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yingjia 发表于 2012-12-16 20:28:23

从一本书聊作品的正确演绎

这两天从图书馆借来一本书:车尔尼写的《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绎》,由斯柯达注释。
这本书有一点车尔尼对贝多芬的回忆,值得一读。
更主要的篇幅,是他对贝多芬钢琴作品逐一提出意见:速度怎样,力度怎样,表情怎样,以让演奏者尽量“正确”,或者尽量接近“正确”。
车尔尼从十几岁就跟随贝多芬学琴,他有超人的音乐记忆力,所以他的意见自然有相当的价值。
但是很多很多地方,实际上还是悬而未决,相当有争议。
书中提到,贝多芬自己对一些作品的处理,虽然也经常有变化,但似乎仍然希望最终是有个固定的速度,甚至比较准确的演绎(回忆部分及注解的大意)。
那么,从这里说起来,
是不是包括贝多芬在内的,更早的作品更是如此:我们有可能无法知道“正确”的演绎究竟是何面貌?
还是逐步逐步,越来越多的作品已经有了固定的,“权威的”演绎方式?

小白 发表于 2012-12-16 22:03:48

一方面贝多芬本人也不可能以一种固定不变的方式演奏自己的作品,另一方面,大家需要一个可以固定下来的范本,以便操作。否则具体学习某部作品的时候,无法操作,总不能说,嗯嗯,贝多芬自己在处理这个乐段时,有时是这样的。。。。有时是那样的。。。。。你到底这样还是那样呢,就随便吧。那学生就完全抓虾了。

小白 发表于 2012-12-16 22:07:54

我认识一个职业经理人,嘴边老喜欢挂着这么一句话:好的经营管理,就是“化神奇为腐朽”。他的意思就是,把某些出于人的灵感的、创意的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变成可以遵循和操作的规章制度。这样神奇的创意就变成腐朽死板的条章了,但好处是变得可以传播、模仿、学习、操作。我觉得对音乐作品演绎的处理也是这样。贝多芬本人多变的神奇灵感,只有化为死板的腐朽,才能被更多人作为可以学习和操作的依据。

winniemon123 发表于 2012-12-16 22:30:54

按照现在的演出标准,理论上来说确实是希望能够还原作品的原貌和原始的意图的,这也是为什么总会有学院派去纠结各种考证啊,细节啊,曲谱什么的。

但是演奏本身就是很个性化的事情,有些演奏家就是喜欢把听众带入自己的世界,这也无可厚非。

至于所谓的正确诠释,更大的意义在于靠诉后人,什么样的处理是不正确的,给一个限定的范围而已。

nicklv 发表于 2012-12-16 22:56:25

从学习的角度来说还是挺有意义的。先把所谓“正确”的处理学会了。等自己牛逼了,有想法了,再自己发挥;上来就自以为自己很牛逼,自己发挥,往往适得其反。

恰空 发表于 2012-12-16 23:29:12

我的理解是演奏就跟写草书一样,照着字帖描出来的肯定是低手,但不讲规矩写的连自己都认不出的就更要不得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一本书聊作品的正确演绎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