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声在中国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虽然中国和英国相去万里,一个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一个是东八区,但中国的发烧友特别是所谓“老烧”的群体里,喜欢英国声、最终落定在英国声系统上的,真是很多。当然,烧友群体也是不小的,崇尚德国声、美国声、意大利声、北欧声、玩日本器材的也不少,包括国产器材的拥趸也算一派,但我多年自己玩下来、接触下来,发觉很多老烧倾向英国声,最后选择了英国声系统作为自己的主系统。也许我们可以说,英国声算是国内玩进口hifi器材的烧友中相对最大的一个门派。
分析这个现象的话,当然背后是有多种因素存在的。相对来说英国声的器材价格都不算太贵。当然贵的也有,比如Naim的高端、dCS、Meridian、Linn高端、比如Wilson Benesch喇叭,都算是贵的,但多数英国牌子还是价格比较平易而可亲近的。几千块、万把块的英国音源、放大器、小喇叭等,都是市场上进口hi-fi器材里该价位的主流。举例来说,常有人问我CD机的牌子选择,只要预算在几千到一万多,我马上会告诉他,基本就两个选择——日系、英系。因为美国货、欧洲其他国家的货(德国、瑞士、法国、意大利、北欧),通常都要更贵!
英国人做的平价书架喇叭,更是品牌、型号、影响力,冠绝天下。从我刚开始发烧时接触的Rogers 3/5a、ProAc Tablette、到Epos、Ruark、Tannoy、Monitor Audio、JPS、Wharfedale、Castle、Spendor、Harbeth、KEF,林林总总,构成一个“人多势众”的大流派,任何玩书架喇叭的烧友都无法忽略。
英国的功放,很少有以大推力著称的,一般都是几十瓦的输出,但传统上都是很舒服耐听的——经典的Audiolab、Chord、Sugden、Naim、Roksan、Myryad、Cambridge、Arcam、Musical Fidelity、Rega、Creek、Exposure,等等。也是自成重要的一派。这一派的关键词是——不讲“力”、更不讲蛮力,讲的是流畅、温暖、自然的音乐感。
除了价格因素,我觉得和中国烧友的口味,特别是玩了一定年数后的老烧的口味,也是存在很大关联的。当然这个事情分析起来比较主观了,而且也没有人专门做过科学的统计工作,只能根据自己接触到的乐迷、烧友的情况来看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9-22 22:32 编辑 ] 竟然是杀花……CD机用英货的飘过:lol 平易的价格:) 跑题:英语也是更喜欢英国音,只是水平不够学不来。 我个人的感觉是,在中国乐迷和老烧友的群体里,那种偏监听、偏冷、韵味少的进口hifi器材,不太受欢迎。大多数乐迷和老烧,买器材是为了平日里安心欣赏音乐的,都会希望器材的声音有一些自己喜欢的“韵味”,而不要太没味道、太监听、太冷。所以一些素质出众、出色,但风格偏清冷、寡淡的器材,事实上在中国老烧和乐迷群体里,是不太受欢迎的。有不少人是抵制这样器材的。说起这种器材,简单三个字就打发了——没味道。
不过我同时也注意到,在一些年轻的玩pc-fi起步的新烧群体里,有不少人是接受、认同这种风格器材的。他们比较喜欢pc-fi声音的清晰度,细节丰富、高解析的感觉,而对所谓“味道”,不太有感觉。本身大致来说建立在pc基础上的音响系统,就往往比较容易声音走高解析、清晰度优先、韵味偏少的路子,如果年轻烧友一开始就接触这个,习惯了这样的声音,那么一直玩下去都认这个路子是很有可能的。
而“老烧”都是从CD甚至模拟时代的磁带、黑胶开始玩过来的。对很多人来说,音乐重播就是必须有一些味道的,不是光讲清晰度、细节的,还要讲taste,那么高解析直白无味路线的器材,是难以满足他们的。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9-22 14:14 编辑 ] 英国声,显然不是直白、高解析路线的,而是比较“味道”的。从性格上讲,英国声的器材,音色偏温暖,但又往往不是暖得过头,而是一种“自然的温暖”。同时,英国声器材也是比较优雅、文雅、略偏软的,不暴力、不粗硬。和美国器材相比,很多美国器材的音色也是偏温暖的,但最大的分界就在于美国器材总体要更注重动态、低频、张力、甚至带一些粗旷。也许美国派器材的声音对年轻人是更有吸引力的,但对于国内的很多玩了多年的老烧来说,或者说年龄在35岁以上、壮年接近中年的人来说,他们已经过了那种追求激烈、动态的年龄,而更欣赏文雅、舒适、安定的英国声。
这也是英国声在国内老烧群体里受欢迎的一个主要基础。 事实上,正因为英国声在中国烧友群体里的受欢迎程度高,包括在中国玩hi-fi历史最久的香港地区,受到的认同度很高,所以英国hi-fi牌子,被中资(包括港资)收购控制的,最多。现在中低价位的英国产品,随着被收购,或者哪怕没有被收购但为了保持竞争力而不得已为之,放到中国制造的,已经成为绝对多数。当然这又进一步加强了这些英国牌子的价格竞争力。
回复 5# 的帖子
对我自己而言,现在感觉年龄大一点心态真的会变的。大学时拿着随身CD机天天向往MP3,现在反而听PC的时间极少(近3个月AP2就没有用过,,,)
现在的功放个人感觉很中性,反而想找个胆机试试。。。 木有一件是英国器材的自认老烧飘过:lol
8过偶一直准备退烧选的英国器材是Dcs一套等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9-22 14:1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我个人的感觉是,在中国乐迷和老烧友的群体里,那种偏监听、偏冷、韵味少的进口hifi器材,不太受欢迎。大多数乐迷和老烧,买器材是为了平日里安心欣赏音乐的,都会希望器材的声音有一些自己喜欢的“韵味”,而不要太 ... :) 白版说的一点不错,特别是耳机我就喜欢德国mb quart 是一种带监听注重线条感清爽的声音,非常好听。如果谁有qp450一定要老版耳罩是绒布的我立马收一个,还可以和我he400交换。 英国声在中国,除了他本身的优点以外。
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一大帮老忽悠都在香港。
JBL在日本,因为麦克阿瑟。 跟楼主商榷,法货有的也廉价,我买过米格cd等,都没过万。
想起有个台湾的好象有点名气的在杂志上说:烧到最后都会买美,德的器材。大概这两国的器材素质高?
美国的我嫌没有文化传统,底蕴,所以本人逐渐以德货为目标。呵呵 原帖由 huatin 于 2012-9-22 14:56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跟楼主商榷,法货有的也廉价,我买过米格cd等,都没过万。
想起有个台湾的好象有点名气的在杂志上说:烧到最后都会买美,德的器材。大概这两国的器材素质高?
美国的我嫌没有文化传统,底蕴,所以本人逐渐以德货为 ...
对,法国货有平价的,Micromega、Atoll什么的,都是价格不贵,声音也很有品位的。不过总的来说在hi-fi器材里法国货比较小众,无法和英国货的人多势众相比。 自然的温暖确实很讨好啊:lovel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