介紹并拍照發給斯蒂洛桑多雜誌社,希望管野先生能來拜訪,為國人爭光!但事與願違,據說到現在還在排隊輪候中。
小张、此言差异,当年得知消息可以报名参加、所以就立刻联系了编辑部、得知手续非常繁杂、要对器材、音乐见解做几个回合的验证,人数多时要抽签决定、、、,所以、也就没有进行下去、也没有报名参加审核,仅是咨询过而已。据我所知、报名的人瘪瘪无几、待排2期左右算是多的了。绝大多数日本人不愿意公开自己的“隐私”、有特殊需要除外,与我们正好相反。
请不要误解啊。谢谢。
yangmetal
发表于 2013-1-3 19:19:17
原帖由 kell 于 2013-1-3 12:1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小张、此言差异,当年得知消息可以报名参加、所以就立刻联系了编辑部、得知手续非常繁杂、要对器材、音乐见解做几个回合的验证,人数多时要抽签决定、、、,所以、也就没有进行下去、也没有报名参加审核,仅是咨 ...
嘿嘿,校长撮你~玩笑吧~
kell
发表于 2013-1-3 19:31:43
原帖由 yangmetal 于 2013-1-3 19:19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嘿嘿,校长撮你~玩笑吧~
杨梅头、我与小张以前交流过这个节目的大致内容与方式。
另外小张你啥时去斯蒂落桑多发财了?恭喜了!兴趣变成工作了、、希望你不要学菅野、要敢于讲实话、讲真话、这是大家对你的期待、谢谢。
karajan109
发表于 2013-1-3 20:10:05
邮局港剧,叶总很帅很有腔调的,一中先生未能将叶总的闷骚气质捕捉到位。
yangmetal
发表于 2013-1-3 20:15:30
原帖由 kell 于 2013-1-3 12:3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杨梅头、我与小张以前交流过这个节目的大致内容与方式。
另外小张你啥时去斯蒂落桑多发财了?恭喜了!兴趣变成工作了、、希望你不要学菅野、要敢于讲实话、讲真话、这是大家对你的期待、谢谢。
恩~我帮校长再回答一下~ 校长自己的论坛叫stereosound.com.cn,还是兴趣吧,肯定不是工作,嘿嘿
chrisalex
发表于 2013-1-3 20:44:13
洗碟機:
每一個黑膠愛好者,都應該有台洗碟機!
洗碟機是德國AUDIODESK的製品,型號為VINYL CLEANER的中型洗碟機(VINYL是乙烯基的意思,實際上因為黑膠唱片使用的主要材料是乙烯基,所以把黑膠唱片稱為VINYL),這台洗碟機非常方便,據說使用清水都行,考究一點的放唱片洗潔劑(老葉使用的是美國VPI的洗黑膠唱片的專用清洗劑一瓶,再加上大量的純淨水),這台洗碟機還有水量SENSOR,一定要加註到水滿,才會發出工作指令,否則機器不工作。除了清洗外,最令黑膠發燒友感激的,就是自動吹乾功能,有風扇在最後階段運作,將雙面的水分完全吹乾。老葉說洗完之後會有神奇的變化,不單單炒豆聲完全消失,連帶地頻響都能給你洗出來,不是變魔術,老葉馬上洗出來給我們聽,在等待了約15分鐘時間後,“嘟嘟”兩聲唱片洗完,放上去比較,我的確是聽到了更為漆黑的背景,鄧小姐人聲的中頻密度和厚度也有增加。
“這是我買的最值得最有意義的音響配件了”,老葉對德國人做得東西表示肯定,很實在,日本人如果做這個產品,什麼液晶屏,什麼多功能,花里胡哨地都來了,但德國人做的就一鍵到底,沒有多餘的功能。
(VINYL CLEANER是全自動化LP清潔器,不只清潔灰塵更可專業清除手紋與頑垢之類物質,製作方AUDIODESK以前還有一款針對CD的CD IMPROVER面世,其原理是將CD唱片的邊緣切割成36度的斜角,抑制光碟內部散射)
[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13-1-5 22:48 编辑 ]
chrisalex
发表于 2013-1-3 20:44:41
前級:
NAGRA PL-P是非常漂亮的前級,這是瑞士NAGRA最頂級的電子管極品唱放前級,採用分體電源設計,而且是電池供電,拔掉外接電源部分的話,還能唱兩個小時。在MINI機身的頂蓋上有八個專門打鑿出來的散熱點,每個點都以幾十個一模一樣的正方形小孔組成,每個散熱墊下面對應一個電子管,原配的管子12AX7×5和12AT7×3都是東歐製品,經老葉手換成ECC803S, GEC2900,以及AMPREX的吹喇叭長屏等。
PL-P是帶有耳機孔輸出的,但推力不是很大,因為沒有專門的電源供電,也是採用運放放大的。PL-P的接線很有意思,是從左側進信號,從右側出信號,前級輸出牛就在右側面板裡面,在機身內佔據了不小的體積,而機器的後面是沒有插孔的(後部空間已被蓄電池佔據了)。
老葉:關於器材的選擇,取決于聲音而不在意大小。別看我選擇了小體積的NAGRA PL-P,實際上在確定這款前級的背後是有故事的,也並非是因爲體積小巧而確定,實際上當時有KRELL 222、NAGRA PL-P和CONRAD JOHNSON PREMIER 14三台前級同場競技備選,放在一起比較時,我的出發點是與CD機直通後級進行比較,留下最無修飾/最無增加自身色彩的機種,我以爲首先出局的會是NAGRA,結果大跌眼鏡的是,KRELL 222是最不接近CD機直通,一句話評論是要什麽沒什麽,缺少內容,結果淘汰,CONRAD JOHNSON的PREMIER也變化頗大,是修飾感最多的機種,而NAGRA的渲染比較中性,有放大信號與能量的正面作用,這裏還有一個我家裏的周邊搭配因素在裏面,由于其他器材的加味道的環節比較多,所以最後選擇了相對清淡的NAGRA。
我覺得NAGRA的的修飾感是相對而言的,其實原廠的電子管是偏向英國聲,反而缺少德國與瑞士機的線條感,後期換電子管進行了調整,比如德律風跟的X7,獲得滿意的聲音。從現今的角度來看,選擇NAGRA作爲前級唔錯,現在唯一聽過比它好聽的是第一代的CONRAD JOHNSON的ART旗艦前級(左右聲道完全獨立的兩個框體,限定250部),這部前級二手價錢在7萬左右,每聲道5個ECC88電子管,“終生難忘,要啥有啥”這是老葉的原話。
本來想賣掉前級,看了一圈,沒有一個可以全部功能都給到,而聲音又如此好聽的,於是就暫時不折騰了,不過如果下階段更換前級,心儀的目標是EMT 66,這是模擬系統裡的巔峰之作,內置八隻電子管的EMT 66,據說一年也只生產5、6台的樣子。
如果小張沒有記錯,這是德國黑膠專家EMT在建廠66週年之際推出的最高級別的JPA66唱放+前級,根據EMT的理論,要最徹底還原最佳的黑膠音色,電子管式放大還是最為理想的設計方法,但是電子管往往會帶來因其素質、特性及線路誤差等問題玩兒產生的失真和噪音,EMT為了解決這樣問題,使用最精煉最昂貴的設計線路挑選狀態最好的電子管,機身用特製鋁材鑄造並設計成多個隔離倉,還安排了分體電源,務求最少干擾,價錢卻相當昂貴。
老葉:有機會還要聽一聽,再做決定的,不放在系統裡親自聽過,還是不太保險,哈哈。
(NAGRA PL-P前級是非常精密的瑞士儀器,左右聲道的輸入增益可以進行同步/異步調整,老葉話讓這台前級完美工作的秘方,就是調整輸入與輸出增益,不要讓當中的表頭打到紅線部分,否則就失真了)
[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13-1-5 22:48 编辑 ]
chrisalex
发表于 2013-1-3 20:45:10
電源處理器:
我說在葉先生處聽到的聲音很鬆弛,不緊張,但談到聲音最鬆弛的聆聽時間,我以爲是晚上2-3點最好,電力最幹淨,周邊環境最安靜,老葉說不需要,他一指鍍鉻鏡面塗裝的BURMESTER 948電源處理器,悄悄告訴我,這個是法寶,948比ACCUPHASE電源處理器好的地方就是不限流,不限輸出,所以高頻明顯細膩。輸入有區分,有專供後級使用的無濾波插座,還有供數字音源使用的帶濾波插座,這樣一來,所有的器材都可以接上去,948後面一共有8組電源插座。
歷史:
小張:雖然有些客套,請原諒照例我要向每一個立體聲之友提問,其實想了解下,您的第一套音樂系統是什麼?
老葉沉思了很久,似乎在歲月的長河裡要把這套系統撈出來頗為困難:應該是天龍的890立體聲功放,金色面子的,帶數字輸入,箱子是自己做的,三單元啞鈴式,低音單元記得是防彈布的,音源是襄陽路南昌路買的PHILIPS套裝散件,轉盤、解碼、伺服、電源,統統赤膊的,400元/套。當時主要玩卡座,SANSUI的黑面板,磁帶要按進去的那種,那是89年-90年左右的事情了,當時線材是隨便用用的,但也買過一對日本製作的很粗的信號線,記得很清楚是100元一對,到現在還保留著,不捨得扔掉,因為那是5塊錢一對線的年代啊,100塊是咬緊牙惡狠狠的了。
小張:用這麼貴重的系統和線材,來聆聽的人生第一張唱片也應該是記憶猶新的吧。
老葉馬上能從架子上拿出一張CD,說他一直保留著這張唱片,我一看是RCA出品的《A CHRISTMAS FESTIVAL WITH ARTHUR FIEDLER AND THE BOSTON POPS》,“這張唱片是在中圖以120元購買的,當時的工資是42元,要三個月的收入了!”
老葉:如果說我喜歡的音樂類型,可能還是喜歡女聲多一些,而且要配樂新穎的,唱功要有女人味的,要靈動,輕快的類型,能夠代表的,除了鄧麗君外,就是林憶蓮了。林是香港歌星裡我最中意的一位,來來來,馬上來聽這張黑膠,林憶蓮的《夢了、瘋了、倦了》。要說我最最喜愛的LP唱片,應該是這張,林憶蓮的《情人的眼淚》,這是真的感動過我的唱片。(音樂響起)當年的錄音真的好啊,唱出來都是感情,現在的唱片嘛嘛地。
(電源處理器948的鍍鉻鏡面相當難以拍攝,一點點手印都會被捕捉到,不得不請老葉進行擦拭。圖片上反光的LP唱片,是葉先生收藏的一部分,為了解決經常出現的想找一張唱片翻遍全家都找不到的窘境,而專門打造了這個實木的LP唱片架)
[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13-1-5 22:49 编辑 ]
chrisalex
发表于 2013-1-3 20:45:48
驅動:
小張:在使用WILSON AUDIO SYSTEM 7和MAGICO V3之前,您還使用過哪些喇叭?
老葉:具有里程碑意義,也是印象最為深刻的,就屬超奧THIEL 2.3喇叭了。02-03年的時候想換套箱子,去了曲阜路的上工批,聽到最好聽的聲音是屏風,中高頻很好,但低頻不行,不鬆弛,相對錐盆音響而言能量感很差,所以最終選擇了帶被動低音的超奧2.3,後來為了超奧專門做了台功放,電子管300B的,使7W的機器聽上去像300W的機器(笑),這個把玩的過程讓我意識到音響環節中最最重要的一環就是箱子,但2.3的中高音同軸單元有缺陷,是工藝上的硬傷,容易脫膠,雖然可以簡單修復,但還是覺得麻煩,不過真的要說一句,2.3的被動低音很好,只有ENSEMBLE能超越它,當年的金參考書架箱,5寸低音單元,能打出這麼好的低音量感,LL。
老葉:不要聽信廠家的介紹!THIEL 2.3推薦是不低於100W的石機,實際上膽機會好過石機,我還沒聽過石機推好過超奧的,這也堅定了我從此用膽機來進行驅動的大方向,之後我選擇喇叭,首先是要考慮是否能用膽機驅動。
小張:那麼威信7能用膽機驅動的咯?
老葉:MARANTZ MODEL 9屬於大功率膽機,所以沒問題
小張:那麼魔域V3也能用膽機驅動的咯?
老葉:(笑)V3買回來是有點衝動了,它的中高音太吸引我了,不過無獨有偶,香港《發燒音響》的陳煐光先生,也曾比較過驅動V3的幾對後級,結果勝出的恰恰是MARANTZ 的MODEL 9,連名機MCINTOSH 275都惜敗,這給予了我信心,所以接下來的任務,就是如何完好MAGICO V3這對難以驅動的揚聲器了。
小張:我看到您使用的後級是單聲道的電子管版本MARANTZ MODEL 9,我很擔心它是不是能夠驅動V3或先前的威信7,但聽完之後,我也有如釋重負的感覺。
老葉:這個是MODEL 9的復刻版,剛買來第一天,聽一次恨不得扔掉,聲音粗糙而大力,一點也沒有細緻感,但考慮到已經弄到手了,而且是搭棚製作,自己動手的餘地比較大,就開始了翻新作業,單單一個聲道的工程就進行了整整一周,首先將電子管更換為全部舊款MARANTZ 9的電子管,部分管子級別還更高一些(復刻版原廠是俄羅斯管),電阻更換為西電的,電容為西電和高文的,機內連線和焊錫均是西電的,選擇開關電位器更換為DACT,沒有變動的是電源變壓器和表頭,因為這兩個都是庫存的,與當年的一致,部分電解電容也是MARANTZ老款9的庫存,所以沒有變更),其他都是新的,而最沒有想到的提升是更換整流管,現在是四個西門子的,聲音相當好,底座外殼是銅的車料車出來的,所以一次性把人家拆機的30幾個統統吃下來了。
小張:要玩好連斯蒂落桑多都公認的難推揚聲器,在目前低音反射式音箱成為設計主流大行其道的時候,卻勇敢地接受密閉式音箱的考驗,還真的值得擊節讚歎。不過今天在您這裡聆聽V3,我也感受到這樣一種美麗,從自行開發的揚聲器單元,整塊成型的鋁製面板不帶面罩,17塊1寸厚波羅的海樺木板層層壓制而成的音箱構造,獨創兼用猛料的分頻網絡,讓我體會到寂靜感中的鮮活樂曲。與先前的SYSTEM的個性稍稍有些不同,將興奮點降低,與LP系統更為配合的協調感和內斂,相信是這些讓葉先生決定留下它的吧。
(MARANTZ MODEL 9後級,是當年MARANTZ經典的7+9的後級部分,與後期全晶體化的SC7/MA9不同,老葉這對是老9的復刻版本,依舊使用電子管,將正面中間進線的設計保留了下來,當拆除接線時,可以將原本黑色的MARANTZ LOGO牌恢復上去,相當美觀。)
[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13-1-5 22:49 编辑 ]
chrisalex
发表于 2013-1-3 20:46:15
做線:
小張:我先前已經看到友壇的帖子,有好多朋友在使用您親手為他們製作的線材,您工作繁忙,爲什麽會開始做線?
老葉:玩線材是因爲太無聊了沒東西玩了,哈哈,你知道做一條線有多花時間,有多困難,裏面都有灌砂的,是鐵砂嗎?不是,我給你看看你就知道(老葉拿出圓形的薄荷糖的罐頭一個,擰開給我看),這就是灌在裡面的沙,實際上不是鐵砂,這都是不鏽鋼材質的鋼珠,是用在圓珠筆筆尖上的(我用手指摸了下,“砂子”極度的細膩),選用這種鋼珠的優點是:每一個都一樣大小,每一個都沒有棱角,缺點是價錢昂貴,一萬個,才半調羹這麽多,你可想而知成本有多高。
目前,我自家系統上的10根電源線全部是我自己做的,相比先前使用銀彩晶彩等等,反而省錢了,而且有樂趣,電源線的插頭是美國制鍍铑的,尾插是德國制。信號線插頭采用的是OEM的碳纖維外套制品,手感與聲音都相當不錯。
對于線材,導體的屏蔽與緩衝對于聲音有很大的影響,我做了多渠道的充分屏蔽和多級避震,對于市面上那種單獨兩根線,不做任何處理的做法,我個人會比較抵觸。我自己做線的理論是 “電位場平衡”概念,在線的導體外,做了一個懸浮的屏蔽層,實際上對線材的中高頻有重要的作用,用高純度的銅網,産生的等量的電容差,達致平衡,另外在接地部分設置特殊的回路進行消耗,這也許就是爲什麽這線做不細的理由吧,反正是越做越粗。
除了特富龍會對聲音有正面作用外,焊錫部分也馬虎不得,我使用的是德國MUNDORF最頂級的金銀焊錫,含金1%,含銀9.9%,但對溫度相當敏感,還專門爲了焊線而購買了德國的WELLER控溫電烙鐵。
線材的調整是對系統有正面或負面印象的,所有系統裡,銀的使用要恰當,要節制,不可以亂用!這個理論倒和之前拜訪過的JBL DD66000演奏家WX先生不謀而合,老葉的理由更為直接:因為機器內部連接線及通路上,以及唱片錄音的各個環節上,基本上都是銅材質的居多,所以用銅線能更好的還原,而且即使你一定要用銀,也最好用單結晶銀,它的聲音傾向於銅,但也有銀的質感。在我現在的系統上,除了唱臂線用銀之外,其他都是銅。
小張:我發現您全部使用RCA線來連接器材,好像與很多大燒追求XLR線完全不同。
老葉:其實XLR與RCA兩大流派誰也沒有能說服過對方,很多廠商也只堅持RCA,比如CONRAD JOHNSON的旗艦前級ART,就是統統RCA的,我喜歡RCA的流暢與音色,但並不是說XLR不夠好,只是XLR對於配對情況要求嚴格,不太適合居家使用。
三個層次:
老葉:我家裡有三套系統,如果讓我用三個字表達聽音,那麼三個層次由低到高是:
PC——玩(做別的事情的時候聽PC,當作輔助的背景音樂)
CD——賞(欣賞,比較安逸的感覺)
LP——聽(用心去聆聽)
LP是不能停止的,從開始播放開始,就要聽完一整面,從搜尋唱片開始,到放上去開始旋轉,最後唱針接觸黑膠表面的縫道,這些都是培養感情的前奏,其他的系統沒有這樣的氣氛。
PC我也接觸,我個人可能比較博愛,什麼都玩,我覺得人生不應該排斥任何東西,接觸的東西越多越好,但在追求PC聲音的時候不會排斥它,我對PC的聲音要求是:絕對不能有數碼味!
用APPLE機作爲音源,通過4米長的USB線接到DCS SCARLATTI升頻,再到SCARLATTI解碼(解碼上有外接SCARLATTI時鍾伺候),這樣的豪華CAS系統,平日難得一見,無怪乎聽不出數碼味呢,另外,我請教了老葉,爲什麽要用4米長的USB線,難道要這樣才好聲?老葉笑道,當時我想把電腦放在自己身上進行遠距離操控,買不到這麽長的線,于是就自己做了根4米長的,就甘簡單。
(數字音源是系統中最吃價錢的DCS一套四件的SCARLATTI旗艦,但目前廠房已經推出了最新的旗艦,同樣是四件的維瓦爾第,老葉並不准備跟進,應為覺得已經夠好了,目前PC音源也要經過DCS來播放,不過在黑膠唱機調教完成後,開DCS聆聽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13-1-5 22:50 编辑 ]
lgr
发表于 2013-1-3 20:47:39
原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老叶!
感谢校长分享!
chrisalex
发表于 2013-1-3 21:57:51
耳機:
老葉:我是一個喜歡完美的人,玩什麽東西都有喜歡收藏他家經典製品的美好願望,希望能玩到極致一些,收藏耳機是一種喜好,但選擇放棄只是一瞬間的事。
小張:那麽爲什麽放棄呢?
老葉:小張侬還記得有一次上海L聚會,我帶了三個GRADO耳機去小白店裡的,其中有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耳機PS1,有一位朋友不小心敲到了,耳機上留下一個印子,但人家不是故意的,回來我就想出掉,這款耳機是美國歌德根據德國無線電協會(?)定制的,聲音的取向由德方的意見參與,而全世界據說只有200多個,如果數據可靠,那麼比大奧都還要矜貴了。這時心裡面就開始產生變化了,如果這樣珍貴的耳機我也能割捨,其他的也就沒有必要再保留了,於是就將所有耳機耳機都沽請,包括大奧,當然,現在也保留了一些作為自己平日聆聽之用。
小張:從收集到沽清的一切,收集他們花了幾年的時間,沽請卻只是一瞬間,這麼多耳機出掉,最後悔的是哪一付?
老葉:最後悔出掉的是KK(本來有兩付,出掉一付不擔心以為還有一付,最近拿出來一聽,壞了),另外覺得後悔的還有大奧,現在已經找不到當初我那副完美成色和全套包裝的一套了,史上很少有像大奧這樣經典到以一套耳機+耳放套裝形式存在並名留青史的作品,我那套的編號是36號,包裝齊全,手冊一張紙片都不少,還有兩幅耳罩,一付皮的一付絨的。
老葉還神秘兮兮地搬出來一台電子管耳放,他說:我要讓你聽到之前絕對沒有聆聽過的800之聲!當我看到他從櫃子上取下兩個白盒子,從裡面拿出兩件棉絮狀的電子管保護套,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密實和到位的管子外套包裝,打開一看是兩顆全新的CW349A西電膽管,我就知道這部機器的聲音應該非同一般,“這套管子平時我捨不得聽的,小張你來給你聽一下”。
於是播放了我帶去的金嗓子試音碟,聆聽TRACK 1和TRACK 4,如老葉所說,這真的是以前從未聽到過的既厚暖又開闊的HD800,不過這種聲音我肯定似曾相似,是在哪裡聽到的呢?看到老葉在旁邊笑,我忽然想到了老葉曾擁有的最頂級耳機系統——大奧!沒錯,就是這樣的質感和聲音,現在我耳邊的HD800已經有大奧的風範了,那種速度感不覺得很快,似乎還存心放慢的,卻有很好的密度和暖聲感,平日聽HD800會覺得的樂器小的感覺基本沒有,尤其縱向的聲音開闊度一流,就是非常自然的大奧之聲。
另外還要爆料,現場有一台3萬多塊的美國電子管耳機放大器,也是先前有介紹的製品,我們在現場即刻切換到那台比較,當然那台耳放聲名在外,聲音也不會差,增加的是一些飄逸和靈動的分數,但在肉感以及樂器的質感等方面,以及背景寧靜度方面,就明顯遜色過老葉的這台耳放。
我已請老葉幫忙,在下次的上海L聚會的時候,將這台耳放帶過去,雖然其體積沒有先前同樣是YE AUDIO作品的三分體耳放龐大,但在驅動HD800的時候,我聽到了讓我感動的聲音。請喜歡HD800的燒友一定要聽聽看先。
(據說這台耳放是老葉最用心製作的耳放,也是他的第一台耳放,反复地進行試驗與調整,前面板是木質材料,用鋼筆在上面刻畫上了YE AUDIO的字樣與LOGO,還有旋扭等的功能說明,相當質樸和手工化,看上去就像是試驗機一般)
[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13-1-5 22:50 编辑 ]
chrisalex
发表于 2013-1-3 22:00:44
器材價格:
英國DCS SCARLATTI轉盤、解碼、升頻、時鐘四件套,約30萬
德國TW ACUSTIC RAVEN A/C LP唱機,約10萬
美國CONRAD JOHNSON PREMIER 15唱頭放大器,約3萬
兩個升壓牛、LP唱盤兩隻臂、唱頭、洗碟機等,約10萬
瑞士NAGRA PL-P電子管前級,約8萬
馬蘭士MODEL 9單聲道電子管後級,約8萬
美國MAGICO V3揚聲器,約20萬
德國ELAC蘑菇頭4PI超高音,約1.6萬
德國BURMESTER 948電源處理器,約3萬
線材約10萬
合計投資:約103.6萬,另計LP唱片約500張,CD唱片約200張,耳機無法計數。
臨走,老葉交給我一個任務,把兩條他做的線材帶回去聽,一對RCA信號線,一條電源線,我這才發現,原來在它的線上,是有LOGO標的,上面一本擬人化的黃色書籍,正戴著耳機作奔跑狀,同時也有YE AUDIO的花體字,老葉話,這個LOGO是他在網上找來的,是有“文化氣息有動感,而且與音響耳機相關聯”的千辛萬苦找到的插圖。YE AUDIO的字樣,不單單在線材上,在老葉製作的耳機放大器上,也都能找到這樣的標記。
(這是現場我們聆聽的一些唱片,請注意右後的那張CD就是葉先生的人生第一張唱片,一直珍藏至今,我看到裡面竟然毫無划痕,葉先生說實際上找人重新進行打磨過的,而圖片上鄧麗君與林憶蓮的兩張LP則是他最喜歡聆聽的LP唱片,是給他感動的VINYL)
[ 本帖最后由 chrisalex 于 2013-1-5 22:5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