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 发表于 2012-9-24 20:20:01

修正昨天的观点。C不是内田光子,是波利尼的版本。乐队起伏剧烈是其明显的特征,我找出来听了一下就可以确认了。:D 总体说这个演绎我还是不喜欢,波利尼的冷静风格,和莫扎特不太融合。

jacob1990 发表于 2012-9-24 21:00:36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9-24 20:2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修正昨天的观点。C不是内田光子,是波利尼的版本。乐队起伏剧烈是其明显的特征,我找出来听了一下就可以确认了。:D 总体说这个演绎我还是不喜欢,波利尼的冷静风格,和莫扎特不太融合。

原来是波叔的~~ 他的东西还是晚期贝奏最经典

awshwl 发表于 2012-9-24 21:10:42

哎呀,都猜出来啦~~我给出答案吧


A Rudolf Serkin / Claudio Abbado,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B Christian Zacharias / David Zinman, Bavarian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C Maurizio Pollini, Wiener Philharmoniker
D Geza Anda, Salzburg Mozarteum Camerata Academica
E Radu Lupu / Uri Segal, English Chamber Orchestra

小白 发表于 2012-9-24 21:16:35

我个人还是最喜欢安达。其他网友也可说说观点。

小白 发表于 2012-9-24 21:21:41

刨根问底追一句,这里A的版本几个网友都反映了钢琴音色偏硬的问题,我记忆中塞尔金、阿巴多的合作,钢琴没这么硬,音色要柔和一些。这个抓轨是否出自新版碟、包子碟之类?

awshwl 发表于 2012-9-24 21:23:17

我就说说B和C,因为ADE大家的评价和我的听感差不多。
B,有人不喜欢,但是还是不少人说出了我的感觉:这是个很快的版本,但是快得令人信服。
C,大家都不喜欢,但是我自己听的时候,我其实听得挺有感嚼的。不过可能是因为我是完整曲子听下来的缘故。通过和一三乐章的比对,我能感觉到老波这样处理的用意。这个确实是比较有攻击性的莫扎特(读过我莫扎特钢奏Top5那帖的朋友都会知道我比较喜欢有点攻击性的莫扎特——比如Gulda、Gould和Pogorelich的),第一第三乐章攻击性明显更强。但这个版本,与诸多版本差别很大的地方,并不在于攻击性,而在于几个声部变态的分离度(不是录音的分离度,是演奏的分离度——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我相信有人能明白这点)。单单听第二乐章,乐团的两条线,与钢琴左右手的两条线,完全是四条非常清晰非常单独的线在走。这也给这种乐团起伏,钢琴平稳的诠释提供了可能——这种对比其实是一种很现代的声音,在乐团作为大环境的冲撞里,钢琴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冷静甚至冷酷地站立在其间。这其实是波利尼一贯的风格。当然,这很不莫扎特,但“作者已死”(罗兰·巴特语),所以我不在乎。我说这个诠释很波利尼是包括了乐团的——因为也是他自己指挥的。

awshwl 发表于 2012-9-24 21:24:59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9-24 21:2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刨根问底追一句,这里A的版本几个网友都反映了钢琴音色偏硬的问题,我记忆中塞尔金、阿巴多的合作,钢琴没这么硬,音色要柔和一些。这个抓轨是否出自新版碟、包子碟之类? 这张不是我自己CD抓的,是verycd上的ape。

http://www.verycd.com/topics/144011/

awshwl 发表于 2012-9-24 21:28:49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9-24 21:21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刨根问底追一句,这里A的版本几个网友都反映了钢琴音色偏硬的问题,我记忆中塞尔金、阿巴多的合作,钢琴没这么硬,音色要柔和一些。这个抓轨是否出自新版碟、包子碟之类? 但我觉得问题不是抓轨的问题,可能是你以前听音用的是CD,或者用的是其他播放软件造成的。单单播放软件可以改变很多触键的听感,然后做出对触键不同的评价——这个我在一些不同钢琴系学生那里做过实验,的确如此。包括一些国外钢琴系教授也给过我同样的答复,所以提醒往国外音乐系申请的同学注意,Audition的录音真的真的很关键。

小白 发表于 2012-9-24 21:29:32

楼主对C的分析到位,但还是不接受这样的莫扎特,呵呵。D那是最传统理解的莫扎特美学(A钢琴家明显老态了、B毕竟快了,也不传统、E太娘),所以我说了是一个典范。Anda不仅在DG录了一套莫扎特,在rca也留有录音,一贯高水准、而且是传统意义上典范级的演奏,音色优美、凝聚、精气神俱到,这种莫扎特,让人无话可说,只有静静欣赏其美。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9-24 21:31 编辑 ]

小白 发表于 2012-9-24 21:30:30

原帖由 awshwl 于 2012-9-24 21:2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但我觉得问题不是抓轨的问题,可能是你以前听音用的是CD,或者用的是其他播放软件造成的。单单播放软件可以改变很多触键的听感,然后做出对触键不同的评价——这个我在一些不同钢琴系学生那里做过实验,的确如此。包 ...



我听的是老版PDO的碟片。。。。触键绝对是柔的,没这么硬。

jacob1990 发表于 2012-9-24 21:33:14

那种又弹又指挥的,总会分心吧,我总觉得这样搞的 专注度不够

awshwl 发表于 2012-9-24 21:34:01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9-24 21:30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听的是老版PDO的碟片。。。。触键绝对是柔的,没这么硬。 那有可能是压盘不同造成的区别。但是塞尔金的触键在我印象中就不是轻柔一类的,不论是唱片、抓鬼还是在优酷里面随便看个视频。

awshwl 发表于 2012-9-24 21:36:25

原帖由 jacob1990 于 2012-9-24 21:3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那种又弹又指挥的,总会分心吧,我总觉得这样搞的 专注度不够 其实同时指挥,才能让乐队也按照自己的呼吸走,而不是为了和指挥妥协去放弃自己的一些风格。最好例子就是齐默曼99年两首肖邦钢协——这种大开大合的自由速度也就是自己弹自己指挥才敢弄。

另外,Anda的那版也是自己弹自己指挥的。

jacob1990 发表于 2012-9-24 21:40:46

原帖由 awshwl 于 2012-9-24 21:34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那有可能是压盘不同造成的区别。但是塞尔金的触键在我印象中就不是轻柔一类的,不论是唱片、抓鬼还是在优酷里面随便看个视频。

塞尔金的姿势不好看,印象里爪子弯的很厉害~~ 虽然我是外行,还是感觉像霍洛维兹那样平着放的触键会让发出来的音饱满一些,棱角性小一些

小白 发表于 2012-9-24 21:44:33

塞尔金的发音是很著名的,当然是指他全盛时期。一个广为人知的比喻是把塞尔金的触键发音比拟为“钨”。为什么是钨而非其他金属。。。应该是因为金属钨令人联想到钨丝灯泡,闪闪发亮。
页: 1 2 3 [4] 5 6 7
查看完整版本: 新一期猜猜看出炉:莫扎特21钢协第二乐章【已百度网盘】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