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特文格勒的影响一例
偶尔看到一个真实的音乐故事,从一个角度见证了富特文格勒的音乐影响力。1951年8月的一天,在萨尔兹堡,一次音乐会结束后,富特文格勒把当时成立不久的意大利四重奏的四位成员请到了自己的宾馆房间里。在那里,他聆听了意大利四重奏的表演。当时这支后来享誉乐坛的四重奏还很年轻(1945年成立),对如何演绎好德奥经典作品,还没有达到很成熟的境地。富特文格勒在听完他们的演奏后,亲自坐在钢琴边上,与四位年轻人合作演奏勃拉姆斯的钢琴五重奏(作品34)。这不是“说教”,不是正式的“授课”,而是音乐家之间以音乐进行的交流。
这一个晚上的经历,对四重奏来说,具有震动性的、深远的意义,四位演奏家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富特文格勒对音乐的理解、表达方式,在四个人面前开启了一个新的天地。四个人都认识到,从这晚之后,他们的演奏必须以一种新的、完全不同的方式。不再仅仅是根据印刷好的乐谱来演奏,而是把音乐的精神表达出来。
从这个真实的小故事,可以看到富特文格勒的影响力。 富特对后辈一般都很友善,但为何唯独对卡拉扬看不惯呢? 富特影响力巨大,从巴伦的自传也可以证明。支持白版好文。 原帖由 iverson 于 2012-6-1 21:02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富特对后辈一般都很友善,但为何唯独对卡拉扬看不惯呢?
估计卡野心勃勃,想抢班夺权:lol 只有为数不多的少数大师,是具有“改变音乐史面貌”影响力的。富特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人。试想假如从未有过他这个人,那么20世纪指挥家的“画面”,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海费茨、霍洛维茨,都是这样的人。假如他们从未生出来过,那么20世纪的小提琴、钢琴演奏的画面,都会不同。
另外,卡拉扬也是这样的人物,虽然很多人不太喜欢他。:) 卡拉扬明明很不错的。富特当然是伟大的,听他的演绎总让我对曲目有一种全新的感受,这正如白板本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 同意白大师所言,富爷的演绎就是把人类感性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斯特旅游岁月中著名的Obermann,刚刚听了霍洛维兹的演绎,赞,真的赞。 忘了是看过的哪本书里记载的,卡拉扬晚年80岁后在东京的一次指挥歌剧,好象是莫扎特的费加罗之类的。演出完后比较成功,卡拉扬走到后台老婆迎上去祝贺,听见卡拉扬在小声的自言自语“如果富特文格勒在又该不满意了”。
大致是这个情节,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投射出富特文格勒一直是压在卡拉扬心头上的一座大山,即使他已经千秋万载一统江湖的年代,还是如此。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5-11-23 15:32 编辑
我还看过一个轶事,也比较有意思:卡拉扬在录制普契尼的Tosca时,曾经很仔细地聆听过一个超级经典的录音——De Sabata指挥的那个经典版本。卡拉扬这样的大师,在指挥一部作品时还要参照别人的经典录音,这样的情况不多见吧?可能是因为卡拉扬对意大利歌剧的把握不那么有自信。他拿手的是严谨的德奥,而不是意大利那种拉丁系的音乐(比较自由松散感性化)。
里面还有一个细节。普契尼的乐谱上,有一个地方是很难把握节奏的——就是女主角Tosca出场的那个乐段。卡拉扬研读乐谱,发觉这里普契尼的原谱对速度标得很松散,给予音乐家很大的弹性。卡拉扬不知道在这里怎么样的节奏和速度是最合适的,于是去听Sabata的唱片。结果听来听去,得出一个结论,而且是比较令人惊讶的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萨巴塔的自由节奏和速度是非常妙的,非常正确的,但卡拉扬自承,他无法模仿。
牛人一枚 白版果断隐藏的地方好邪恶啊 看个文章都要回复。 结论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