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音乐趣事
偶尔看到一则真实的音乐趣事。说的是指挥大师克伦佩勒有一次到美国去和Vox唱片公司的老板乔治·门德尔松见面,问起他最近为Vox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唱片销售情况如何。Vox老板说,不错。克伦佩勒比较顶真,硬拉着门德尔松先生去一家附近的唱片店亲自查看。
走进唱片店,克伦佩勒就问店员:你们这里有没有卖克伦佩勒指挥的贝多芬?店员说:贝多芬的交响曲?我们有托斯卡尼尼的、瓦尔特的唱片。克伦佩勒说,那些我不要,我就要克伦佩勒的。店员说:我找找!找了找回答说,还有库赛维茨基、维因加特纳的,但没有克伦佩勒的。
克伦佩勒生气了,说:我就要克伦佩勒的!店员回一句:为啥啊?我们有的这些版本都是一流的,都比克伦佩勒的好,干嘛非要克伦佩勒的呀?克伦佩勒大吼一声:因为我就是克伦佩勒,所以就要克伦佩勒的唱片!!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2-5-9 22:37 编辑 ] 店员笑了:你就是克伦佩勒?那你身边这位一定是贝多芬先生吧?
克伦佩勒被他这么一个回答,怒气顿消,认真地回答说:这不是贝多芬先生,这位是门德尔松先生。
店员于是对着Vox唱片公司老板说:哦!久仰久仰。我很喜欢您写的“婚礼进行曲”呀!
说完了。蛮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一个旁白:这位Vox唱片公司的老板George Mendelssohn先生,确实和作曲家门德尔松有关系,是他的一个旁系后代,属于同一家族的,姓Mendelssohn-Bartholdy。 :loveliness:,看来小白也擅长八卦。
[ 本帖最后由 cralane 于 2012-5-9 22:46 编辑 ] 哈哈,这个逗~ 这个是真实的八卦哎。。。。。。 我看到过的真实音乐趣闻里,一直觉得下面这个最有意思,印象最深刻。
说的是有一个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拉小提琴的,水平不怎么高,但人缘很好,有一次举办一场演出,居然请到了埃奈斯库(罗马尼亚音乐大师,小提琴、钢琴、指挥、作曲全才)帮他弹钢琴伴奏,然后科尔托居然跑来帮埃奈斯库翻谱。现在看来,这位的面子简直是比天还大了。
演出情况不详,但演出之后的乐界评论是:全部错位了!该拉小提琴的结果在弹钢琴,该弹钢琴的结果在翻谱,该翻谱的那位,站在前面拉小提琴! 我真的笑了 :lol 大家知道什么类似的趣闻,可以一起发上来共享。 世说新语上曹操和匈奴使者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吧:)
《世说新语 容止》中记载: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也正是“捉刀”这一成语的出处,捉刀也可以理解为枪手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squeeze 于 2012-5-9 23:49 编辑 ] 有本书叫音乐轶事,里面挺好玩的 安东.鲁宾斯坦在他面前只不过是个“小兵”?!
“我是安东.鲁宾斯坦演奏的一个五体投地的崇拜者,跟他相比我们所有现今在世的钢琴家都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侏儒。我知道鲁宾斯坦说过,作为一个钢琴家,他在李斯特面前一文不值;李斯特也跟我说过,他出席了鲁宾斯坦在维也纳举行的一场“历史音乐会”后的庆祝宴会。宴会主持人首先举杯向鲁宾斯坦祝酒,他的话音刚落,一直战栗不安的鲁宾斯坦立即站了起来大声喊道:“当席上坐有李斯特,怎可以为我的健康干杯!怎么可以向我这个钢琴家祝贺!我们所有的人只是小兵,而惟一的主帅---是他。”我想这都是真的。然而我仍旧向往着有机会将这两位钢琴家作一比较:不久机会就来了。安东.鲁宾斯坦在莱比锡布商大厅举行他的“历史音乐会”(为音乐家们举办的专场),我依从李斯特的建议和愿望前去听了,他让我听完后回魏玛向他讲述一切。这是一次早场,全弹《贝多芬奏鸣曲》。鲁宾斯坦状态极佳,越弹越好,特别是《月光》的演奏更是令我叹为观止。我简直为这样的演奏欣喜若狂。两小时后我已经来到李斯特身旁,恰好是要开始上课的时分。由于还处在那从未听到过的演奏的感染中,刚一问过好我便迫不及待的滔滔不绝,上气不接下气地对他说,演奏好得惊人,像这样的演奏《月光》是我前所未闻的。我说这番话的时候洋溢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兴奋。但忽然间,我觉得李斯特好像抽搐了一下。我的头脑里掠过了一丝醒悟:我忘记了我是在向一个曾被认为正是演奏这首奏鸣曲的专家说这番话。对我赞美性的通报李斯特只是平静地跟我说:“这很好,令人愉快。”我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李斯特走开了,去翻阅学生带来了什么上课的曲子。当看到《月光》的谱子,他问是誰要弹。原来是一位美国姑娘。他说:“亲爱的孩子,这东西不要带到我这里来;我不再弹它,因为它是我年轻时候形影不离的‘拿手戏’;不过今天‘我们’情绪好,我就自己来给你们弹一次吧。”说完他朝我这方向扫视过来,凝视的目光停在我身上,好像对我说“现在你听着吧”。他一开始弹我便聚精会神地聆听。鲁宾斯坦是在音响极佳的大厅弹一台非常好的伯赫斯坦琴;李斯特则是在一间铺了地毯、坐了三四十人的小房间里弹一台声音不匀、走了音的破琴。当他刚一弹前奏的几个三連音,我便立即觉得这间房里几乎已经没有我了;而过了四小节,当右手弹出Sol,我已完全忘乎所以了。实际上他并没有刻意突出这个Sol,但这个我前所未知的音如今过了27年依然清晰地存于我的耳际。他弹奏了整个第一乐章,又弹奏了整个第二乐章;第三乐章他只开了个头,说他太老了,不够体力弹这个乐章。当弹奏完毕,我理解了安东.鲁宾斯坦有关“他是士兵、李斯特是主帅”的涵意。这场演奏之后,我忘掉了两个钟头前听过鲁宾斯坦的演奏!李斯特演奏后,鲁宾斯坦作为一个钢琴家已不复存在!我口出此言是充分意识到此言的意义的。我的读者们知道了我对鲁宾斯坦的看法后,倘若能对李斯特究竟是怎样一个钢琴家取得些微概念我就满意了!我要说,李斯特和鲁宾斯坦之间的关系也正如鲁宾斯坦和我们所有人之间的关系一个样。 弹完琴,李斯特走到我的面前。我双眼含泪难以自持,只能说:“大师,我完全无知,这样的演奏我从未听过。”他温和地笑了笑说:“是啊,我们居然还会弹琴。”这首奏鸣曲我从未公开演奏过;不但如此,我也没再听过它,如果碰到音乐会上有人要演奏它,我便从音乐厅退出:我觉得听它不仅是痛苦,而且是对我所保留的印象的亵渎、玷污……” 原帖由 小白 于 2012-5-9 08:58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
我看到过的真实音乐趣闻里,一直觉得下面这个最有意思,印象最深刻。
说的是有一个巴黎音乐学院的学生,拉小提琴的,水平不怎么高,但人缘很好,有一次举办一场演出,居然请到了埃奈斯库(罗马尼亚音乐大师,小提 ...
这个比较好笑 我还听过一个比较滑稽的说法,但细节记不清楚了,希望有知道得更确切的人出来指正。说的是某大师级小提琴家,可能是克莱斯勒也可能是埃尔曼,拉帕格尼尼的作品中的很难拉的双泛音(双音,而且都是用泛音奏法),居然把它简化为单音的泛音奏法,然后另一个音是靠同时吹口哨!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因为小提琴上的泛音奏法的效果确实很象吹口哨,那么这个“投机取巧”也许是可以实现的 ...... 原帖由 wudanao 于 2012-5-10 03:03 发表 http://bbs.headphoneclub.com/images/common/back.gif嗯,很有白领的文风:lol
这个文章真是西洛蒂写的……具有一定可信度