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爱乐
不知是受父亲遗传,还是受80年代文艺青年影响,骨子里一直认为自己是个读书人。那时追过金梁古温的武侠,吟过汪国真、席幕蓉的诗篇,读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做着激扬文字的梦想。直到有一天,年少轻狂的我,感觉自己文不能成章,才不足吟诗,曾想着既然不能成为文坛大师,那就成就藏书大家吧,遂以黄裳、姜德明为榜样,一度家中藏书过2000册,线装书、首版书、签名书,不一而足。
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巨大的,刚从象牙塔出来的我,恰逢家道巨变,命运捉弄,成了一名建筑民工,却无包工头、地产大鳄的潜质,只能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作陪伴,听《二泉映月》叹人生之多艰,以吴敬梓“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严霜烈日都经过,次第春风到草庐。”为希望,受贝多芬音乐的激励,靠着文学和音乐的慰藉,在打工路上蹒跚前行。
转眼到了1994、95年左右,受全民音响热潮的影响,在追看了一段时间的《音响世界》,自以为拓宽眼界之后,在时间和金钱的考量下,在器材和音乐之间,在发烧和爱乐两条路线的斗争中,我最终选择了爱乐。理由主要有三:1、我是听音乐,不是听器材;2、我没钱;3、我缺乏动手能力。当然,十几年后回头看看,当初的选择值得商榷。但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并开始泛舟于音乐的海洋。
之后由书识乐,受辛丰年《如是我闻》、李杭育《唱片经典》、孙皓《致音乐》、朱纬《发烧天碟》、安宁、周立军《CD365》这些毒药的诱惑,带着难道真的唱得比写得还好的疑问,渐渐堕入乐海深处而不可自拔,真是好奇心害死猫!乐海啊都是水:独奏、协奏曲、室内乐、管弦乐、交响曲、歌曲、歌剧、芭蕾;民乐、流行、民谣、摇滚、爵士、世界音乐,这些哪里是大坑,都是大海沟啊!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读书和听乐的习惯却没有变,就这样,希望能一直就这样,在书海和乐海中游荡着,快乐着!
新手第一次发文,求顶求拍!
[ 本帖最后由 飞雪连天 于 2012-7-19 23:26 编辑 ] 顶:)
不拍
看来您当初的选择对了 文与艺本来就是分不开的东西 貌似看到了小白的名字。:lol 敢说自己的私事都是勇士,敬佩一下. 既然学文,列的书目是不是通俗了一点啊,可以更专业一点的. 楼主可多些听乐读书心得分享:lol 头像是家里小孩吧,爱乐更要爱家哦,不要把爱乐爱书作为一种现实生活的逃避,这就和打游戏搓麻将没区别了。现实意义咱论坛几乎没有,都是些虚无飘渺的纱布和稻草。不过目前喧闹的江湖上这儿相对还算是清净一点,交个朋友吧。我的听乐史也有近20年了,共勉。 回楼上。呵呵,正是小皇帝。生活当然是最重要的,谢谢!:handshake 咱生活是美好的,虽说以前苦点,但当能面对时,苦也就不成为苦了,且能更珍惜当下!当然,有书有乐生活更美好!
回6楼。〈儒林外史〉和〈平凡的世界〉也算名作啦,大俗大雅呀,总不能让我写些“小学”、“ 敦煌学”、 “金石学”、“诗词考”之类的东西上来吧!
至于乐理,行外的我真心不懂,杨民望老师的〈世界名曲欣赏〉我也只是作为工具书在使用。个人一直觉得听音乐是种很独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好。就像“雷贴”中能将老贝理解得这麽雷而独乐之,也无可厚非。象李杭育般有时用几句精辟的语言就能将某个演绎曲目或乐曲形式形象阐明,才是我的大爱。听乐于我,更多的是寻找感悟和共鸣。当然这是我的一孔之见!:lol 呵呵,支持孙皓,你来对地方了 :lol 读中文系,也就看汪国真席慕容的水平?读乐评,列了这一堆,陈丹青的《音乐笔记》居然不在里面?我就很不合时宜的拍一下砖。 期待连载:P 看楼主写到汪国真的名字,回想起第一次看到他的诗集诗的意境是那么美,对生活是那么热爱和向往心里不禁一阵悸动。现在的85后和90后都不知道汪国真。:L 汪国真。。。呵呵。那是一个纯真年代,而现在,是以怪为美的时代了。 在楼主的文字里看到白版了。:lol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